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29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29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29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29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29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训练目标1.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动。2.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影响。3.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社会影响。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及其认识。小题精练1(2016昆山二模)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2(2016徐州一模)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3(2016泰州高三期末)“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通过重农来()A维护农民的利益 B维护社会的稳定C维护经济的发展 D维护国家的统一4(2017高邮质检)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 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 D政治统治腐败5(2017扬州高三基础测试)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6(2016徐州高三摸底)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A完全开放民间贸易B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7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18001314883嘉庆18011820283107176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8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大题优练9(2016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他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精析1C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买卖,而且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故A项错误;“天饥岁荒,嫁妻卖子”“卖田宅、鬻子孙”说明战国和西汉民众生活均困难,故B项错误;从战国时期“嫁妻卖子”到西汉民众“卖田宅、鬻子孙”说明土地成为人们的主要财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买卖属于迫于生存的手段,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2B由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3B根据所学,重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则少私义(议)”可知是为了防止民众私下妄议,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国家引导重农,减少妄议,未体现维护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维护国家统一,故D项错误。4A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治统治腐败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现象,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5C商人实际上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农民优越,与“有效提高”不符,故A项错误;“抑商人而存商业”,重农抑商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但古代中国商业一直在发展,与“成功地抑制了”不符,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与“退私商而进官商”相符,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并不能“支持这一观点”,故D项错误。6B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完全开放”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从“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可知当时的对外开放是官方控制的,具有官方垄断性质,故B项正确;由于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7C租佃关系中有长工无力租佃而直接受雇在地主田地耕种的称雇工,计岁受值的是长工,计时受值的是短工,案件增多,说明地主与佃农阶级矛盾尖锐,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雇工数量的增多说明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农村并未酝酿资本主义萌芽关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雇工数量的增多说明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小农经济破产严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C材料仅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故A项错误;据材料“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可知材料并未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据材料“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可知是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故C项正确;材料观点与近现代化史观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9示例一观点:材料观点不正确。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商业资本转向购置田产,资金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思想,使中国人丧失进取精神。综上所述,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条件。(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观点:材料观点正确。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流动。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手工业生产规模宏大,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发达;一定的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和科技巨著的问世;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充足的货币条件;海外市场的拓展,表明中国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