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_汉字与书法 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_汉字与书法 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_汉字与书法 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_汉字与书法 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_汉字与书法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艺历程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秦琅邪刻石(小篆) 秦始皇在位期间,五次巡视各地, 七次刻石,包括绎山刻石、琅邪刻石、 泰山刻石等,现保存下来的有泰山刻石 、琅邪刻石以及后人的一些拓本、摹本 。 秦小篆和汉隶书 秦绎山刻石(小篆) 秦小篆和汉隶书 秦泰山刻石(局部)秦泰山刻石邮票 秦小篆和汉隶书 汉代蔡邕熹平石经 (隶书) 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是我 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学经本石刻,立 于东汉洛阳城南郊太学。熹平四年( 175年),蔡邕等人正定儒学经书文字 ,汉灵帝命蔡邕等人书写经书并刻于碑 石,至光和六年(183年),历时9年, 刻成46通碑,均为隶书体。汉末战乱殃 及太学和石经,故少有整石存在。自宋 代以来,时有残石出土。 秦小篆和汉隶书 东汉合阳令曹全的墓碑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 月刻。1956年藏入陕西省博 物馆碑林。此碑独树一 帜, 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 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 正行,长短兼备,实为汉隶 中的奇葩。 东汉曹全碑(隶书) 秦小篆和汉隶书 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 (522年),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 君清颂之碑,现藏于山东曲阜孔 庙中,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 北魏张猛龙碑 (楷书) 秦小篆和汉隶书 北魏石琬墓志(局部) 秦小篆和汉隶书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像王羲之故居洗砚池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 王羲之故居洗砚池一景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故居纪念馆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临钟繇书宣示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兰亭 兰亭:在浙江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下。现存建筑和园林是明嘉 靖二十七年(1548年)后移此重建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王羲之 的兰亭序就是在这里书写的。 鹅池 曲水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此碑碑文为清康熙帝亲书兰亭序碑亭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兰亭序褚遂良摹本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兰亭序虞世南摹本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兰亭序 冯承素摹本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长风帖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寒切帖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孔侍中帖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游目帖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 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 。此帖法度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黄庭经 黄庭经 换鹅图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纸本,草书, 写于五色笺上,共40行。纵28.8厘米,横192.3厘 米。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张旭古诗四帖 隋唐时期的书法 张旭,字伯高,吴县(江苏 苏州)人,唐开元年间曾在常熟 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记 载,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 ,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 ,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 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 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 。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 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 着一条“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 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 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 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 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 张旭终年帖 隋唐时期的书法 张旭十五日帖张旭肚痛帖 肚痛帖,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 有益。 隋唐时期的书法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饮中八仙歌 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 端睨。 唐韩愈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 怀素(737799),俗姓钱 ,湖南零陵人。他是书法史上领一 代风骚的草书家,与唐代另一草书 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 张醉素”。所谓“醉素”,缘由这位出 家人嗜酒茹荤,醉后“草圣欲成狂 便发”,字字笔走龙蛇,“风骤雨旋” ,笔下气势磅礴,着实给人以“剑 气凌云”的豪迈感。怀素的草书用 笔圆劲,“使转如环”,所学对象不 拘一格大自然、长辈、再传弟 子,甚至在公孙大娘的舞剑中也能 颖悟笔法。此种精神,是这位大书 家成为大器的奥秘所在。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书蕉图(国画)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自叙帖(之一)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论书帖 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 ,9行共85字。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小草千字文 贞元十五年(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 ,又称千金帖,绢本,84行1045字。 明人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 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 ,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自叙帖(之一)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 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 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 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 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隋唐时期的书法 草书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 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 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 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 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 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 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 何必公孙大娘浑脱舞 隋唐时期的书法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557641),唐初著名书 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 沙市)人。他历经陈、隋、唐三个朝代 ,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与裴矩、陈 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唐太宗时 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据史书 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明绝伦 ,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 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 ,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 练,融会贯通,从摹体中脱出,独创一 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的风貌著称, 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 ,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与虞世南、褚遂 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隋唐时期的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隋唐时期的书法 欧阳询皇甫诞碑 隋唐时期的书法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 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 ,为奸臣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 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 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 宗 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私恨使颜真卿 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 杀。他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 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 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 人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 、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 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 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 隋唐时期的书法 颜真卿墓(位于河南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 隋唐时期的书法 颜真卿多宝塔碑 隋唐时期的书法 颜真卿中兴颂 隋唐时期的书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 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 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 ,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隋唐时期的书法 颜真卿 勤礼碑 隋唐时期的书法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 (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 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 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 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 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 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 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 改容,知其“笔谏”也。后世学书者不少 以柳字为楷模。 隋唐时期的书法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隋唐时期的书法 柳公权神策军碑 隋唐时期的书法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 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流畅洒脱。苏轼擅长行书 、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 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 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三苏祠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960 1127)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 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四川 眉山市西南。 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 腴劲秀,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特别是用墨虽浓, 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 。 苏轼赤壁赋(局部)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归去来兮辞 原文由陶渊明所作 ,苏轼手书。 苏轼书归去来兮辞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书必有神、 气、 骨、 肉、 血, 五者阙一, 不成为书也。 苏轼论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 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 黄庭坚画像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黄州寒食诗卷跋是黄庭坚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 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与原帖合称“双璧”。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李白忆旧游诗卷,黄庭坚草书墨迹。据明代书法家沈周考定,此 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10941098)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 代表作。 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诗卷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米公祠,是纪念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湖北樊城西南隅的 柜子城上。米芾(10511107),字元章,工诗文,擅书画,尤长于 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 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米公祠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 米芾淡墨诗帖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 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 采菱讴 米芾苕溪诗卷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蔡襄(10121067),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宋代大书法家 ,精通各体,尤长行书。 蔡襄陵园原为蔡襄墓,位于仙游枫亭锦岭将 军山下,旧福厦公路西侧, 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襄陵园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扈从帖为 治平三年(1066年) 蔡襄五十五岁时作 ,用笔一丝不苟,疏 朗婉健,雍容大度, 颇具晋唐遗风。 蔡襄扈从帖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宋徽宗书法瘦金体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仕元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初很有影响的书法 家。元史本传称他“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 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说,赵氏早年向“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学书,中 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摹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代虞 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赵氏能在 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赵孟頫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这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游天台山赋卷。 赵孟頫游天台山赋卷(行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闲居赋(行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秋声赋(行书) 宋“四大家”和元赵孟頫的书法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 ,人称“祝枝山”,因为右手生有六个手指,所以 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任过南京 应天府通判,所以又有“祝京兆”之称。他的诗文 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 “吴中四才子”。他在书法上造诣很深,各体兼能 ,蜚声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陈 道复为后起之秀,又称为“吴中四家”。他的书法 博采晋唐各家的长处,并有自家面貌。主要成就 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 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 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 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 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 的张旭十分相似。作品有楷书出师表、草书 自书诗卷、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赤 壁赋、杜甫诗轴等。 祝枝山手札 明代祝枝山和文征明的书法 祝枝山草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