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_第1页
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_第2页
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_第3页
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_第4页
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电路CAA课程设计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初始条件:1. 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PSpice软件;2. 选一阶RC和RL电路。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熟练运用PSpice软件创建电路、模拟电路、显示或绘制结果;2、使用该软件在方波电源作用下,分别进行一阶RC和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分析;3、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统一规范来撰写,具体包括: (1) 目录; (2) 理论分析; (3) 程序运行结果及图表分析和总结; (4)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800字,必须手写。); (5) 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时间安排: (1)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 学习Pspice软件 两天; (2) 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分析 一天半; (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及答辩 一天半;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I1 关于PSPICE.11.1软件简介11.2优势11.3 功能简介22 涉及的电路基础知识 42.1电路的暂态分析.42.1.1 过渡过程和暂态的概念42.1.2 暂态的产生42.1.3 暂态分析的意义4 2.1.4 换路定律 .43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分析64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分析85 基于PSPICE的RC串联电路零状态响应105.1 绘制原理图105.2 仿真结果(图表)105.3 曲线分析 .126 基于PSPICE的RL并联电路零状态响应136.1 创建电路136.2 仿真结果(图表)136.3 曲线分析157 设计总结168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17参考文献摘 要本课设是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首先主要就PSpice作了一下简介,重点介绍了PSpice可执行的主要分析功能,并介绍了与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就一阶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一阶RL并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最后对RC串联电路零状态响应 和 RL并联电路零状态响应进行了PSpice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关键词:RC RL 零状态响应 PSpice仿真 暂态分析 时间常数1关于PSPICE1.1软件简介PSPICE是由SPICE发展而来的用于微机系列的通用电路分析程序。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莉分校于1972年开发的电路仿真程序。随后,版本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增强和完善。1988年SPICE被定为美国国家工业标准。目前微机上广泛使用的PSPICE是由美国MicroSim公司开发并于1984年1月首次推出的。PSPICE是较早出现的EDA软件之一,1985年就由MICROSIM公司推出,在电路仿真方面,它的功能可以说是最为强大,在国内被普遍使用,整个软件由原理图编辑、电路仿真、激励编辑、元器件库编辑、波形图等几个部分组成,使用时是一个整体,但各个部分各有各的窗口。PSPICE发展至今,已被并入ORCAD,成为ORCADPSPICE,但PSPICE仍然单独销售和使用,新推出的版本为PSPICE9.1,工作于WINDOWS9598NT平台上,要求是奔腾以上CPU、32M内存、50M以上剩余硬盘空间、800X600以上显示分辨率,是功能强大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混合仿真EDA软件,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电路仿真、激励建立、温度与噪声分析、模拟控制、波形输出、数据输出、并在同一个窗口内同时显示模拟与数字的仿真结果,无论对哪种器件哪些电路进行仿真,包括IGBT、脉宽调制电路、模数转换、数模转换等,都可以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对于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模块,还可以自己编辑。1.2优势PSPICE软件具有强大的电路图绘制功能、电路模拟仿真功能、图形后处理功能和元器件符号制作功能,以图形方式输入,自动进行电路检查,生成图表,模拟和计算电路。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电路分析和优化设计,还可用于电子线路、电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印制版设计软件配合使用,还可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被公认是通用电路模拟程序中最优秀的软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特点使得PSPICE受到广大电子设计工作者、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国内许多高校已将其列入电子类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辅修课程。电路设计软件有很多,它们各有特色。如Protel和Tango,它们对单层/双层电路板的原理图及PCB图的开发设计很适合,而对于布线复杂,元件较多的四层及六层板来说ORCAD更有优势。但在电路系统仿真方面,PSPICE可以说独具特色,是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电路模拟试验平台,PSPICE软件由于收敛性好,适于做系统及电路级仿真,具有快速、准确的仿真能力。1.3功能简介PSPICE可执行的主要分析功能如下:(1)直流分析:包括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直流小信号传递函数值分析、直流扫描分析、直流小信号灵敏度分析。静态工作点分析:在进行静态工作点分析时,电路中的电感全部短路,电容全部开路,分析结果包括电路每一节点的电压值和在此工作点下的有源器件模型参数值。这些结果以文本文件方式输出。直流小信号传递函数值分析:直流小信号传递函数值是电路在直流小信号下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的比值,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也作为直流解析的一部分被计算出来。进行此项分析时电路中不能有隔直电容。分析结果以文本方式输出。直流扫描分析:直流扫描分析可作出各种直流转移特性曲线。输出变量可以是某节点电压或某节点电流,输入变量可以是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温度、元器件模型参数和通用(Global)参数(在电路中用户可以自定义的参数)。直流小信号灵敏度分析:直流小信号灵敏度分析是分析电路各元器件参数变化时,对电路特性的影响程度。灵敏度分析结果以归一化的灵敏度值和相对灵敏度形式给出,并以文本方式输出。(2)蒙特卡罗分析和最坏情况分析:蒙特卡罗分析:蒙特卡罗分析是分析电路元器件参数在它们各自的容差(容许误差)范围内,以某种分布规律随机变化时电路特性的变化情况,这些特性包括直流、交流或瞬态特性。最坏情况分析:最坏情况分析与蒙特卡罗分析都属于统计分析,所不同的是,蒙特卡罗分析是在同一次仿真分析中,参数按指定的统计规律同时发生随机变化;而最坏情况分析则是在最后一次分析时,使各个参数同时按容差范围内各自的最大变化量改变,以得到最坏情况下的电路特性。(4)交流小信号分析:包括频率响应分析和噪声分析。PSPICE进行交流分析前,先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决定电路中所有非线性器件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参数,然后在用户所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频率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能够分析传递函数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亦即,可以得到电压增益、电流增益、互阻增益、互导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频率响应。分析结果均以曲线方式输出。噪声分析:PSPICE用于噪声分析时,可计算出每个频率点上的输出噪声电平以及等效的输入噪声电平。噪声电平都以噪声带宽的平方根进行归一化。它们的单位是V/Hz1/2。 (4)瞬态分析:即时域分析,包括电路对不同信号的瞬态响应,时域波形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可得到频谱图。通过瞬态分析,也可以得到数字电路时序波形。另外,PSPICE可以对电路的输出进行傅里叶分析,得到时域响应的傅里叶分量(直流分量、各次谐波分量、非线性谐波失真系数等)。这些结果以文本方式输出。2 涉及的电路基础知识2.1 电路的暂态分析2.1.1过渡过程和暂态的概念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一旦条件改变,就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在电阻和电容或电阻和电感构成的电路中,当电源电压或电流恒定或作周期性变化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也都是恒定的或按周期性变化。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简称稳态。然而这种具有储能元件(L或C)的电路在电路接通、断开,或电路的参数、结构、电源等发生改变时,电路不能从原来的稳态立即达到新的稳态,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这种电路从一个稳态经过一定时间过渡到另一新的稳态的物理过程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和稳态相对应,电路的过渡状态称为暂态。而研究电路的过渡过程中电压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在0 t 的时间领域内的、称之为暂态分析。2.1.2暂态的产生电路中的过渡过程是由于电路的接通、断开、短路、电源或电路中的参数突然改变等原因引起的。我们把电路状态的这些改变统称为换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电路在换路时都产生过渡过程,换路只是产生过渡过程的外在原因,其内因是电路中具有储能元件电容或电感。我们知道储能元件所储存的能量是不能突变的。因为能量的突变意味着无穷大功率的存在,即p =dw/dt =,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能的。2.1.3暂态分析的意义过渡过程又称暂态过程,主要是由于过程短暂,但在工程中颇为重要。一方面,在电子技术中常利用RC电路的暂态过程来实现振荡信号的产生、信号波形的变换或产生延时做成电子继电器等。另一方面,电路在暂态过程中也会出现过高的电压或过大的电流的过电压或过电流现象,而过电压或过电流有时会损坏电气设备,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分析电路的暂态过程,目的在于掌握规律以便工作中用其“利”,克其“弊”。2.1.4 换路定律通常,我们把电路中开关的接通、断开或电路参数的突然变化等统称为“换路”。我们研究的是换路后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规律,知道了电压、电流的初始值,就能掌握换路后电压、电流是从多大的初始值开始变化的。 该定律是指若电容电压、电感电流为有限值,则不能跃变,即换路前后一瞬间的是相等的,可表达为: 必须注意:只有受换路定律的约束而保持不变,电路中其他电压、电流都可能发生跃变。3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分析零状态响应就是电路在零初始状态下(动态元件初始储能为零)由外施激励引起的响应。 C R US图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路 图3-2 RC串联电路波形 图3-1所示RC串联电路,开关S闭合前电路处于零初始状态,即。在t=0时刻,开关S闭合,电路接入直流电压源。根据KVL,有 将代入,得电路的微分方程 此方程为一阶线性非奇次方程。方程的解由非齐次方程的特解和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两个分量组成,即不难求得特解为 而齐次方程的通解为 期中.因此 代入初始值,可求得 (式3.1) (式3.2)对于一阶RC电路,充电过程是向电容充电,并以电场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随着电场能量的逐渐增加,电容端电压逐渐增加,充电电流逐渐减小。这一过程进行的快慢与R、C(即时间常数)的大小相关。时间常数越大,充电过程进行得越慢。 从式3.1、式3.2和图3-2的曲线可见,电容电压由零开始以指数规律上升到,经过一个时间常数变化到 ,经过时间后电容电压实际上达到。电容电流则从初始值以指数规律衰减到零。4 一阶RL的零状态响应分析 IL图4-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路 RS T=0图4-2 RL并联电路波形图 4-1所示为RL并联电路,直流电流源的电流为,在开关打开前电感中的电流为零。开关打开后,电路的响应为零输入响应。注意到换路后与串联的等效电路仍为,则电路的微分方程为初始条件为。电流的通解为 期中为时间常数。特解,积分常数A=-。所以 (式4.1)对于一阶RL电路,充电过程是向电感充电,并以磁场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随着磁场能量的逐渐增加,流过电感的电流逐渐增加,由于磁场的反作用,增加的速度逐渐变慢。电感上的电压逐渐减小,且减小的速度随着时间的进行逐渐减缓。这一过程进行得快慢与、(即时间常数)的大小相关。时间常数越大,充电过程进行得越慢。从式4.1和图4-2的曲线可见,电感电流由零开始以指数规律上升到,经过一个时间常数变化到 ,经过时间后电感电流实际上达到。电感电压则从初始值以指数规律衰减到零。5 基于PSPICE的RC串联电路零状态响应5.1 绘制原理图运行Orcad Family Release 9.2 Lite Edition中的Capture CIS Lite Edition,新建一个空白Project,命名为RC,按图5-1选择相应的元器件,摆放好位置,更改属性,连线,标上网络标号,绘制原理图。图5-1 RC串联电路原理图5.2仿真结果(图表)图5-2 的仿真波形曲线图5-5 的仿真波形曲线图5-4 的仿真波形曲线图5-3 的仿真波形曲线5.3曲线分析设置仿真参数:电压源V1=0v,V2=5v,PW=PER=10ms,其他设为0,Analysis Type设为Time Domain(Transient), Time Domain(Transient)中选择Run to 5ms seconds,Maximum step30u seconds,然后使“Skip the initial transient bias point calcul:”处于选中状态。设置好后,执行Pspice下Run,出现Probe窗口。执行Trace下Add Trace命令即可分别看到零状态下的的响应曲线。输入方波信号后,根据参数R=1k,C=1uF,V2=5v可以计算得,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表示指数衰减的速度。曲线的分析:刚开始并且以指数形式迅速减小,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减小的速度渐渐减缓下来,当时间足够大的时候,趋近于它的终极恒定值0,此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曲线的分析: =,分析结果与曲线的分析结果相同。这里就不重复分析了。曲线的分析:刚开始以指数形式迅速升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增加的速度渐渐减缓下来,当时间足够大的时候,趋近于它的终极恒定值Us=5v,到达该值后,电压将不再升高。曲线的分析:刚开始以指数形式迅速减小,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减小的速度渐渐减缓下来,当时间足够大的时候,趋近于它的终极恒定值0。6 基于PSPICE的 RL并联电路零状态响应6.1 创建电路运行Orcad Family Release 9.2 Lite Edition中的Capture CIS Lite Edition,新建一个空白Project,命名为RL,按图6-1选择相应的元器件,摆放好位置,更改属性,连线,标上网络标号,绘制原理图图6-1 RL并联电路原理图6.2仿真结果(图表)图6-2 的仿真波形曲线图6-3 的仿真波形曲线图6-4 的仿真波形曲线图6-5 的仿真波形曲线6.3曲线分析设置仿真参数:设置电流源I1=0A,I2=5A,PW=PER=10ms,其他设为0,Analysis Type设为Time Domain(Transient), Time Domain(Transient)中选择Run to 5ms seconds, Maximum step30u seconds,然后使“Skip the initial transient bias point calcul:”处于选中状态,点击应用。设置好后,执行Pspice下Run,出现Probe窗口。执行Trace下的Add Trace命令即可分别看到零状态下的的响应曲线。输入方波信号,根据电路参数R=1K,L=1H,Is=5A可以计算得。时间常数表示指数衰减的速度。这里分析的都是指它们的绝对值。曲线的分析:刚开始以指数形式迅速升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增加的速度渐渐减缓下来,当时间足够大的时候,趋近于它的终极恒定值Is=5A,到达该值后,电流将不再升高。曲线的分析:刚开始以指数形式迅速减小,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减小的速度渐渐减缓下来,当时间足够大的时候,趋近于它的终极恒定值0,此时,电阻相当于开路。曲线的分析:刚开始=并且以指数形式迅速减小,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减小的速度渐渐减缓下来,当时间足够大的时候,趋近于它的终极恒定值0,此时,电感相当于短路曲线的分析: =,分析结果与曲线的分析结果相同。这里就不重复分析了。7 设计总结含有动态元件的电路发生换路后,电路会从一种稳态进入另一种稳态,一般情况下都要经历一个暂态过程,这种过程通常只有几个毫秒甚至几个微秒,虽然十分短暂,但在工程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暂态过程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例如暂态过程中的过电压,过电流,其数值往往很大,这种过电压会使电路元件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过电流会使电机、电器的绕组在瞬间产生极强的电动力,从而使电机、电器产生严重的机械损伤。对于一阶RC电路,充电过程是向电容充电,并以电场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随着电场能量的逐渐增加,电容端电压逐渐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随着时间的进行逐渐减小,充电电流逐渐减小且随着时间的进行减小的速度减低。这一过程进行的快慢与R、C(即时间常数)的大小相关。时间常数越大,充电过程进行得越慢对于一阶RL电路,充电过程是向电感充电,并以磁场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随着磁场能量的逐渐增加,流过电感的电流逐渐增加,由于磁场的反作用,增加的速度逐渐变慢。电感上的电压逐渐减小,且减小的速度随着时间的进行逐渐减缓。这一过程进行得快慢与、(即时间常数)的大小相关。时间常数越大,充电过程进行得越慢。8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参考文献1 邱关源主编.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2 吴友宇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3 柴靖主编.中文版Word 2003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4 李永平主编.Pspice电路设计与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3月5 李永平、董欣主编.PSpice电路原理与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6 戚新波等主编.MATLAB 与 PSpice 应用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 附件: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一)题目;(二)目录;(三)论文主体(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四)附录。具体分述如下: (一)题目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二)目录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以章、节、小节来编排。(三) 论文主体1、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中文摘要一般以200-300个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其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2、正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1)引言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绪论等。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回顾;写作资料的来源、性质及其运用情况,论文的规划和简要内容;研究中的新发现;课题的意义等。(2)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作者运用掌握的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不同论文研究的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写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主题明确: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离题;论证充分:有观点、有思路、有材料、有说服力;结论清楚:研究导出的结论不含糊、易理解;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条理清晰。(3)结论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回顾和提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结论中应对本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什么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撰写结论时,要注意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前后呼应。3、致谢(无必要时可省略)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言辞恳切,实事求是。4、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以公开发表过的、作者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引用的为限,未发表过的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四)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凡不宜收入正文中的、又有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如:大号的设计图纸;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但以研究软件程序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其程序可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其它内容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可另行装订成册。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一)书写规范1、 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和单位机密。2、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体例统一,文句通顺,无语法错误,简化字符合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单位用正体,符号用斜体。4、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国内工厂、机关、单位的名称等应使用全名,如不得把“大学”简写成“衡阳师院”或“衡师院”。6、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应统一。7、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5)可知”。8、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表格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8”。 表格格式可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如: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图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12”。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如: 插图应用Word文档绘制,或用CAD绘制后插入,不得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绘制(特殊情况除外)。10、“正文”中如对某一术语或情况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置于右上角,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11、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上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作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堃.中国大学党报论文文献(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徐超.氧化锌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研究 学位论文硕士 2010:22-23贺敏强 表面分子印迹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博士论文2012张邦文, 谢长生, 胡军辉, 王辉虎, 桂阳海.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6(11): 2131-2134注: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N报刊;D学位论文;S标准;P专利;EB/OL电子文档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按序列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学加圆圈标注(如、)。(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应按规定格式用激光打印机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A4型复印纸。2、页面设置:版心为297210mm;上下页边距均为3cm,左页边距为2.5cm,右页边距为2cm,装订边0.5cm;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3、论文题目:使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4、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系 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5、摘要(上空二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中文摘要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摘要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摘要(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6、关键词中文关键词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关键词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关键词(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7、目录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目 录(黑体四号字)(自然空二行)1. (1)(黑体小四号字)1.1 (2) (宋体五号字) 1.1.1 (6) (宋体五号字) 2. (40) (黑体小四号字) 8、正文字体要求每章题目左顶边、黑体四号字;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每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9、行间距要求正文行距设置:设固定值22磅。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前1行、段后1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后0.5 行。10、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编写为:1. ,2., 3.,。节,编写为:1.1、1.2,2.1、2.2。小节,编写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 。正文字体、行间距要求及章节序号编制如下所示:1 (黑体四号字,段前1行、段后1行)1.1 (黑体小四号字,段后0.5行)-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 1.2 (黑体小四号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1 (黑体小四号字)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22.1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11、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顺序依次为:论文题目 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正文 文后注(可省项)参考文献 英文题目、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规范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格式见附件1,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格式见附件2,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见附件3,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格式见附件4,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中第11项的所有内容);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封底。2、 附件另行装订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较多,且不宜收入正文中的有关材料,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等,可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目录;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原文(译文在前,原文在后);公式推演过程、计算机程序等;封底。3、某些特殊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等较多时,应按要求整理完毕后装入专用资料袋或专用资料盒,做到资料齐全、工整美观。 四、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填写说明(一)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下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文件,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查后下达给学生。(二) 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是每人各有专题,各有侧重。选题要恰当,任务要明确,难度要适中,份量要合理,使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和研究内容。(三) 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改动。(四)填写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1)工程设计类课题:明确设计具体任务,设计原始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的具体要求、该学生的侧重点、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译文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等)等内容应填写具体、明确。(2)软件开发类课题: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包括弄清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仿真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调试与结果分析等具体内容,应完成的工作量要求(如开题报告、论文、译文、程序以及程序使用说明等)要填写具体、明确。(3)实验研究或科研类课题:明确课题的来源,具体任务目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该学生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计算机应用及工作量要求(如论文、开题报告、译文等)应填写具体、明确。(4)文科类毕业论文:明确课题的任务、方向、研究范围和目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了解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要求完成的工作量(论文文献评述、译文等)。2、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3、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在确定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明确了基本要求后,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指导学生收集主要参考资料和文献。4、教研室意见一栏,各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指导小组组长签名等。五、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填写说明(一)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综合评定。(二)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主要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同时考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含设计思想、知识运用、工作能力、创造精神、工作作风等),全面衡量,实事求是。最终成绩的优秀与良好率之和应控制在50%以内,优秀率控制在10%以内。(三)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而全面考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文本质量和工作态度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评语应在200字以上,用钢笔填写),并给出建议成绩。(四)论文评阅人评语论文评阅人着重审阅论文文本,考查其工作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外语能力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的规范性等,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评语应在200字以上,用钢笔填写),并给出建议成绩。(五)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着重审查论文质量,考查学生答辩时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及回答提问的情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并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评阅意见及答辩小组意见确定学生最终成绩。六、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附件材料一览表附件1: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封面附件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附件3;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附件4: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二)、(三)附件5;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附件封面附件6: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压缩文稿格式附件7: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登记表附件8: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性评分标准附件9:大学外聘毕业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