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智能小车基于fpga信号的产生说明书_第1页
毕业论文智能小车基于fpga信号的产生说明书_第2页
毕业论文智能小车基于fpga信号的产生说明书_第3页
毕业论文智能小车基于fpga信号的产生说明书_第4页
毕业论文智能小车基于fpga信号的产生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EFEI UNIVERSITY智能小车控制信号的FPGA实现课程 名称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实践 指导 教师 班 级 11电子二班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2014/12/23 摘要现代通信和雷达应用领域中,宽带、高增益、实时并行处理是现代接收机性能的重要标志,但是以常规电子系统为基础的接收机很难满足这种高要求。因而具有高速并行处理能力和特有的大带宽特性的声光系统就表现出巨大的潜在优势。以声光器件为基础的接收机除了具有宽带、高增益、实时并行处理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大容量、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这种接收技术已经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采用声光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带宽、高增益和实时并行处理技术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声光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是整个声光系统的关键之一。本文针对声光信号具有高速率、实时性、大带宽、高分辨率等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和USB2.0的高速CCD声光信号采集系统。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CCD声光信号采集模块、A/D模数转换模块、FPGA驱动及控制模块和USB接口传输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软硬件实现。该系统是以Cyclone II系列FPGA芯片为核心,驱动线阵CCD器件TCD 1209D和控制CCD专用模数转换芯片AD9822工作,并在FPGA内部配置FIFO来缓存经过预处理和模数转换的数据,最后与USB接口控制芯片CY7C68013A通信,把数据传入上位机的硬盘文件中。通过分析和计算采集的数据便可得出声光系统信号的参数。与传统的采集系统相比本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传输速度更快,更灵活。本课题完成了基于FPGA和USB2.0的高速CCD声光信号采集系统设计,并且进行了系统测试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定目标,为声光信号后处理提供了硬件平台。关键词:声光信号,CCD, A/D, FPGA, USBABSTRACTIn modern communications and radar applications, broadband, high-gains and real-time parallel processing are the important symbols of the modern receiver.Conventional electron-based receiver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Therefore, the acousto-optic system with high-speed parallel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nd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rge-bandwidth has shown significant potential advantages.The receiver based on the acousto-optic devices have features such as large capacity,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to broadband, high-gain, real-time parallel processing. This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broadband, high-gains and real-time parallel processing using the acousto-optic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acousto-optic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technology of the acousto-optic system.In this paper, the high-speed CCD acoustic-optical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FPGA and USB2.0 has been designed due to the acousto-optic signal with high-speed, real-time, large bandwidth, high-resolution, etc.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CCD system of acousto-optic signal acquisition module, the A/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module, the FPGA drive and control module, and the USB interface transmission module were introduced detailedly. The system uses FPGA chip Cyclone II as the core, drive CCD sensor TCD1209D ,control the work of chip AD9822,and cache data after retreatment and A/D digital-to-analog data conversion of AD9822 using the internal configuration FIFO buffer, at last put the data to the hard disk file of PC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USB interface chip CY7C68013A. The signal parameters of the acoustic-optical system were confirmed by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the data collected. The system is more stable, reliable and flexible, and the transmission speed is faster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acqmsition system.The high-speed CCD acoustic-optical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FPGA and USB2.0 was completed in this paper. The testing of the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11 the data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reached the expected target, as well as providing a hardware platform for acousto-optic signal processing.Keyword: acousto-optic signal, CCD, A/D, FPGA, USB目录HEFEI UNIVERSITY1一、绪论51.1 课题背景51.2 基于FPGA和USB2.0的高速CCD声光信号采集系统概述61.3 课题系统框图7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82.1设计任务82.2设计要求82.3功能设计8三、整体设计思想83.1性能指标及功能设计83.2设计细化框图9四、详细设计94.1数字时钟的基本工作原理94.1.1时基T 产生电路94.1.2调时、调分信号的产生104.1.3计数显示电路104.1.4自顶向下设计分割图114.2设计思路114.2.1时钟计数114.2.2时间设置114.2.3清零功能124.3设计步骤124.3.1工程建立及存盘124.3.2工程项目的编译124.3.3目标芯片的选择13五、时序仿真波形145.1时序仿真145.1.1秒仿真图145.1.2分仿真图145.1.3时仿真图145.2引脚锁定15六、硬件测试156.1 整机电路156.2 整体波形图16七、硬件测试16八、实验结论16九、设计总结17十、参考文献目录17十一、附录(源程序)1810.1 hour模块1810.2 minute模块1810.3 second模块18一、绪论1.1 课题背景声光学(Acousto_ Optic)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光与声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及其规律和应用。20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声光互作用现象存在。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由于其具有方向性和单色性好等特点,使用声光器件就可以对激光束的方向、频率和强度等各种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声光相关领域,声光信号处理成为实用性的学科。声光器件是声光信号处理系统的重要基础。如图1-1所示为声光器件原理结构,它是根据声光互作用原理制成的器件。传输超声波的声光介质与压电换能器是声光器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声光效应是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受到超声波衍射而形成的。声波为弹性波,所以在本质上声光效应是光弹性效应引起的。作用到换能器的电信号被转换为超声波,反映了其振幅和相位信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是一个密度波,由于其光弹性效应将导致声光介质中的折射率发生规律变化。介质折射率变化反映了声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等效于折射光栅的效果,其间隔为声波的波长,正比于接收的EZF信号的波长。可知由光栅效应得到的衍射光的振幅和相位与输入的电信号成正比。由于超声波频率随接收信号的频率而变化,光栅间隔也与之相应变化。因为光栅的间隔与光束偏折角成正比,所以偏折角与EZF信号的频率也成正比。偏折角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就是进行声光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图1-1 声光器件由于以声光器件为核心的声光信号处理系统具有动态范围大、处理增益高、瞬时带宽大和高速并行处理能力等优点,因此在电子对抗中的信号的实时检测与分析、电子欺骗及干扰、扩频通信和雷达侧向测距等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各国以及俄罗斯都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及人力,特别是美国三军和各大公司及其所属的研究所在这个方向上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是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声光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是声光频谱分析技术和声光相关技术。其核心是布喇格声光器件(Bragg cell的性能。在整个声光信号处理技术中,声光信号的检测及采集存储是后处理技术的重要基础。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USB2.0的高速CCD声光信号采集方案,通过分析测试的实验数据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声光系统实验平台如图1-2所示。图1-2 声光信号实验平台1.2 基于FPGA和USB2.0的高速CCD声光信号采集系统概述本系统实现的功能是对声光系统前端处理的声光信号进行采集及存储,通过分析采集数据可以确定声光信号峰值的相对位置(根据相对位置数据就可以推算出声光系统前端信号的参数)。由于采用FPGA和USB相结合的技术,系统具有高传输速度、高分辨率、稳定可靠和灵活易扩展等特点。实际测试数据满足系统的高要求。CCD声光信号采集模块。CCD传感器是系统声光信号采集的重要器件,完成光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由于声光信号采集具有高分辨率、高工作频率、高灵敏度等特点,选用线阵CCD器件TCD 1209D。它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信噪比高、工作频率高、动态范围大、分辨率高、“扫描”线性理想,行像元可寻址等特点,满足声光信号采集系统的需求。A/D模数转换模块,是CCD信号处理的关键环节。CCD输出信号包含交流信号、直流分量和各种噪声,必须要对噪声进行抑制。另外,为了方便对CCD输出信号存储和处理,还必须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即A/D模数转换。针对声光信号采集具有分辨率高、工作频率高、噪声低等特点,对选择信号采集芯片、预处理电路设计、数据缓存及传输等提出高要求。在本系统中,使用ADI公司研制的专用CCD模数转换芯片AD9822,由于其在片内集成多种功能电路,提高了信号预处理的质量,系统功耗、设计难度大大降低了,是CCD信号处理的重要环节。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驱动及控制模块,是声光信号采集系统核心。由于数据采集时序的高要求和高速数据缓存及传输,本课题选用了Cyclone II系列FPGA芯片EP2C8Q208C8 o FPGA驱动线阵TCD 1209D和控制AD9822模数转换,并在内部配置同步FIFO来缓存数据,最后与USB接口通信,把数据传入PC上位机中。提高了设计的精度,而且系统更稳定、更灵活易扩展。USB(通用串行接口)接口传输模块,是系统采用高速数据传输的接口方式。这种标准协议接口具有如下优点y o:接口体积小、低功耗、热插拔、三种传输速率、即插即用、低误差率等。本系统使用Cypress公司研发的EZ-USB FX2LP芯片CY7C68013A-56,并且配置其工作于SLAVE FIFO异步写模式,在该模式下FPGA与USB通信传输数据不经过CPU的控制,传输速度和CPU使用效率更高。PC上位机是整个声光信号采集系统的主机控制部分,操作应用程序与USB设备通信,检测USB设备的连接状态,读取设备描述符和配置描述符、采集并储存CCD数据到主机C盘目录下得CcdData.txt文件中。使用U1traEdit-32软件打开TXT文件,即可得到经过A/D转换后的采集数据。1.3 课题系统框图本系统框图如图1-3所示,主要分为四个模块:CCD声光信号采集模块、A/D模数转换模块、FPGA驱动及控制模块和USB接口传输模块。软件主要包VerilogHDL硬件语言设计、SLAVE FIFO模式的固件程序编写、系统USB驱动程序和PC机界面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等。声光前端系统CCD声光信号采集模块TCD1209DA/D转换模块AD0809USB通信接口模块CY7C68013FPGA驱动及控制模块EP2C8Q208PC上位机图1-3 系统框图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2.1 设计任务 用Quartus 写出设计的源程序; 用SignalTap 嵌入式逻辑分析仪测试所产生信号的波形; 使用逻辑分析仪或者示波器测试所产生信号的波形; 心得体会本次在实践课程中你的感受;你从实践课程中获得了哪些收益;本次实实践课程的成功之处;本次实践课程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2.2 设计要求 熟练地运用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数字系统设计; 能使用FPGA芯片产生智能小车所需要的各路信号 按要求设计一个智能小车的控制信号。2.3 功能设计 舵机的PWM波产生; 驱动的PWM波产生; 线性CCD的PWM波产生; 三、整体设计思想3.1 性能指标及功能设计:舵机的PWM波产生舵机是一个微型的伺服控制系统,具体的控制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 工作原理是控制电路接收信号源的控制脉冲,并驱动电机转动;齿轮组将电机的速度成大倍数缩小,并将电机的输出扭矩放大响应倍数,然后输出;电位器和齿轮组的末级一起转动,测量舵机轴转动角度;电路板检测并根据电位器判断舵机转动角度,然后控制舵机转动到目标角度或保持在目标角度。模拟舵机需要一个外部控制器(遥控器的接收机)产生脉宽调制信号来告诉舵机转动角度,脉冲宽度是舵机控制器所需的编码信息。舵机的控制脉冲周期20ms,脉宽从0.5ms-2.5ms,分别对应-90度到+90度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需要解释的是舵机原来主要用在飞机、汽车、船只模型上,作为方向舵的调节和控制装置。所以,一般的转动范围是45、60或者90,这时候脉冲宽度一般只有1ms-2ms之间。而后舵机开始在机器人上得到大幅度的运用,转动的角度也在根据机器人关节的需要增加到-90度至90度之间,脉冲宽度也随之有了变化。对于控制脉冲有的书上讲的是PPM(脉位调制信号),有的定义为PWM(脉宽调制信号)。准确的讲应该叫什么笔者也没有确定的答案,请恕我才疏学浅。对与模型遥控器,发射机到接收机之间的信号编码方式是PPM(也有PCM)方式,当然,这个信号的编码传输过程不是接收机到舵机之间,切不可混淆。对于PPM、PCM在调制信号上面的区别可以看现代无线通讯。:驱动的PWM波产生;:CCD的PWM波产生;3.2 设计细化框图CCD声光信号采集系统各模块硬件框图FPGA EP2C8Q208C8CCD时序驱动A/D转换控制FIFO缓存状态机控制驱动芯片CCD传感器USB接口芯片CY7C68013AA/D转换AD0809四、详细设计4.1 智能小车基本工作原理4.1.1 电源模块电路数字钟以其显示时间的直观性、走时准确性作为一种计时工具,数字钟的基本组成部分离不开计数器,在控制逻辑电路的控制下完成预定的各项功能。数字钟的基本原理方框图如下:、基T产生电路:由晶振产生的频率非常稳定的脉冲,经整形、稳定电路后,产生一个频率为1Hz的、非常稳定的计数时钟脉冲。、控制逻辑电路:产生调时、调分信号及位选信号。4.1.2 驱动电路4.1.3 计数显示电路由计数部分、数据选择器、译码器组成,是时钟的关键部分。、计数部分:由两个60进制计数器和一个24 进制计数器组成,其中60 进制计数器可用6 进制计数器和10 进制计数器构成;24 进制的小时计数同样可用6 进制计数器和10 进制计数器得到:当计数器计数到24 时,“2”和“4”同时进行清零,则可实现24 进制计数。数据选择器:84 输入14 输出的多路数据选择器,因为本实验用到了8个数码管(有两个用来产生隔离符号)。译码器:七段译码器。译码器必须能译出,由实验二中译码器真值表可得:字母F 的8421BCD 码为“1111”,译码后为“1000111”,现在如果只译出,即字母F的中间一横,则译码后应为“0000001”,这样,在数码管上显示的就为。4.1.4 自顶向下设计分割图控制逻辑电路计数显示电路按键控制调时计数器位选信号发生器数据选择器译码器图三:数字钟自顶向下设计分割图数字钟4.2 设计思路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由时钟分频部分、计时部分、按键部分调时部分和显示部分五个部分组成。这些模块都放在一个顶层文件中。4.2.1 时钟计数首先下载程序进行复位清零操作,电子钟从00:00:00计时开始。Sethour和clk1可以调整时钟的小时部分, setmin和clk2可以调整分钟,步进为1。由于电子钟的最小计时单位是1s,因此提供给系统的内部的时钟频率应该大于1Hz,这里取100Hz。CLK端连接外部10Hz的时钟输入信号clk。对clk进行计数,当clk=10时,秒加1,当秒加到60时,分加1;当分加到60时,时加1;当时加到24时,全部清0,从新计时。用6位数码管分别显示“时”、“分”、“秒”,通过OUTPUT( 6 DOWNTO 0 )上的信号来点亮指定的LED七段显示数码管。4.2.2 时间设置动调节分钟、小时,可以对所设计的时钟任意调时间,这样使数字钟真正具有使用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板上的键7和键4进行任意的调整,因为我们用的时钟信号均是1HZ的,所以每LED灯变化一次就来一个脉冲,即计数一次。4.2.3 清零功能reset为复位键,低电平时实现清零功能,高电平时正常计数。可以根据我们自己任意时间的复位。4.3设计步骤4.3.1 工程建立及存盘打开 Quartus,单击“File”菜单,选择 FileNew Project Wizard,对话框如下:分别输入项目的工作路径、项目名和实体名,单击Finish。单击“File”菜单,选择New,弹出小对话框,双击“VHDL File,即选中了文本编辑方式。在出现的“Vhdl1.vhd”文本编辑窗中键入VHDL程序,输入完毕后,选择FileSave As,即出现“Save As”对话框。选择自己建立好的存放本文件的目录,然后在文件名框中键入文件名,按“Save”按钮。建立工程项目,在保存VHDL文件时会弹出是否建立项目的小窗口,点击“Yes”确定。即出现建立工程项目的导航窗口,点击“Next”,最后在出现的屏幕中分别键入新项目的工作路径、项目名和实体名。注意,原理图输入设计方法中,存盘的原理图文件名可以是任意的,但VHDL程序文本存盘的文件名必须与文件的实体名一致,输入后,单击“Finish”按钮。4.3.2 工程项目的编译单击工具条上的编译符号开始编译,并随着进度不断变化屏幕,编译完成后的屏幕如图所示:4.3.3 目标芯片的选择选择菜单 Assignments 选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器件 Device ,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 Family(器件序列栏)对应的序列名,EP1C3 对应的是 Cyclone 系列。在 Available Devices里选择 EP1C3T144-C8 (有时需要把 Show advanced devices的勾消去,以便显示出所有速度级别的器件)。注意:所选器件必须与目标板的器件型号完全一致。在图中,单击“Device and Pin Options”,在弹出的“Device and Pin Options”窗口中,单击“Unused Pins”标签。选择“As output driving an unspecified signal ”(由于学习机的“FPGA”具有很多功能,为了避免使用引脚对其它器件造成影响,保证本系统可靠工作,将未使用引脚设定为输出不定状态)后,单击确定后,无误后单击“OK”。五、时序仿真波形5.1 时序仿真建立波形文件:选择 FileNew,在New窗中选中“Other File”标签。在出现的屏幕中选择“Vector Waveform File”项出现一新的屏幕。在出现的新屏幕中,双击“Name”下方的空白处,弹出“Insert Nod or Bus”对话框,单击该对话框的“Node Finder”。在屏幕中的 Filter 中选择 Pins,单击“List”。而后,单击“”,所有输入/输出都被拷贝到右边的一侧,这些正是我们希望的各个引脚,也可以只选其中的的一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然后单击屏幕右上脚的 “OK”。在出现的小屏幕上单击“OK”。 设定仿真时间宽度。选择 Edit End time选项,在End time选择窗中选择适当的仿真时间域,以便有足够长的观察时间。波形文件存盘。选择FileSave as 选项,直接存盘即可。运行仿真器。在菜单中选择项,直到出现,仿真结束。5.1.1 秒仿真图5.1.2 分仿真图5.1.3 时仿真图5.2 引脚锁定将设计编程下载进选定的目标器件中,如EPF10K10,作进一步的硬件测试,将设计的所有输入输出引脚分别与目标器件的EPF10K10的部分引脚相接,操作如下:选择 Assignments Assignments Editor ,即进入 Assignments Editor编辑器。在Category 栏选择 Pin,或直接单击右上侧的 Pin 按钮。引脚锁定双击 TO 栏的new,在出现的的下拉栏中选择对应的端口信号名(如 D0);然后双击对应的栏的new,在出现的下拉栏中选择对应的端口信号名的期间引脚号。最后存储这些引脚锁定信息后,必须再编译(启动 )一次,才能将引脚锁定信息编译进编程下载文件中。此后就可以准备将编译好的 SOF 文件下载到试验系统的FPGA中去了。六、硬件测试6.1 整机电路6.2 整体波形图七、硬件测试.首先将下载线把计算机的打印机口与目标板(如开发板或实验板)连接好,打开电源,选择模式7。.打开编辑窗和配置文件。选择,弹出一个编辑窗。在Mode栏中选择JTAG,并在选项下的小方框打勾。注意核对下载文件路径与文件名。如果文件没有出现或者出错,单击左Add file侧按钮,手动选择配置文件 clocksof。 .最后单击下载标符Start,即进入对目标器件 FPGA 的配置下载操作。当 Progress 显示100%,以及在底部的处理栏中出现 Configuration Succeeded 时,表示编程成功,如图所示。注意,如果必要时,可再次单击 Start ,直至编程成功。下载完成后,通过硬件测试进一步确定设计是否达到所有的技术指标,如未达到,可逐步检查,哪部分出现问题。如果是代码出现问题,须修改代码;若是时序波形图有问题,须重新设置。八、实验结论九、设计总结本次的实验项目设计我选的是数字时钟的设计,通过项目设计的过程,我印象最深的是花费的时间不少,但是做的不够理想,花了三四个晚上,但是效果不够好,主要是程序不怎么熟悉。在做的过程中,我一开始从网上找资料,找与数字时钟相关的程序,因为自己不会写,但是我慢慢的读程序,也一点点了解了。我找的资料是分模块的,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将这些模块组织在一起,然后翻书上的例子,找到全加器的设计过程,是一开始设计半加器,然后用半加器设计全加器,书上的例子是用在程序中调用,然后写例化语句,一开始准备这样写,但是例化语句太难写了,后来我在百度上搜索,怎么将模块合在一起,后来知道了一种方法:将小时模块建一个工程项目,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命名为“shi”,接着将分和秒模块分别建一个工程项目,分别命名为“fen”、“miao”,然后在这三个工程项目的里的File-create/updatecreate symbol file for current file生成三个文件,分别为hour.bsf、minute.bsf和second.bsf。最后再建立一个工程项目为“clock”,然后建一个Vhdl file文件,让给在这个里面添加hour.bsf、minute.bsf和second.bsf,接着在Project Navigator的file里添加hour.vhd 、 minute.vhd 和second.vhd,最后将这三个模块加上输入端和输出端,然后编译,仿真。最后仿真波形是对的,但是有一些延迟,最后在试验箱上验证的时候,一开始是时,分和秒是分开计时的,然后回去检查电路连线,改了之后出现了,分和秒同时计时,再改一下有变成,时和秒一起计时,顿时我崩溃了,后来慢慢检查后来发现在调分的时候分钟和秒时同步跑的,再读程序,发现调分和秒是共用一个时钟;最后是单独设一个CLK2设为键4,再在实验箱上看的时候问题解决了,最后实现了单独调时和调分。十、参考文献目录10 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111 潘松,EDA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12 潘松,EDA技术与VHDL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13 候建军,郭勇.SOPC技术基础教程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4 周立功,SOPC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十一、附录(源程序)10.1 hour模块 10.2 minute模块10.3 second模块 33附件1: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要求阶段工作程序及要求完成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确定题目和指导教师1.学院(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2.学院(系)向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助教)分派指导论文(设计)任务,院(系)公布备选题目一览表;3.学院(系)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设计)布置大会;4.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学术特长选定论文题目,确定指导教师,也可与指导教师协商后确定论文题目;5.学院(系)将选题结果汇总成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每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前(二)做好论文开题、写作的准备工作1.指导教师向学生传达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及有关管理规定,师生沟通交流课题任务,使学生正确理解课题,为开题做准备;2.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检索、实习调研以及实验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每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以后第二阶段(开题及写作阶段)(三)做好开题报告教研室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院(系)检查开题情况,教务处抽查。每学年第二学期第2周前(四)认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工作。1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2学院(系)要随时了解、检查论文写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协调处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每学年第二学期(五)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教研室组织中期毕业论文检查工作,做好记录,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并填写中期检查表。每学年第二学期第8周第三阶段(评审答辩阶段)(六)指导教师评定毕业论文答辩前一周,学生将毕业论文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需认真审阅,写出评语和评分。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3-14周(七)评阅老师评阅毕业论文学院(系)或教研室安排有关教师,详细评阅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给出评分。(八)组织答辩学院(系)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答辩日程安排通知教务处,并做好答辩记录,给出答辩成绩。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5周前(九)综合评定成绩学院(系)组织专门人员检查评分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成绩汇总和统计;毕业论文成绩及时报送教务处。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5周前(十)毕业论文归档管理学院(系)收集并整理归档毕业论文有关材料,包括鉴定表(2份)、开题报告(1份)、中期检查表(1份)、评分表(1份)、论文(设计)(1份)及相应电子文档,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表,一份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前(十一)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7周前注:1.提前或推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阶段要求相同,日程自定;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三个阶段时间安排,可根据各专业特点适当调整。 附件2: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由8个部分组成:封面;目录;题目;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谢辞;附录。二、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规范1. 封面封面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填写,包括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等内容。2. 目录目录由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内容的顺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二级标题即可。目录应该用“”连接名称与页码。3. 题目论文(设计)题目要恰当、简明、凝练,能够反映论文的主题及其内容,做到文、题贴切。题目中不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词、符号、代号和公式,通常不采用问话的方式。题目所使用的词语应当考虑到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题目的中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中外文标题应一致,居中编排格式。4. 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是对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主要是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必要的信息,使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摘要中应用第三人称的方法记述论文的性质和主题,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表达方式。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语句要合乎逻辑关系,尽量同正文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再分段落。对某些缩略语、简称、代号等,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摘要中通常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毕业论文(设计)的摘要包含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字数约为200300字,外文摘要约为200300个实词。关键词(Keywords)是为了文献标引,从汉语主题词表或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语或术语。关键词不宜用非通用的代号和分子式。关键词一般为36个。关键词的排序,通常应按研究的对象、性质(问题)和采取的手段排序。中文关键词两词之间应留出一个汉字的空间,不加任何标点符号;外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 正文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包括前言(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必须用所学专业外语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篇幅一般6000字左右。(1)前言(引言)前言(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对前人的研究状况进行评述分析,阐明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成果的意义等。(2)正文正文是对研究工作与研究内容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表格或公式等部分组成。该部分要运用选定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正文是论文的主体,要求观点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可靠、论证严密、层次清楚。正文中的图表和计量单位要规范。图须有序号、图题、图例、量和单位,图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与图题空 1 格,写在图下方;表格采用 3线表,表头线和表尾线为粗黑线,表两边不要串写文字,表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与标题空 1格,写在表上方;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3)结论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6. 谢辞(致谢)谢辞(致谢)是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科研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的感谢。谢辞应实事求是。7. 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顺序和规定的格式列在正文之后。所列出的文献,应当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出处要翔实,要进行核实查对。所引用的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的刊物或著作,内部刊物一般不引用。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是在引用文字(即所引用的词组、句子、段落等)结束处的右上角标出参考文献序号。全文参考文献的序号要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某一文献多次引用时,要用同一序号标出。文后参考文献的编写方式,是依正文中参考文献序号的次序排列所有的参考文献,且一个参考文献只能出现一次。8. 附录凡不宜收入正文中而又有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附录内容主要包括:正文中所使用公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使用的主要符号、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重复性数据图表;调查问卷等。附件3: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格式(理科)(说明:本表供理工科专业学生用,以下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装订线5 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单倍行距;一级标题段前段后为0.5行,正文段前段后为0,字符间距为标准。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以上说明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文本框!)(顶头空2行)目 录(4号黑体,居中)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或绪论)11材料与方法Y1.1材料 Y1.2方法 Y1.2.1Y1.2.2Y1.2.3Y1.2.4Y2Y2.1Y3 Y(略)X (正文第X章)Y致谢Y参考文献Y附录A (必要时)Y附录B (必要时)Y图1 (必要时)Y图2 (必要时)Y表1 (必要时)Y表2 (必要时)Y注:1. 目次中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