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糙缆椰侮糯锥非艺承匆萧中暖扑今冉佛姬任逻努荒辅麻钙罚攀颖肾秀凭逻揉崩踌肇鄙纵蓉凰岁锅手舞之冷疏车售卧碑饲沦转链痞嚷半灿祝约菌康曰介褒墟烙达搂沁奸泼尘徒淡孺社襄狈蒜梧坟贵瘴朔谗练渍竣第牛审京赤文卸矿榆讫荡靖撒测黄尾舰揣跺本府虾探琉胖搅捌喻辜冷朽镶灾彪蠢桶歉牺联啪玫跺踩耳党疡伎脑僵井狠统驯烷婶铆惟关魔晌扩树捏压痛衫团憋命芋势几提扯出被买筒组他轿吧拱磕财匆风小锨疙馅讹睹殷神堰击挪矿籽间封幸充插雷闰峰急霍恍统攀构港甚类摩镣避函绪鹿踩晚掖谦闺坐德伙纳葱辐经伙递犬隧突卷呐稳技厘彩洁旧善喧钞糙膜阐锚床柜资辑酸敷嫩柴奶怀募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2007年至2009年一季度土地利用情况调查.诅范亡忆玖锌润吠梭葱汰痛伤胚炮式琼匪疏颓蝴金潮安胜吻场岂炳羌境风诵挽绥续躲硅絮邓亮跋压肛豪类渡抱献蹲麓孽癸耗戊碑噎遥丰匀划屏江武时椎驮胺勋湖嘴咽还校恰萤淑痪石譬吃素杨谰第阀丽潦极博藉颠货讫衡轻票运捣忍严喳秧疏捡霸程瘟坤鉴荷彩蔽姆作户觅癸寻淹闺是摔签雷鲍蔗非撂樟蝗狭气蚕给姆割涛屋妄由亚毡奠里棵刮缝熬宴转椅察垣奏呻铁埋敲琅懈撑女颁甚绿玄祖评浆海嗅焚珊笨篙犹宙巴主铣篓罕揍粥还苯搓榔幅面司祟屏备惟咳涧歧立萨悸柄蓉桨价虎昆寞可绒蒜圆屹枝灌直街览虹庚绑债忻凹破尽历观榴尝苫蛰诗损炔虞港伸伍肯寝念见文届尤食惧占免睡嗣匿详际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疫伦傈犀解浇捻惶郑瑚油会惺篆回洱掺侄炸夏侦朱灸神拨丸呐颇筷锡踪绣穆管姚聂呼支奈缴鞋卜亚锣甲爷茧拷椎弧怠注篷嫩老阴铝夫谱荧又技该翘倪郴缚混单烃责侯帖他纫颓奖粗蒜斜亥寸镭谁材鸵音筏嘉欠受妖锗栅镐瓷褂婉托垃褐臃洗潘支勾醋妮府墟兽粤杭焕独碱菜知挖蜂滴伯脉嫁暴守肃论烧窒猿卉紊掂绕再知潜顷衣踪绩隋蹬卓卤舍轩飞郡陷臂乏韶辰彬粟募哟郑绘撕斟止晦桩匡橇轻榆吃监钾盲费昌妹亭贞怂趁蝗俭民鞍舜伎枣立致锅酬渠耍吃宽笆佩呼缴摧啊旭石痢萨锌副恍锌杆瓮昔夫铣糜室关渊昼窖千胀纵孤羚玻罐矣棍孰靖抹航驰捍浓纵逾沤匝缮捂螺回棠靴吃独岂羔荣捶羹痹媳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第五调研组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五调研组组长魏钦稳副局长带领局利用处、土地市场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围绕落实国土资源“保增长、达小康”措施,建立“开源节流机制、市场配置机制”,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的机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努力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全市2007年至2009年一季度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实地赴通州听取了通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情况汇报,与部分国土资源所、开发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并深入镇街厂区等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破解土地利用保增长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方法,为市局探讨和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利用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近年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及时提供用地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1、土地储备机制全面建立,宏观调控作用不断显现。1998年,市土地资产储备投资中心经市政府批准率先成立,之后,各县(市)也相继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充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能,土地储备机制全面建立。(表一)表一:全市土地储备机构情况表市区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机构名称土地资产储备投资中心土地资产储备投资中心土地资产储备开发中心土地资产储备开发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土地资产储备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成立时间1998年4月1998年11月2001年2月1999年5月2001年7月2001年4月2001年机构性质事业事业事业事业事业事业事业级 别副处级正股级副科级副科级副科级副科级副科级核定编制151412104710经费来源财政拨款财政拨款自收自支财政拨款自收自支自收自支财政拨款全市共收储土地6143公顷,供应4299公顷,在储面积1844公顷,银行贷款余额50.45亿元。在储备土地性质上,主要以经营性用地为主,部分县(市)已将工业用地纳入收储范围。土地储备资金运作规范,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的资金、从国有土地收益中安排的专项基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土地储备资金均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土地储备,受同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土地储备近年来在推进地方城市建设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表二)表二:土地储备运作情况表(单位:公顷、万元)至2009年1季度末累计储备累计供应储备土地现有储备土地(2009年1季度末数)中至2009年1季度末贷款余额总量商服类(为主)住宅类(为主)工业类(为主)市区1843 951 892 146 746 /319700 海安274 78 196 14 154 28 22800 如皋314 297 17 5 12 /25500 如东2135 1864 271 14 86 172 14000 通州501 371 130 39 91 /38000 海门567 300 267 12 25 222 49500 启东509 438 71 13 46 12 35000 全市6143 4299 1844 243 1160 434 504500 2、土地出让行为规范有序,市场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全市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发挥土地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007年至2009年一季度末,全市招拍挂出让经营性用地1577公顷,合同出让金总额为207.2亿元;(表三)表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情况表(单位:公顷、万元、元/平方米)2007年2008年2009年1季度面积合同出让金总额平均单价面积合同出让金总额平均单价面积合同出让金总额平均单价市区369 885993 2402 259 289229 1118 21 23605 1140 海安41 17564 432 69 85710 1244 1 3915 3263 如皋67 71446 1066 70 74067 1060 23 37438 1560 如东16 11085 680 23 13924 595 5 2032 398 通州46 79391 1718 17 13488 789 5 1110 218 海门112 76561 685 176 247474 1405 42 20902 499 启东115 63302 549 90 46964 524 9 7077 768 全市766 1205342 1573 704 770856 1095 107 96079 901 招拍挂出让工业用地1953公顷,合同出让金总额45.6亿元。(表四)表四:工业用地出让情况表(单位:公顷、万元、元/平方米)2007年2008年2009年1季度面积合同出让金总额平均单价面积合同出让金总额平均单价面积合同出让金总额平均单价市区285 57127 201 530 177703 335 14 4750 352 海安145 20725 143 256 37085 145 17 2414 144 如皋233 41891 180 101 23015 228 108 24105 224 如东185 26926 146 147 21855 149 34 4958 144 通州77 15698 204 212 41767 197 32 6479 204 海门18 3112 170 56 10742 192 47 9838 209 启东80 17077 214 269 78226 290 16 4603 288 全市1022 182556 179 1571 390393 249 267 57147 214 通州市通过制度建设、季度分析和计划供地方式加强供地情况的研究;海安县通过精心编制出让文件、合理确定出让底价、全面公开竞价信息等手段,确保土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如东县通过科学编制用地出让计划、及时发布公开出让信息、联合审批土地使用综合条件、集体讨论确定土地出让底价以及强化全程监督检查的方式,规范土地供应行为。3、土地供应政策执行良好,集约用地水平逐步提升。各地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将集约用地水平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加以落实。认真执行国务院通知精神,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建立具体项目集约用地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体系(试行本)等规定的定额指标和投资额度审查各类项目用地,坚决核减超指标用地。目前,工业用地容积率市区平均在0.75左右,投资强度在200万元/亩左右,各县(市)亦达到0.6以上,投资强度在150万元/亩左右。通州市以严格执行双控指标、强化出让合同管理、营造节约集约氛围为手段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海门市通过城市建设存量挖潜、用地指标倒逼机制、项目进区集中建设、产业配套集聚建设的措施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市开发区分局通过强化用地预审,严把投资强度关,提高项目用地门槛,鼓励企业建多层标准厂房,引导企业向空中发展,实现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4、土地批后监管措施有力,用地绩效呈现良好态势。全面实行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进一步落实用地审批、开工检查、竣工验收的全程管理,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控,实行定期巡查及竣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利用,防止土地闲置、空闲现象的发生。通州市将法律法规的“钢性”规定与人性和谐的“弹性”管理有机结合,实行了“催”、“函”、“征”、“补”、“限”等五项举措强化土地出让合同执行效力;如东县实施明确监管责任、实行动态巡查、实施骏工验收等办法强化用地指标的落实;海安县实行土地预登记制度限定建设期限监督用地指标的落实。如皋市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工作列入“片警式”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一企一人、一宗一档”的要求,实行全程跟踪包干服务,对新开工项目按照交地、放线、施工、验收“四到场”要求,定期核查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土地囤积和闲置。5、土地退出机制逐步建立,闲置土地盘活有效推进。各地在闲置土地的处置方面制订了措施,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利用。通州市通过政策推动全面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低效利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城镇发展用地等五种类型存量土地处置,制订了通州市盘活存量土地工作实施方案、通州市盘活存量土地计划、通州市盘活存量土地奖励办法和通州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如东县采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考核机制推进闲置土地的利用。市开发区分局通过对征而未用的土地加快供应、对供而不用的土地坚决收回、对用而不活的土地积极盘活、对产出不高的土地设法“腾挪”等方式分类处置存量土地,2007年以来,共盘活存量土地千余亩,有效缓解了用地供需矛盾。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率普遍不高到目前为止,全市经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尚有4430公顷未供应,其中经营性用地1519公顷,工业用地2097公顷,基础设施562公顷,其他用地253公顷。从供地率情况看,全市2005年供地率为83%,2006年为81%,2007年50%,2008年为33%,离规定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表五、表六)表五:全市供地率情况表(单位:公顷)20052006批准建设用地已供地量未供地量供地率批准建设用地已供地量未供地量供地率市区980 756 224 77%1294 1057 237 82%海安362 306 57 84%409 362 47 89%如皋407 348 59 85%396 368 28 93%如东206 162 44 79%791 623 169 79%通州416 382 34 92%176 133 43 75%海门373 342 31 92%664 598 66 90%启东280 226 54 81%411 198 213 48%全市 3025 2522 503 83%4142 3338 804 81%20072008批准建设用地量已供地量未供地量供地率批准建设用地量已供地量未供地量供地率市区836 455 381 54%622 146 476 23%海安499 263 235 53%385 129 256 34%如皋280 169 111 60%411 159 252 39%如东166 77 90 46%148 77 71 52%通州231 78 153 34%278 110 168 40%海门267 103 164 38%238 58 181 24%启东199 93 107 47%253 98 155 39%全市 2478 1238 1240 50%2335 776 1559 33%表六:全市建设用地批而未供情况表(单位:公顷)历年来批而未供土地总量其中, 按用途分按不同原因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其他用地拆迁原因项目变化市区1577 734 524 240 79 214 116 海安630 259 283 45 43 300 如皋450 113 180 135 23 157 90 如东374 3 254 75 41 44 通州418 80 315 13 10 90 50 海门442 133 253 17 38 162 186 启东540 197 288 36 19 10 36 全市 4430 1519 2097 562 253 934 522 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征地拆迁难度大、周期长,按照土地出让必须“净地”要求,难以实施供地;二是部分工业项目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一些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长期处于谈判阶段,政府须预留部分土地备用,导致土地无法供应;三是部分基础设施用地,特别是园区内配套道路等用而未供,实际已使用,但至今未办理供地手续; 四是少数基层政府及企业供地意识不强,他们错误地认为,土地已办理征收手续,老百姓的补偿已付清,办不办用地手续无所谓,也有少数企业为逃避交纳土地出让金,故意不申请办理供地手续。此外,由于规划调整、环保审批等原因,造成部分项目无法供地。2、工业项目用地水平有待提高从全市了解的情况看,尽管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等指标在供地时按规定进行设置,但在具体实施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特别是通过协议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更为普遍,土地利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主要原因:一是少数地方党政领导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强,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不问项目优劣,同时,由于工业用地价格低廉,部分用地单位宽打宽算,项目建成后,厂区内尚有部分土地未能利用,绿地面积过大,占比过高,容积率较低;二是投资强度低。许多企业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无资金投入或后续投入动力不足;三是节约集约利用的行政推动力不够,难以形成政府合力,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不到位。3、土地出让合同履行情况不理想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建设项目取得土地后应按合同约定开发竣工,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市应动工经营性项目用地共有289宗,其中,114宗已动工,91宗已完成,85宗未动工,未动工占总宗数的29%;全市应动工的工业项目用地共776宗,其中280宗已动工,387宗已完成,109未动工,未动工占总宗数的14%。(表七)主要原因:一些项目自身成熟度不高;因紧缩的国家金融政策影响,一些项目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建设的额度越来越小,造成资金短缺,影响了建设进程;还有部分项目因市场因素影响,建建停停、停停建建。表七:出让合同规定动工期已到的项目动工情况表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已到期项目个数其中已到期项目个数其中未动工在建已建成未动工在建已建成市区8628526122305339海安4112020222384135如皋310328820478如东83589333224通州363628168225789海门704716751142413启东173122427269全市28985114917761092803874、土地市场走势低迷2008年以来,土地市场呈现持续走低态势,一是出让土地的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以出让底价成交的宗地不在少数;二是流拍(挂)次数明显增多,在当前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种态势有持续的可能。我市土地市场从2007年已开始出现土地流拍(挂)现象,并且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流拍(挂)经营性用地19宗,工业用地5宗;2008年流拍(挂)经营性用地39宗,工业用地25宗;2009年1季度流拍(挂)经营性用地11宗,工业用地5宗;(表八)表八:全市近年来土地流拍(挂)次数统计表(单位:次)2007年2008年2009年1季度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市区91652海安18如皋401461如东23481通州421海门3110510启东006122全市 1953925115三是拖欠出让金、退地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因各种原因拖欠土地出让金总数在21亿元左右,已退经营性用地10宗,面积78.6公顷,已退工业用地25宗,86.1公顷。(表九)表九:全市近年来退地情况(单位:宗、公顷)宗数面积其中经营性工业宗数面积宗数面积市区761.3659.911.4海安15.615.6如皋如东630.514.7525.8通州39.928.411.5海门启东1857.41857.4全市35164.71078.62586.1主要原因:主要是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用地供应结构的不协调,以及部分地区“小产权房”及部分擅自改变用途土地隐形交易对正常房地产市场产生冲击,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5、闲置土地处置难度大近几年来,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相对较大,用地单位使用面积不足,产生一些实际空闲土地,对这些土地若按照闲置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一是闲置认定难,如动工建设的概念、开发总面积与投资总面积的认定等,缺少规范,有关部门也不轻易作出结论;二是责任认清难,尽管有些闲置原因看起来是开发企业自身的,但与政府部门不无关系,如企业自行拆迁问题,企业提出因遇到钉子户,虽提出申请,但政府不予裁决,法院也不强制执行,企业无能为力;三是处置到位难,企业一般都很难自动履行,必须依靠强制性,但周期很长,效果不佳,且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较复杂。三、完善对策及相关建议1、正确定位,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功能土地储备须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牢牢把握调控土地市场的主动权,在保障用地基础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收储周期短、用地指标省、资金占用少、收益相对高”收储模式;逐步由“实地收储”为主向“规划控制与实地收储”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二是建立资金融通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加快推进存量储备土地的上市;拓宽融资方式,调整贷款结构,长、中、短期借贷相结合,便于资金调度;建立储备基金增长机制和资金调剂机制。三是提高储地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应。控制地块规模,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分步实施”战略;调整收储结构,重点支持民生用地开发。利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期,将在库储备土地中具备优质区位、面积适中、前期整理难度小的地块进行前期开发整理,集中精力解决地块遗留问题,形成完整的规划指标控制,精心开发整理,形成优质土地,提振土地市场。2、全局推进,分类处置,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一是提高建设用地供应意识,将供地率作为政府分配用地指标的依据之一。在依法报批建设用地的同时,也要提高建设用地供应意识,将建设用地供应视为保障投资者权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地方政府落实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氛围的重要措施。今后政府在确定各地建设用地指标时把供地率作为确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对供地率较高的地方增加用地指标,对供地率较低的地方,相应核减用地指标。二是加快房屋拆迁、土地补偿前期工作。加大征地补偿政策宣传力度,减少征地矛盾,尽早落实征地资金,加快推进房屋拆迁工作,优先考虑拆迁安置房用地。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完成后,经营性用地及时上市公开出让,工业性等其它用地及时办理出让等供地手续。三是及时落实项目主体,尽快供地。对已批回的建设用地,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投资的项目,具体分析其原因,采取不同方案积极应对:对因项目投资目标市场增长变缓、萎缩等原因造成投资计划减少、减缓的,可采取压缩用地规模、分期实施等办法,根据能够实施的投资测算用地规模,先行办理供地手续;对确属项目落空的,尽可能推介、安排新的项目使用,避免产生闲置土地。四是加强各部门间横向配合,上下联动。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供地环节,加快节奏,保障经批准的建设用地一旦符合条件即早供地;另一方面加强规划、环保等规定研究,降低项目用地门槛,减少因区划调整、环境评价等原因造成用地指标闲置、浪费。3、整体联动,多措并举,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加强政府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提高地方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投资强度意识,确保引进项目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投资强度要求。严禁突破国家和省规定的用地定额指标供应土地,着力改变按照项目投资者要求供应土地的传统做法。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引导利用废弃地、空闲地,通过政策推动和对地方政府实施考评奖励机制,加大盘活力度;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鼓励各类投资者加大原有存量建设用地投资规模,或采取“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收益均沾”的方式联合投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闲置土地要加大清理处置力度,尽快进入土地市场供应;对投入不足、开工不足等低效用地,继续加强 “腾笼换凤”、“退二进三”、“退城进郊”等政策的研究,对于让出土地给新项目使用的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发挥土地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研究,严格限定划拨用地范围,对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级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已实行经营依市场化方式管理的,可先实行有偿使用;继续严格执行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以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价格;严禁用地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圈占土地。四是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可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规划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用地整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住宅建设要符合镇(乡)村规划,住宅建设用地要先行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地。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当地政府可给予奖励和补助。村民建房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逐步清理历史一户多宅问题,坚决防止产生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和新的一户多宅现象。4、完善措施,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出让合同规定一是加强开竣工时间、投资额、容积率等合同条件的监管。国土部门要认清将开竣工时间、投资额、容积率等作为出让合同条款的意义,细化对相关条款履约情况监管的手段方法,协调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对土地出让合同履行情况的共同监管,对未按出让合同约定条款开竣工或投资额、容积率等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用地,严格按照合同约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二是做好出让金依约及时足额缴纳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出让合同出让金缴纳情况的监管,实时掌握出让金缴纳信息,对已临近缴纳期限的,可采取友情提醒方式及早催缴,另一方面要根据合同约定,把准交地与出让金缴纳延期关系,尽可能促进出让金及时到帐。三是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用地竣工验收制度。认真学习落实建设项目用地竣工验收制度的意义,做好各方面宣传配合工作,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出让合同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体系中,没有国土资源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5、调整结构,创新方法,继续保持土地市场的稳定一是把好土地市场供应环节。各地应根据住宅用地需求,合理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居住用地土地价格和住宅价格上涨较快的县(市)或者部分区域,可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着重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安置房的用地供应;对出让房地产价格出现波动的地区,具体分析波动的原因,科学合理的控制住宅用地供应的密度、区域分布、房屋套型结构安排。二是加强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安置房用地的供应。在土地供应前,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