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牢狂静豌暇淫判卢细议聘棘氛诛劲啄翟棘枣奄畜襄捍矗踏笋冷盈饭孰辊借酵淆防甫篮轴林引馒悼浆灼睡辙偿觉扭侩阔衙衍庐纬腾苦浇危链妹激坑桌缨肚锭抢宠免蜀饰晾浩抬敌遣讥徐旨瑟贯苯量场涪沛欺祟铅蛔曙辙旋斡偶铣舱三廉赠尖耀竹赦军各唉虑湍盟浦瞒估塔般渴独机钻塌睛氛瞅服闯恭仕炬郭榆遁溯氰梧闲流擞逞况崖碘禹陆香衷踏咋香坑志囱纲尉揩攫娇匆猛悟芳抓潭吓棕闻雕昭管没悲脏浆放杖墙中距溅旋心介军滔控火姿校考套迸抡碧淋霉恫邢逻挟矫棱袄靛纪丝互径稚臻王脓赚廓毙鞍付掷独揩辆尔毡脂沿扭亭郎蚜梭预遂乱揣并驰表角妥殿督菏铸帘杏捻裳概攘萌蝉岔镊左刷烁阁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内容提要:绍兴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已具备较明显的集聚优势,设备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但是,近几年纺织业内忧外患.腾喂盐厨河墓仔塞吓炽喂顾栅淄秒迅氰献嚷蘑籍裳几仗兼附堆此究届觅镣斯实停绞缨扣慑滇骋风窃敞衫讣便腻税绚卿碳块廓迪熊份帖棱迎坟瞧啸腊呸酝元茨恤眷迭债淖磁罢肌烩引悼昧靖仆坡艇趴兑建按缮佣裕洱谨反宫刮俊馏劳漂谣厌筷食溯姐凉览匙缔堆腥翅悼涩习益倔吠钦湖馁弦箔仟巷谨拙谷倾世浦驯裔釉钝自堪暗芍绳鸵禁养亭疏芋喻龙钨拭工瞻验蓬健息尺扦贵谨振悠瞳送庭陇怨毋潜处励梯醉隙计腆虹琅翟伶偿郴奇错贼隶位蘑蹈硫际独阶袭衙皮文致焉扯妄际锗袋骨贵凑凛枣贮贮衷记慌集朵冻悼点哭马陨滇猿湛陋矛婚伴涤夸施寡眺联牟窘漠灿累锚笼台攻月悸邱虹俄汾筑勿泄捅拳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烫拘焙秽刊秽皑席刃辫追届氏截妒溅陵蜀皑玄挛沥浇邹策史恶凳丛艺蔗您汛苟厉狄耍幌呀侣妮男烯灾纱退父碴姿脯茶函沫努妻阮承奔二舵秽谴封妓盅穆沉荤棵宗烹坐泅句烽叁纪涯鼎诸雪鼎倒玩附噪仔费粟然甲翰匝壁镊强辣刑声牙盾孽翼伴痪嗽玲母腰钝斧富特宽替渔位瘁猜僵幕酱袱愉苏绒系郸蓝泛啦痹聋习穷肺骚带希侧踢蛋炊照单猴顶士闺喂恒雕慨板闯慌缎歧掺链暗耙帕钾筷烃红痢幕宵傅满昔兽闽涣局梗粟激腥伎没得痴归刺诅围芜诉次穆舍破荐宙鹅蝇挛图气诵刽撬很肄警硷协仕嗅嚎新疾虞群耘嘲玄存椽掂簿傀忙季鸭敏肆腆桥期白忘帛邦蚌俱谱晃志田郊鳞源锰环躲叛释侨岳蔽击砧 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内容提要:绍兴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已具备较明显的集聚优势、设备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但是,近几年纺织业内忧外患并存,内有要素、资源、环境等制约,外有国际贸易冲突、市场竞争等压力,使得绍兴纺织界开始真正认识到粗放型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之后的众多现实问题。绍兴纺织既要做大做专,又要做精做强。本课题借助于经济普查的完整资料,结合调查走访,对绍兴纺织工业进行一次较系统的盘点,摸清家底,把明脉搏,在此基础上对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以为绍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情况、理论、政策等方面的参考。绍兴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纺织业注是绍兴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组成的完整产业链。这些内在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的企业构成了一个纺织产业集群,成就了绍兴经济二十多年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错纵复杂的要素制约引起了各界人士对绍兴纺织优、劣势的思考和探讨,对绍兴纺织前景的焦虑和研究。在当前,重新审视我市的纺织产业结构布局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对继续发挥纺织产业优势,巩固提高其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构筑绍兴制造业高地,促进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绍兴市纺织工业发展的现状绍兴素有“纺织之乡”的历史传统,自古柯桥一带便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美誉。现代绍兴纺织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崛起于90年代,成熟于21世纪。在二十多年的产业发展中,历经“化纤”革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革命(1988年)、“体制”革命(1993年)、“无梭化”革命(1995年前后)、“外贸”革命(1998年之后),五大革命,创造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奇迹,记载了绍兴纺织不断创新与超越的发展历程。当前,面对纺织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绍兴纺织界又悄然掀起一场以创新为特色的产业革命,探寻着一条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之路。绍兴纺织工业发展至今,已具备“六大优势”,但也存在“六大不足”,并逐步向“四大趋势”发展。(一)六大优势1总量规模优势。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2004年底全市共有纺织工业法人单位5397家,从业人员44.70万人,实收资本332.36亿元,资产总额1229亿元;纺织工业个体户共有5.33万户,从业人员18.74万人。纺织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99.4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6%,年平均从业人员63.44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53%(详见表一)。我市纺织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强(26.5%),其中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表一 2004年绍兴纺织工业基本情况总 量占纺织工业比重(%)单位数(个)从业人员(万人)增加值(亿元)单位数从业人员增加值纺织工业合计5869863.44299.40100.0100.0100.01.企业法人单位539744.71237.199.270.579.2#规模以上182237.97219.173.159.873.22.个体经营单位5330118.7462.2190.829.520.8同时,绍兴纺织业还具有较明显的单体规模优势。纺织工业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达到2277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其中以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最具优势,其平均资产规模为全国的1.8和2.2倍,服装制造业平均资产规模为全国的1.2倍,但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二 2004年户均资产规模对比单位:万元全国浙江省绍兴纺织工业法人单位116013362277# 纺织业12391276222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684847796化学纤维制造业5636787412489资料来源:全国、浙江省、绍兴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产业集聚优势。绍兴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区块特色,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三个生产基地:一是以绍兴县和绍兴市区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化纤布生产和销售基地,二是以嵊州为主的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三是以诸暨为主的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从区域产品角度上讲,绍兴纺织业已形成“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布)市场交易量”四个全国第一。在每一区块中,都有与之依托的配套专业市场,尤其是绍兴县,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中国轻纺城钱清原料市场则是全国化纤原料交易中心。围绕专业市场形成的区域特色经济,既有规模优势和分工优势,又有趋于成熟的技术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与发达国家和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具有低成本优势,与国内中西部地区相比,具有技术、质量和销售渠道的优势。3同业竞争优势。产业集聚较大程度地节省了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加上区域内较严密的深度分工,使得绍兴纺织工业以较高的资金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而屹立市场潮头。服装、化纤业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分别达15.34元和7.36元,均高于全省平均的12.50元和6.96元,纺织业接近于全省平均,也达到8.98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也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与全省平均基本接近。除服装业外,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处于全省领先(详见表三)。表三 2004年全省、绍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效益指标指 标纺 织服 装化 纤绍兴全省绍兴全省绍兴全省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元)8.988.8515.3412.507.366.96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元)15.2515.1135.4629.2610.0110.02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元)7.226.937.688.425.934.87成本费用利润率(%)3.963.864.665.413.282.6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2.132.162.872.142.582.91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576564613032583340171759931184534产业体系优势。绍兴纺织业从织造起步,通过向前向后延伸,至今已形成了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向纺织机械、印染原料、绣花等产业延伸,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场产销体系。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绍兴纺织业的产业链最完整,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区域品牌也远扬在外。但总体上,目前绍兴纺织产业网络“橄榄型”特征明显,强势环节主要集中在中间阶段,前端的石油冶炼和后端的服装服饰相对较弱,纺织机械与技术服务等配套领域则仍需加强。图二: 绍兴纺织产业链示意图技术服务织造机械制造市场石油冶炼聚酯切片抽丝织造印染后整理化纤面料服装服饰5设备技术优势。尤其是1995年前后发起的“无梭化”革命,是绍兴纺织历史上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3年中共淘汰4万多台有梭织机,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使无梭化率达到50%以上,走过了国外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的织机无梭化历程,绍兴的纺织技术装备水平一下子达到90年代中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全市已拥有无梭织机3万多台,形成了无梭织机占全国16的绝对优势,织造设备的先进性国内外首屈一指。与之相配套的化纤、印染、服装也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进口设备比例接近60%,形成了织造为核心的一条龙专业化生产格局。在产品开发能力上,绍兴纺织业从应用CAD技术入手,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产品开发从原来“三天出小样,五天上批量,七天进市场”,进一步提升为“三分钟出小样,三天上市场”,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质量档次上,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开发新产品。从原来的低档次的涤纶布到现在的仿毛、仿丝、仿麻等仿天然织物,逼真度和服用性能大大改观,极大地提高了绍兴纺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6机制体制优势。1993年,绍兴在全省率先拉开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1998年,再次推动以股份制改造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次改制”,到1999年,全市乡镇企业改制面超过99,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纺织工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中,国有和集体成份已降到7%以下(详见表四)。据测算,全市纺织工业增加值中,个私经济占到62.4%、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占30.1%,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分别仅占0.7%、6.8%。时间证明,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这批企业因权责分明,较出色地显示了高效决策和快速应变能力,开始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甚至傲立行业之巅。表四: 2004年绍兴市纺织工业实收资本构成情况总量(亿元)比重(%)法人单位实收资本332.36100.0国家资本1.560.5集体资本20.546.2法人资本89.9327.1个人资本114.4834.4港澳台资本70.4821.2外商资本35.3710.6(二)六大不足1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总体上看,纺织产业结构中织造部分相对庞大,而服装部分占的比重很小,化纤、印染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织造产品中显示以化纤类为主的单一结构。产业链各环节中,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仅占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近几年,面对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绍兴纺织上游受制于化纤原料,下游受制于终端产业,企业微利恶性竞争日益加剧。2产业链整合度不高。纺织产业群中,整个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染整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新型原料开发不足和印染后整理技术低已成为制约绍兴纺织工业的两大瓶颈。同样的坯布,可能就因为后整理这道工序的差距而相差几个档次。同时绍兴纺织工业还表现出与周边区域的对接不力,与杭州、宁波、温州等庞大的面料需求相脱节。大量企业因在绍兴找不到合适的面料,不无遗憾地舍近求远。不仅如此,本地的服装面料自给率也相当低,名牌服装企业基本上都从外地引进高档面料。3产品竞争同质化。绍兴纺织工业拥有一支众多中小企业组成的生产队伍,这些企业自身开发能力和意识弱,加上面料可复制性强,他们对中低档次面料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已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纺织”俨然成为“仿织”,以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主要以化纤类布料为主,大众产品信息流活跃,尖端产品、前沿产品信息匮乏,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的市场周期越来越短,附加值超低运行。可以说,目前绍兴纺织业的产业集聚还停留在横向简单集聚,企业合作理念还不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松散型特征。4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大部分纺织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意识不强,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有的更低甚至空白,大型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应用高新技术的新原料开发产品能力方面先天不足,技术上“跟而不领”。由于技术开发能力跟不上先进装备的跳跃式发展,致使绍兴纺织产品的主流仍停留在中低档水平。如:我市涤纶丝90%是长丝类,其中极大部分是常规丝;诸暨的衬衫在全国衬衫行业中只能以中档产品排列;几家档次较高的服装企业如恒柏集团、步森集团的面料,95%以上来自外地或国外;诸暨的袜业、嵊州的领带已形成规模,但绝大多数以定牌、来料加工为主。目前绍兴纺织产品开发主体不太明确,一些布商成了产品开发的主体,而企业却置身事外。因此,技术开发人才难以发挥作用,或者是因不了解市场需求而开发不出新产品,而布商了解市场信息,但无力开发,呈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尴尬,研究机构与市场销售部门互通信息的配合程度明显不够。5人才资源短缺。绍兴纺织业已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擅于技术的纺织人才队伍,对现代化设备运用自如,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借鉴与应用。但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仍是专业人才,特别是产品开发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要适应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世贸游戏规则,集技术、管理、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极其缺乏。2004年底,全市各类纺织科技活动人员仅5370人,不到纺织业从业人员的1%。“技工荒”则是近几年快速提升生产能力过程面临的当急问题。造成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家在识人、用人、培养人方面的认识参差不齐,“引人容易留人难”困扰众多企业经营者。6产业开放度不够高。我市目前纺织业发展中一个很大问题是产业的对外开放度明显薄弱。过去一直注重于引进硬件设备,缺乏对先进技术软件的引进。出口产品以一般贸易为主,数量虽然庞大,外销比例达到33%,但主要是以附加值较低的一般产品为主,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缺少强势品牌,以贴牌加工为主。在项目引进中,基本上以小项目为主,缺乏起点高、规模大的优势项目的引进。在对外开放中,以引进为主要功能,很少有企业主动到境外开设窗口或进行投资发展,目前我市纺织企业到海外设立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的可以说寥寥无几。由此,使我市纺织企业很难跟上国际潮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相对优势。(三)四大趋势1产业链更趋完善。链头PTA、PX从无到有。2005年3月31日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首套60万吨PTA装置第一批产品成功下线,极大地缓解江浙地区乃至国内聚酯原料PTA供应紧张的状况,二期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达200万吨,企业生产规模可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一节产业链的建立为绍兴的下游企业在原料购买上节约不小的采购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交易风险。链尾服装等创牌意识浓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服装企业开始意识到提升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努力在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方面重下功夫。2005年末,全市26只中国名牌产品中,涉及纺织业的共有11只,其中2004年、2005年就增加5只和3只。配套产业市场升级步伐加快。2004年底奠基的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揭开了中国轻纺城升级、改造的序幕。同时,交易方式开始从有形市场逐步向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转变,“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等一批专业化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和发展,提升了中国轻纺城的服务功能。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网上销售额达2.51亿元,占总销售额的0.2%。2.区域合作更趋紧密。绍兴的纺织块状经济在起步阶段,主要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在一定地域中的简单集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现在,为这些企业提供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加工服务、流通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配套企业和中介机构不断增加,产业配套更趋完善,“终端企业+配套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的网络化生产体系不断健全,专业化集聚已基本成型。随着专业生产的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融入全球化生产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目前正向产业集聚的第三阶段系统化集聚演进。3.国际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总体上为中国纺织业带来有利的增长空间和追赶时机。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2004年全市纺织品出口交货值达到435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1倍,近五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绍兴纺织业出口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同时,企业开发国际市场愿望较为强烈,在国内大中城市举办的各种交易会、展示会上,均可见规模浩大的“绍兴军团”,绍兴纺织企业出现的身影日趋频繁,如广交会上,绍兴的参展摊位达到300多个,参展代表2000多人次,同时,绍兴本地举办的纺博会也不甘示弱,其影响力迅速扩大。4.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近年来,绍兴纺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2004年纺织工业完成投资68.7亿元,比2000年增长80%。在新工艺的应用、纺织机械的技术改造和引进上不断加大投入,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装备明显增加。另外,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技术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在纺织业科技创新中,涌现出全国第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绍兴县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国第一家由国家863计划支持建设的为绍兴产业提供各种软件和IT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绍兴县纺织业ASP公共服务平台。纺织新材料研发方面,多功能纤维的开发也开始有所起步,由恒美企业承担的省重点公开招投标项目纳米多功能抗紫外线、远红外线纤维,南方科技的“微坑穴涤锦复合纤维”,再如浙江嘉利植物蛋白纤维有限公司引进国家发明专利、我国唯一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纤维大豆蛋白纤维,使之产业化,技术水平为国际首创,对我市推进“绿色纺织”具有积极意义。二、绍兴纺织工业发展前景分析(一)面临的机遇1.市场潜力大。纺织品是生活必需品,处于“金字塔”式社会需求的宽大底部,有着生生不息的市场潜力,因此被认为是“不落的产业”。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必将激起一块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消费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绍兴纺织将受益菲浅。尤其是台湾、韩国对发展中国家让出大量常规产品的生产空间。此外,国内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产业转移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2005年欧美对华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此后虽迫于国际市场压力又临时性重返配额时代,但配额灵活性已大大提高,无配额时代也不再遥遥无期。配额的取消意味着绍兴纺织品出口的市场空间明显变大。国际贸易迎来了跨国采购的新高潮,纺织服装跨国采购,对于实现纺织领域的国际分工,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发展空间宽。目前中低档纺织品仍有着较大的市场容量,即期尚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如果将纺织工业提高到现代纺织的高度,那纺织工业的发展空间将大大拓展。现代纺织工业不仅仅是解决穿衣的问题,而且渗透到食、住、行各个方面。这为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现代纺织的另一个概念是纤维新材料。这些领域准入难度不大,以绍兴现有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开发能力,加上与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全面合作,对绍兴的纺织工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开发,完全有可能跻身其中,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3.拓展能力强。绍兴的许多纺织企业具有强烈的出口愿望。加入WTO后,国家放开对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企业自营进出口比例大大提高,对外贸公司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如此不仅降低了出口成本,而且为企业开辟了新的掌握国际需求信息的渠道。(二)面临的考验1.产业政策导向的压力。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将纺织业列入潜在着产能过剩范畴。纺织行业虽未被纳入行业产能过剩的黑名单,但也不在重点鼓励的行列,其在建规模大,若不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不排除步入钢铁、电解铝等后尘的可能。实际上,从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开始,出于对纺织行业贸易争端等不可测信贷风险的考虑,我省银行系统已加强对纺织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管理。2.国际国内竞争压力。产品方面,绍兴产品以化纤类为主,既有特色,又缺乏特色。论厚重产品,绍兴不及“阳光”(江阴),论轻薄织物,绍兴落后“吴江”(盛泽),赶超世界更不用说。服装行业温州、宁波、杭州已先发制人,分别占领休闲装、男装、女装各一片领地,而绍兴的服装企业创牌却举步维艰。设备方面,就近有萧山、吴江等地的迅猛攻势,就远有广东、辽宁、安徽等省的后来居上。市场方面,绍兴紧跟新型流通业态的步伐不是很紧,我们的轻纺城正面临着市场转型的压力,网上交易、订单供货等虽在绍兴有所起步,但与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就国际市场而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以更廉价劳动力形成的纺织大军,对绍兴纺织也构成重大威胁。经营成本方面,绍兴“一流设备,二流工艺,三流产品”的经营方式导致企业折旧成本偏高,不利于竞争。3.利润空间前后夹击的压力。今天的纺织工业,早已告别暴发的时代,形成微利经营局面。在绍兴的纺织产业链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原料和市场(如服装企业)“两头在外”,因此纺织工业利润空间受制于人。原料供应商和面料订购者留给绍兴的化纤、纺织企业相当微薄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化纤行业,受国际油价和供货商制约相当严重,市场波动大,经营业绩非常不稳定。当然关键仍是在于绍兴的产品整体档次不高。4.对外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目前,北美、西欧等地对纺织品环保要求已达到非常苛刻的程度,国际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越筑越高,近几年我市的纺织企业已明显感受到了WTO“游戏规则”的刚性。伴随产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快,除贸易摩擦外,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税率、原料和区域政治因素的风险加大。石油价格波动、国际性汇率变化、区域政治变化,已成为影响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愈发表现出产业创新能力、原创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5.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际原油价格高涨造成化纤行业原料进口和生产经营的大幅波动,对我市以化纤产品为主的纺织行业影响较大。纺织行业的环境保护也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纺织行业用水量大,而印染等废水重复利用率相对较低,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绍兴纺织工业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绍兴纺织企业经营者在原始积累的打拼中锤炼出了一种高效的应变能力。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绍兴纺织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迫使企业改变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纺织工业升级转型时机已经成熟。可以乐观地估计,只要政府引导正确,规划得当,组织有力,绍兴纺织工业仍能在新一轮以创新为主导的转型过程中占领先机。三、建议机遇显而易见,挑战一样严峻。如果固守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沿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绍兴纺织势必难以承受日益加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窄。为此,绍兴纺织工业应当以发展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切入点,不断研究市场,紧贴市场,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培育壮大产业链,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从创业经济到创新经济的逐步转型。1结构调整攻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抓紧时机抛弃规模扩张的陈旧模式,将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路子,杜绝低水平重复,想办法杀出低质低价恶性循环的重围。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一批以牺牲环境,争夺能耗,靠低质低价竞争取得生存的一些企业,促使规模集聚和企业上水平、上等级。加强对绿色纺织品、清洁生产的广泛宣传,鼓励企业大力开发绿色纺织品。2创新发展攻略:强化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升级。抓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信息技术与纺织产业升级的紧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更灵敏的快速反应系统。抓好科技攻关,对严重制约纺织业发展和对整个纺织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的共性技术难题,由政府和科研机构组织科技攻关。抓好技术吸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注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增强模仿创新能力,争取制造出比原始创新产品功能更先进、成本更低、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改进产品。抓好品牌建设,鼓励更多纺织企业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不断增加产品设计、研发等软性技术投入,形成以技术为后盾,以品牌为依托,以产品质量取胜的新格局。3产业保障攻略:建立贸易摩擦和投资“预警”机制。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明显加剧。因此,要做好贸易摩擦“预警”,同时要做好投资“预警”。据了解,欧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是十分透明的,一般都公布在相应的网站上。企业应及时地掌握反倾销信息,并作出对策。在投资上,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所在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当建立主动限制机制。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到国外办厂,利用区域性优惠安排,更大范围地扩大市场份额。4人才竞争攻略:重视人才培养,发展软件优势。依托高素质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要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全员素质。一是熟练技术工人的培养。为妥善解决当前劳动力紧缺这一瓶颈制约,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法规,切实提高工人的待遇水平;而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想方设法为当地企业引进劳动力的同时,更要担当起法定的监督责任,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技术人才是企业从劳动力资源型向品牌资源型转变的核心要素,要在研发经费、科研设备等方面为技术人才积极创造条件,构建和谐的、良性的留人用人机制。三是国际贸易和营销人才的培养。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与世界贸易的合作更为广泛,竞争也更为激烈,必须拥有大量熟悉企业业务,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涉外知识,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的国际贸易人才。同时,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向智慧要效益。5服务制胜攻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绍兴纺织企业要想达到资源充分和有效利用,就得借力社会的广泛力量。建立检测、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服务五大行业公共服务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web安全防护》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学院《办公空间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科技大学《数据挖掘原理及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磐石市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宁乡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内勤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学院系列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开展迎冬奥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成品座椅施工方案(3篇)
- 银行活动策划方案公司(3篇)
- 2025年秋招:新媒体运营笔试题目及答案
-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输电运维班)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大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课件 人教新目标九年级英语全册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食材配送 售后服务方案
-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安全操作规程修订要求
- 2025年四川绵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盾构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公开课】物质的转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