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p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四、知识链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3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 这一词?(试举几例)五、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p2 页8个例子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问题3:集合相等:问题4: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关 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属 于不属于a例1:设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的关系?问题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数集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名称b例2:若,则,对吗?六、达标检测:a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 ) (2)我国的小河流; ( )(3)非负奇数; ( ) (4)本校2009级新生; ( )(5)血压很高的人; ( ) (6)著名的数学家; ( )(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a2.用“”或“”符号填空:(1)8 n; (2)0 n; (3)-3 z; (4) q;(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b3.下面有四个语句: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若,则;若,则的最小值是2;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b4.已知集合s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b5. 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有6-aa,那么a为 ( )a2 b.2或4 c.4 d.0b6. 设双元素集合a是方程x2-4x+m=0的解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c7. 已知集合a由1,x,x2三个元素构成,集合b由1,2,x三个元素构成,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七、学习小结:1.集合的概念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八、课后反思: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过程与方法:通过集合表示方法的学习,体会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难点:对描述法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四、知识链接: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是: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五、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p3页,回答问题:问题1.列举法的定义:问题2. 1,2,3与3,2,1表示的集合的关系? 例1请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的正奇数。 (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3)方程的解的集合。问题3.用列举法能表示元素个数无限个的集合吗?举例说明?问题4. 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表示? 2、阅读教材p4页,回答问题:问题5.描述法的定义:b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3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问题6.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是否既能用列举法表示,又能用描述法表示?并举例说明。问题7.集合3与集合3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六、达标检测:a1.教材12页a组3,4题b2.方程组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用描述法表示为 。b3.用列举法表示为 。b4.已知用或符号填空:(1)5 a (2)7 a b5.集合m=(x,y)|xy0,xr,yr是指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c第一、三象限内的点集 d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b6.用列举法将集合(x,y)|x1,2,y1,2可以表示为 a.1,1,1,2,2,1,2,2 b.1,2c.(1,1),(1,2),(2,1),(2,2) d.(1,2)b7已知集合a=-2,-1,0,1,集合b=y|y=|x|, xa,则b= b8已知集合a=(x,y)|y=2x+1,b=(x,y)|y=x+3,aa且ab则a为 c9.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不等式x-32的解的集合;(3)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七、学习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八、课后反思: 课题: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属于与包含的关系。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四、知识链接: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各举一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2 q; -1.5 r。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五、学习过程想一想: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2),;(3),1 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b, ,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 b。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bb(a)如:(1)中 ,注:venn图是解决复杂的关于集合问题的有力工具。2 集合相等定义:如果 ,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则 。 如(3)中的两集合。3 真子集定义:若集合,但存在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如:(1)和(2)中a b,c d。4 空集定义: 称为空集,记作:。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0 ; ; 5 几个重要的结论:(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4) 对于集合a,b,c,如果,且,那么。说明:1 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2 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六、达标训练:(a表示基础题,b表示简单应用,c表示知识点运用,d表示能力提高)a1填空:(1)2 n; n; a; (2)已知集合ax|x3x20,b1,2,cx|x8,xn,则 a b; a c; 2 c; 2 cb2.判断题 (1)空集没有子集。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 ( )(4)若,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b3.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是 ( )11,2,3 1,-3=-3,1 1,2,01,0, 2 0,1, 20b4.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 .若ba,则实数m=_.b5.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c6.集合 b a,求m的值。 d7已知集合且,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七、学习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八、课后反思 课题: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一、三维目标:知识与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集合的语言,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养成事实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四、知识链接:1. 子集的定义、及子集的符号语言和venn图表示?2. 真子集的概念及真子集的符号语言和venn图表示?3.适当符号填空:0 0; 0 ; x|x10,xr 0 x|x5; x|x6 x|x5 ; x|x3 x24.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五、学习过程: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1),;(2),;6 并集的定义:一般地, ,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 (读作:“a并b”),即 用venn图表示: 这样,在思考1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 = c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aa , a , ab baaba , abb .巩固练习: a3,5,6,8,b4,5,7,8,则ab ;设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 ax|x3,bx|x3,bx|x6,则ab 。 六、达标训练:(a表示基础题,b表示简单应用,c表示知识点运用,d表示能力提高)a1.教材12页a组5-8题。a2.已知集合a=x|-3x0,bx|x3,则a、b与r有何关系?五、学习过程:思考1 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a、b有何关系?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1.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2.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 ,叫作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 读作:“a在u中的补集”,即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 讨论:集合a与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图分析。 巩固练习u=2,3,4,a=4,3,b=,则= ,= ;设ux|x0, b=x|x1,则acub= .b6.设集合u=1,2,3,4,5,a=2,4,b=5,3,4,c=3,4,则(ab)(cuc)= .b7.设全集u=2,3,m2+2m-3,a=|m+1|,2,cua=5,求m的值。b8.已知全集u=1,2,3,4,a=x|x2-5x+m=0,xu,求cua、m.c9.设全集,求, ,. 通过本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c10.设全集u为r,若 ,求. d11.已知集合a=x|xa , b=x|1x2且a=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七、归纳小结:1.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2.注重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应用。八、课后反思: 课题:1.2.1 函数的概念(1)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难点:对函数概念及符号y=f(x)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5-p19,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四、知识链接:a问题1:回顾初中所学过的几种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a问题2:初中所学函数的定义是什么?(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了一个x的值,相应地确定唯一的一个y值,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五、学习过程: a问题3:对教科书中的实例(1),你能得出炮弹飞行1s,5s,10s,20s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点拨: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t和h的范围)解:h(1)= h(5)= h(10)= h(20)=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对应关系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a(展示)问题4:对教科书中的实例(2),你能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一年臭氧空洞面积最大?哪些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大约为2000万平方千米?其中t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点拨: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子(2)中数集,并且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图中曲线,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和它对应。a问题5:在教科书中的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请你仿照例1和例2,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表11中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关系?(点拨: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b问题6:以上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归纳以上三例,三个实数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两个数集a、b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个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记作。)b问题7:概括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讨论:a问题8: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答:一次函数定义域 、值域 、对应法则 二次函数定义域 、值域 对应法则 反比例函数定义域 、值域 、对应法则 b例已知函数,(教材第17页例1)(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的值;(3)当a0时,求的值。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a练习3 已知函数(1)求的值。(2)求的值。六、 达标检测: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值域中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一定只有一个数与之对应。(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是空集。(c)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非空数集。(d)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后,函数的对应关系也就确定了。a2.已知函数 ( )(a) 3 (b) 2 (c) 1 (d) 0b3:下列函数图像中不能作为函数y=f(x)的图像的是 ( ) b4:依函数的定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函数图像最多有_个交点。c5:“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构成函数的要素有哪些?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函数的例子吗?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a6、做课本24页习题1.2a组 1、3、4、5、6、7七、学习小结: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重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八、课后反思: 课题:12.1函数的概念(2)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函数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过程与方法: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用区间符号正确表示数的集合,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及函数相等的判断。难点: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三、学法指导:阅读教材, 熟练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四、知识链接:1. 写出函数的定义:注:(1)对应法则f(x)是一个函数符号,表示为“y是x的函数”,绝对不能理解为“y等于f与x的乘积”,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y=f(x)不一定是解析式,在不少问题中,对应法则f可能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解析式,这时就必须采用其它方式,如数表和图象,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表示外,还常用g(x)、f(x)、g(x)等符号来表示;f(a)是常量,f(x)是变量,f(a)是函数f(x)中当自变量x=a时的函数值。(2)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值域是全体函数值所组成的集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确定,函数的值域也随之确定。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五、学习过程:a问题1. 区间的概念设a、b是两个实数,且aa, xb, x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表示为 。b(展示)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a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 f(x) f(x) a问题2、从上例可以看出,当确定用解析式y=f(x)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时,常有以下情况:(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 ;(3)如果f(x)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 ; (5)如果f(x)是由实际问题列出的, 函数的定义域由 数学式子本身的意义和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b例2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是同一函数?(1) y=()2 ; (2) y= ; (3) y=; (4)y=.b练习2:判断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说明理由? ( )a. f ( x ) = (x 1) 0;g ( x ) = 1 ; b. f ( x ) = x; g ( x ) = cf ( x ) = x 2;f ( x ) = (x + 1) 2 、d. f ( x ) = | x | ;g ( x ) = 结论: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要看 这两个函数才算相同。b练习3:课本p19练习3。c例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点拨: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决定值域)、 六、达标检测: a练习:1、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b2练习p24.2.b3、求函数的值域。 c4、p25 b组题1.七、学习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函数定义中注意的问题及求定义域时的各种情形应该予以重视。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八、课后反思:你还有什么困惑吗?写出来。 课题: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初步感知处理函数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函数的表示方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难点: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选择。三、学法指导:在回顾初中所学函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教材,通过对教材中的例题的研究,完成学习目标 。四、知识链接:1. 回忆函数的两种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了一个x的值,相应地确定唯一的一个y值,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2.函数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3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 (2) 五、学习过程: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将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 举例:如等。优点: (2)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举例: 如:平方表,三角函数表,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国民生产总值表等。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3)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举例:优点: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2、例题: a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用解析法可以将函数表示为,。用列表法可以将函数表示为笔记本数x12345钱数y510152025图象法略。说明:函数的图象通常是一段或几段光滑的曲线,但有时也可以由一些孤立点或几段线段组成。a练习1:作业本每本0.3元,买x个作业本的钱数y(元). 试用三种方法表示此实例中的函数。点拨: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图象法:是否连线;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c思考:函数图象有何特征?所有的函数都可用解析法表示吗?b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8791928895张城907688758680赵磊686573727582班级平均分88.278.385.480.375.782.6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分析:画出“成绩”与“测试时间”的函数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王伟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水平,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但他的成绩曲线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在稳步提高。b问题2:离散的点为什么用虚线连接起来?此例能用解析法表示表示吗?主要是为了区分这三个函数,并且让这三个函数具有整体情况.图中的虚线不是函数图像的组成部分。六、达标检测:a1课本p23练习1、2。a2已知与分别由下表给出x12344321x12343142那么 b3.在一定范围内,某种产品的购买量y吨与单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果购买1000吨,每吨800元,购买2000吨,每吨700元,若一客户购买400吨,单价应该是 ( )(a)820 (b)840 (c)860 (d)880b4设函数,则 ,若,则= 。a5.课本p24习题1.2 8、9题 。七、学习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八、课后反思: 课题: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2)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初步感知处理函数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段函数的理解,分段函数的图象及简单应用。三、学法指导:对于例1例2自学完成,对于例3例4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然后独立完成达标检测。四、知识链接:a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 图像法 图表法a2作出函数的图象?五、学习过程:b例1作出函数的图象,并分别求出函数的值域。提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b例2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5公里计算)。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2 y= 3 4 5 说明:表示函数的式子也可以不止一个(如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仲裁合同十篇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动物检疫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管道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林木种苗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假肢制作装配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图书资料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挂靠出租车出租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包扎伤口急救课件
- 2025至2030牙科实践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分享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2《人口》
- 2025年广西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服装工艺培训课件
-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查房
- 2025届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解析+范文
- 暖通运维面试题库及答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实践与思考
- 路面注浆打孔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