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动课堂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动课堂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动课堂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动课堂 人民版必修2疏导引导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概况1.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并流行开来。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清代普通女子的着装,满人为长袍,汉人则以上衣下裙为主。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式服装受到青睐,中苏关系恶化后趋于过时。“文革”时期,国防绿军装受到普遍欢迎;之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的变化四大菜系的长足发展和最终形成,是近百年的事情。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3.住宅的变化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民居的代表。外国人来华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4.风俗习惯的变化婚姻风俗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丧葬礼俗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其他风俗变化: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结果。具体来讲,是西方先进的科技与西方列强对于中国近代政府的强大影响以及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合力影响的结果。2.西式服装在辛亥革命后迅速流行的原因从穿着的角度讲,清代的服装,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女子以旗袍、袄、褂、裙和披风为主,都长过膝盖,没有腰身,没有曲线;而西装“窄袖革履”,穿着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西装的流行是辛亥革命以后剪发易服的产物:中华民国成立后,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的潮流之一,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与此同时,色彩、花纹、质料、款式无不为等级制度所规范的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经过时,满式的鞋帽、服饰已经受到人们的厌弃;但是,成熟的中式服装在民国初年尚未出现,从而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从当时的社会思潮角度看,中华民国初年的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而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都直接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因此,当民主共和政体确立后,中华民国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方政治和西方风俗成为一时的风气,从而在都市兴起了一股西化的思潮。三、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带来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当然它的变化也会对政治、经济、思想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影响,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是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而随着风俗礼仪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了解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并对这种思想的先进性产生认同感,这就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活学巧用1.近代中华民族日常服饰可谓多元化。这里的“多元化”主要是指()A.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并行不悖B.中国大多数民族有多种样式的服装C.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服饰D.不同的行业部门有不同的服饰解析:本题中的“近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当时,西式服装传入中国,中国出现了传统服装与西式服装并存的局面。答案:A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二: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的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同时,社会应酬也带着明显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友情为主。材料三: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趋于模糊。请回答:晚清习俗的变化有哪些?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首先,需要运用教材中的大背景:鸦片战争后新的服装、观念、住宅等传入中国。其次,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再次,判断这些“新变化”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最后,原因的回答也需要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背景。参考答案:(1)习俗变化:趋洋附西的生活方式模式、商人地位的提高、社会应酬商业化、妇女地位有所提高、等级身份观念有所淡化。(2)积极的变化:清政府的政策转向“以工商立国”、男女平等、社会成员的平等。(3)消极的变化:崇洋倾向、商业化倾向。(4)原因: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3.从图中你得出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体现了中外平等友好的交往B.作为天朝上国的官员,握手有失大国风度C.外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