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导管护理课件_第1页
各类导管护理课件_第2页
各类导管护理课件_第3页
各类导管护理课件_第4页
各类导管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 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管理在ICU护 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今天我们就对ICU患者常见管道 护理方法及具体护理措施进行基本的概括和学习,以便 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前言 第八章 重症监护各种导管的护理 n第一节 外科引流管和肠道营养管的护理 教学要求 n了解引流管相关知识 n熟悉外科引流管的功能 n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引流的定义 将器官、体腔、腔隙、伤口 内容物 (消化液、脓液、渗出液、血液) 通过引流物 引至体外的方法 统称引流。 n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使用引流物, 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中医 痈 棉线引流 脓肿 亚麻引流 1363年 西医 手术预防性引流 1809年(妇科) 1877年(外科) 按引流术目的可分为: n感染病灶的治疗性引流 n预防感染的引流 n体腔内积液排出的引流 材质不同 引流物 效果也不同 结构不同 常用的引流物的种类 纱(布)条、 乳胶片(条)、 烟卷引流、 引流管、 双套管 引流管: 是引流条的拓展。 因为有了管腔,引流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应用时根据对引流量评估选用不同管径的管子。 必要时也可多根成排放置。 外科引流 l引流管在外科应用比较普 遍,不少病人术后身上有数 根或数种引流管 l了解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做 好引流管的护理对于病情的 观察及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人体常见的引流管 十二指肠降部造瘘,腹腔双套管引流共10根引流管. n优点 与途径中的伤面没有接触 因此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很小。 加之低反应新材料的使用, 原则上留置时间不受限制 其缺点是- n但长时间的引流管放置会引起组织反应, n包裹引流管使之失去引流作用。 n约7-10天后将形成包裹性窦道, n因此应在5-7天内拔除。 分泌减少 引流量 减少 无 正常 包裹引流管 减少 无 不正常 分泌不减少 (一)各种外科引流管的种类和功能 1、三腔冲洗引流管 一腔通大气,一腔连接负压吸引,另 一腔持续滴注生理盐水,常用于坏 死性胰腺炎的冲洗引流。 2、单腔负压吸引流管 引流管 接负压(球或器) n其优点是: 负吸引产生主动引流。 能使腔隙因负压而闭合 能使腔隙因负压而闭合 是优点? 是缺点? 在表浅部位(如:甲状腺、乳腺手术) 需要使腔隙闭合,负吸引流就成为优点。 在腹腔内 负压吸引会引起腹腔内组织紧贴包裹, 更快地失去对周围间隙的引流(约3-5天) 负压越高 包裹越紧 越早失效 所以在腹腔负压吸引流是有明显缺点的 因而用降低负压大小来减少腹腔内组织吸附 即持续低负压的方法(负压在46kPa) 负压吸引管引流若长时间强负压可引起吸附组织 (大网膜、肠壁)的坏死产生并发症。 使用负吸引流管的病人一定要严密观察。 腹腔内单腔负压引流管要慎用。 3、双腔管、双套管 双腔管: 在负吸引流管的边上另邦一管子, 导入空气,就做成原始的双腔管。 负压 空气 优点:双腔管可以减轻负压吸引引起的 组织紧贴、包裹。 缺点:造成明显的开放性内外交通。 而且两管并立创口撑开对愈合不利 双套管: 在一个较细的引流管(内管) 外套一较粗套管(外管)即为双套管。 双套管负压引流 l 适应于引流量多,需长时 间持续吸引的伤口和胃肠道 瘘,一般内管接负压吸引, 外管为通气管 引流管(内管)-抽吸引流 外套管(外管)-支撑、收集、隔绝 负吸 空气 负吸 负压腔 负吸 空气 临床用得最多的就是预制的双套管。 内外套管间在(外)顶端封闭处留有一小孔。 较之双腔管它的优点 截面积有明显的缩小而效果一样。 经过改进的双套管可以和外界隔离。 n小孔关闭: 则双套管间负压与内管负吸压相同。 此时的双套引流管与单管没有本质的区别 小孔开放: 则双套管间与大气相通。 小孔以无菌纱布包裹过滤空气,并经常更换。 内管负吸与小孔进气流量决定套管间的压力。(负 压不宜低与20kPa) 外套管-起支撑引流作用, 内吸管-起引流液吸除作用。 小孔冲洗: 外接液体滴入小孔 冲洗 套管间 内管 吸除 污物 冲洗- 可以保持内管的通畅和套管间 的清洁。 是否会冲洗外套管外? 取决于 滴入液体速度 吸除液体速度 比值 即滴入速度与负压的调节 套管外冲洗的优点是: 可使被引流物稀释 或脱落、坏死组织溶解, 最大限度的发挥引流管的治疗作用。 n采用自制多孔腹腔双套管的优点: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且应用范围广,减轻了病 人的经济负担;可根据病人腹腔深浅、腹壁厚 度预先制作,不受引流管长度的限制;引流管 侧孔大小可根据需要制作,引流通畅,不易堵 管,效果好 n通过持续冲入大量生理盐水,连续灌注冲洗, 稀释吻合口周围脱落的坏死组织及瘘出的肠内 容物,避免了因肠瘘液粘稠而堵塞管道,保持 引流通畅,减轻肠瘘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有 利于炎症的消退,防止瘘口扩大。降低瘘口周 围感染的发生率。并使吻合口在低细菌条件下 愈合,大大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采用腹腔 双套管冲洗引流,避免了传统引流管引流易发 生堵管、肠瘘液浸湿敷料的现象,不需要频繁 换药,减少了感染机会,也减轻了医护工作量 和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肠瘘病人的 治愈率和降低了死亡率。 护理 n腹腔双套管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引 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和扭曲;经 常挤压管道,根据引流液的黏稠度、性状调整 冲洗液的速度。注意调整负压吸引力,通常 负压为8Kpa12Kpa之间。切忌负压过大过小 。负压过小,吸引不彻底,负压过大,易导致 引流管孔与周围组织吸附,致吸引管堵塞,造 成无效引流及损伤周围组织。 护理 n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有无特殊情 况,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 理。引流瓶引流液超过瓶体时倾倒,避免逆 行污染;更换引流瓶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注 意引流管固定情况,防止滑入腹腔或脱出。 灌洗液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 保持冲洗液与引流液之间的平衡。 单腔引流管 n胃造瘘管 可连接引流袋引流,也可注药 nT管 引流胆汁 n空肠造瘘管 早期引流,以后作为肠内营养的主 要途径 n鼻胆管 从鼻腔经内镜插入胆道,引流胆汁,也 可注药 n胸腔闭式引流 用于胸腔引流气体和液体 n胃肠减压管 外科最常见的引流管,引流肠道内 气体和液体 胃造瘘管 适应证: 食道良恶性狭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中的胃造 瘘 十二指肠损伤的逆行减压的胃造瘘 护理 n妥善固定造瘘管 n保持管道通畅,若滴注营养液后要立即用生 理盐水冲洗 n滴注营养液时应在病人肠蠕动恢复或排气后 进行,浓度由低到高,剂量由小到大。营养液 配制后要立即应用,滴速不宜过快,一般为 50100ml/h,并保持一定温度。 n造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经常更换敷料。 n空肠造瘘:适用于空肠以上消化道梗阻不能进 食、十二指肠瘘或胃肠吻合口瘘、食管胃吻合 口瘘。 护理同胃造瘘管。 T管 nT管是一根呈“T”型的橡皮管,放置于胆总管中,用于 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流胆汁、引流残余结石 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进行T管胆道造影。 n T型上端水平线,一端通肝管,一端通十二指肠,下 面垂直部分经腹壁切口引出。 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 用缝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脱。 T管 T管护理 n将T管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 n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 n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 n经常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n注意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 站立活动时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护理 n观察记录胆汁引流的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 汁8001200ML n观察胆汁的颜色和性状 正常胆汁应为黄色 或黄绿色,清亮而无杂质 n多:肝细胞功能差;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出液 者;胆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液倒流;胆总管下 端梗阻 n少: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中毒性 休克全身血容量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胆汁 分泌相对减少 护理 n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 n定时更换引流袋2次/周 n严格无菌操作 n拔管时间:术后2周左右,在T管腹腔段周围由 大网膜等组织包绕粘连形成牢固窦道,此时拔 管,不会使胆汁漏入腹腔。年老体弱或合 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 病人应延长拔管时间 胸腔闭式引流管 1、引流胸腔内积气、 积血和积液 2、重建胸腔内负压, 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3、促进肺膨胀 适应症 n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 n血胸 n脓胸 n心胸外科手术后引流 引流原理 n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 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 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 内。 n 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 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 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 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体位 n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 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 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 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 动,利于积液排出,恢 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 张。 n水封瓶内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cm,以利于引 流 n正确接管,妥善固定,长短适宜 n搬运患者时需用止血钳将引流管交叉对夹, 以免在搬动时发生管道脱节、漏气 n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水封瓶内水注波动情 况,若液面随呼吸运动而波动表示引流良好 ;若液面不动,寻找原因 n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若引流液大于 100ml/h,呈血性,持续3小时,提示可能有活 动性出血 n引流瓶每天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n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局部有无渗血 渗液 n拔管指征:引流管放置48-72小时,24小时引 流量小于50ML或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 ,胸片示肺膨胀良好,病员无呼吸困难可拔管 胃肠减压管 胃十二指肠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 幽门梗阻病人 胃肠吻合术后 肠梗阻 胰腺炎 护理 n(1)保持胃管通畅,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 腔堵塞。若有堵塞可用2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并 相应回抽,避免胃扩张。冲洗时避免压力太大 、冲洗液过多,以免引起吻合口出血。 n(2)胃管可给病人带来严重不适,应向病人 解释,争取配合。 n(3)每日清洗插胃管之鼻孔处分泌物,并妥 善固定胃管。 n4)注意胃液颜色、性质、量,详细记录。正 常胃液为无色,每日10001500ml左右,若 引流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病人出现烦躁、血 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等,应考虑有吻 合口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配合处理。 n(5)必要的口服药物须经研碎后调水注入, 夹管半水时。 n(6)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预防肺部并发 症。 n(7)根据病情适时拨管,一般的腹部手术, 术后23天可拨管。 (二)外科引流管的评估 n标记引流管名称 n固定是否妥善 n是否通畅 负压是否正确 n记录是否齐全 是否有量、颜色、性状的记录 n引流管周围皮肤是否正常 (三)各种引流管的固定 n胃管、鼻胆管做好三固定 : 鼻部 、 脸颊、 患者的衣领 ; 标记清楚长度,班班交接 n胃造瘘管、 T管 、空肠造瘘、胸腔闭式引 流双固定 : 缝线固定于皮肤 、别针固定于 床单 n三腔冲洗管和双套管三固定: 缝线固定于皮 肤 、内套管固定于外套管、别针固定于床单 妥善固定 n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 ,下床活动时,引流瓶 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 持密封。 (四)护理要点 通畅 无菌 观察 计量 n标记清楚 n保持负压有效,管道通畅 n观察量、性质、颜色,准确记录 n无菌操作,引流袋低于引流管放置部位,防止 逆行感染,胸腔引流水封瓶内液面低于胸腔 60CM n重视患者主诉 重症监护室各类导管的护理 二、颅脑手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硬脑膜下引流脑室引流 创腔引流囊肿引流 分类 1、脑室引流 : 管道标识 目的 l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 l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 连术后早期控制颅内压 l经脑室引流管注药控制颅内感染 l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 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1)引流袋高度 l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儿童510 l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2)标记 l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 流管上 l妥善固定管道 3)引流速度及量 l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 ,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 高或暂夹闭引流管。引流液3,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 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 细菌培养。 8)拔管 l术后34日:脑水肿期过,颅内压逐渐降低 应及早拔管 l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 压是否升高 l拔管后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 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及时通 知医生 9)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1.1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打折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 室壁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5.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高压性头痛与低压性头痛区别 n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神 经盘水肿 n低压性头痛特征: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 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停止或放 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2、硬脑膜下引流 颅骨钻孔,血肿冲 洗引流术,解除脑 组织受压和脑疝形 成,术后放置引流 管继续引流,及时 排空囊内血液和血 凝块,使脑组织膨 起以消灭死腔。 护理 n严格无菌操作 n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n体位: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n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n保持引流通畅 n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n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硬膜下引流不畅处理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 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 开放 3、创腔引流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 摘除后,引流出充填于腔内气 体及血性液体,使腔内逐渐闭 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 囊肿的机会。术后48小时内, 引流袋放置与创腔一致的位置 ,48小时以后可将引流袋逐渐 放低,以较快地引流出创腔液 体.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 如果术后早期引流过多,可适 当抬高引流袋,待血性脑脊液 已趋正常时,应及时拔除引流 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创腔 引流于术后34天拔除。 管道标识 4、囊肿引流(也称脓肿引流) 有包膜形成的脑脓肿,在病人发生脑疝或全 身衰竭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生 命,常施行颅骨钻孔,脓肿穿刺抽脓术,在脓腔 腔内放置引流管,术后继续引流脓液,并行腔内 冲洗药物,引流袋应低于脓腔至少30CM。注药 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引流管拔管时应在CT或 X片指导下逐渐向外退出,直至拔管。 总结:颅脑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首先了解引流管放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