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上饶三模)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A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A项正确。2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D海国图志通过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的介绍,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D项正确,其余各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3薛福成在变法篇中说:“今诚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材料表明他的主张是()A“求富”“自强”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中体西用”D“西学东渐”C薛福成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这一主张符合“中体西用”的观点,故C项正确。41896年孙家鼐在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称:“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排斥西学B认识到了中学的不足C认为西学处处在中学之上D开始认识到西学有其优越之处B根据题干中“以西学补之”“以西学还之”可知其观点认识到中学有不足的地方,故B项正确。5(2017黄石调研)康有为的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A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利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减少顽固派的反对,推动维新变法,故A项正确;康有为“尊孔”是为了维新,推行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借鉴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康有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树立孔子的权威,故D项错误。6(2017合肥质检)梁启超曾致书康有为“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于此),然初时不可不有所破坏。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这说明梁启超主张()A提倡儒学,中西结合B引进西学,变法图强C批判西学,古为今用 D效仿欧洲,自强求富B“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说明梁启超反对提倡儒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新学说变其思想”说明梁启超主张利用西学变法图强,故B项正确;“批判西学,古为今用”与材料信息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是政治变革,不是经济变革,故D项错误。7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D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化论”思想,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具备推动革新的动力,故B项错误;1879年,维新变法运动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题干中“严复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认同西方文化,故D项正确。8(2017鹰潭二模)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D中国刚刚开始引入科学的概念C由材料内容可知,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方法,不是指科学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东西,故A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并不是浅显,而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是既要符合客观的现象又要符合主观理性,涉及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项正确;对于科学的概念而言,中国引入较早,甲午战后康有为就已经开始在用了,故D项错误。9(2017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D材料充分肯定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行为,但根据“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的反问,体现出作者对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忽视传统文化的质疑,因此体现了作者从中国的传统中汲取优秀资源促进社会转型的主张,故D项正确。10(2017临沂模拟)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D从“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宣传传统美德,以转变社会风俗,故D项正确。11(2017黄冈质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在此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A从材料可以看出,祥林嫂遭到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革命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痛斥封建礼教,不是彻底否定传统道德,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是表达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D项不是鲁迅表达的主要思想,排除。12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C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故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指所有的知识分子,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思想,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时间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材料所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嘉兴检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胡适新思潮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9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6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10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归纳材料关键信息;第二小问,从“中体西用”的局限性、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等方面分析。第(2)问,归纳材料关键信息:“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只有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能救中国。第(3)问,“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用评判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整理”旧的学术思想。在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陈独秀的观点更为激进,有利于思想解放;而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答案】(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2)看法: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3)不同: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可取: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14(2017晋中考前适应性训练)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四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思想与社会进步托古改制经世致用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变法图存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尊孔复古马克思主义(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解析】根据材料选出三个关键词,能形成线索,提炼出一个主题,在该线索上补充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从四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注意认识全面,史论结合。【答案】答题步骤:第一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词。如托古改制、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可以概括出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第二步,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述。要将每一关键词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例如,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派的指导思想和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民主政权的建立。第三步,补充关键词。务必补充与主题切合的且自己相对熟悉的主题词。答案示例:主题: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关键词:托古改制、三民主义、民主科学。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