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LCPLC控制的液体混合加热系统设计控制的液体混合加热系统设计 姓名:卢春梅姓名:卢春梅 所在系部:电子工程系所在系部:电子工程系 班级名称:计算机控制班级名称:计算机控制 09040904 学学 号:号: 05020904110502090411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张珂张珂 I 目录目录 目录目录I I 摘摘 要要I I 第第 1 1 章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可编程控制器概述2 2 1.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 2 2 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2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3 1.2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4 4 1.31.3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6 6 1.3.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6 1.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8 第第 2 2 章章 传感器及应用技术传感器及应用技术1010 2.1 传感器的概述10 2.2 温度传感器11 2.2.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11 2.3 液位传感器12 第第 3 3 章章 PLCPLC 控制混合液体加热程序控制混合液体加热程序设设计计 1414 3.1 设计内容14 3.4 PLC 梯形图 17 3.5 PLC 指令表.17 第第 4 4 章章 PLCPLC 系统的程序调试系统的程序调试 191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020 I 摘摘 要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 有的生产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度自动化的需要。减轻劳动 强度,保障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 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成所必须面临的重 大问题,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不断满足各个生产领域的生产需要, 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主要对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用途和发展进行一些介 绍并着重以三菱 PLC 为例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控制混 合液体加热中的应用,根据控制要求,对控制系统的分析给出 I/O 列表、控制梯形图以及程序的调试,并给出了调试过程和控 制系统逻辑控制部分的方法;另外还对可编程控制器在现代工业 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PLC;梯形图;控制系统 2 第第 1 1 章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 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一直在发展中,因此直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对 其下最后的定义,美国电气制造商学会 NEMA 在 1980 年给可编程 控制器作了如下的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 置,它使用了可编程序的记忆以存储指令,用来执行诸如逻辑, 顺序,计时,计数和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和输 出,以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一部数字电子计算机若是用来 执行 PLC 之功能者,亦被视同为 PLC,但不包括鼓式或机械式顺 序控制器。 ” 国际电工委员会曾于 1982 年 11 月颁发了可编程控 制器标准草案第一稿,1985 年 1 月又颁发了第二稿,1987 年 2 月颁发了第三稿。草案中对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是:“可编程控 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 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 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 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 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按易于工业系统连成 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 此定义强调了可编程控制器是“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 即它也是一种计算机。它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 3 计算机。这种工业计算机采用“面向用户的指令” ,因此编程方 便。它能完成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算和算术操作,它 还具有“数字量或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控制”的能力,并且容易 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体” ,易于“扩充” 。定义还强调了可编 程控制器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 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这也是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的重要 特征。应该强调的是,可编程控制器与以往所讲的鼓式,机械式 的顺序控制器在“可编程”方面有质的区别,由于 PLC 引入了微 处理机及半导体存储器等新一代电子器件,并用规定的指令进行 编程,能灵活地修改,即用软件方式来实现“可编程”的目的。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成功研制世界第一台可编程序控 制器 PDP-14,并在 GM 公司的汽车自动装配线上首次使用并获得 成功。接着美国 MODICON 公司也研制出 084 控制,从此,这项新 技术迅速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应用。1971 年日本从美国引进这 项技术,很快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DSC-18。1973 年西 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我国从 1974 年开 始研制,1977 年开始工业推广应用。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随 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 PLC 采用通讯微处理器之后,这种 控制器就不在不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了,功能得到更进一步增 强。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 16 位和少数 32 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 化 PLC,使 PLC 的功能增强,工作速度快,体积减小,可靠性提 高,成本下降,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 4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 用软件代替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仅剩下与 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少量硬件,接线可减少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 1/101/100,因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大为减少。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 由于采用现代大 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 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一些使用冗余 CPU 的 PLC 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 PLC 的机外电路来说, 使用 PLC 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 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 降低。此外,PLC 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 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 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 PLC 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 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硬件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 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 化产品,并且已经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配备有品种齐全 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用户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 组成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系统。 PLC 的安装接线也很方便, 一般用接线端子连接外部接线。 PLC 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可直接驱动一般的电磁阀和交流接触器,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 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 大多具有 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 PLC 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 PLC 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 5 控制、CNC 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 PLC 通信能力的增强及 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 PLC 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 容易。 (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 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 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 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 PLC 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 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 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容易改造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小,维护方便, 容易改造。PLC 的梯形图程序一般采用顺序控制设计法。这种 编程方法很有规律,很容易掌握。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梯形 图的设计时间比设计继电器系统电路图的时间要少得多。 PLC 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 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 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 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 PLC 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 100mm,仅相当于几个继电器的大小,因此可将开关柜的体积 缩小到原来的 1/21/10。它的重量小于 150g,功耗仅数瓦。 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 制设备。 6 1.3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3.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从结构上分,PLC 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 定式 PLC 包括 CPU 板、I/O 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 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 PLC 包括 CPU 模块、 I/O 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 定规则组合配置。PLC 的结构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PLC 的结构框图 (1)CPU 的构成 CPU 是 PLC 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 PLC 至少有一 个 CPU,它按 PLC 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 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 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 PLC 内部电路的工作状 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 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 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7 CPU 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 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 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 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 PLC 不可缺少 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 CPU 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 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 的控制器控制 CPU 工作, 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 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 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 工作。 CPU 速度和内存容量是 PLC 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 PLC 的 工作速度,IO 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2)I/O 模块 PLC 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 I/O 模块集成了 PLC 的 I/O 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 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 信号进入 PLC 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 分为开关量输入(DI) , 开关量输出(DO) ,模拟量输入(AI) ,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常用的 I/O 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 220VAC、110VAC、24VDC,按隔 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 、电压 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 12bit,14bit,16bit 等。 除了上述通用 IO 外,还有特殊 IO 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 8 脉冲等模块。 按 I/O 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 模块可多可少,但其 最大数受 CPU 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 架槽数限制。 (3) 电源模块 PLC 电源用于为 PLC 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 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 24V 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 电源(220VAC 或 110VAC) ,直流电源(常用的为 24VDC) 。 (4) 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 PLC 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 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 CPU 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 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5) PLC 系统的其它设备 a.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 PLC 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 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 PLC 及 PLC 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 小编程器 PLC 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 程软件)充当编程器。也就是我们系统的上位机。 b.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 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 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1.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1) 扫描技术 当 PLC 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 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 9 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 的 CPU 以一定的扫描速 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a.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 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 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 I/O 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 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 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 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 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 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 均能被读入。 b.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 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 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 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 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 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 RAM 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 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 I/O 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 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 I/O 映象区内的状态 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 I/O 映象区或系 统 RAM 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 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 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 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 程序起作用。 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 I/O 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 10 I/O 点。即使用 I/O 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 更新,程序直接从 I/O 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 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 c.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 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 间,CPU 按照 I/O 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 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 PLC 的真正 输出。 (2)PLC 常用程序设计语言简介 在可编程控制器中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它们是梯形图语言、 功能表图语言、功能模块图语言及结构化语句描述语言等。PLC 是专为工业控制而开发的装置,其主要使用者是工厂广大电子技 术人员,为了适应他们的传统习惯和掌握能力,通常 PLC 不采用 微机的编程语言,而常常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 语言”编程。国际电工委员会 1994 年 5 月公布的可编程控制器 语言标准详细地说明了句法、语义和下述 5 种编程语言:功能表 图、梯形图、功能块图、指令表、结构文本。梯形图和功能块图 为图形语言,指令表和结构文本为文字语言,功能表图是一种结 构块控制流程图。 第第 2 2 章章 传感器及应用技术传感器及应用技术 2.1 传感器的概述 国家标准 GB766587 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 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 11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 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 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 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的首要环节。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 类。 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 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 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 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2.2 温度传感器 2.2.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1、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 A 和 B 焊接起来,构成一 个闭合回路,当导体 A 和 B 的两个执着点 1 和 2 之间存在温差 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 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 工作的。 2、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非标 12 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两大类。所谓标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是指国 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 准分度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 用。非标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 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 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标准化温度传感器热电偶 我国从 1988 年 1 月 1 日起,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全部按 IEC 国 际标准生产,并指定 S、B、E、K、R、J、T 七种标准化温度传 感器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温度传感器热电偶。 2.2.2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 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 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 准仪。 1、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原理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 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大都由 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 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2、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种类 (1)精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工业常用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感温元件(电阻体)从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 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 因此,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 度测量带来影响。 (2)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由感 13 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 实体,它的外径一般为 28mm。与普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相比,它有下列优点: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 量滞后小;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能弯曲,便于安装; 使用寿命长。 (3)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感温元 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它与一般轴 向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 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通 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 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 爆炸。 2.3 液位传感器 2.3.1 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用静压测量原理:当液位变送器投入到被测液体中某一深度 时,传感器迎液面受到的压力公式为:gH + Po。 式中 P-变送器迎液面所受压力; -被测液体密度; g-当地重力加速度; Po-液面上大气压; H-变送器投入液体的深度; 同时,通过导气不锈钢将液体的压力引入到传感器的正压腔, 再将液面上的大气压 Po 与传感器的负压腔相连,以抵消传感器 背面的 Po,使传感器测得压力为 gH,显然通过测取压力 P, 可以得到液位深度。 14 2.3.2 液位传感器的特点 1、稳定性好,满度、零位长期稳定性可达 0.1%FS/年。在 补偿温度 070 范围内,温度飘移低于 0.1%FS,在整个允许 工作温度范围内低于 0.3%FS。 2、具有反向保护、限流保护电路,在安装时正负极接反不 会损坏变送器,异常时送器会自动限流在 35MA 以内。 3、固态结构,无可动部件,高可靠性,使用寿命长。 4、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经济耐用。 第第 3 3 章章 PLCPLC 控制混合液体加热程序设计控制混合液体加热程序设计 3.1 设计内容 多种液体混合装置适合于饮料的生产,酒厂的配液,农药 厂的配比等。L1,L2,L3 为液面传感器,T 为温度传感器,液面淹 没时接通,两种液体的输入和混合液体放液阀由电磁阀 Y1,Y2,Y3 控制,H 为加热器,M 为搅拌电动机。其控制要求如下。 (1)启动电源,按下启动按钮 SB1,液体 A、液体 B 阀门 关闭,放液体阀门打开 20 秒将容器放空关闭。 接着接通 Y1, 流进液体 A,当液体达到传感器 L2 的高度,L2 发出信号,切断 Y1 接通 Y2。 (2)Y2 接通流进液体 B,当液位高度达到 L1,L1 发出信 号,关断 Y2,接通 M。 (3)M 接通,搅拌液体,使之混合,搅拌 10s 后,自己切 断电动机 M,同时接通加热器 H。 15 (4)H 接通,对液体进行加热,当液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 L3 发出信号,切断 H,接通 Y5。 (5)当液面下降到 L4 处时,L4 由 ON 变为 OFF,再过 5 秒, 容器放空,放液阀门 Y3 关闭,开始下一个循环周期。 (6)当按停止按钮 SB2,待整个循环进行到结束,即待灌 内液体排完,切断 Y3,不再接通 Y1,停止 Y1,停止工作。 表 2-1 I/O 分配表 输入输出 启动 SB1X0液体 A 阀门Y1 停止 SB2X1液体 B 阀门Y2 液体 B 到位限 位开关 S1 L2搅拌电机 MY5 液体 A 到位限 位开关 S2 L1加热器 HH 温度传感器 S3T放液阀门Y3 液体传感器 S4L3 3.2 混合液体装置示意图 16 3.3 PLC 外部接线图 液体 A 电磁阀 Y1电磁阀 Y2 电动机 液体 B 液面传感器 L1 温度传感器 H 液面传感器 L2 电磁阀 Y3 液面传感器 L3加热器 H 启动 停止 液体 A 阀门电磁阀 液体 B 阀门电磁阀 放液阀门 加热器 H 搅拌电机 M 17 3.4 PLC 梯形图 3.5 PLC 指令表 0 0 LDFLDF X005X005 2 2 OROR X000X000 3 3 OROR M0M0 4 4 ANIANI T1T1 5 5 OUTOUT M0M0 18 6 6 OUTOUT T1T1 K200K200 9 9 LDLD M1M1 1010 ANDAND T1T1 1111 OROR Y001Y001 1212 ANIANI X002X002 1313 OUTOUT Y001Y001 1414 LDLD X002X002 1515 OROR Y002Y002 1616 ANIANI X003X003 1717 OUTOUT Y002Y002 1818 LDLD X003X003 1919 OROR Y003Y003 2020 ANIANI T0T0 2121 OUTOUT Y003Y003 2020 ANIANI T0T0 2121 OUTOUT Y003Y003 2222 OUTOUT T0T0 K600K600 2525 LDLD T0T0 2626 OROR Y004Y004 2727 ANIANI X004X004 2828 OUTOUT Y004Y004 2929 LDLD X004X004 3030 OROR M0M0 3131 OROR Y005Y005 3232 ANIANI T1T1 3333 OUTOUT Y005Y005 3434 LDLD X000X000 3535 OROR M1M1 3636 ANIANI X001X001 3737 OUTOUT M1M1 3838 ENDEND 19 第第 4 4 章章 PLCPLC 系统的程序调试系统的程序调试 4.1 PLC 内存的清除 4.2 程序的写入 4.3 程序的检验 2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乃夫.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 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3. 2宋德玉主编.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技术. 北 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许廖. 电器控制与 PLC 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章文浩.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实验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3. 5苗玲玉. 电器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章文浩.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实验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3. 7钟肇新.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M.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出版社,2002. 21 22 2 附件附件 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与相关文件 汇编 3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系 二零一三年七月 4 目 录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3 3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写作要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写作要求9 9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装订规范与要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装订规范与要求2020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要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要求2222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皮样式封皮样式2424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2525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2626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书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书2727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20132013 版版2828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3232 5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为了加强对我院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现将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遵循的格式规范做如下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设计要求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选题必须是心理学领域或与心理学 相关的交叉领域课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 性。在研究设计与方法上必须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即相关设计或 因果实验设计,具体收集数据方法可用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 访谈法、观察法。 二、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及写作要求 (一)封面 封面模板由学校统一制定,但封面的颜色由本学院规定。作 者应将封面上的相关内容(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等)用计算机填写完成(注意适 当对齐)后再套印输出,填写时注意修改封面模板上的届数及年 月。印刷输出前请向学院办公室询问封面颜色和年月时间。 (二)目录 目录需通过 WORD 定义三级大纲形式自动生成目录。目录 内容包含:中文题目与摘要页、英文题目与摘要页、正文各部分、 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或后记)、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目录 的二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三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在格式上应自动向 内缩进 2 个字符;页码右对齐。字体采用宋体 5 号字,数字采用 6 5 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编排。中英文摘要页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居中采用罗马数字排序。 (三)题目、摘要、关键词 题目:题目:说明该研究做了哪些方面的探讨以及研究中的变量有 哪些。如果是相关研究,应指出是哪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如果是因果研究,要尽量讲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应让读者根据题目就能判断该研究属于哪种类型。注意将所要研 究的问题界定清楚,题目不要过大或含糊不清。此外,在题目中 应尽量明确界定所要研究的被试群体,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发展研 究上。应注意使题目简洁明了:题目一般在 25 个字以内,言简 意赅,尽量不使用副标题。为了便于检索,应在题目中拼写出所 有的术语的全称,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英文题目表达可以不与 中文题目完全一致,但要求与中文题目内容要对应。 摘要:摘要: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方便论文检索,限 500 字以内。 主要内容包括:目的(说明研究问题与对象) 、方法(说明研究 方法) 、结果(概括主要结果) 、结论(简要结论) 。写作要求高 度概括,独立成文;一般在 500 字以内;不包含任何论文中没有 的内容;摘要中应该写出术语的全部名称,不要用缩略词;摘要 不能出现文献引用。英文摘要(Abstracts),主要内容包括: Objective; Method; Results; Conclusions。其表达可以不与中文摘 要完全一致,但要求与中文摘要内容要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志,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 然语言词汇。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 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来说,每篇论文应选取 35 个词作为关键词,中英文一一对应。避免选用一些外延较 7 广的词作为关键词,应从汉语主题词表和专业主题词表中选 用。英文关键词(Key Words),要求中文关键词内容要对应。 以上内容写作时,中英文各占一页,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四)引言 引言是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提出本研究的问题。指出本研究问 题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即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原因。 说明本研究问题与所属领域的以往研究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本研 究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目的) 。注意引言不要与摘要 雷同。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应该观点突 出,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方法得当,论 证严谨,资料真实,行文流畅,用语规范。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 7000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正文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文献综述 内容包括: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往研究不足、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等。 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界定:包括内涵界定(抽象定义)和操作界定(操 作性定义) 。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研究概况: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 析。 以往研究不足:以往研究不足:客观总结、评述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 有针对性的提出本研究的问题。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指出研究目的,并逐条写出具体的研究假设。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8 2、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被试、研究工具、实验设计、研究程序、数据管 理与分析等。 被试:被试:即研究对象。用简练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被试的自然情 况、取样情况、匹配情况、中途丢失情况等。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简要说明研究所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其型号信息、 各种实验材料、测量工具(问卷与量表)的来源及其信效度信息、 计算机软件的版本信息。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如果是实验研究,还应该在研究工具与研究程序 两部分之间加入实验设计。简要说明实验设计模式、自变量的种 类及其处理水平、因变量的种类及其测量指标等。 研究程序:研究程序:说明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如果是实验研究则 包括指导语、刺激的呈现、具体的实验范式及实验程序、以及无 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如果是描述性或相关研究,则要说明访谈的 程序、观察的过程、编码记分方法、问卷的编制过程、问卷的施 测过程等。 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说明对研究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软件,以及 研究计划要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把数据的统计过程和统计结果以文字、 表格或插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展示研究所得到的客观结果。即 要求运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做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分 析统计数字背后的心理学规律。 结果分析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9 只需列出数据的统计结果,不要列出原始数据,即只列描述 统计和推论统计的结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按合理的逻辑顺序报告结果。 尽可能报告全部结果,不要只报告有利的结果,而不报告不 利的结果,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只对数据结果做客观报告,并进行简单分析,揭示数据背后 的规律,不需要做原因的解释和评论。 字母符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名 词、术语。 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样本代表的总体数为 N,样本 数为 n,平均数为 M,标准差为 SD,t 检验为 t,F 检验为 F, 卡方检验为 ,相关系数为 r,显著性为 p。以上符号均为斜体。 表和图:凡是用文字已经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 已用表或图,则文中不必重复其数据,只需摘其要点即可。表和 图不要重复表达同一内容。表要求设计科学,简洁明了。一律使 用三线表,不用竖线。一般应把自变量作为列,因变量作为行。 表格要有表头(即表的标题),置于表格之上,标明表格序号, 表格内的统计符号用斜体,数字采用 5 号 Times New Roman 字 体编排。插图要有图题(即图的标题),置于图形之下。注意将 图中的坐标名称、字符、数码标示清楚,并在图下方标出图号及 名称。图线名称用汉字。同一个表格或插图不能分两页显示。图 需清晰可读。 4、讨论 首先,讨论是对结果所得原因的解释,需要明确地说明所得 10 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相一致还是推翻了研究假设。如果一致则要 对产生该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论。即 将统计所得结果通过逻辑推论上升到理论高度,这需要研究者通 过充分运用已经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分析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 结果,进而得出有关心理机制的科学结论。如果不一致,也要分 析原因,通常在假设依据充分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是由于研究 方法问题,导致结果与假设的不一致。 其次,讨论部分应该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 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分析二者存在的共同特点和规律,用其他 研究的结果支持自己研究的推论。 第三,讨论时还应指出研究结果的意义,通常可以针对研究 结果的发现,给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如教育建议、工作建议等等。 最后,讨论还必须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局限性、或可进一 步探讨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论述。 写讨论应注意避免重复结果分析中对数据的说明,尽量不要 再出现统计数字;研究结果就是论文的论点,要证明论点应注意 避免就事论事,主观推测,论证要拿出充分的理论、研究、及事 实论据。 5、结论 结论是在讨论的基础之上,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对研究结果做 出高度概括的推论。一般逐条列举出结论,语言表达要明确,不 能有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含义。结论(结果推论)不能对研究 获得的结果进行夸大或缩小,对所提出的假设未能充分证明之处 也不要回避。结论中不应再出现具体的统计数字的结果。 11 以上15各部分内容标题采用1;1.1;1.1.1的三级顺序编码 制。 (六)参考文献 最新的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废止了参考文献著录”顺序编码 制”,而是采用 APA“著者-出版年制”。我系参照心理学报参 考文献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制) ,专门制定了专业本科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写作要求 。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使用著者-出版年引用法(英文文献著 者只写英文姓氏,中文文献著者需写全姓名) 。作者可以根据行 文需要灵活安排位置,既可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 句尾或其他适当位置的括号中。 正文后的文献列表:先列中文文献,后列英文文献。文献按 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 年都相同,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 a、b、c 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期刊: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 刊名, 卷号, 起止页码. 著作: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 论文集: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 见(In) 编者名姓(中文写 姓名). 论文集名(卷号, 页码范围). 出版地:出版者. 此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还要求文献在数量上至少要有 8 篇 以上,其中至少 3 篇为外文文献;3 篇以上为近 5 年内发表的文 献。 (七)附录 附录是正文的补充,必要时才列出。附录有助于读者了解、 12 评估或者重复这项研究。常见的附录包括数学证明、大型表格、 词表、问卷或其他调查工具、计算机程序等。一篇论文可以有多 个附录。如果只有一个附录,只用“附录”即可;如果有多个附录, 则需有序号,如“附录一”、 “附录二”等,每个附录必须有题目。 (八)致谢(或后记) 致谢一般是对在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予以作者帮助 的人和机构的感谢。致谢一般不宜篇幅过长。后记一般是对在论 文研究和写作过程的感悟,亦可包括相关致谢内容,但要注意与 前面的“结论”相区分。一般二者取其一即可。 (九)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院有统一的内容模板。论文作者和导师要在认真阅读声明 并理解声明的意义前提下,学生与导师均需要由本人亲笔手写签 名,一旦签名即意味着作者同意声明中的内容,并承担相应的责 任。 三、毕业论文排版要求 纸型:A4。 页边距:上、下、右的页边距 2 厘米,左页边距 2.7 厘米 (便于左侧装订)。 正文:非标题汉字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全文的英文与数字 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准默认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 值 23 磅;每页上有一横线页眉,页眉处用小五号宋体写明论文 标题;页脚正中要有页码,页码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编排。正文的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二级 13 标题,用四号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各级标题均要顶 格写,单独一行。 系 2013 年 7 月制定 14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 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 须在正文中引用。 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文献列表的顺序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姓相同,按名的字母顺序排列; 著者姓和名相同,按出版年排列。 相同著者,相同出版年的不同文献,需在出版年后面加 a、b、c、d来区分,按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如: Wang, M. Y. (2008a). Emotional Wang, M. Y. (2008b). Monitor Wang, M. Y. (2008c). Weakness 4 缩写缩写 chap.chapter章 ed.edition版 Rev. ed.revised edition修订版 2nd ed.second edition第 2 版 Ed. (Eds.)Editor (Editors)编 Trans.Translator(s)译 n.d.No date无日期 p. (pp.)page (pages)页 Vol.Volume (as in Vol. 4)卷 vols.volumes (as in 4 vols.)卷 No.Number第 15 Pt.Part部分 Tech. Rep.Technical Report技术报告 Suppl.Supplement增刊 5 元分析报告中的文献引用元分析报告中的文献引用 元分析中用到的研究报告直接放在文献列表中,但要在文献前面加星 号*。并在文献列表的开头就注明*表示元分析用到的的文献。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在著者-出版年制中,文献引用的标志就是“著者”和“出版年” ,主 要有两种形式: (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 Dell(1986)基于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音韵编码模型,。汉语词汇研 究有庄捷和周晓林(2001)的研究。 (2)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在语言学上,音节是语音结构 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按照汉语的传统分析方 法,汉语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胡裕树,1995;黄伯荣,廖序东, 2001)。音韵编码模型假设音韵表征包含多个层次(Dell,1986)。 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 1 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示例: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人格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2008) 如果同一篇文献连续引用,则第一次引用需给出出版年,第二次及以 后的引用无需写出版年。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张三还发现 2 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如果有两个著者,正文引用时两个著者的姓(名)都要给出。如果引 用标志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两个著者之间用“和” ;如果是放在引用处的 16 括号中,英文的两个著者之间则用“ Chen, 2006; Deng see also Adms, 2001; Storandt, 2000)认为。 常见问题:常见问题: 在正文中,是写中文姓名还是写英文的姓?在正文中,是写中文姓名还是写英文的姓? 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中文。如:张三 (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以英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英文(只写姓) 。如: Zhang(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多个著者之间是用多个著者之间是用“和和”还是用还是用“&”? 如果文献标志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 ,如: 张三和李四(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Zhang 和 Li(2008) 比较了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如果文献标志不是句子的一个成分,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用 “&” ,中文用逗号,如: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李四, 2008) 。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系(Zhang & Li, 2008) 。 多个著者之后是用多个著者之后是用“等等”还是还是“et al.”? 中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用“等” ,如:张三等人(2008)研究了人 格与心理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等,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博士生学科讲座方案
- 员工互动交流规划
- 2025年环保袋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红花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初中生物复习考试模拟方案
- 2025年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招聘3人方案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机械隔膜计量泵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合金圆钢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基础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4-2025学年度专升本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年下半年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办事处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文广集团)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夫妻忠诚协议书8篇
- 2025年大队委竞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信用管理专业题库- 信用管理对企业市场风险的控制
- 6.2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双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差异:剖析与弥合
- 物流会计面试试题及答案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结构上岗试题及答案
- 人物速写眼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