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Grain Engineering中央财政扶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2012年7月目 录第一部分 专业设置依据1一、专业建设背景1(一)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行业地位1(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行业现状1(三)区域优势2(四)制冷冷藏业的人才需求状况3二、专业建设基础4(一)专业发展历程4(二)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实现联合办学,培养高质量的学员4(三)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5(四)社会服务功能成效显著5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6一、总体目标6二、具体目标61、推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62、注重中高职教育衔接63、强化实践教学改革74、创新教学手段75、建设教学团队76、实施第三方评价8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8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9一、推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9(一)加强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9(二)建好以“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的校企对接平台10(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1(四)建设经费13二、注重中高职教育衔接13(一)实行“阶梯式”中、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13(二)按照“阶梯式”培养体系,建立中、高职课程体系14(三)建设经费16三、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6(一)完善和补充现有制冷与冷藏实训基地17(二)新建150m2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18(三)建设具有“校中厂”特征的“人才培养基地”19(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20(五)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教学资源21(六)制度建设21(七)建设经费21四、创新教学手段22(一)任务驱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3(二)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23(三)课堂教学引入“数字化”24(四)建设经费26五、建设教学团队26(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26(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27(三)“双师素质”教师培训27(四)青年教师培养28(五)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28(六)建设经费30六、实施第三方评价30(一)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30(二)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31(四)分析信息反馈结果,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32(五)建设经费33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33(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34(二)合作经营,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34(三)建设经费35第四部分 建设举措与实施保障35一、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35(一)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问题及解决方案35(二)教学成果考核问题及解决方案36(三)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要求相脱节问题及解决方案36(四)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及解决方案37二、项目建设保障措施38(一)组织保障38(二)经费保障39(三)机制保障40(四)人员保障41(五)质量保障41第五部分 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43第六部分 建设项目经费全额预算48第一部分 专业设置依据一、专业建设背景(一)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行业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与冷藏技术的应用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如:粮油食品加工的贮存、运输及分销过程的冷藏链;科学研究、电子产品、生物医学等多种领域中的工艺要求;大型建筑、交通运输等场所的空气调节;冰箱和空调器等小型制冷装置的普及。制冷与冷藏技术行业已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条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行业现状1、制冷冷藏业的技术进步及其在粮食行业的应用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国家将粮食安全问题视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八年的增长,粮食库存量逐年增加。2011年底,我国的粮食库存量已达到我国粮食年消费量的40%。中国粮油储藏行业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粮食仓储企业18326家,仓储容量达3.9亿吨。制冷冷藏业在粮油储藏技术方面的应用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粮食储藏过去主要是运用自然通风、常规密闭等技术进行储存。现在气调储藏技术及低温储藏技术技术不断推广和运用。粮食的储存工程更加注重储存时间的延长、粮食营养成分的保持和粮食干物质损耗的减少。粮食是活体物质,在储存过程中粮食的新陈代谢一直没有停止,呼吸作用使粮食的干耗不断增加;而在低温状态下,粮食的呼吸被有效的抑制,发热量减少、营养和干物质损耗大大降低。在低温下储藏粮食比常温储藏干物质损耗约减少10%,粮食害虫及霉菌的繁殖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粮食的生命力增强,粮食种子的出芽率提高。2、我国制冷冷藏工业基础坚实、发展迅速我国制冷冷藏工业不仅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而且增长率远高于预期目标,这说明了该行业发展实力雄厚,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冷与冷藏设备应用领域明显扩大,产品种类得到丰富,开拓了应用市场,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基本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还有就是行业企业形式有了较大的扩展,出现了大批有实力的相关企业,且产业集中度得到很大提高。这一切构成了我国制冷冷藏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制冷冷藏业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新的生产线、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流程、建设新型生产基地等,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大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结束了老式能耗大的产品生产。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制冷工艺、开发可利用多种能源的制冷冷藏设备、提高制冷冷藏设备的能效比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诞生了一大批新产品,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工商业、家用制冷空调设备的工业总产值合计约2250亿元,占世界制冷冷藏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15%以上,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制冷冷藏制造业的国际地位。随着制冷设备制造业和冷藏工业的发展,在设备制造、销售、安装、使用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都显示出对制冷与冷藏专业的技术需求和岗位人才需求。(三)区域优势安徽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以“国家粮仓”著称,是全国七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3080.5万吨,2011年全省粮食产量3135.5万吨,每年有大量的原粮及其加工产品需要贮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我省粮食贮藏行业将建造更多的低温粮库,以减少虫害和损耗,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位于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市。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皖江地区,目前示范区内已经拥有美菱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有限公司、美的电器有限公司、三洋电器有限公司、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扬子电器有限公司、长虹电器有限公司、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尊贵电器有限公司等知名制冷企业,并拥有大量的制冷设备工程企业及设备维护保障企业。目前整个区域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最大的制冷设备和装置的生产基地。(四)制冷冷藏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制冷设备制造业及制冷冷藏应用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对制冷与冷藏技术的人才需求。安徽省每年有大量的原粮及其加工产品需要贮藏,为了减少粮食储藏过程中的虫害和干物质损耗,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我省粮食贮藏行业将建造更多的低温粮库。在大食品的概念下,粮食食品的物流环节更加丰富,冷藏链的规模不断扩大,冷藏环节不断充实和细分,与食品冷藏相关的技术岗位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工业产值已超过2250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截止2011年末,我国空调制造工业企业达709家,我国空调制冷工业已成为该行业全球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仅次于美、日两国,是世界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自国家大力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空调制冷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省食品的冷冻和冷藏行业飞速发展;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生产企业有百余家,其中包括美的、格力等众多知名集团;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200余家;大型建筑群体中央空调的配置日益火爆;节能型的制冷系统及机器设备的研发,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制冷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综上所述,各个行业已经凸显出对制冷与冷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约为每年20%左右。主要包括现场生产工艺管理、系统及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设备运行与管理、维修及售后服务等技术岗位。制冷与冷藏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社会需求呈强劲上升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冷藏库和中央空调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冷空调工程安装,冷冻仓储和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等四个方面。然而一线从业人员多为电气,机械等非制冷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或工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本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制冷中专学历的比例为20%左右,大专学历只有1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因此,迫切要求我们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实施教学,高质量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历程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是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创办于1996年,原专业名称为:制冷与空调专业。后经教育部统一规范为: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成立后,根据国家的专业目录确定为: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本专业于2008年被列为重点专业。自开办至今,招生各层次学生,共计35个班级(约1400多人)。2000年与安徽农业大学进行专业合作教学,培养制冷与冷藏专业100多人。并于1999年与原省劳动厅联合举办制冷设备维修工技能鉴定工作,先后多次对安徽省双凤粮食储备库、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合肥美菱集团、合肥华凌电器有限公司、合肥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海信电器安徽分公司等企业人员进行技能强化培训鉴定3000余人次,是海信电器安徽分公司员工培训基地。并先后三次对马鞍山粮食学校进行制冷考证强化培训鉴定工作,鉴定200多人次。学员考证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二)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实现联合办学,培养高质量的学员学校与安徽省内多家企业进行强强合作,与相关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订单式教学”,采用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在企业的完成课程实习、顶岗实习以及现场岗位培训;企业员工在学校里参加专业理论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同步管理、学校与企业同步考核,实现从最初的企业文化学习到实习终止,进行全周期的过程管理,创新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校企合作协议、实习生管理规定、实习生考核规定等规章制度基本完善。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使得我校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素质评价较高,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5%,优良率85%。具体合作单位有如下企业:1、安徽省双凤粮食储备库2、安徽省机械化粮库 3、合肥美菱集团4、合肥华凌电器有限公司5、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6、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7、海信电器安徽分公司(三)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通过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为使教学内容与社会要求相适应,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相结合,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法”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认可。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本专业已形成一支由制冷冷藏行业的知名专家、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企业一线高技能技术人员组成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总数12人,其中,专任教师10,企业兼职教师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计3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四)社会服务功能成效显著本专业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设制冷设备维修工(中、高级)的培训课程,多次为校企合作单位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专业教师多次进入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改进生产工艺、并参与相关设备的研发等工作,为合作企业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了相关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服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教育部、财政部 “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要求,以依托安徽的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泛长三角区域,注重省内粮油企业的产品储藏及生产过程中对制冷技术的工艺需求,深度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进行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团队“双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实施第三方评价,增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粮食行业企业的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制冷与冷藏技术方面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二、具体目标1、推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为理事长单位的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制冷专业相关的企业合作,推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全周期的过程管理。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及一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企业在生产一线队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培训。实行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增强职业技能培养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2、注重中高职教育衔接统筹规划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度和形式上推进中高职的衔接,明确各自教育重点,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资源上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侧重,注重延续和发展,探索中职和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法。在招生方案及考试方法上进行探索和试点,通过单独的文化综合+专业基础+基本技能考试,选拔录取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1、与开办制冷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合作,通过对口升学考试招生;2、选拔我校中职层次制冷专业中的优秀毕业生;3、选拔在企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中职优秀毕业生入学。3、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冷藏库设计施工、中央空调的安装与维护以及冰箱空调器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为思路,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做一体要求,补充完善与专业实践教学配套的校内制冷基础实训基地(含冰箱维修实训室、空调器维修实训室、制冷原理模拟实训室、中央空调与冷藏实训室,压缩机拆装实训室、多元化制冷装置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新建具有“校中厂”特征的150m2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个,编写与专业教材空气调节技术、制冷空调机器设备及小型制冷空调装置等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以及制冷设备维修工考证试题精选参考书。4、创新教学手段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着重改革以课堂为中心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联合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5、建设教学团队以完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经过建设,使本专业教师总数达到16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专任教师总数达12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聘请2名以上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使本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面向区域内制冷相关企业,特别是粮食贮藏和食品冷藏加工行业,开展制冷操作岗位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攻关和推广、对口帮扶项目等社会服务。每年向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制冷工(中级、高级)120名左右。为中小企业开展专业的工程设计建议、专业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改进,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安徽区域的制冷与冷藏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一、推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为理事长单位的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制冷专业相关的企业合作,推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全周期的过程管理。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及一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企业在生产一线队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培训。实行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增强职业技能培养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一)加强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 完善和充实原有的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与制冷专业相关的企业美菱集团、格力电器安徽分公司、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安港大酒店、中外建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鑫合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校企合作有关事项,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建议,审定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组建校外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协同安排实践教学。图1 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二)建好以“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的校企对接平台 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制定了人才培养管理规定和实习制度,发挥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第二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建立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定向为相关企业培养输送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人员。该班课程计划根据相关企业的职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输送开发、质检、工艺等优秀的制冷与冷藏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训练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企业员工培训基地)职业资格强化培训理论学习基本操作(校内工厂)顶岗实习维修技能训练(厂中校)设计及技改能力培养就 业技能训练校企对接图2 校企对接平台(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将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将课程与技能相对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利用冰箱维修、空调维修、压缩机拆装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把理论课堂搬到实训室,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学生边学边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综合分析制冷与冷藏行业岗位需求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以培养学生具备制冷设备的生产、维护和维修核心能力,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具备中央空调的设计、安装与维护和冷库的设计、安装与维护的核心能力。进一步优化以“能力课程”为核心的体系和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按照“能力递进”的原则,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过程中,在学校学习期间,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真题实做,通过一体化教学、课程综合实训、核心能力综合实训等手段,让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动手做实验;增加校外实习时间,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环境中培养技能。通过企业与学校双方指导教师考评学生的实习效果。(四)建设经费 表1 校企对接建设经费预算表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万元)其他(来源:学院自筹)(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0.50.50.50.5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34134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50.50.50.5校企合作形成课程开发方案1111合计246246二、注重中高职教育衔接统筹规划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度和形式上推进中高职的衔接,明确各自教育重点,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资源上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侧重,注重延续和发展,探索中职和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法。(一)实行“阶梯式”中、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既要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又要相互关联,上下衔接。对于中、高职专业要明确各自培养目标,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共享教学资源,统筹安排师资,做到协调发展。在教学安排中突出各自的重点,中职教学侧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学除了训练学生对制冷冷藏设备的操作维修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制冷系统,冷藏装置的系统知识,培养制冷装置布置、制冷量核算、制冷系统组装,系统大修保养、制冷冷藏系统的简单设计及技术改造能力,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体现衔接和延续。另外,在招生方面做一些探讨和尝试,采用自主招生的办法: 1、与开办制冷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合作,通过对口升学考试招生;2、选拔我校中职层次制冷专业中的优秀毕业生;3、选拔在企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中职优秀毕业生入学。让中职毕业生升至高职层次继续学习。按照“阶梯式”教育模式,推行初中起点的中职毕业生,通过单独考试(文化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选拔录取,在中专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3年高职理论课程,经过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训练,可获得高职毕业证书。实行“阶梯式”教育,在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阶梯式”教育的范围,在体系上完善后可作为科研项目上报。图4 “阶梯式”人才培养制度(二)按照“阶梯式”培养体系,建立中、高职课程体系1、中职课程体系设计以培养中级制冷工、制冷维修工为目标,根据制冷设备及系统的生产、维护和维修的培养需求,设计中职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热工与流体力学、制冷原理、小型制冷空调装置、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空气调节技术、制冷与空调装置安装、操作与维修等,其中小型制冷空调装置、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空气调节技术、制冷与空调装置安装、操作与维修为核心课程,实训课程有模拟制冷原理、小型制冷装置的维修、压缩机的拆装、操作和调试能力、设备维护能力、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实训环节。2、高职课程体系设计高职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高级技能培训,以此为目标,本阶段设立的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CAD、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电机拖动、制冷工艺设计、制冷空调自动化、专业英语、制冷与空调工程预决算、数字电路、制冷与空调给排水、冷库建筑。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开设了中央空调设备操作和调试、冷库实训、中央空调实训、系统运行管理和车间管理能力实训。加强冷藏库和中央空调工艺设计,满足了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要求。(三)建设经费表2 中高职教育衔接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万元)其他(来源:学院自筹)(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探索中、高职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模式0.50.50.50.5设计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0.50.50.50.5系统化建设中、高职衔接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3333改革招生考试办法1111合计553322三、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冷藏库设计施工、中央空调的安装与维护以及冰箱空调器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为思路,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做一体要求,补充完善与专业实践教学配套的校内制冷基础实训基地(含冰箱维修实训室、空调器维修实训室、制冷原理模拟实训室、中央空调与冷藏实训室,压缩机拆装实训室、多元化制冷装置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新建具有“校中厂”特征的150m2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个,编写与专业教材空气调节技术、制冷空调机器设备及小型制冷空调装置等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以及制冷设备维修工考证试题精选参考书。(一)完善和补充现有制冷与冷藏实训基地制冷与冷藏实训基地主要配合专业课程,进行基本制冷原理演示、主要设备的构造、拆装与检测、故障诊断、维修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学。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实训室实验装置:增加实训工具,如割管器、封口钳、胀管器、弯管器、焊接设备及各种检测仪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人人有做,人人会做”;补充变频空调制冷制热综合实训装置,该实验装置增加了教师故障演示软件、巡回检测数码温度显示系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制冷及制热系统中各关键点的温度,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变频制冷制热技术。另外该实训装置增加了空调电路常见故障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对压缩机拆装实验室进行补充,新进离心式及螺杆式压缩机实训装置,供学生拆装。在中央空调实训室添加中央空调自控系统综合实训装置;增加卧室壳管式冷水机组。为了更好的满足技能大赛的需要,采购教育部指定的高职高专现代制冷与空调技能实训装置、变频空调/冰箱制冷制热实训考核装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演练,既提高了学校的竞赛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计划见表3表3 补充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计划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补充完善名称实习实训内容制冷原理模拟实验室制冷系统认识、小型制冷装置的系统组成、电冰箱和空调器的运行原理、制冷装置的常见故障表现及参数变化。压缩机拆装实训室制冷压缩机认识、开启式半封闭式及全封闭式压缩机的外形区别、压缩机的拆装顺序、方法及技术要求。电冰箱维修实训室电冰箱的结构、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组成、电冰箱的运行原理、电冰箱的常见故障表现及排除方法、制冷管道的连接技术、焊接技术训练、试压、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封口等制冷专业的基本维修操作训练。空调器维修实训室空调器制冷系统的组成、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原理、常见故障的表现及排除方法、常用基本维修技术的训练。多元化制冷实训室多种制冷空调及冷藏技术使用的机器设备的认识、各种形式制冷机器设备结构形式的区分、了解不同形式的制冷系统组成。冷库及中央空调实训室了解冷藏库的建筑结构和制冷系统的组成、熟悉冷库制冷系统使用的各种设备、了解冷藏库的温度和机器的自动化控制、学习制冷系统的开停操作、一般保养及简单维修。了解集中式中央空调的系统结构和设备组成、熟悉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熟悉中央空调的操作和自动控制、熟悉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 (二)新建150 m2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冷库实训中心冷藏面积150 m2,冷藏量为50t,冷藏温度最低可达18,库体采用标准隔热库板建造,由水冷螺杆冷凝机组、冷却塔、冷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该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建成后可以培养学生冷库冷量的计算、简单工艺设计、制冷系统总体结构、制冷系统原理、制冷系统操作、自动化控制、施工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等职业能力,该冷库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 图5 实训中心功能示意图(三)建设具有“校中厂”特征的“人才培养基地” 利用新建的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与安徽沃瑞制冷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机械化粮库等安徽省内企业开展合作采用引进来方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实践教学模式,参照企业不同岗位员工对技能、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与上述企业合作并共同设计、建设具有“校中厂”特征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与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合作,针对粮食低温冷藏库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故障排查与处理,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冷库管理和维护维修能力。与安徽沃瑞制冷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以培养冷藏库的设计、安装、维护、保养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以校内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完成负荷计算、简单的设计及设计修改、冷藏库的安装施工及冷藏库制冷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深化与省内已有实习基地的合作,积极拓展省内及周边地区校外实习的途径,除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海信电器安徽分公司、合肥美菱集团4个企业外,新增安徽良苑会馆、安徽沃瑞制冷工程有限公司、中外建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等3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表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学生、员工双向培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向培训安徽机械化粮库粮食储藏的基本知识、低温粮仓的结构、低温贮藏的设备组成和操作、粮食低温贮藏的效果对比低温贮藏的制冷系统组成、制冷原理、制冷设备的维修保养、节能原理、安全知识、职业资格培训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电冰箱的结构、冰箱制冷系统的连接、抽真空、充注制冷剂等基本操作制冷原理、压缩机和设备的结构原理、制冷工职业资格培训海信电器安徽分公司空调的结构、原理 空调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空调器的维修技术、售后服务基本知识、简单经济核算空调器的结构、原理、安装技术 空调器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培训合肥美菱集团制冷设备的结构、制造方法、设备零部件的组装技术、制冷设备的性能试验安徽良苑会馆中央空调系统组成 中央空调的运行操作 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常见故障及维修技术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方法、空调制冷原理、设备结构、节能操作 职业资格培训安徽沃瑞制冷工程有限公司中央空调系统工程、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制冷原理、中央空调系统组成、设备结构及原理、安全知识、职业资格培训中外建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冷藏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模拟设计、设备造型方法、制冷量核算、工程制图及识图、工程量材料及经费计算方法(五)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教学资源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为思路,与相关企业一起编写与专业教材空气调节技术、制冷空调机器设备及小型制冷空调装置等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以及技能考证辅导教材制冷设备维修工考证试题精选参考书。教材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生产需求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融合制冷工、制冷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教材内容反映制冷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规范、新工艺等。制作核心课程的实践操作录像和主干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从企业生产实际中收集编写教学案例,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让教学更加直观直接。(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守则、学生实训实习安全手册、学生实习协议、人才培养基地管理规定及工作职责、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制度、学生学习实训质量评价制度、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制度、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实习考核表等管理制度,按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进行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七)建设经费表5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表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万元)其他(来源:学院自筹)(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补充校内实训基地(设备)37103710新建冷藏库综合实训中心(设备)102838102838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3123优化课程教学资源0.51.520.51.52内涵建设1111合计14.539.55414.538.553(其中设备投资48万)11四、创新教学手段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着重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联合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相联系,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相结合,教学过程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任务驱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项目式教学。在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六门核心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要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项目式教学资源库。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感受,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每一具体工作任务中设置若干学习情境,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最终进行综合考评。这样可以使得学习目标和任务明确,学习情景真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针对某一学习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小组内部工作任务布置及事务协调,每组由学习能力强、中、弱同学组成,实力尽量均衡,由学生尽量自主完成任务,专业教师仅负责外围督导和必要的技术支持。项目完成后,组与组之间互评,小组负责人对本组每个学生完成的工作进行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现场表现及各方评价综合评定学生该项目成绩。这种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项目组内和项目组间相互讨论去解决项目实际问题,避免学生“等”、“靠”的传统学习习惯。通过项目驱动、情境教学的实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二)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从实战出发,通过专业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检验参赛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压缩机拆装、冰箱、空调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等职业素养,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步伐。1、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技术节职业技能竞赛长期组建兴趣班,有制冷管路加工、压缩机拆装、焊接、制冷故障维修空调器安装调试等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常性组织技能大比武活动,适当使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园文化技术节职业技能展示。学校每年在五月开展校园文化技术节活动,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活动的高潮是各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展示。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展示应成为关注的焦点,本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准备充足,技术过硬,得到一致好评。2、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1)队员的选拔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团队的组织和建设是长期而连续的工作过程,在低年级设各种兴趣班,为大赛预备一批备选成员。赛前一年由兴趣班指导教师推荐、专业教师从课程实践中选拔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组建成集训团队,组织多项竞赛活动,层层选拔,最终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代表学校参加比赛。(2)课堂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教学与比赛相辅相成,与大赛项目相关的课程教学与大赛相对接,将大赛项目所要求的技能穿插在教学内容中,积极启发和引导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3)赛前强化训练由专职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具体指导,针对大赛项目对队员进行强化训练。其目的就是将书本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队员熟练的动手规范操作,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力争在大赛中出成绩。大赛的集训原则是效率第一、形式多样。要合理安排时间节点,在每个节点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达到提高集训的效果的目的。根据省赛、国赛的比赛时间安排,集训队采取分散集中,灵活机动的方式在业余时间完成训练;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三)课堂教学引入“数字化”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原有的呆板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数字化引入课堂教学。专业教室自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收集网络上的专业资料,整理编辑教学素材,创建精品课程,进行系统化视频教学,大大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专业知识视角,缩减理论教学课时,为实践性教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使用机器设备的动画演示,制冷系统的流动视频,借鉴各种设计和计算软件,播放企业工程现场操作录像,将企业工程师对工程方案的讲解,技师、员工的实际操作流程及技巧的演示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条件成熟,可利用网络传输现场音像数字信号,将企业现场直接传送至课堂,增强专业教学效果。使用模拟软件,在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设备操作、故障排除等方面,在课堂虚拟企业工程现场,让学生扮演员工的角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图6 课堂教学数字信息采集示意图(四)建设经费表6 创新教学手段经费预算表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万元)其他(来源:学院自筹)(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2012年2013年小计“项目化”学做一体教学123123“实战化”技能竞赛活动426426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2101221012合计7142171421五、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以完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以深化校企对接为建设重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团队,使本专业教师总数达到16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专任教师总数达1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聘请2名以上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使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首先培养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校内1名专业带头人,并选派到国内外优秀企业及知名院校锻炼和交流学习,使之具备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引领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提高专业带头人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参与省级以上项目和学院产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同时在省内制冷与冷藏技术行业内选择一名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本专业带头人应在安徽制冷与冷藏技术行业有专业发展预见能力、校企合作联络和组织能力、熟悉专业培养定位、熟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在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及引领带动作用。(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教学骨干是教师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建设期内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承担课程建设的任务、参加科研、企业实践锻炼、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参加行业调研、短期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措施,使教师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另外,通过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互帮互带,共同提高专兼职骨干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项目建设期内派4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