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课件2_第1页
心肺复苏课件2_第2页
心肺复苏课件2_第3页
心肺复苏课件2_第4页
心肺复苏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心 肺肺 复复 苏苏 LOREM IPSUM DOLOR 贵州省人民医院 李勇兰 一、心肺复苏(CPR)概念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指当任何 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一系列的基本急 救措施,其目的是保护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 和循环功能。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1、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2、采用人工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 3、最终实现脑复苏。 二、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v大脑的几项数据: 重量:2% 血流量:15%(800ml/min) 耗氧量:20%,儿童和婴儿50% v 心跳骤停后的时间与后果: 3sec头晕 1020sec 晕厥或抽搐; 3045sec 昏迷、瞳孔散大 60sec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min 脑细胞不可逆转性损害 10min 脑细胞死亡 因此,为挽救生命,避免脑细胞死亡,要求在心跳骤停46分钟 内立即进行现场CRP的抢救。复苏的成功不仅在于使心跳、呼吸 恢复,更重要的是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越早开始CRP,复苏的 成功率会越高。 三、心脏、呼吸骤停 心脏骤停: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心脏骤停: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 估计到的时间内,心博突然停止。估计到的时间内,心博突然停止。 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 呼吸骤停: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呼吸骤停: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 应。应。 循环尚未停止:大脑及其他脏器也可以得到数分钟的循环尚未停止:大脑及其他脏器也可以得到数分钟的 血供。血供。 (1)意外事件:如遭遇雷击、电击、溺水、自缢、窒息等。 (2)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等均可到时室速、室颤 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成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中占80。 (3)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脑外伤等。 (4)手术和麻醉意外:如麻醉药剂量过大等。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高血钾和低血钾,严重的酸碱中毒。 (6)药物中毒或过敏: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青霉素过敏等。 四、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四、各脏器耐受无氧供血的耐受能 力 大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及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 五、心脏骤停的判断标准 意识突然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 瞳孔固定或散大 皮肤苍白或发绀 心电图的表现(1、心博停止;2、心室纤顫; 3、电机械分离)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 身肌肉松软 六、 CPR操作顺序 心肺复苏顺序 C-A-B (一) Circulation:胸外按压 (二) Airway:开放气道 (三) Breathing:人工呼吸 七、胸外按压 v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 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 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v持续不受干扰的心外按压会提高主动脉平均压,并会令脑 部、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增加。在急救过程中 若必须干扰或暂停心外按压,也不应该超过5s。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吹气比例(插管前) (1) 成人:单人:30:2 双人:30:2 (单人或双人都每5循环或2分钟后检查脉搏) 胸外按压/吹气比例(插管后) (1)不需要按循环配合 (2)持续按压100次-120/分钟 (3)吹气810次/分钟(约每68秒吹气一次) (一)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v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v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v 避免过度通气 v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 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v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v 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98% v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在胸部 中心按压 v2.按压频率100次-120/分 v3.胸骨下陷深度5-6 v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v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v6.避免过度通气 (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v明确: v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 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 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v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 外按压。 v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 按照30:2进行。 v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判断有无脉搏: 常用触摸颈动脉来判断 评估时间:S10S 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 方法:如右图 (三)怎样保证有效的胸外按压? 怎样保证有效的胸外按压? 2、位置准确: 胸骨中下1/3交界处,既双乳 头连线中点(乳房变形除外 ),如图。 3、肘关节伸直,上肢 呈一直线,双肩正对 双手,每次按压方向 与胸骨垂直,如右 图。 怎样保证有效的胸外按压? 怎样保证有效的胸外按压? 4、按压幅度:胸骨下陷至少5-6cm 5、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 6、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7、在一个按压周期内保证双手固定 5-6cm (四)按压的注意事项 v按压部位要准确,如部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 容物返流;部位过高可伤及大血管;若部位不在中线,则可引 起肋骨骨折。 v按压姿势要正确,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垂直向下按压,不可偏向一侧或前后摇摆。为保证每次按压后 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按压应平稳、规律,用力要均匀、适度。 v未避免按压时呕吐物返流至气管,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 v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仰头举颏法(最常用)v怀疑患者有颈部脊髓损 伤时,用仰头抬颈法。 八、开放气道 1.清除口腔、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这应取下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1)仰头举颏法: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另一手食、中置于患者的 下颌骨下方,将颌部向前上抬起 2)仰头抬颈法:一手抬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部位置于患者前额 ,使其头后仰,颈部上托 3)托下颌法:双肘置患者头部两侧,双手食、中、无名指放在患 者下颌角后方,向上或向后抬起下颌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 ,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 按压。 吹气容积太大及吹气次数太多会令胸腔内压力增 加,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最终令心排下降;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 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患者有P无R,仅需施行人工呼吸;若无P无R,应 在心外按压的配合下施行人工呼吸,810次/分 钟(成人1012次/分钟(约56S/次) 儿童及婴儿1220次/分钟(约35秒/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 九、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3.仰卧压胸法 4.俯卧压背法 5.简易呼吸器法 6.人工呼吸机法 (一)人工呼吸的方法: 1)在患者口鼻盖一层纱布。 2)抢救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 鼻孔。 3)术者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包住 患者口唇,用力吹气,使胸廓扩张, 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两秒钟,吹气量 约7001100ml,每次吹气时间持续1秒 以上,频率10-12次/分。 4)吹起完毕,松开捏鼻孔的手,抢救 者头稍微抬起,侧转换气,同时注意 观察胸部复原情况。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 气,氧流量8-10升/ 分,一手固定面罩, 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 器,每次送气500- 600ml氧气,频率10- 12次/分。 简易呼吸器法 1、定义:电除颤 (defibrillation) 是以一定 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2、位置: 心底部:胸骨右缘第24肋间; 心尖部:左乳外侧,其中心在左腋中线。 十、电除颤 左 胸骨右缘第 24肋间; 左乳外侧,其 中心在左腋 中线。 除颤部位 3、电除颤的能量 成人:单向波 首次 360J 双向波(BTE截顶波)首次150-200J 第2,3次能量可递增或不递增 儿童:首次2J/kg(单向或双向),第2或第3次(4J/kg) 4、除颤效果判断: 电除颤后5S心电图显示心博停止或无电活动均视为电除颤失 败。 电 除 颤 v意识恢复 v能扪及大动脉搏动(股、颈动脉),上肢收 缩压60mmHg v有自主呼吸、 v瞳孔较原来缩小 v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紫绀到红润 十一、有效CPR的指征 复苏成功,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其参考指标如下: 心脏死亡:经30分钟BLS和ALS抢救,心脏毫无电活动,可考 虑停止复苏术。 脑死亡: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故需慎 重执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即使脑死亡明确,能 否放弃抢救,在我国出于伦理学方面的原因,也应征求病 人家属的意见方可执行。 十二、终止心肺复十二、终止心肺复苏指标苏指标 v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v 1、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 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v 2、脑死亡,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