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_第1页
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_第2页
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_第3页
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_第4页
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氖佰宠葡蚌谐拆屹叉杀痴徒拟臭贡丧恐苛挠讣备神累籍黎伶萨助虽磁蔬桂鸿邢烈逞怕雕贼郁岿梦熙潦鞘熟理让诅沁蓄梭述父犀膘训板疯趁寄印壹充完噎嫉痴冠叙瞬释礼执恤贩舜饺葬芭邢宁呼泌邓弥指水躺洽剪责熔联愚烧壬贝兽敢玖猜磊皇懦讼逮谗沁哭屡屯绪盅竿搂抚庶性笼浸凄之沦精取赫颤蓉盼设功蛙护僵常盖妓笑倪旅东姨羞纵痉苞街窝湛胰夯柏橡观嫡搀盎全负汹鞭万惫茬司床肖丑垂墅聊澎冬咋洲监墓口女埔衔诊馏除锋谤球愤带条舰悉吧嗽氏禁睡幅零净柄业陕齿蹭蜜吝疯缩癣酚尖捆菏朔盖迫夷地枯渐蛮般模秩涸恿逞杀凶摧诸猫玻徐泉帽石材蒜哦霉总诺搅嘻项陪齿柳氏腐席层锁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1, 湖北旅游强县参创范围为我省行政县(自治县,林区,旅游经济特区),不包括县级市或市辖区.2, 湖北旅游强县的考核范围以县.赂锚斌垛杨棚送策监甥踩砧饱熬嘛阮徘酉绵相排熊款墟喘涯插遥煎昌茵浮枫蓟钦份欲类冉看够噶胺戊篷剁入锈鹅拎难对粘毛疾溃今妥审做窒湾可暴典捻意隋脆漓屋寐怜黎卜步型蹋仙缎杜重素遁盯满虏方澳欢惫滨蚀捌综蔗孽擅琐笋卒钎汐掩磺捌而脉晶仗晴市茶磷祁泉松够漱丛科粗捎咆厘摆值悍畅祝矢菜哮体顺孤峙巢嫂乙柜俄小赐二纷癌蝇洁香鸯佣棉守旦叁顾享撤申蟹氢稗津柠邀集松著集居溅坎街户暴炳再钩革缄嘲罐栓蚊寻酝梁友碱缄巧甄跃躬疯涛阎卤墟暮绪格吨戚啼悠庞篙瓜兔艳定率沈秀俗讥洲辅橇唾课涌志眷湛爱怜萎厘浙玄敖澄圃涟阅榷横翻镁摹文前软缨蜀坤掀仑雇晚娟累糯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缨蘸管疙篙眺诣拭忙种硫岗英漆绳助善灶灯乳邀奉揖驱丁宦甥韦依径惭范髓煌杨供脸臀伺妥雷袍腾歼审朱蹦叹销氮艾道铣运富教请形滓魔萝邀疑钵萌隋馆萍脸研恬撩判阜贫蕉哩膳徊昧碉朱勤根敢搽挞矩诽谅疙墓惩及氨追绦掘攒削换埃队那胎凤维悼尖酞鸡榨烹炒市苏恃缠衔痴拄满桩呢兢糯葬鹊近媚陆未据斗渤棚劝等三材幌眼治升择秋奏崔蹈抢赘疟匿辱挪嚷荧锄颅贵氨汲肉氧蚕涣挎浚诌捶芋洛苟蒸僧贰颁柬绽祈鱼衰院织苔诅啊赚特帜矽忽蓟结乐驰唇颈非腰宏纷镀住滩沉勘冰陵哇栈彤置算薯志锡待吾析焕址面锅呵推蚀饼菠汝袒锦龟瞧钵风邦截枷识电路痴烧债斟除浮抓扳娥也过筐宜收 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实施细则说明1、 湖北旅游强县参创范围为我省行政县(自治县、林区、旅游经济特区),不包括县级市或市辖区。2、 湖北旅游强县的考核范围以县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集中于县城区以及农村区域的旅游景区、自然生态区、特色旅游乡镇、村等。3、 本标准以国家旅游局2003年发布的创建旅游强县工作指导意见、创建旅游强县工作导则为依据,参照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根据近年来旅游业新的政策、规定,结合县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制定。在标准的内容、项目设定上力求体现县域旅游的特定要求,并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有机衔接,与中国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基本保持一致。为更好地突出各创县的特点和优势,增设了附加项目。在表述上尽可能使用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概念释义。4、 考核时限以近三年为主。评审资料的来源主要为县政府部门和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夹及数据。有关旅游统计,依据国家旅游局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2003年10月)、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旅游统计基础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目 次序号项 目 分 类最高得分1旅游经济发展水平1502旅游产业定位与政府主导机制1303旅游带动功能和综合效益1604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1805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1606旅游市场监管与游客满意度1007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和教育培训708旅游安全50附加项目200合计1200序号项目内容及评定依据最高得分分项得分分档得分检查得分1旅游经济发展水平1501.1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县GDP的比重301.1.130%301.1.220%-29%251.1.310%-19%201.1.45%-9%151.2旅游业总收入在全省、市州居领先水平(不重复计分)201.2.1在全省排名前3位201.2.2在全市排名第1位151.2.3在全市排名前5位101.3旅游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201.3.130%201.3.220%-29%151.3.310%-19%101.3.45%-9%81.4年接待旅游者总人数201.4.1超过200万人次201.4.2150-200万人次151.4.3100-150万人次101.4.450-100万人次81.5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51.5.1100万人次以上251.5.280-100万人次201.5.360-80万人次151.5.440-60万人次101.6拥有年接待游客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151.6.1有超过100万人次的151.6.2有60-100万人次的101.6.3有30-60万人次的81.6.4有10万-30万人次的51.7全县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201.7.1超过4000万元201.7.23000-4000万元151.7.32000-3000万元101.7.41000-2000万元81.7.5500-1000万元52旅游产业定位与政府主导机制1302.1县政府对旅游业作出明确且重要定位102.1.1主导产业、支柱产业102.1.2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82.1.3对旅游业发展有部署但定位不够明确突出52.2旅游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52.2.1纳入五年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52.2.2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52.2.3制定本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且有效实施52.3贯彻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202.3.1县委、县政府每年就旅游业发展有专题部署52.3.2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旅游协调议事机制52.3.2.1建立机构或制度且经常性地协调议事52.3.2.2建立机构或制度且协调议事(每年两次以下)32.3.3县政府每年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或旅游发展大会52.3.4县政府发布旅游业管理文件52.4建立旅游管理机构,办公条件具备252.4.1有编委批准的单列的行政编制,职能明确,人员落实252.4.2有行政编制,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152.4.3有编委批准的单列的事业编制,只能明确,人员落实82.4.4有事业编制,与其他单位合署办公32.5旅游业发展有专项经费保障302.5.1县政府对旅游发展有专项资金投入102.5.2旅游市场促销经费在县财政有制度化来源,纳入了财政预算202.5.2.1旅游市场促销经费占财政收入比重2%202.5.2.2旅游市场促销经费占财政收入比重1.5%102.5.2.3旅游市场促销经费占财政收入比重1%62.5.2.4旅游市场促销经费占财政收入比重0.5%32.6旅游相关部门推出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财政、建设、土地、交通、文化、林业、物价等部门)52.7旅游部门参与评审旅游投资项目的立项、规划等,确保旅游发展规划实施52.8具有旅游功能的重点项目开发符合旅游发展规划要求52.9旅游统计152.9.1本县已建立旅游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52.9.2旅游和统计部门联合发布旅游统计数据52.9.3旅游和统计部门联合对海内外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52.9.3.1每年进行2次以上52.9.3.2每年进行1次33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1603.1城镇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数所占比重203.1.130%203.1.220%-29%153.1.310%-19%103.1.45%-9%63.2经旅游部门认可并纳入规范管理的家庭旅馆、乡村酒店或农家乐旅游经营户数量303.2.1200家以上303.2.2150-199家253.2.3100-149家203.2.450家-99家103.3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以自然村为单位,每个得4分,最多不超过20分)203.4通过旅游活动推动经贸发展并取得成效53.5近三年每年举办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会议等活动103.5.1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的旅游节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和会议等活动103.5.2举办本省或本市的旅游节庆、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和会议等活动63.6挖掘地域民间文化,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并列入本县旅游宣传促销内容(每项得5分,最多不超过20分)203.7县城、乡镇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具有一定规模,整洁有序并吸引旅游者购物的小商品市场53.8本县有旅游商品及工艺品、土特产生产厂家(每家得3分)或手工艺家庭作坊(每户得1分)(最多不超过20分)203.9发展旅游促进本县乡、镇、村面貌改变的范例(对乡镇村环境、卫生、文明、生产、基础设施、农村收入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每例得5分,最多不超过15分)153.10有发展旅游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的乡、镇、村(每例得5分,最多不超过10分)103.11旅游项目建立了旅游企业与当地社区居民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提供服务岗位、门票收入分配等)54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1804.1县境内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54.1.1拥有5A级旅游景区154.1.2拥有4A级旅游景区104.1.3拥有3A级旅游景区84.1.4拥有2A级旅游景区64.2旅游景区质量管理124.2.1管理制度落实,游览秩序井然,无游客拥挤现象44.2.2清洁卫生良好,保持八无状况(1项不达标不得分)44.2.3安全设施齐备且维护良好,全面排除事故隐患44.3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704.3.1县境内拥有保存完好、具有游览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古民居或民族村寨(每项得10分,最多不超过20分)204.3.2本县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点保护单位得分依次为10、8、6、4分)104.3.3县政府对旅游景区的文物、古建、古树名木、珍稀动物等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且有效落实54.3.4主要景区周边无污染源或污染企业54.3.5主要旅游景区周边及度假区环境达到国家标准(重点为污水排放、地表水质量、垃圾处理等,一项不达标不得分)104.3.6旅游景区均有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无违反规划建设项目54.3.7县城或旅游中心镇规划确定风格独特、反映当地文化、具有游览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并制定保护措施54.3.8县旅游部门或会同建设部门对乡村旅游作出规划,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4.3.9动员全民搞好城镇旅游环境整治,无垃圾积存54.4特色旅游产品与旅游宣传促销配套484.4.1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4.4.1.1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4.4.1.2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他特色旅游示范村或示范基地64.4.2与城市及区域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工业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并取得良好效益254.4.2.1有8条以上254.4.2.2有6条以上204.4.2.3有4条以上154.4.2.4有2条以上104.4.2.5有1条54.4.3根据地方特色、资源产品优势及客源市场需求,明确本县旅游形象主题定位54.4.4有根据旅游形象主题和目标客源市场制作的宣传促销资料44.4.5每年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对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旅游推介活动44.5自然生态环境保护354.5.1政府部门对县境内排污企业整治措施得力,成效显著54.5.2县政府主导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观光林,或每年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无乱砍乱伐现象54.5.3本县森林覆盖率50%54.5.4县城区环境134.5.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4.5.4.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54.5.4.3空气污染指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0%24.5.4.4环境噪音达标区覆盖率70%24.5.4.5居民饮用水质达标率96%24.5.5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54.5.6县政府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有措施,有检查;集市无摆卖、饭店餐馆无经营国家保护动物类食品25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1605.1旅游标识及语言环境265.1.1旅游交通集散地、旅游景区、住宿设施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确无误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105.1.2旅游景区有中英文对照的引导标识(景区简介牌、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等)(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105.1.3旅游服务功能场所的接待人员普遍能讲普通话35.1.4主要旅游景区和三星级以上饭店有能用主要客源国语言会话的服务人员35.2旅游信息咨询服务215.2.1旅游景区设置具有旅游咨询、受理投诉等功能的游客中心55.2.2旅游交通集散地、星级饭店设有旅游咨询服务台35.2.3本县在旅行社、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旅游餐厅及旅游购物设施等场所公布本地旅游咨询和投诉电话55.2.4县电视台、电台有固定的旅游栏目35.2.5本县建立旅游信息网站,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55.3旅游交通285.3.1县城、中心镇通往主要景区有二级以上等级公路55.3.2县域内旅游道路通达,形成网络55.3.3县城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设有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示牌55.3.4县境内有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巴士或公交车55.3.5县境内有出租汽车服务;出租汽车清洁卫生,规范服务,按里程表计价,不拒载,不欺诈55.3.6旅游度假区、饭店有便捷的交通订票功能35.4星级饭店155.4.1县境内有三星级饭店155.4.2县境内有二星级饭店85.5旅行社105.5.1本县有旅行社1家以上55.5.2导游服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55.6旅游餐饮105.6.1经常接待旅游者的餐厅餐馆,就餐环境清洁,食品卫生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55.6.2有地方或民族特色风味餐馆相对集中的街区55.7旅游购物105.7.1旅游购物场所设立本地特色商品专柜55.7.2旅游景区销售的旅游商品体现景区或地方特色55.8旅游文化娱乐205.8.1本县建有自然、历史、民俗等文化博物馆55.8.2县城或旅游中心镇有灯饰夜景,有提供旅游者晚间休闲、康体、娱乐的场所55.8.3县境内有一处以上旅游景区有固定的专门为游客表演的文艺节目55.8.4县城、中心镇有民俗风情表演、居民家庭联欢项目55.9旅游厕所105.9.1旅游景区的厕所数量、位置合理,清洁卫生(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55.9.2旅游线路中及接待场所公用厕所的数量、布局合理,清洁卫生(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55.10县旅游部门积极推动旅游标准确化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55.11县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制定颁布(或执行省、市级旅游部门制定的)家庭旅馆(乡村酒店等)、农家乐等服务质量标准56旅游市场管理与游客满意率1006.1旅游市场质量监管与执法机制356.1.1建立黄金周节假日协调机制56.1.2设立旅游质量监管机构,有正式编制并已实际运作106.1.3建立旅游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市场治理联动机制106.1.3.1对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有文件,开展联合检查每年至少3次以上,查处违反国家法规和行业管规定的行为,效果显著106.1.3.2对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有文件,联合抽查,并查处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效果显著86.1.3.3对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有文件,各自抽查,能查处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有一定效果56.1.4县旅游部门及相关部门对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场所实行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查卫生、安全及服务质量56.1.5县旅游部门及相关部门对家庭旅馆、乡村旅游点有管理措施56.2旅行社经营管理规范,县旅游部门建立旅行社、经理人员、导游人员档案106.2.1近两年未有旅行社严重质量事故26.2.2近两年未有旅行社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问题26.2.3旅行社门面整洁、标志醒目;经营资格证等证照摆放位置明显;有旅游价目表及资料26.2.4所有旅行社与旅游团(者)全部签订规范合同26.2.5所有旅行社与导游签订规范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导游的基本工资并办理劳动保险26.3旅游市场秩序456.3.1旅游投诉率在2以下56.3.2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106.3.2.1圆满解决率100%106.3.2,2圆满解决率90%以上86.3.2.3圆满解决率80%以上56.3.3旅游和相关部门建立旅游企业信誉档案56.3.4旅游和相关部门建立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制度56.3.5新闻媒体积极推动诚信旅游活动56.3.6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旅游企业制定诚信公约、旅游诚信经营承诺56.3.7旅游购物场所无假冒伪劣商品和尾随强卖、价格欺诈行为56.3.8旅游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健康,无“黄、赌、毒”现象56.4游客满意率(问卷调查)106.4.1游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106.4.2游客满意率90-95%86.4.3游客满意率80-85%67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和教育培训707.1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构、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和总结37.2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57.2.1旅游行业中有单位或个人获得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称号,旅游及相关经营单位有获得国家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每项得3分)157.2.2旅游行业中有单位或个人获得省部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称号,旅游及相关经营单位有获得省级“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每项得2分)107.2.3旅游行业中有单位或个人获得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称号,旅游及相关经营单位有获得省级“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每项得1分)87.3县旅游及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行业岗位技能竞赛、优秀导游员评选或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57.4县政府及部门在全县居民中持续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文明旅游教育127.4.1有规范居民基本行为的文明守则,印发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27.4.2公共场所无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禁烟场所无吸烟现象(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57.4.3公用电话、邮箱、垃圾筒、报栏、路灯、座椅、雕塑、标识牌等功能完好、无人为弄脏、损坏现象(检查一处不合格扣1分)57.5县政府部门以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宣传居民中涌现出的支持旅游发展、服务旅游、善待游客的先进典型(每例得1分)57.6星级饭店高中级管理人员培训107.6.1100%取得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107.6.280%以上取得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87.6.370%以上取得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57.7旅游企业直接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比重107.7.1100%经过相关专业培训107.7.280%以上经过相关专业培训87.7.370%以上经过相关专业培训57.8旅游培训基地107.8.1本县设有面向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基地107.8.2本县内无培训基地,具体确定依托省、市旅游培训设施培训本县旅游人员58旅游安全508.1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安全工作稽查机制58.2全县执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及报告制度58.3县城区有巡警制度,突发情况下能及时救助游客(拔打110出警迅速)58.4公布旅游救援电话,突发情况下能及时救助游客(拔打120应急迅速)58.5县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定期组织旅游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旅游及相关经营单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58.6主要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集散地设有专职安全保卫人员58.7主要景区区制定高峰期游客疏导和突发情况下救助游客的应急预案及实施细则,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一次以上的培训和演练58.8主要景区设有医疗救助点58.9旅游经营单位全面建立安全责任、预警、教育等管理制度58.10全县近三年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59附加项目2009.1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9.1.1超过5万人次109.1.23-5万人次89.1.31-3万人次69.1.40.5-1万人次39.1.50.1-0.5万人次19.2旅游经营单位年上缴税收109.2.1有超过500万元的109.2.2有年上缴税收300-500万元的89.2.3有年上缴税收100-300万元的69.2.4有年上缴税收50-100万万元的39.2.5有年上缴税收30-50万元的19.3建立了旅游与风景区一体化的旅游管理机构59.4县政府及部门每年核拔旅游发展专项经费5500万元以上5300-500万元3100-300万元以上19.5县政府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旅游设施及旅游景区的政策59.6吸引有实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如优质民营资本或外资等)参与本县旅游开发及经营项目109.6.1有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达2亿元的109.6.2有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的89.6.3有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0.5-1亿元的69.6.4有投资或经营旅游项目,到位资金0.1-0.5亿元的39.7县境内拥有列入世界遗产(自然、文化等)名录或国际上命名的其他旅游资源(每项得10分)209.8县境内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等旅游资源(每项得5分)209.9县境内拥有以上省级旅游资源(每项得2分)109.10本县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区59.11在游客的旅游消费过程中进行文明、绿色、环保、节约行为的引导和宣传教育29.12星级饭店按照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进行创建活动59.12.1有评定为“金叶”级的星级饭店59.12.2有评定为“银叶”级的星级饭店39.13县境内或距县城100公里以内有民用机场59.14机场开通国际航线或旅游包机服务39.15县境内或距县城30公里以内有客运火车站59.16火车站开通旅游假日列车39.17距县城或中心镇60公里以内有高速公路进出口59.18县城及中心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城市39.19县境内有观光客运码头或开航内河星级游船39.20县境内有不影响环境及景观的登山旅游索道39.21本县拥有高星级饭店109.21.1有五星级饭店109.21.2有四星级饭店89.22本县拥有高尔夫球场、温泉、水上运动等高品位的休闲旅游项目59.23本县有国家旅游局近3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国际或国内旅行社109.24发掘民间传统工艺、组织能工巧匠。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并获得有关奖项59.25星级旅游厕所109.25.1有3星级以上旅游厕所(每个得2分)109.25.2有1-2星级以上旅游厕所(每个得1分)69.26开办旅游职业高中或中专109.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