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本.doc_第1页
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本.doc_第2页
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本.doc_第3页
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本.doc_第4页
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预案编号:gz/jxmk/ya 版本号:2011-第 1 版 贵州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公司 江西煤矿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颁布时间:颁布时间: 20112011 年年 2 2 月月 1 1 日日 实施时间:实施时间: 20112011 年年 2 2 月月 1 1 日日 编制单位:贵州鲁中矿业有责任限公司江西煤矿编制单位:贵州鲁中矿业有责任限公司江西煤矿 联系人:殷兆波 1 贵州鲁中矿业有限公司 江西煤矿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gzjxmk/ya ) 编制: 审核: 会签: 矿长: 法人: 2 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 批批 准准 页页 本预案经本预案经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王相福同志审 核批准,于 2011 年 2 月 1 日颁布,2011 年 2 月 1 日开始执行。 法人(负责人)签字:法人(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3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3 第一章 总则 .4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22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31 第五章 应急响应33 第六章 信息发布36 第七章 后期处置37 第八章 保障措施39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41 第十章 奖惩43 第十一章 附则4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47 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47 第二章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59 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预案 .68 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77 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87 第六章 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98 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110 第八章 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123 第九章 火工品事故应急预案 .135 第十章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45 第十一章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56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现场预案现场预案.174 第一章 顶板事故现场预案 .174 第二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预案 .181 第三章 水灾事故事故现场预案 .183 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 .185 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 .190 第六章 提升运输事故现场预案 .192 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193 第八章 锅炉事故现场预案196 第九章 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 .201 第十章 火灾事故现场预案 .204 第十一章 职业卫生危害现场预案 .209 4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综合合应应急急预预案案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1 编编制目的制目的 为有效保障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 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 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 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安全生产事 故应急预案。 1.2 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 70 号 2002 年 6 月 29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 75 号 1996 年 8 月 29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 65 号 1992 年 11 月 7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 6 号 2008 年 10 月 28 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 60 号 2001 年 10 月 27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 号 2007 年 8 月 30 日)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296 号 2000 年 11 月 7 日) 5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 397 号 2004 年 1 月 13 日) 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 375 号 2003 年 4 月 27 日) 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66 号 2006 年 5 月 10 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 1987 年 12 月 3 日)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 2007 年 3 月 28 日)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549 号 2009 年 1 月 24 日) 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令第 16 号 2011 版) 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17 号二九年四月一日) 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 字2007345 号) 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 22)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 m16 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性鉴定报告(2008 年 7 月) 23)对江西煤矿 2007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生产 字2007345 号) 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m16 煤层)(2007 年 6 月 13 日) 6 2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m16 煤层)(2003 年 12 月 19 日) 25)江西煤矿方案设计说明书(2008 年 7 月) 26)江西煤矿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2008 年 10 月) 27)江西煤矿勘查地质报告(2007 年 10 月) 28)江西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2007 年 10 月) 29)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 规程 30)贵州鲁中矿业公司江西煤矿事故总结 1.3 适用范适用范围围 本预案适应于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 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本公司江西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 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 1.4 应应急急预预案体系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 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1.5 应应急工作原急工作原则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 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 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贵州鲁中矿业有限公司江西煤矿在上级安全 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公司江西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 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 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7 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 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王相福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 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 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5.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 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 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 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 用。 8 第二章第二章 危危险险性分析性分析 2.1 矿矿井概况井概况 2.1.1 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交通 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位于织金县城东 50km,地理坐标:东经 105 59471060058;北纬 264030264144。s307 省道从矿区北西部通 过,区内有矿山公路与织金化起公路相交,江西煤矿距织金化起公路 约 1km,交通方便。 江西煤矿取得的采矿许可证(5200000830650,生产规模:年产 30 万 t) 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 121。 表 121 井田拐点坐标表 拐点xy 1295435035600736 2295434735601151 3295301935601163 4295302235600749 5295255035600752 6295254035600338 7295208735600340 8295208335599755 9295285635599202 面积 2.4993km2 开采标高 +1490+950m。 2.1.2 矿矿井地井地质质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二段(t1y2) 、夜郎组第一段 9 (t1y1) ,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长兴组(p3c+d)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三段(p3l3) 、龙潭组第二段 (p3l2) 。矿区周边地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t1yn1) 、夜郎组第三段(t1y3) 、龙 潭组第一段(p3l1) 、和峨眉山玄武岩(见附图 3) 。 (一)第四系(q) 主要由坡积、残积物等组成。分布于小偏坡、高洞一带山间洼地。为灰黄、灰褐色腐植土、含 碎石粘土、砂粘土,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大小 0.30.26.05.0cm,厚 011.57 m,角度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二)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 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三个岩性段,区内出露不全,仅矿区南东部岩头上高洞一带出露夜郎组第 二段下部地层。 夜郎组第二段(t1y2):分布于矿区南东部,为灰色中至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薄层 泥质灰岩发育挠曲构造。厚度大于 50m。 夜郎组第一段(t1y1):分布于矿区中部小河洞六甲一带,由灰、浅灰绿色薄层粘土岩、粉 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上部夹数层薄板状泥灰岩。厚 5986m。 (三)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长兴组(p3c+d) 分布与夜郎组第一段相同,顶部大隆组为深灰色薄层硅质岩夹黄绿色薄层蒙脱石粘土岩,厚 24m;中、下部长兴组为灰色中至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照片 5) ,在地表易识别 (照片 6) ,作为分层标志层。总厚度厚 18.0319.52m。 (四)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系,总厚 267329m,根据岩性、岩相及含 煤特征,以 b5 及 b7 为界,分为三段。 龙潭组第三段(p3l3):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与煤组成, 夹 35 层中至厚层粉至细晶灰岩,发育水平层理及微波状层理。底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粉至细晶 灰岩,局部含燧石团块,往北夹粉砂质粘土岩(b5) 。该段含煤 13 层, m6 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生物化石以动物化石为主,植物化石多以碎片保存。以标志层 b5 与下伏地层分界,厚 58.2374.23m。 龙潭组第二段(p3l2):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煤组成, 发育水平层理及微波状层理。中上部夹 12 层薄至厚层细晶灰岩及硅质岩。含煤 712 层,m16 大部可采, m18、m21 大部可采, m15、m20 局部可采。生物化石以植物化石为主。厚 96.36106.68m。 龙潭组第一段(p3l1):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与煤组成, 夹灰岩、泥岩及煤层。发育微波状层理,局部的细砂岩、粉砂岩含钙质。夹六层薄至中厚层粉至细 晶灰岩,顶部灰岩厚 1.892.47m,稳定产出,特征明显,为龙潭组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分界标志 (b7) 。底部为浅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铝土质、凝灰质粘土岩,含大量鲕状、杏仁状玉髓。该段 含煤 39 层, m29 大部可采;m27、m32 局部可采。全段厚 112.41118.03m。与下伏峨眉山玄 武岩假整合接触(照片 7) ,接触面常发育有暴露标志的底砾岩,砾石成分为玄武岩和少量粘土岩, 呈棱角、次棱角状,大小 223020mm,基底式粘土质胶结(照片 8) 。 (五)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3) 区内呈隐伏状产出,为灰绿、暗绿色块状隐晶质或拉斑玄武岩,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照片 9) ,厚度大于 60m。 2.1.3 地地质质构造构造 构造 (一)褶皱 10 矿区位于牛场向斜北西翼。地层总体倾向 130210 ,倾角 831。 (二)断层 矿区断裂构造有 3 条北东向断层和一条南北向断层。除南北向断层规模较大外,其它断层规模 较小。按断层性质描述如下: 1、正断层 f5:发育于矿区北西部,断层走向北东,区内长约 2.1km,断层倾向南东,一般为 123140, 倾角一般为 5363。断层两盘地层均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碎屑岩。断层破碎带宽 23m,构造 岩主要为压碎岩,沿断层破碎带岩层产状凌乱。断层落差 440m。该断层地表有 4 个点控制,深 部有 1 个钻孔(zk7+500-1)控制。 f42:沿矿区中部呈北东向斜穿矿区,区内长约 2.3km,断层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 6971。 断层两盘地层均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碎屑岩。断层破碎带宽 23m,构造岩主要为压碎岩,沿断层 破碎带岩层产状凌乱。断层落差 438m。该断层地表有 4 个点控制,深部有 1 个钻孔(zk7-1)控 制。 2、逆断层 f9:发育于矿区南东部,走向北东,区内延伸长约 1.7km,断层倾向南东,一般为 135156, 倾角一般为 2845。断层两盘地层由夜郎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构成。破碎带较明显,宽 12m,构造岩主要为压碎岩 (照片 10)。断层落差为 2050m。该断层深部无工程控制。 f43:发育于矿区西部,走向由北向南进入矿区后受 f5 阻截,区内长约 0.27km,断面东倾, 倾角一般为 6070。断层两盘地层均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碎屑岩。破碎带较明显,宽 25m, 构造岩主要为压碎岩。断层落差为 60200m。该断层深部无工程控制。 区内位于牛场向斜北西翼,以发育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和南北向断裂构造为特征,断裂以发育北 东向正断层和逆断层为主,其次为南北向正断层。断层对区内煤层均有不同程度有切错。根据区内 地质构造特征和遵照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要求,确定区内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 2.1.4 水水文文地地质质 本区地处构造溶蚀-剥蚀低中山区,区域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地貌主要为峰丛、岩溶洼地、岩 溶漏斗组合类型。石芽、溶沟、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发育。 本区属乌江流域鸭池河水系,六冲河和鸭甸河为区域内两条主要河流,区域地表分水岭(大致 也是区域地下分水岭)经过矿区北西部,呈南西北东向展布,既是拉路河与杨柳河的分水岭,也是 鸭池河一级支流鸭甸河与六冲河的分水岭。矿区地表水为鸭甸河支流拉路河水系,地表水总体流向 主要由南向北,局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的控制流向有所变化。 区域主要含水层为三叠系关岭组、永宁镇组、夜郎组、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石炭系大塘- 摆佐组、寒武系清虚洞-高台组碳酸盐岩裂隙溶洞含水层,二叠系龙潭组、梁山组、寒武系牛蹄塘 至明心寺组碎屑岩和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为节理裂隙含水层,同时也是相对隔水层。 鸭甸河与六冲河为区域性侵蚀基准面,最低点在两河汇合处,标高 861 米。 矿区处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补给径流区,位于地下分水岭南东侧,地下水总体由北西流 向南东,局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的控制流向有所变化。小河洞溪沟为矿区侵蚀基准面, 标高 1365 米。 2.1.5 煤煤层层及煤及煤质质 可采煤层地质特征 根据钻孔控制情况,区内发育不稳定或较稳定的可采煤层有 m6、m15、m16、m18、m20、m21、m27、m29、m32 九层。其中 m6、m15、m20、m27、m32 11 五层煤局部可采;m18、m21、m16、m29 大部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一)m16 煤层 产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上距 b6 标志层灰岩平均 21.73m。直接顶板为薄层状炭质粘土岩,往 北变为粘土质粉砂岩;底板为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粘土质粉至细砂岩,局部为炭质粘土岩(照片 12) 。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矿区煤层厚度为 0.931.93m,平均厚 1.38m,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 厚度变化系数 26,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中厚煤层。 (二)m18 煤层 产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上距 b6 标志层灰岩平均 41.47m。直接顶板为薄层状炭质、粉砂质 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为灰岩;底板为薄层状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 粉至细砂岩(照片 13) 。总体为单一煤层,南部夹一层夹矸,夹矸厚 0.14m,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状 炭质粘土岩。可采区煤层厚度为 0.802.24m,平均厚 1.18m,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厚度变化系 数 51,矿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中厚煤层。 (三)m21 煤层 产于龙潭组第二段底部。下距 b7 标志层灰岩平均 2.39m。直接顶板为薄层状炭质粘土岩;底 板为薄至中厚层状粘土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照片 14) 。夹 04 层夹矸,夹矸厚 0.090.28m,岩性为黑、灰黑色薄层状炭质粘土岩。可采区煤层厚度为 0.871.96m,平均厚 1.22m,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厚度变化系数 37,矿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中厚煤层。 (四)m29 煤层 产于第一段中上部,上距 b7 标志层灰岩平均 58.00m。直接顶板为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粘土质 粉砂岩,局部地段为炭质粘土岩;底板为薄层状炭质粘土岩、粘土岩(照片 15) 。矿区内为单一煤 层,无夹矸。煤层厚度为 0.913.11m,平均厚 1.78m。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厚度变化系数 56,大部可采,属较稳定型中厚煤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 (gb/t15224.31994) , m16 煤层原煤干基低位发热量(qnet,d)25.9229.61mj/kg,为高热值特高热值煤;,m18 煤层 原煤干基低位发热量(qnet,d)26.3831.05mj/kg,为高热值特高热值煤;m21 煤层原煤干基低 位发热量(qnet,d)22.4628.48mj/kg,为中高热值特高热值煤;m29 煤层原煤干基低位发热量 (qnet,d)27.3531.93mj/kg,为特高热值煤。 2.1.6 煤煤层层开开采采技技术术条条件件 2.1.6.1 瓦斯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产字2007345 号中对江西煤矿 2007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 告的批复结论,江西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2.85(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2.45(m3/t) ;江西煤矿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2.1.6.2 煤尘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 年 6 月提交的江西煤矿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 告,本矿井 m16 煤层(2007-d5-煤层)煤尘无爆炸性。其余煤层未作该鉴定报告,但 根据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在生产井及钻孔中共采集主采煤层煤尘 爆炸性试验样 10 件,根据测试结果,区内 m18、m21、m29 煤层煤尘爆炸试验火焰长 度均为 0,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 0,煤尘无爆炸危险。 2.1.6.3 煤的自燃 12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 年 6 月提交的江西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 定报告本矿井 m16 煤层(2007-d5-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 ii 级,自燃煤层。其余煤层 未作该鉴定报告,根据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m18、m21、m29 煤 层取样测试,m18、m21、m29 三层煤自燃倾向均为级,为不易自燃煤。设计暂按 具有自燃煤层设计,建议业主尽快请有资质的单位作各个煤层的自燃性鉴定,以指导 安全生产。 2.1.6.4 煤与瓦斯突出 本矿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 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 号)关于加强 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织金县江西煤矿在煤与瓦斯突出 矿区与突出危险矿区列表之内,本矿井按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设计,在建设和 生产中应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和瓦斯预测预报工作,保证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2006)的有关规定。 2.1.6.5 地温 根据织金县化起镇江西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对较深钻孔 zk5+500-1 进行了井温 测试工作,最高岩温于孔深 350.00m 为 24.191,最低岩温于孔深 28.00m 为 15.222,温度变化梯度平均 2.774。无地温异常,属地温正常区。2.1.6.6 冲积地 压 本矿井无冲积地压危险。 2.1.6.7 煤层风氧化带 无煤层风氧化带. 2.1.6.8 钻孔封孔情况 封孔质量良好。 2.1.7 生产系统、辅助系统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工业场地选择在老乌山村附近,井口标高+1402m,主斜井倾 角 23,在+1200m 标高落平,长 517m。主斜井担负矿井运煤、架空人车人员上下、排 水管的铺设及进风任务,掘进断面为 15.7m2,净断面 14.2m2。副斜井倾角 24,到第一 13 水平+1200m 标高落平,长 496m,担负矿井材料、设备、矸石运输和进风的任务,掘进 断面为 7.3m2,净断面 6.3m2。回风斜井倾角 23,在+1200m 落平,长 517m,担负矿井 回风任务。 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在 1200m标高落平贯通后,布置井底车场、中央泵房 变电所形成11采区完成的开拓系统。 2、采煤方法 本矿首采区可采煤层平均倾角为 21,m16 煤层平均厚度 1.38m,设计工作面长度 为 130m,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落煤方式采用机采,一 次采全高。 3、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抽出式,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进入各需风地点, 乏风由回风斜井回风。 4、防排水系统 该矿井井下排水,是在井下+1200m 水平建水泵房集中排水,排水管道经副斜井将 井下涌水直接排至地面井下水沉淀池。 5、提升、运输方式 该矿设计生产能力 30 万 t/a,在副斜井设置一套提升设备作单钩串车提升,完成 人员、矸石、设备和材料等的提升任务。 6、供电系统 江西矿井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地区织金县化起镇。织金县现有的织金 110kv 变 电所(31.5+40)mva,其一回 110kv 电源引自普定 220kv 变,一回 110kv 电源引自洪 家渡水电站,另一回 110kv 电源经中岭 110kv 变、阳长 110kv 变至纳雍一电。 矿井西南方向有化起 35kv 变电所(23.15)mva,其一回 35kv 电源引自织金 110kv 变电所。 织金县供电部门规划建牛场 110kv 变电所(231.5)mva,其两回 110kv 电源均 引自 220 kv 新庄变。 由此可见,本地区电网系统结构合理,江西矿井的供电电源可靠。 7、救护系统 本矿于 2009 年 8 月组建了救护队,编制 120 人,目前实际人数 130 人, 14 其中 100 人取得矿山救援资质. 2.2 危危险险源及源及风险风险分析分析 2.2.1 危危险险源源识别识别与与检测检测 2.2.1.1 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 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2.1.2 存在形式及场所 序 号 号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 1水浅部老窑积水井下渗水 2火地面火人为造成 3爆炸井下瓦斯爆炸瓦斯浓度高瓦斯积聚 4 提升 运输 主要上下山行车行人 5瓦斯井下瓦斯爆炸 6 机械 伤害 井下扒装机等机械设备 7 高空 坠落 无 8地压无 9 有害 气体 瓦斯瓦斯涌出 10 电井下机电设备失爆漏电 2.2.1.3 检测、监控的手段 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 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15 2.2.2 危危险险源源风险风险分析分析 2.2.2.1 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 (1)危险目标的确定 地面锅炉房 地面锅炉房周边有公路、灯房浴室、器材库办公楼、食堂等。 地面瓦斯泵房 建有永久瓦斯抽放泵站。 自然灾害 雨季期间,矿区频降暴雨,可能导致地表滑坡,泥石流、电力通讯中断 等自然灾害事故。 (2)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 江西煤矿工业工厂地面在用的锅炉房属压力容器,如操作不当,极 易造成设备损坏,和锅炉爆炸重大事故,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控制措施不力,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和损失。 2.2.2.2 煤煤矿矿井下可能井下可能发发生事故的地点生事故的地点 江西煤矿属井工开采作业,受井下作业场所空间限制,作业环境条件影 响,作业系统空间复杂,各生产、安全系统复杂。设施、设备较多,且系统性 较强,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因素。根 据煤矿生产的特点,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 条件因素有: (1)瓦斯因素 16 江西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级,所开采的煤层瓦斯 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如遇违章放炮、 明火、电器火花、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和人员窒息, 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 (2)煤与瓦斯突出因素 根据矿井井下实际施工情况,在施工时,均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如 有爆破冲击、机械撞击及地质构造带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煤与瓦斯突 出的事故。 (3)煤尘因素 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4)火灾因素 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使用皮带、溜子不当、放炮管理不善、机 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电器短路、静电、明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人为、机电等外 因火灾的发生。 (5) 水灾因素 现采工作面在 m16 煤层,11608 外面。 但是,要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 原则。在 m16 煤回采前应采用一定的物探、钻探手段探查煤层顶底板完整 性,在岩层破碎区段,应采取相应的水文地质措施,保证回采安全。 同时,现采工作面附近有多个小煤窑,其老窑积水范围不够明确,开采 时应注意老空水威胁,建议应用地面物探查清老空积水范围。防止工作面的 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大量涌入我矿,引起水灾事故。 (6)运输提升因素 17 江西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因此,要加强对运输设施、设备的检查, 加大对人车使用、检修、钢丝绳、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 检查记录。在斜井(巷)进行提升时,要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完善各种行车声光信号装置、防跑车装置、阻(挡)车器,确保其完好性,同 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7)顶板因素 我矿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场所均处于地层之下,由于采掘工作面地 质构造复杂,顶板节理发育,底板松软,如不按规程措施施工,放松对顶板 的管理,均可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8)其它因素 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作业人员操作不慎,不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作业规程及安全 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和指挥。 作业人员操作时精力不集中,健康原因,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心理 状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事故隐患未及时排除。 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整改不力等。 均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2.3 危危险险源可能源可能发发生的安全事故生的安全事故预测预测 2.3.1 瓦斯事故瓦斯事故 瓦斯是一种能够燃烧和爆炸的气体。瓦斯爆炸就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与 氧气在高温火源的作用下,进行的剧烈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蒸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迅速膨 18 胀,开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形成冲击波从而产生动力 现象,这就是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瓦斯爆炸产生的爆炸温度可达 18502650,不仅烧毁设备、烧伤人员,还能点燃可燃的木质支架、煤尘、 引起火灾和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灾情。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前气体 压力的 710 倍,气体压力的骤然释放,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并以极高的 速度向外冲击,从而吹倒支架,损坏设备。瓦斯爆炸同时生产一氧化碳等大 量的有害、有毒气体,发生爆炸后,同时还会大大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造 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处于爆炸界限 内,一般为 5%16%;二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 12%;三是有足够 能量的点火源,点燃温度不低于 650,当量大于 0.28,并且持续时间大 于爆炸感应期。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空气密度为 0.544,其扩散性很强, 会很快扩散在空气中,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高浓度的瓦斯聚集,会 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死亡。 2.3.2 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 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 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因煤体突然喷出到采掘作业空间,它能 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内向巷道或者采掘作业场所突然喷出大量的煤炭及 涌出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充塞巷道并造成一定的、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动力效 应,煤层形成空洞,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 统,甚至发生风流逆转,造成人员窒息和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涌出的煤 19 (矸)流埋人等事故。 2.3.3 煤煤尘尘爆炸事故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且 煤尘必须浮游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其爆炸浓度值为 45/3,上限 值为 15002000/3;二是有足够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煤尘爆炸的引爆温 度为 6101050;三是氧气浓度不低于 18%,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18%时, 单独的煤尘不在爆炸。 煤尘爆炸具有同瓦斯爆炸相类似的特点,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形成强 烈的冲击波,并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等。煤尘爆炸火焰温度可达 16001900,可使爆炸时产生气体产物加热到 23002500;煤尘爆炸的 理论压力为 750kpa,但在大量沉积煤尘的巷道中,爆炸压力伴随着距爆炸 源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增加;煤尘开始被点燃时产生冲击波的传播速度与 火焰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相同的,随时间延长,冲击波的速度加速,其冲击波 的传播速度可达 2340/;煤尘爆炸后同时生成 2%4%的一氧化碳,有时 甚至高达 8%10%。因此,煤尘爆炸具有威力大、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大、 造成损失严重的特点。 2.3.4 火灾事故火灾事故 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 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二是可燃物;在煤矿矿井里,煤本身就是一 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三是空气;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 若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所以空气的供给是维持燃烧不可缺少 的条件,燃烧是剧烈的氧化现象。 矿井火灾的危害及影响主要有:在火灾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 20 气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 烟尘等,另外坑木、橡胶、聚氧乙烯制品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醇类、 醛类以及其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随风扩散,可能 波及相当的区域甚至全矿;高温往往引燃邻近的可燃物,致使火灾范围扩大; 火灾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引火热源,而且造成的干熘作用使 可燃物(如煤、木材、水等)放出氧、甲烷和其他多种碳氧化合物等爆炸气体, 同时还可以使沉降的煤尘重新悬浮。因此,火灾往往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 炸事故。 2.3.5 水灾事故水灾事故 矿井水害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界条 件复杂季风气候和地层含水性,地质构造因素(断层、溶洞、暗河、褶曲、裂 隙);人为原因:开采后汇水面积加大,造成采空区积水,人为因素水害等, 往往造成突发性的水灾,采空区积水而且伴有有害的气体同时涌入,增加了 水灾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 2.3.6 运运输输提升因素提升因素 运输提升事故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设备和人为。设备的管理、保养不 当,造成设备老化、损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事故;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能力不当、安全思想麻痹大意,或者其他人员的工作疏忽,未真正做到“行 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加上人为操作不当,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事故。 2.3.7 顶顶板事故板事故 煤矿顶板事故特性是煤层上履岩层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节理发育、风 化、淋水后,原始应力受采动后形成集中应力等,形成岩石原生裂隙和裂隙 而产生的重大撞落状态,具有隐蔽性、突然性,其冒落面积的体积的范围大 21 小与所产生的顶板岩层裂隙范围有较大的声响,和支架支护的状态有一定 的关系,同时与本身岩层性质和下履岩层承压情况高低有相应的关系;松软 的顶底易于冒落造成局部顶板事故,而坚硬的顶板则不易冒落,则易形成强 烈的冲击地压,造成较大的顶板事故。 2.3.8 其他事故其他事故 矿井煤炭开采的工艺不当,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比如瓦斯事故、 放炮、机械、漏电、电气着火等,也有可能造成人体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这 是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22 第第三三章章 组组织织机机构构及及职职责责 3.1 应应急救援急救援组织组织体系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毕节地区应急救援指挥部、贵州鲁中矿业 公司江西煤矿救护中队、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 由贵州鲁中矿业公司江西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具体工 作。 3.1.1 成成立立矿矿井井安安全全生生产产事事故故应应急急救救援援指指挥挥部部, ,设设立立总总指指挥挥、 、副副总总指指挥挥、 、 成成员员 应急指挥系统图 31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 场 指 挥 组 警 戒 保 卫 组 通 信 信 息 组 物 资 供 应 组 技 术 处 理 组 抢 险 救 灾 组 后 勤 保 障 组 医 疗 救 护 组 事 故 调 查 组 善 后 处 理 组 根据险情等级决定是否向上 级单位救援 3.1.2 应应急急救救援援指指挥挥部部成成员员名名单单 总 指 挥:王相福 副总指挥: 贾培顺 23 成 员:尹成金、王泽胜、殷兆波、吴国庆、范金仓、李士国等人 3.1.3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主 任:殷兆波 生产调度室电话: 671021 救护队值班电话: 671021 3.1.4 应应急救援指急救援指挥挥部下部下设设 10 个个组组 3.1.4.1 现场指挥组: 总 指 挥:王相福 副总指挥:贾培顺 成 员:尹成金、王泽胜、殷兆波、吴国庆、范金仓、李士国等人 3.1.4.2 抢险救灾组: 组 长:尹成金 成 员:全部员工 3.1.4.3 技术处理组: 组 长:吴国庆 成 员:技术部所有人员 3.1.4.4 物资供应组: 由营销部负责人组成;李士国 3.1.4.5 通信信息组: 组长:张吉河 成员:魏元善 3.1.4.6 警戒保卫组: 组长:黄维江 24 成员:党锋、解西勇 3.1.4.7 医疗救护组: 组 长:范金仓 成 员:颜廷海 3.1.4.8 后勤保障组: 组 长:盖殿义 成 员:赵学峰 3.1.4.9 善后处理组: 组 长:李士国 成 员:肖培喜 3.1.4.10 事故调查组: 组 长:胡震 成 员:王永刚 3.2 应应急救援急救援组织职责组织职责 3.2.1 应应急救援指急救援指挥挥部的部的职责职责 3.2.1.1 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3.2.1.2 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2.1.3 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 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 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1.4 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的工作进展情 况; 3.2.1.5 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 25 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3.2.1.6 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3.2.1.7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卫工作。 3.2.1.8 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2.2 总总指指挥挥的的职责职责 3.2.2.1 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 3.2.2.2 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当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矿长 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在矿长未到前, 由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3.2.2.3 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3.2.3 副副总总指指挥挥的的职责职责 3.2.3.1 组织有关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 3.2.3.2 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工作。负 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 由指定的专门人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用“入井特别许可证”和 “进入事故现场许可证”; 3.2.3.4 根据总指挥授权,代行总指挥权力。 3.2.4 应应急救援指急救援指挥挥部部办办公室的公室的职责职责 3.2.4.1 制定应急救援程序,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2.4.1 负责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 好的状态; 3.2.4.3 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标定报警的方位,险情的等级等要素,及时 拟定救援计划并向指挥部汇报。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修正救援方案,供指 26 挥部决策; 3.2.4.4 根据总指挥的授权,与相关救援单位进行协调并下达有关命令; 3.2.4.5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统计人员、财物的损失情况,并写出 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将有关材料建档、归档。 3.2.5 应应急救援指急救援指挥挥部下部下设设各小各小组组的的职责职责 3.3.5.1 现场指挥组: (1)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工作;传达指挥部对抢险救援的决 定、命令,并负责督促落实。 (2)调度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相关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汇报。 (3)参与制定救灾方案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了解其执行情况和相关 信息,及时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等工作。 3.3.5.2 抢险救灾组: (1)接到调度室指令后,立即抽调精干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到事故现场,开 展人员救护和事故紧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2)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措施,按照指挥部命 令,完成遇险人员紧急救护和抢险救灾的相关任务。 (3)对伤势较重的人员采取临时救护措施,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3.3.5.3 技术处理组: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 (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3.5.4 物资供应组: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27 3.3.5.5 通讯信息组: 负责对救灾情况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按规定向有关安全部门和政府部 门汇报联系在,并参与协助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处理;负责向职工群众宣传国 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积极做好受威胁的职工、群众撤离避让的思 想工作,宣传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3.3.5.6 警戒保卫组: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矿井的警戒、维持秩序等工作; 3.3.5.7 医疗救护组: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 (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3.3.5.8 后勤保障组: (1)负责事故发生后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以及救援医护人员的集结调配;受 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危重伤员的护送转院;特殊情况下对伤员组织专家会诊。 (2)负责事故发生后各种抢险救援物资的调拨供应;各种应急救援设备和 物资的购置储备和保管维护。 (3)负责上级领导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和地面车辆调配工作。 (4)负责处理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5)负责事故发生后各项抢险救援所需资金的筹措和调拨。 3.3.5.9 善后处理组:主要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 作; 3.3.5.10 事故调查组: (1)参加抢险救灾的全过程,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调配检查 人员,对作战计划的各环节、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作战计划安全 28 顺利完成,发现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及时向指 挥部汇报,听取指令。 (2)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警戒保卫工作,在井口、调度室、办法 室等要害地点设置专人警戒,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严 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并保证井口附近 20 米范围内无火源。 (3)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事故嫌疑责任人的监控及协助上级事故调查组 在事故追查过程中对现场的勘查和取证等相关工作。 3.2.6 各有关成各有关成员员的的职责职责 3.2.6.1 王相福: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的协助下, 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3.2.6.2 总工程师贾培顺:是总经理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总经理 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3.2.6.3 李士国: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 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 总经理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 3.2.6.4 安全部主任殷兆波: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 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 监督。 3.2.6.5 救护队队长范金仓:对煤矿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 导煤矿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 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局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 成立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指挥部。由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 队的战斗行动。 29 3.2.6.6 通防部主任柳文革:按照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主扇风 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3.2.6.7 生产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