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选A解答此题,首先要大体通晓文意,画线部分有三个意思:一是高丽使者入贡事,二是孙傅的言论,三是宰相的看法。通过三层意思可大体断开三处。然后再抓一些关键词断句,所给语段中,“入贡”“过”“调”“治”“言”“索”“谓”“同”等可为谓语,“高丽”“使者”“宰相”等为专有名词。根据这些,便可准确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选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同一时间段内,太子只能有一个,不能指其他儿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选C“杀二宦者”错,原文为“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的是长得像宦官的两个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译文: 解析:(1)“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2)“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参考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译出大意给2分;“不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大事,劝他尽快有所改变,否则一定失败。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孙傅)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上书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相同,意思也没有别的,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可是责罚他就错了,许翰也被免去官职。靖康元年,孙傅被征召为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奏折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钦宗问他为什么,孙傅说:“祖宗的法律对百姓有好处,熙、丰年间的法律对国家有好处,崇、观年间的法律对奸恶的人有好处。”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十一月,被授予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关闭。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孙傅大声恸哭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密谋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同时杀了十几个死刑犯,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都城里的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守门的金兵说:“金人想得到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呢?”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是太子傅,应该跟太子一起死。”这天晚上,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带他们离开。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题型变化统计:年份(试卷)常规考点新增考点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综合翻译断句文化常识20112012201320142015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有什么特点?(1)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二十四史中人物传记作品。(2)材料中的人物多为有远见卓识、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注民生、政绩卓著的清正廉明的官吏。2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有什么发现?(1)题量没有变化,共4题。(2)题型及考查点的变化,2014年用客观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2015年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减少了常规考点,避免重复考查。增加的新考点,体现对古代文学基本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文言复习的基础性和高考的指向性。变化之后的4道题依次为:客观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内容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要做好文言文阅读题,首先要读懂文言文,起码要读懂大意,否则靠猜,靠碰运气,很难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为了解决考生如何读懂文言文的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文言文3步阅读模板”,帮助考生扫清阅读障碍,指导考生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初步建立阅读文言文的思维框架,为后面分考点学习和训练铺路搭桥。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阅读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3个步骤入手:第一步,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人物传记一般在开头段落都要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阅读第一步就是掌握这些基本信息,对所写人物有个大体的了解。第二步,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第三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导致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文言文”传记类阅读读文示范高考原文读文示范(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步骤一: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请用双横线画出描写来护儿家庭背景及表现其主要性格特点的语句。步骤二: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一任:上开府;时间:开皇初年。二任:瀛州刺史;时间:仁寿初;政绩:以善政闻,频见劳勉。三任:被追入朝,为良二千石(优秀的太守);时间:隋炀帝即位。(事件一):时间:大业六年;事件:皇上驾幸江都;赏赐他绸缎两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拜谒先人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朝野上下认为他非常荣耀。(事件二):时间:十二年;事件: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担心皇上外出巡游不合适,劝谏皇上停留在洛阳,引发炀帝大怒。(事件三):时间:宇文化及叛乱时;事件:来护儿被叛贼捉拿,叹息自己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抱憾终生。同时被杀害。总体评价人物: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计谋很多,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明。步骤三: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以第3题A项为例)请尝试用此方法在阅读中借助下面第3题B、C、D选项,看看能帮你疏通哪些读文障碍,继而判定各个选项的正误。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解析:选D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语法等断句。由语法分析,可以判断“数见军旅”和“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后面一定要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所”和“住”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解析:选C“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应该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封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解析:选C“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原文为:“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译文: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分)译文: 解析: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翻译。(1)军旅,军队。咨,叹息。怨,怨恨。游幸,指皇帝外出巡游。(2)凶逆,凶恶悖逆。王室,王朝,朝廷。泉壤,黄泉之下,地下。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收养。吴氏照顾抚养他,很尽心地像母亲一样教诲他。幼年的时候,(来护儿)就卓越出众,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为国杀敌来建功立名!”同伴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佩服他有志气。等到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远大杰出。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居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经常情绪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有战功,晋升为上开府,赏赐锦缎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洲刺史,以好的政绩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慰劳、勉励。隋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的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几天都不能离开州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隋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你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又是优秀的太守,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皇帝的车驾来到江都,隋炀帝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绸缎两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拜谒先人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认为他非常荣耀。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计谋很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于常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以死为他效力。学案1文言文翻译题采分点之(一)实词文言实词在2015年之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题,但2015年,由明确设题考查转变为隐性考查,即作为重要采分点之一将其放入到文言文翻译题中考查。高考取消了文言实词的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对文言实词的复习,这是因为: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对文意的理解和答题质量。也就是说,没有文言实虚词等文言基础的累积,只讲文言文的解题方法纯属纸上谈兵,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近年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命题人虽然尝试着不断出新,但我们在备考时唯一不变的还是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一、明确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即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还明确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命题点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故吏宾客并委去委:(2)幕府务殷 殷:(3)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4)以谢边远耳 谢:解析:(1)“委”为多义词,义项有“委托”“抛弃,舍弃”“放置”“曲折”等,此处为“抛弃”。(2)“殷”为多义词,义项有“盛,众多”“富足,富裕”“忧虑”,此处为“盛,众多”。(3)“微”为多义词,义项有“隐蔽”“深奥,微妙”“微小”“稍微”“暗中,暗暗地”等,此处为“暗中,暗暗地”。(4)“谢”为多义词,义项有“道歉,谢罪”“推辞”“辞别”“感谢”,此处为“道歉,谢罪”。参考答案:(1)委:抛弃(2)殷:盛,众多(3)微:暗中,暗暗地(4)谢:道歉,谢罪参考译文: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的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辅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偿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的人。命题点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迎合”,贬义。应用体验(2015湖南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牧民:(2)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经营:(3)瞬息代去,自苦奚为 瞬息:(4)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获罪:解析:(1)“牧民”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治理百姓;今义,牧区中以畜牧为生的人。(2)“经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谋划;今义,筹划并管理。(3)“瞬息”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均为时间短、很快。(4)“获罪”为古今异义词,古义,遭到惩罚;今义,被判有罪。参考答案:(1)牧民:治理百姓(2)经营:谋划(3)瞬息:很快、时间短(4)获罪:遭到惩罚参考译文:治官如治家“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个家庭,古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导。作为一个家庭主事的人,不论事情是缓还是急,是大还是小,都应当知道。有不知道的情况,就不能治理好(这个)家庭。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有很多责任集于一身,像学校,像驿站,像粮仓,像监狱,像农田水利,像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总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观察时机,估量能力,破损的要修理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所没有的要谋划它。有人说它们不被修治,与我有什么关系,任期很快过去,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旦萌生,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懈怠。前辈说:“公家的事务,有一丝一毫不尽心尽力,就是苟且享受俸禄,要遭到上天的惩罚。”命题点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如:名词用作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后面跟了宾语“之”,成为使动用法。“活之”即“使之活”,可译为“救了他”。理解了词类活用,对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提示:本知识点将在后面“学案3文言文翻译题采分点之3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中详细讲解)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节选自明史海瑞传)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布袍脱粟:(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市:(3)怒驿吏,倒悬之 倒悬:(4)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罪:解析:(1)“布袍脱粟”为两名词并列,只能用作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吃粗米”。(2)“市”与“肉”并列,皆为名词,必有一词用为动词,“市”作动词,解释为“买”。(3)“倒悬”后面不能加宾语,此处带有宾语“之”,则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倒吊”。(4)“罪”本为名词,此处用作动词,解释为“加罪”。参考答案:(1)布袍脱粟:穿布衣,吃粗米(2)市:买(3)倒悬:使倒吊(4)罪:加罪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乡试中举,代理南平县教谕之职。御史来到县学学舍,下属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惹怒了驿站的官吏,驿站的官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命题点四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节选自列子黄帝)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童:(2)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趣:(3)傅翼戴角,分牙布爪 傅:(4)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几:解析:(1)根据后句“状与我异者”判断,“童”应为通假字,与“异”相对,解释为“相同”。(2)“趣”根据句意理解,“能凭借车马来奔驰的”,可判断“趣”为通假字。(3)“傅”的意义可联系成语“如虎傅翼”,与此同义。可推断此处“傅”为通假字,通“附”,意为“附着、长着”。(4)“几”的意义判断比较难,只能根据语境及语意的理解,“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最大的才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由此看来,“几”通“冀”,释为“希望、指望”。参考答案:(1)童:通“同”,相同、一样(2)趣:通“趋”,奔跑(3)傅:通“附”,附着、长着(4)几:通“冀”,希望、指望参考译文: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来奔驰的,这叫作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獠牙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作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最大的才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命题点五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没有“楫”的意义。再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没有“来”的意义。应用体验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偏义复词:释义:(2)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释义:(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偏义复词:释义:(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偏义复词:释义:(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释义:(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释义:解析:(1)“异同”,义在“异”,“同”是衬字;(2)“作息”,义在“作”,“息”是衬字;(3)“出入”,义在“入”,“出”是衬字;(4)“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5)“父兄”,义在“兄”,“父”是衬字;(6)“公姥”,义在“姥”,“公”是衬字。参考答案:(1)异同不一样、不相同(2)作息劳作(3)出入进入(4)远近距离远(5)父兄兄长(6)公姥婆婆二、推断文言实词意义5技法技法一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2015年湖北卷中“而世遂以全节归之”一句,“归”有多个义项,“女子出嫁”“称许”“归还”“归附、归属”“归趋、归宿”“赠送”等,结合语境分析:“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人就因为他保全大节而称许他”,由此可知,廉洁的官吏,在羡慕与畏惧两种心理的碰撞中,勉强做到廉洁,且因其所处高位,就能一生保持名节,人们因此而称赞他,可知此处的“归”应为“称许”的意思。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易:(2)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詈:(3)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4)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责:解析:(1)结合语境看,“南康民风凶悍,认为县丞是个文人”,所以都“轻视”他。(2)语境中上下文“知县周以中”来巡察,百姓无礼,他非常生气,逮捕了很多民众,据此,百姓的行为应是“辱骂”。(3)结合语境: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怠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为“怠慢,不敬”。(4)结合语境:吴履捆绑了巫师,并且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消除了胡乱祭祀鬼神的现象,此处的“责”不仅仅是“责备”,应该含有“惩罚”的意思。应为“责罚”。参考答案:(1)易:轻视(2)詈:辱骂(3)慢:怠慢,不敬(4)责:责罚参考译文: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一段时间,被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一带民风凶悍,认为县丞是个文人,都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惊,(奸人)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辱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由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周以中。周以中更加恼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县里有不合礼制的庙堂,每次祭祀就有一条蛇溜出门,百姓都指着蛇说,神出来了。吴履将巫师捆绑起来责罚,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胡乱祭祀鬼神的现象就绝迹了。吴履当县丞六年,百姓都拥戴他。技法二联想印证法1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如:2015年山东卷中“军皆定次,将乃就舍”一句,若判断“次”的意思,可联系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意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如:2014年湖南卷中“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一句,若要判断“造”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造访”,解释为“往、到”“拜访”;“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一句中的“尚”,可以联想“崇尚、尚武”,解释为“尊崇、推崇”。3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15年福建卷中“会合不可以期”一句中的“期”,可以联想到成语“不期而遇”,解释为“约定”。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豪:(2)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属文:(3)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因:(4)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 宜:(5)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挠:解析:(1)“豪”可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词语“豪杰”“英豪”来判断,此处的“豪”应为“豪杰”。(2)“属文”可联想到课文张衡传中的语句“衡少善属文”中的“属文”,意为“写文章”。(3)“因”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意为“沿袭”。同时也可以联系成语“因循守旧”推知“因”的意义。(4)可联想到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解释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5)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挠”,解释为“让步”。“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参考答案:(1)豪:豪杰(2)属文:写文章(3)因:沿袭(4)宜:应该(5)挠:让步参考译文: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唯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并抚慰勉励他,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自己身边。技法三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15年湖北卷中“则千金有所必割”“则锥刀有所必算”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割”和“算(算计)”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同,可推知“割”解释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福州鼓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学生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日照九年级数学试题【带答案】
- 冷链物流行业投资与融资模式分析考核试卷
- 冷库节能照明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云母装饰壁画在高端酒店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企业内部数字技能导师制度建立考核试卷
- 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式学习考核试卷
- 信用评估与贷款违约风险预测研究考核试卷
- 信息系统移动应用开发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UR胶粘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0号柴油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 GB/T 17530.4-1998工业丙烯酸酯酸度的测定
- GB/T 16106-1995车间空气中氢氧化钠的酸碱滴定测定方法
- GB/T 10095.1-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 GA/T 1454-201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型流量控制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 湖北省荆州市商投资区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国考真题
- midas系列培训之桥梁检测专题
- 易制毒企业岗位职责(共19篇)
- 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PPT课件【爱生命防溺水】
- 矿山开采承包合同参考
- GA∕T 743-2016 闪光警告信号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