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课件下载邮箱: microbe_and_ 密码:84706344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与健康 董悦生 , 生化楼209室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绪论 什么是健康 l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 l“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 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l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 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l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真正健 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人占约20。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日常生活:酸奶,啤酒、面包,馒头 微生物的许多重要产品: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 生存环境中不可少的成员:地球上的物质得以循环。 微生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酶制剂工业;氨基酸工业;有机酸工业;新材 料开发;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等。 微生物与饮食、调味品、环保、医药卫生 微生物的应用 用“工程菌”生产药物:干扰素,脑菲肽,胰岛素, 乙肝疫苗,抗生素,各种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等。 用微生物进行污染物降解等。 微生物与工业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与生物能源、农业和畜牧业 微生物能源: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丙酮丁醇 微生物饲料:菌体蛋白饲料;饲料酵母;维生素饲 料;发酵饲料;青贮饲料。 农用抗菌素: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 植物病原菌的物质,该物质称农用抗菌素。 生物农药: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病毒农药。 生物菌肥:主要是根瘤菌肥即含固氮菌活菌的肥 料。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的“残忍性” 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壁画中 显示的骨髓灰质炎病人 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 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 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 象 历史悠久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瘟疫熄灭雅典文明之光 公元前430年雅典于斯巴 达战争期间雅典人口严重密 集,此时瘟疫突然爆发使雅 典人口剧烈下降,雅典国王 也在瘟疫中丧生,雅典社会 结构崩溃,盗窃、谋杀和抢 劫横行,在瘟疫打击下,昔 日灿烂的雅典文明归于暗淡 并最终熄灭。 微生物的“残忍性” 鼠疫肆虐欧洲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 天花病毒与古老的印地安文明的灭绝 南美洲印地安人建立印加帝国,公元十一世纪, 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建立了疆域辽阔、文化 独具特色的“印加帝国”。欧洲殖民者军队中携带天花 病毒的士兵导致了天花病毒的大规模流行,再加上欧 洲伤寒、鼠疫的感染,90%以上的印地安人死亡。 1526年天花夺去了印加帝国皇帝的生命,导致争夺权 力的内战,使曾有25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走向灭亡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的“残忍性” 1347年由鼠疫耶森氏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 摧毁了欧洲,1/3的人(2500万人)死于灾难,此后80年消灭 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的“残忍性” 十九、二十世纪霍乱流行 十九世纪的肺结核-白色瘟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伤寒流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流感爆发 二十世纪疟疾流行 . 拿破仑因伤寒和痢疾败于俄国?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人类和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历史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37年) 西方医学之父 张仲景 (东汉末) 伤寒论 吴有性 明末清初 瘟疫论 瘟疫之因,为无形之“ 戾气”中医方剂学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早期人类采取的一些措施 主要采用隔离的方法 海港隔离(1374年,威尼斯) 早期的隔离服 满清末年武连德防治鼠疫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17、18世纪,荷兰人Antony van leeuwanhock利用自制的显微镜(50- 300倍),观察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称“微动物”,划时代的贡献揭示了 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1664年,英国人虎克用 于观察霉菌的 单筒复式显微镜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19世纪六十年代,以巴斯德和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将微生 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时期,揭示了疾病、发酵 、腐败的微生物作用;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技术,奠定了微 生物学基础,使微生物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证实了微生物的活动,否认了自然 发生学说; 明确提出酒精酿造是由微生物引起 的发酵; 证明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提出了接种疫苗的预防方法及免疫学 理论思想。 发明了沿用至今的杀死有害微生物 的巴斯德消毒法。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1822-1895)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几星期后 42-43oC下培养 的老龄炭疽菌 获免疫力 37oC下培养 的新鲜炭疽菌 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德国科学家柯赫细菌学之父 l首先分离、纯化、培养出炭疽杆 菌、霍乱弧菌等病原微生物,并建 立了一套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技术; l证实了病害的病原菌学说。 l提出了柯赫法则微生物是否是 某种疾病病原体。 l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方法。 l培养基配制方法 柯 赫 Robert Koch (1843-1910)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柯赫定理图示 l在所有患者身上发现这种病 毒,但健康人身上没有; l从患者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 ,并使其在实验室的培养皿 内繁殖; l用培养皿中的病毒使实验动 物患上与人同样的疾病; l最后一步要求从患病的实验 动物身上分离出病毒,并证 明这种病毒能在培养皿中发 育。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德国医学家保罗艾利希(Paul Ehrlich )和日 本合作者秦佐八郎 (Sachahiro Hata,1873- 1938)开发出第一种有效的梅毒医学治疗方法 用一种叫“撒尔佛散(Salvarsan”)的方法,发现 抗螺旋体化学药“606”,称为魔蛋 病原微生物的治疗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Gerhard Domagk) 发现磺胺的抗菌 作用-百浪多息对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获诺贝 尔奖。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青霉素的发现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 弗莱明 1928年弗莱明偶尔的发现青霉菌对葡萄球 菌的抑制作用。 1929年发表论文,放弃申请专利 1940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和德国生 物化学家钱恩 进行进一步研究。 1941年6月,佛罗理将青霉素样品带到美 国进行生产研究。 1946年,弗莱明、弗罗理、钱恩同获诺贝 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疫苗 11世纪发现用天花病人的痂预防天花 1796年爱德华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发现牛 痘接种的方法。 1977年一个索马里人是最后一名天花病人。 1979年世卫组织宣布消灭天花。 19世纪后叶,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疫苗,接种与一个8 岁儿童。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 发展中 的重大 事件-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多学科交叉促进了微生物学 的全面发展; 新的分支学科的涌现:微生物遗传 学、微生物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 等等。 微生物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 展,突出表现在许多重大理论 的突破。 DNA双螺旋结构,操纵子学说,断 裂基因等等。J.D.Waston和H.F.C.Crick 发现DNA双螺旋模型 4. 20世纪后与微生物疾病的斗争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全局蛋白表达 基因芯片 芯片分析结果 与传染病斗争的新技术 微生物基因组(genomics)技术,蛋白组(proteomics)技术 ,基因芯片(microarray)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 throughput, HTS screening)技术。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arry J. Marshall, Robin J. Warren 现在已经得到普遍证明, 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 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 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由于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 伦1982年的发现,使得原 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 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 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 可治愈的疾病。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炭疽病菌摧毁整个世界邮政系统。 印度邮局分理员在孟买的国际邮件 分类中心小心翼翼处理邮件。 美国军方邮件设施因炭疽邮 件恐慌而关闭 2001 美国炭疽邮件恐慌 近年来微生物及传染性疾病相关事件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韩国出动军车在首都汉城附近发现口蹄疫的一座城镇 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口蹄疫与女王的鞋子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003年全球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ARS)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004年禽流感开始在全球流行 出现禽流感症状的婴儿在 越南河内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 21世纪人类的瘟疫 21世纪人类的“超级癌症” 艾滋病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 自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全世界艾滋 病毒(HIV)总感染总人数6000万,即全球每 100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艾滋病毒(HIV),已 经死亡人数达2200万。 全球每天有16000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中90%以上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是 15岁以下的儿童。在成人感染中,40%是女性 ,15%是年龄在1525岁,每天有8000人因艾 滋病而死亡。 到2001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85万,死亡11.5万。 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太年轻就面对死亡, 艾滋病死亡者中有四 分之一是儿童。 生生 命命 的的 渴渴 望望 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009年H1NI新型流感在全球流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011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O104:H4)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 截至到2014年9月13日共 有5072例病例,死亡 2495人。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Mers-CoV 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其他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 1977年 埃博拉病毒、嗜肺军团菌 1995年 庚型肝炎病毒 1996年 朊病毒 疯牛病 2003年 SARS 2009年H1N1型新型流感 2011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2014 非洲埃博拉疫情 2015年 中东呼吸综合症 2016年 寨卡病毒 近 三 十 年 有 近 30 种 新 的 传 染 性 疾 病 产 生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 理化因素,如高温(或寒冷)、高压(或突然减压)、电 流、辐射、机械力、噪声、强酸、强碱及毒物等。 营养因素。 遗传性因素,指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缺陷。 免疫因素,免疫反应过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免 疫因素均可对机体造成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指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恐惧、焦 虑及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 主要的致病原因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1. 微生物(Microbe, Microorganism ) 各种各样以非细胞、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存在的,以及无细 胞结构群体的低等生物。 种类:非细胞型生物,病毒、亚病毒; 单细胞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蓝藻,真菌, 酵母等; 多细胞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科学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个体最小;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态最简 变异最易;起源最早;胃口最大;抗性最强 发现最晚;食谱最广;休眠最长;界级最宽 繁殖最快;种类最多; 微生物的“生物界之最”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2.1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l杆菌宽度0.5微米,80个宽度=一根头发丝宽度; 杆菌长度2微米,1500个头尾衔接=1颗芝麻长 l大肠杆菌表面和体积比为人的30万倍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2 吸收多,转化快 l由于微生物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特别大,非常有利于微生物 通过体表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微生物所能利用的物质 种类非常广泛,很多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甚至剧毒的物 质,微生物都可以利用。 l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 2000倍的糖,而人完成同样的量需要40年,乳酸菌每小时产 一千到一万倍于自身细胞重量的乳酸,1个500千克的乳牛每 天生产的蛋白质约1千克,同样重量的酵母菌每天能生产 500000千克的蛋白质。 l微生物的这种特性已被人类利用生产大量有用的化工,医 药产品或食品,为人类造福。同时微生物也被用于有害物质 的转化,以及将不能利用的物质转变为植物的肥料。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3 生长旺,繁殖快 l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比高等生物快千万倍。在 培养液中繁殖的细菌,数量可达到每毫升1亿到 10亿个,最多达到100亿。 l微生物的这一发酵特性在发酵工业上有重要 意义,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 发酵周期。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的代时与每日增殖率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l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高等生物无法比拟的。如多 数细菌能耐0到-196度的低温,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盐细菌可在 250到300度的高温下正常生长;一些嗜盐菌可在饱和盐水中正 常生活,产芽孢细菌和真菌孢子可在干燥条件下保藏几十年、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耐酸碱、耐缺氧、耐毒物、抗辐射、抗净 水压等特性也很常见。 l微生物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性状变化,尽管变异 发生的机会只有百万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但由于繁殖快,微 生物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利用之一特性,人类 不断改良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 l如青霉素的发酵水平由每毫升20单位上升到10万单位,这种 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动植物育种工作中是不可思议的。 2.4 适应性强,易于变异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5 分布广,种类多 l在地球上无处不有,无孔不入。85km的高空,11km的海底 ,2000米深的地层,近300度的热泉,零下250度的环境下, 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l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地方更是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肥沃 的土壤中每克有20亿个微生物。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滴里也有 很多微生物。 l人烟稠密,家畜家禽聚集的地方空气中的微生物最多。 l各种水域中也有无数的微生物。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湖水 广泛分布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海底沉积物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6 代谢快、用途大 l代谢能力强,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抗生 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和毒素。已知 抗生素超过了10000种,用于临床的有100多种。 l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目前仅开发利用了已发现 的微生物种数的1%。 抗霉菌的芽孢杆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 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变异以及进化、分 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 研究微生物基本问题:微生物分类学、生理 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微生物学、细胞微 生物学等。 3.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4.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l动物界:细胞无壁,运动,不进行光合作用; l植物界:细胞有壁,不运动,进行光合作用; l微生物:有的无细胞结构,有的无细胞壁,有的不运动, 有的不进行光合作用。 原核生物:不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核质体),无核膜、核仁,遗传物 质DNA不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典型的染色体,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繁 殖特征的细胞型生物。 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与组蛋白 结合形成典型的染色体,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特征的细胞型生物 。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防病防害; 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是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任务。 利用微生物,发掘微生物资源; 探讨生命的本质、生物活动的规律、生物的起 源与进化。 5.微生物学的任务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6. 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1.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 2. 微生物生态学将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3. 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异性和共性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 4. 新学科将广泛建立 5. 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我国利用 卫星回收 搭载微生 物培养 三、微生物学的展望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菌体生产和应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 微 生 物 机 能 的 利 用 微 生 物 基 因 的 利 用 利用微生物的特点、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 质或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课程安排 1.微生物基础 4学时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微生物与工业、农业、食品) 4学 时 3.微生物生态和人体微生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2学时 4.病原微生物 12学时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课程的考核方法 1.期末考试(80分) 开卷 2.平时成绩(20分) 出勤等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与健康参考书 1.微生物与健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 2.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 微生物群体。 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纯培养: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 化出来的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显微技术:是进行显微观察时,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标本制作 技术、观察技术及物体组成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二、微生物形态 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1.无菌技术 微生物研究及应用中,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它 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1)微生物培养基及器皿的灭菌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生物组织及细胞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 营养物质及环境条件。 (2)无菌操作 也称接种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把微生物由一个培养器皿转接到另一个 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 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 菌落(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 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也称平板或平皿):融化的培养基 倒入无菌空平皿中,冷却凝固后盛有培养基的平皿。 (1)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适于大多数好氧微生物。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稀释倒平皿法(pore plate method) 1.dilute sample 1 ml 9 ml 10 100 1000 104 105 106 107 2. plate out 0.1 ml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3)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适于大多数非蔓延性的微生物。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1.dilute sample 1 ml 9 ml 10 100 1000 104 105 106 107 牛肉膏培养基 土豆培养基 高氏培养基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纯培养物必须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 内不死亡、不被污染、不变异、生物学性状不丢失,以保证 微生物学研究及应用工作顺利进行,因而微生物保藏技术也 是保护微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3.微生物保藏技术 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是微 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主要三个条件是:低温、干燥和缺氧。 (1)菌种保藏技术的原理: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传代培养保藏:斜面,半固体穿刺,液体等,可 密封后冷藏。 沙土保藏:霉菌孢子及产芽孢细菌。 真空冷冻干燥法保藏 冷冻法:低温冷冻(-20),超低温,液氮; 液体培养物中常加15%左右甘油,速冻后保藏。 其他保藏方法:曲法,麦粒法,无水硅胶法等。 (2)保藏方法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l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具有细胞结构的五界生物分 类系统: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藻等;真核原 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等;真菌界,酵母菌、霉菌 等;植物界;动物界。 l 1977年,woese提出了具有细胞结构的三域(界)分 类系统: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真核生物( Eukarya)。 l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为真核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或细菌、古生菌、除动植物外的真核生物;外 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生物分类系统 二.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 具细胞结构 无细胞结构:病毒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真核微生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 真核界 原生生物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l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 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多数球菌直径为1 微米左右,中等 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可分为弧菌和螺 菌两类。 l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 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细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模式图显微图片单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细菌的菌落照片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球菌的显微照片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大肠杆菌 电镜照片 霍乱弧菌梅毒螺旋体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 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肽聚糖,但各有其特殊组分。 涂片 风干 固定 结晶紫 碘液 95%乙醇 番红 1min1min脱色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 革兰氏染色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l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l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 球菌等。 l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 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 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主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核糖体 质粒 鞭毛 荚膜 拟核 细菌的结构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裂殖 染色体复制 细胞继续生长 分裂为两个细胞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立克次氏体 l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l细胞结构和细菌相似,有细 胞壁和细胞膜 l裂殖方式繁殖 l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l有的致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需要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 )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支原体 l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 l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 l不具细胞壁,有细胞膜 l以裂殖方式繁殖 l肺炎支原体可致病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衣原体 电镜下的衣原体 l介于立克次氏体和病毒之间 l具有细胞壁 l裂殖方式繁殖 l专性活性胞寄生,缺乏产生能 量的系统。 l不需媒介直接浸染哺乳动物: 沙眼衣原体,肉芽肿衣原体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营养菌丝,吸收 营养,排泄废物。 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 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 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孢子 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 3.3 放线菌(actinomyces): 一类具有丝状或枝状细胞的细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模式图) 气生菌丝 孢子丝 分生孢子 基内菌 丝 固体基 质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 l菌落形态中,大小、形 状、光泽、颜色、硬度、 透明度、光滑度等特征。 l这些特征由组成菌落细 胞的结构、生长行为及理 化因素决定。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放线菌的显微形态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放线菌的代表属 l链霉菌(Streptomyces),共1000多种,90的抗生素由 该属产生,常用的包括链霉素、土霉素、博莱霉素、卡 那霉素、井岗霉素等等。 l诺卡氏菌(Nocardia),100多个种,产生30多种抗生素。 l放线菌属(Actinomyces),多数是致病菌。 l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 l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放线菌和细菌的比较 l同为单细胞,菌丝比真菌细,其直径与细菌接近 l同属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和线立体。 l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 色阳性。 l对环境的pH要求与细菌相近,近中性或微偏碱,不同于真菌( 偏酸性) l对抗生素的反应与细菌相近,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 线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放线菌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更接近细菌,有人将其归为细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3.4 真菌 包括霉菌、酵母、蕈菌(大型真菌),属真核生物,种 类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 l也称丝状真菌,指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 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l五界分类系统中分属于真菌门的藻状菌纲、子囊菌纲、 半知菌类。 l主要存在于偏酸性的环境中,其应用除传统的酿酒及其 它发酵食品外,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霉菌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青霉 曲霉 毛霉 主要的霉菌的菌落照片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主要的霉菌的电镜照片 青霉 曲霉 毛霉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青霉(penicillium)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足细胞 分生孢子梗 顶囊 曲霉(Aspergillus) 分生孢子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of DUT (2)酵母菌 l是一群以芽殖或裂殖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属真菌门 ,子囊菌纲或半知菌类;大多数为腐生菌; l除传统的谷物酿酒和面包生产外,还用来生产核苷酸、辅酶 、细胞色素C、单细胞蛋白或进行石油脱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文化审计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仓储配送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参与股份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标准)采煤设备转让协议书
- 美容院员工劳动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标准)保洁工作安全协议书
- (2025年标准)15项战略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土地流转补贴 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医院配货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老师讲课协议书
- 教师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课件
- 伍德灯在寻找炎症性皮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预防老年人保健品骗局
- 安全生产培训(完整版)课件
- 钢结构长廊施工方案
- 信保业务自查问题统计表
- 年产3万吨环保型铝箔容器系列产品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