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_第1页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_第2页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_第3页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_第4页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周永莲 周永莲,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与社会保障 陈 伟 陈伟,国家中医药管理办公室主任1、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北京 100027)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中医养生保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面收集我国发表的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研究的所有相关文献,经筛选得到有效文献2921篇,其中会议论文342篇,期刊论文2464篇,学位论文115篇。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和NoteExpress软件统计功能对文献进行年代、关键词、期刊、高频作者、研究层次、机构、基金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与中医养生保健相关文献共2921篇,每年发文大体呈增长趋势;文献累积量呈J型增长趋势,且未转化为逻辑曲线增长模式;“饮食疗法”、“精神情志”、“健康干预”等为高频关键词;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定律,前8位核心期刊为现代养生、家庭中医药、养生月刊、光明中医、健康科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科学、中华养生保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基金论文主要集中在资助项目和国家级项目上。结论:中医养生保健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较大,对其研究应当继续加强。关键词:中医 养生 保健 文献计量学 NoteExpress中医养生保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认识人体生命特征、维护身体强健机能进而养寿延年的结晶【1】。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我国中医养生保健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为以后相关研究作参考。1 资料与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资料来源,对该库收录的与中医养生保健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在高级检索中,以“中医养生”或含“中医保健”关系进行“主题”检索,查找年限不设范围,检索出相关文献(1958年1月至2015年9月所有与中医养生保健相关文献),将文献导入NoteExpress中,对文献进行有效筛选,删除报纸文章、会议征文、重复文献等,得到2922篇文献,由于1958年到1980年仅发表1篇论文,将其删除后共得到有效文献2921篇,其中会议论文342篇,期刊论文2464篇,学位论文115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NoteExpress软件对有效文献的年代、关键词、期刊、高频作者、研究层次、机构、基金进行统计,分析文献特征和规律。2 结果2.1文献计量及年代变化对2921篇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国内第一篇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文献是1980年李珊发表的中医保健管窥【2】,如图1所示,1980-2000年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文献增长缓慢;2001-2015年发布文献快速增长,且占文献总数的90.4%。其中,2011年发布的文献最多,为369篇。总体来看,近30年来我国对中医养生保健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知网高级检索“主题”为“养生保健”的文献,粗略检索出14255篇,同样以主题词“中医养生”或含“中医保健”高级检索,检索出文献5826篇,占“养生保健”文献总数的40.87%,这表明中医养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献累计量是文献增长规律的重要体现,将图1数据累计计算可得图2曲线。图2所示曲线整体呈增长趋势,且未转化为逻辑曲线增长模式,即对中医养生保健的研究尚未达到成熟稳定期。图2显示我国与中医养生保健相关文献累积量呈J型增长。1980-1999年处于发展图1 中医养生保健文献的年代分图2 1980-2015年文献增长曲线图初期,发表文献的累积量呈一字型上涨,这一阶段政府对“中医养生保健”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政策上投入较少;1999-2015年处于快速增长期;2000-2015年,累计文献量以指数形式快速增长,中医养生保健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2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可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也是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大量研究成果的集合,可以揭示某学科研究成果内容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体现某阶段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文献计量学预测现象的重要方法【3】。笔者统计了1980-2015年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的高频关键词,去掉检索时用到的“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以及与其相近的关键词,其中,1980-1990年的高频关键词有“精神情志”、“食疗养生”、“康复治疗”;1991-2000年的高频关键词为“中医理论”、“阴阳平衡”和“饮食调理”;2001-2010年高频关键词为“饮食疗法”、“精神内守”、“中医理论”、“老年人”和“健康服务”;2011-2015年高频关键词为“黄帝内经”、“药食同源”和“健康干预”。这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加大对中医理论的重视和研究,食疗成为整个时期中医养生保健热点,2000年以后,健康服务管理成为中医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表2 文献分布情况表3 中医养身保健文献离散状况表期刊数量论文数量期刊数量累计和期刊数量论文数量期刊数量累计和分区期刊载文数量期刊数量论文数量载文密度152121827aN95311910.66349431730b4N21497650N24365080.0314567153813871143913681134023310412442321251149131134105313014139661291598752281716791126181361041231928513232122364168220243432021192572227436416382.3期刊分析1980-2015年的2464篇文献共发布在638个期刊上,根据布拉德福德定律分布可选择和确定核心期刊,表2分析可得,各分区内期刊数基本成等比数列,公比近似3,数列为53:149:4361:3:33,表3通过对分区载文密度(载文密度=分区中期刊载文总量/(分区中期刊总数*期刊总年度))计算可得,不同分区期刊载文密度有显著差异,核心区期刊载文密度大于其他区。由此可得出排名前53位的核心期刊,依次为现代养生、家庭中医药、养生月刊、光明中医、健康科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科学、中华养生保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2.4机构分布笔者通过对文献第一作者在所在机构分析,发现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其发文量依次为75篇、51篇、36篇、32篇。2.5基金分析由表4可知,1980-2000年没有基金论文,这表明这一时期政府在对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投入较少,没有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探索。2001-2015年2641篇文献中,73篇属基金资助项目,其中,31篇是国家级项目,占总基金项目的42.47%,表明政府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投入较大,虽然基金论文率较低,但已呈稳步上升趋势。表4 基金论文分布情况1980-19901991-20002001-20102011-2013基金论文数002746论文总数4823211911450基金论文率(%)002.2673.1724表5 2001-2010年基金论文详细分布表表6 2011-2015年基金论文详细分布表基金名称文献数量比例%基金名称文献数量比例%基金名称文献数量比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71.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10.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40.2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0.14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1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0.21陕西省教委基金20.14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20.17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30.21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1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0.08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14天津市科学基金10.07美国增进人类健康基金10.0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4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0.07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10.08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4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10.07山东省教委基金10.08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基金30.21湖南省科委基金10.07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10.08湖北省教委科研基金10.07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0.07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20.14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10.07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0.0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0.07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20.14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07吉林省教委科研基金30.21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0.073讨论对中医养生保健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及NotEexpress软件统计可得,中医养生保健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较大。其原因如下:一是中医养身保健作用是中医特有的,它将中医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紧密整合。随着医学模式的调整和医学目的的转变,群众对中医养身保健需求日益激烈,为健康投资已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信息调查分析发现,75.8%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考虑或者偶尔考虑中医养生问题,59.4%的人通过传统载体来获取相关知识【4】。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调查表明,北京地区亚健康高达75.3%。养生保健已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开展了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调查;2014年5月发布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高到20%,其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便是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规划提出,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6月发布的中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围绕4大基石、4个部分介绍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中医养身保健有了权威指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中国行”重要内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2015年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12)年(国办发201532号)是第一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它指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医药养生保健,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因此,针对中医养生保健研究应做如下思考:3.1加大对中医养生保健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在深化医改任务中,不断推进中医养生保健任务,培育中医养生保健相关健康服务支撑产业,开发新的中医养生保健项目,加大项目基金建设投入,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优势,将中医养身保健产品列入医保目录,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在基层的服务和推广,加大投入,尤其是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建设。3.2加快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机构应加快制定“国家中医药保健技术标准”,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建立标准的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准则,对中医养生保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明确定义保健行为和医疗行为;扩大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服务试点,系统构建“治未病”学科【5】;整合资源,实现中医院与中医养生、养老、康复、保健、旅游等为主体的,集中医保健、养老护理、宜居养生、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产业【6】;探索构建集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养老、中药产业为一体的公立医院集团化管理运营新方法;构建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中医特色健康干预服务包,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与健康服务管理有机结合,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规定,探索融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块,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开发符合当地特色的中医养生保健食品用品。3.3 加大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传播 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中医养生类节目要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中医养生理念和技术,配合各部门加强对中医养生节目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各地中医药学会可根据中医养生类节目需要,推介专家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宣传【7】;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新平台,整合古今中医药文献、临床数据,建立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网络平台,建立健康管理方案,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建立私人健康档案、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档案信息平台;建立中医养生知识数据库,为不同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不同体质状态下的无特殊疾病的人群,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便捷服务【8】;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利用诊疗服务机会,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技能。【1】韩颖萍; 王明,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98-999【2】李珊,中医保健管窥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李文兰,杨祖国,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4】【8】于琦,李敬华,高宏杰,谢琪,周洪伟,于彤. 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J. 中国数字医学,2015【5】薄智云 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亟须系统构建“治未病”学科N. 中国中医药报,2015-05-29003. 【6】司富春,宋雪杰,高燕. 我国养生保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策略研究J. 中医研究,2014,0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