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九单元47《解馋偷食人参果》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九单元47《解馋偷食人参果》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九单元47《解馋偷食人参果》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九单元47《解馋偷食人参果》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九单元47《解馋偷食人参果》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7课 解馋偷食人参果 教学目标 1. 学习“点评”的方法,了解点评对深入领 会书籍及研究性学习。 2. 深入感受小说情节问相互勾连,彼此 照应,层层畜势的特征。 3. 以如课为例,交流研究性学习和名著 阅读中的疑难。 教学重点难点: 1. 以课文为例,激发学生交流阅读或探 究中的问题,确定教师以“点评”为切入口辅 导的重点。 2. 学生的问题可以五花八门,如何引发 学生从文本情节的疏理入手,激发自己的 感受是难点。 【词语积累】 急急忙忙 战战兢兢 年丰时稔 千推万阻 【课文分析】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原题为:万寿山 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课文节选的是取经途中唐僧、孙悟空等人,路经五庄 观“偷吃人生果”的一段故事。 课文“偷吃行人参果”的是清风、明月两个,这段故事 情节为后文“行者窃人参果”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十分注意故事前后的联系。只有如 此,情节的发展才顺理成章。所以,我们阅读西游记 时,也要注意它的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质疑引入新课 1. 从学生随笔,作业或平时询问中发现的 一些阅读问题出发(如有情节显得冗长、 无用;人物性格似不统一;有些语言、场 面描写不知意义等) 2. 引发各小组提出类似的疑惑。 二、学习点评方法沉浸情节思考 1. “平”中见疑、见奇,便是有质量的阅读,形式 上可用“点评”方式加以深化。重读课文、遮住右 侧点评边看边想,再比较点评内容,思考点评形 式。 2. 请学生说说点评的形式,启发“点评”的作用。 (它是情感、思想的火花,激发我们再读深思) 3. 以“人参果”之奇为例,对情节进行示范性疏理 ,启发学生看到情节间的相互联系是是使思维深 入的重要手段。 三、结合探究主题以点评促思考 1. 请交流小组以本课为例,确定点评主要 方向,然后独立点评,教师巡视辅导 2. 小组交流点评,问答交流,教师答疑、 启发。 3. 在小组交流一则点评中,积极肯定学生 的思考,启发学生再次深入探究或提出新 疑来。 四、小组汇总本组论题的基本情况,包括 : (1)各组员阅读进展情况,记录卡片字数 、张数;(2)查阅资料列举;(3)问题 主要方向和观点;(4)目前存在疑难;( 5)初步打算等。 【思维训练】 “人参果”有哪些“特别”? (生长特别: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成 熟,一万年方得吃。 摸样特别: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 官咸备。 功能特别: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 四万七千年。 摘取方法特别:使金击子敲果,以丹盘等接。 存放特别: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 ) 故事的发展、变化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故事的发展、变化都围绕着“人参果”的“特别”展开的: 因为“生长特别”,“功能特别”,镇元大仙才把它作为 厚礼赠与唐僧吃。 因为“摸样特别”, 唐僧才不忍心“吃”。 因为“摘取方法特别”,孙悟空“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