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 主要内容 1脑瘫定义 2肌力训练概述 3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 2017/7/102 脑瘫定义 1988(第一届全国脑瘫学术会议佳木斯) 2004(小儿神经学组小儿脑瘫座谈会昆明) 2009(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长沙) 2014(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 郑州) 2017/7/103 u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 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 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 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 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2017/7/104 肌力 l 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 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l 肌无力在脑瘫患儿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具有较好步行功能的脑瘫患儿,其受累肢体主要大肌肉群的力量仍然要比 同龄正常儿童差。越是运动功能受限的患儿,其相应的肌肉力量越差。 l 肌力训练是脑瘫运动疗法中基本训练手段之一。 2017/7/105 肌力的评价方法 l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评价肌肉 的功能状态 l 分类: 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检查法: 测力计检查法 等速肌力测试 2017/7/106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MMT) 分级标准正常肌力% 0没有肌肉收缩0 1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10 2关节不抗重力全范围内活动25 3关节抗重力全范围内活动50 4关节抗部分阻力全范围内活动75 5关节抗充分阻力全范围内活动100 2017/7/107 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2. 肌肉的初长度 3. 肌肉的募集 4.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 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的速度 6. 杠杆效率 7. 年龄和性别 8. 心理因素 2017/7/108 脑瘫儿童肌力减弱的原因 l 神经因素(包括神经元的激活,运动单位的募集和协调) l 结构因素(肌肉大小或横截面积) l 生物力学因素(肌纤维缩短以及肌肉骨骼畸形) 2017/7/109 u脑瘫患儿由于大脑受损、功能活动受限、活动能力下降 ,肌力减弱与肌张力增高导致肌肉短缩、骨骼扭转、关 节不稳定等,受到神经因素、结构因素和生物力学因素 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7/7/1010 肌力训练方法 选择原则 l 按肌力选择 在肌肉功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肌力水平来选择肌力训练 方式。 l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利用不同肌肉收缩形式的优点、避免不 同肌肉收缩形式的缺点。 2017/7/1011 0级肌力 l电刺激: 延缓肌萎缩的发生 l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 主观努力,试图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 这种主观努力,可以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 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可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 2017/7/1012 12级肌力 l肌肉电刺激疗法: 此时由于肌肉已有随意的肌电活动,因此既可以进行肌电反馈 训练,也可使用肌肉电刺激法训练。 l主动-辅助训练: 在肌肉主动收缩的同时施加外力帮助,以便完成大幅度的关节 运动。注意应强调主观用力,仅给予最低限度的助力,避免以 被动运动替代助力运动。 2017/7/1013 2级肌力 l 辅助-主动运动:减除重力负荷的主动训练。 可用带子悬挂肢体,或把肢体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 平板上,在水平面上运动,或在温水浴中运动,利用 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体自身的重力,使训练易于完 成。 2017/7/1014 34级肌力 l由主动训练进展到抗阻训练。 l对抗较大阻力进行收缩,可增加运动单位募集率,从而提高训练 效果。 使肌肉对抗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而竭尽全力进行收缩训练, 称为最大收缩训练。 以低于最大阻力(如80%、60%、40%最大阻力等)进行训 练,称为次大收缩训练。 2017/7/1015 肌力方法选择 0级电刺激、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 12级肌肉电刺激、生物肌电反馈、主动-辅助训练 2级免负荷主动运动 3级主动抗部分重力运动、主动抗轻微阻力运动 4级抗阻训练 5级抗阻训练 2017/7/1016 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 l增加静态力量可采用等长训练 l增加动态力量可采用等张收缩 促进功能性活动则采用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交互的形式 2017/7/1017 肌力训练原理 肌肉适应性改变 l 肌力训练的作用并非是肌纤维的增加,主要是使肌肉产生适应性 变化,增强肌力。 l 肌肉的适应性变化包括: 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变得更加发达、完善,同时肌肉功能也可获得改善 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 收缩蛋白、肌红蛋白、酶蛋白增加 ATP、热能含量和糖原储备增加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量也增多 2017/7/1018 超量恢复 l 训练时和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复的过程。 l 训练后肌肉出现疲劳时,肌肉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均明显下降 ,能源物质等也有所消耗,通过一定时间休息使生理功能逐渐恢 复、消耗的能源物质得以补充。 l 在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后,可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各项指标 继续上升并超过训练前水平。 2017/7/1019 l 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以该超 量恢复阶段的生理生化水平为起点,使超量恢复叠加和巩固起来 ,实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逐步发展。 l 超量恢复是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2017/7/1020 肌肉形态功能变化 练习疲劳恢复超量恢复 原有肌肉形 态功能水平 2017/7/1021 收缩强度与肌纤维募集 l 肌肉收缩强度对肌力训练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l 最大收缩强度40%时,运动单位募集较低,且主要募集型肌纤 维,对增强耐力有效。 l 收缩强度增加,肌纤维募集率增高,a、b型纤维依次参与收 缩,对增强肌力有效。 2017/7/1022 20 0 40 60 低强度收缩中强度收缩大强度收缩 I型纤维 IIa型纤维 IIb型纤维 收缩强度与肌纤维募集类型 2017/7/1023 三、肌力训练在 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2017/7/1024 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组织结构与机能特点 l 肌纤维分布发生改变:型肌纤维聚集,型肌纤维缺乏,尤其 是-b型纤维。 l 肌肉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量减弱,耐力运动中运动单位募集水平 偏高。 l 比正常儿童呈现更高的疲劳抵抗性。 l 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协同收缩。 2017/7/1025 l 传统观念认为为肌力训练会增加肌张力,加重挛缩,使异常的反 应增多,强化异常运动模式。 l 最近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发现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 能,提高患儿的转移能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步行能力, 并且对肌张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2017/7/1026 2017/7/1027 2017/7/1028 2017/7/1029 2017/7/1030 2017/7/1031 肌力训练的形式 作者肌力训练形式 江沁等股四头肌踏步器和跑步机 沈怡等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蹲下/站起训练、下肢平衡协调性训 练(踏步器、跑步机)、上下台阶训练,患侧股四头肌 和臀大肌的渐进抗阻力量训练,足背屈肌群神经肌肉电 刺激 Lee等蹲站、上下台阶、侧方迈步、下肢等张力量练习和运用 功率自行车等动练习 2017/7/1032 2017/7/1033 作者肌力训练形式 Scholteset等腿部蹬推训练、坐站、侧方上台阶以及半跪站立起 Dodd等全范围的双侧提踵训练、蹲站练习(屈膝至30-60,在后背 和墙之间有一个直径为55cm的球来规范训练)、上下台阶训练 (台阶高度为20cm) Liao等坐站练习,标准的起始姿势为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屈曲105, 两足平行,踝关节背屈15,躯干直立,两手交叉在胸前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l 训练强度一般指阻力的大小,而训练量指一节课总的工作量(组 数重复次数)。 l 训练强度要比训练量更为重要,因为训练强度是刺激肌肉力量增 长的主要因素。 l 目前认为有效的训练强度是疲劳前重复该动作12次,并且当肌力 逐渐增长时,要及时对阻力做出调整。 2017/7/1034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l 江沁等人的研究中: 踏步器训练从每天50次开始,1周内增加至100次,按年龄大 小及残疾程度维持在100200次天,阻力逐渐增加。 跑步机训练从每天5min开始,1周内增加至10分钟,维持在l 020分钟天,速度逐渐增加。 2017/7/1035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l 沈怡等的研究中: 患侧下肢负重训练为10分钟 蹲下、站起为20次2分钟 踏步器、跑步机5分钟 上下台阶10分钟 患侧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抗阻训练各4组,l0次组 患侧踝背屈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20分钟 2017/7/1036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l Scholteset的训练强度以8RM为基础,根据重复测定8RM逐渐增 加强度 腿部蹬推的阻力为100%的8RM 坐站的阻力为75%的8RM 半跪站立起和侧方迈步为25%的8RM以及负荷自身体重的半 跪站立起和侧方迈步 均为3组,每组重复8次 2017/7/1037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lDodd等人则给受试者穿戴特制的背心,通过给背心内加重来增加 负荷,每项运动做3组,训练强度以每组只能重复8-10次为宜,负 荷递增。 lLiao也是通过给患儿穿戴背心来增加负荷,一共做2组,每组10次 ,第一组的强度是20%的1RM,第二组是50%的1RM。 l训练强度为每组只能重复8-12次,做3组,负荷随着肌力增长作出 调整。 2017/7/1038 训练频率及持续时间 作者训练频率持续时间 江沁等和沈怡等每天1次每次1小时,持续6周 Lee等每周3次每次1小时,持续5周 Scholteset等每周3次每次45-60分钟,持续12周 Dodd等和Liao等每周3次持续6周 2017/7/1039 l 力量训练效果与持续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l 脑瘫患儿与同龄正常人相比,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力量, 并且是基于运动协调性和神经适应性改善后。 l 大部分脑瘫患儿不习惯剧烈运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这个 水平的活动。 2017/7/1040 肌力训练安全问题 热身 l 江沁、沈怡以及Dodd等人没有叙述热身部分。Lee有热身活动, 但是没有具体说明活动内容和持续时间。Scholteset为5-10min 的牵拉和有氧运动。Liao的热身活动为5分钟。 l 热身动作旨在提高身体中心温度,增强运动单位兴奋性,改善肌 肉运动感觉,扩大关节活动度。 2017/7/1041 休息间隔 l 沈怡的研究在进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训练时,组间休息为l分钟。 Dodd的研究组间休息为90秒。 l 每组间休息1分钟对于中等强度运动来说已足够,脑瘫患儿需要 的时间更长一些,13分钟为宜。 2017/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