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分值:69分建议时间:60分钟)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2015六盘水)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C. X3H2O= 2H3PO4中的X为P2O5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 (2016北京)下列关于SO2 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C.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3. (2016肇庆模拟)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能用如图表示的是()第3题图A. 2H2O2 2H2OB. 2COO2 2CO2C. N2O2= 2NO D. N23H2= 2NH34. (2016毕节)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第4题图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D.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5. (2016白银)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MgO2= MgO2 B. Cu2HCl= CuCl2H2C. NaOHKCl= NaClKOH D. 3H2SO4Fe2O3= Fe2(SO4)33H2O6.(2016邵阳)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 只含有C、H元素C. 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7. (2016武汉)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 2 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8. (2016江西)如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8题图A. 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 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 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9. (2016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62.00.20反应后的质量(g)3.2X5.80.4A. X0.4 B. 丁一定是单质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10. (2016眉山)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第10题图A.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中丁、乙质量变化之比为23C. 反应后图中的X4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4分)11. (2016淄博)(8分)请对下表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评价(填写评价序号),并注明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评价化学反应类型MgCl2 MgCl2AlO2 Al2O3HClNaOH= NaClH2O2Fe6HCl= 2FeCl33H2评价序号:完全正确反应条件不正确没有配平违背客观事实12. (2016梅州)(5分)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第12题图(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填“分子”或“原子”)。(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13. (2016达州)(4分)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化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 2NaCN3H2。X的化学式为_。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14. (2016福州节选)(7分)I.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填标号)。A. 蔗糖和水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 铁和氯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g。图1图2第14题图(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15. (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分别取40 g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10.6%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晾干并称量。所得沉淀质量与所加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实验序号Na2CO3溶液质量/g10203040506070100沉淀质量/gm0123444(1)上表中m的值为_。(2)列式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3)实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 g。满分冲关1. (2016邵阳)(2分)在2AB=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16 gB. 16C. 32 gD. 322. (2016湘潭)(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第2题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 (2016盐城)(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图A. X的值为22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4. (2016柳州)(4分)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在实验室中可用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由单质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它的组成与过氧化氢类似。在潜水艇中它被用作供氧剂。当它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生成氧气和一种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 (2016广东模拟)(9分)欲测定CuZn合金及CuSi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下硅不与硫酸反应。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1)你认为能测出质量分数的是_合金。(2)取该合金粉末13 g加入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产生的氢气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g;请计算该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第5题图1(3)图1中A点溶液质量为_g,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2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第5题图2 答案基础过关1. D【解析】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A、B正确;X3H2O= 2H3P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前少2个P,5个O,故X的化学式为P2O5,C正确;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是因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灰渣的质量减小,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错误。2. B【解析】该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正确;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推出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162)11,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C正确;该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在点燃条件下,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即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3. C4. B【解析】通常情况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会增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氢气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反应后烧杯内的物质质量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都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反应后称量的物质质量减小。故选B。5. D6. 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已知生成物中只含有O元素,故M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7. D8. A【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丙原子,1个乙原子,4个甲原子,已知生成物中有2个丙原子和4个甲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一个c分子,由2个丙原子和1个乙原子构成,故生成物质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物质c的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不可能是一氧化碳。故选A。9. B【解析】对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甲是反应物,减少了4.4 g;丙是生成物,增加5.6 g;丁是生成物,增加了0.4 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 g,即剩余的质量为2.0 g1.6 g0.4 g;即X0.4,A正确;丁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错误;从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反应物,C正确;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4.4 g5.6 g1114,D正确。10. 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5 g12 g4 g5 g7 g6 gX g9 g,解得X4,丙的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A、C正确;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增加,乙的质量减少,说明该反应是乙分解生成甲和丁,属于分解反应,D错误;丁、乙质量变化之比为(9 g5 g)(12 g6 g)23,B正确。11. 化学方程式评价化学反应类型MgCl2 MgCl2分解反应AlO2 Al2O3化合反应HClNaOH= NaClH2O复分解反应2Fe6HCl= 2FeCl33H2置换反应【解析】由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MgCl2,反应条件是通电,而不是加热,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金属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2Al2O3,表格中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 NaCl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2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单质铁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都生成2价的亚铁盐,而不是3价的铁盐。12. (1)原子(2)CH4H2O CO 3H2(3)2C和H13. (1)NaCNH2O2H2O= NaHCO3NH3(2)C314. .(1)C(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5O2 2P2O5 8.0(3)置换反应12【解析】.(1)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关系,所以必须选择能发生化学变化的一组物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蔗糖与水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反应,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故选C。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t1前红磷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红磷燃烧是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再结合坐标曲线图可知: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14.2 g,参加反应的红磷质量为6.2 g,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4.2 g6.2 g 8.0 g。(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推出该反应是氟气(F2)与水(H2O)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氧气(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据图可写出F2与水(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 4HFO2,所以该反应中甲(F2)与丙(HF)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2。 15. (1)0(2)解:设40 g混合溶液中CaCl2质量为xCaCl2Na2CO3= CaCO32NaCl 111 100 x 4 g x4.44 g 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00%11.1% 答: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3)4.6【解析】(1)碳酸钠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氯化钙反应,在盐酸和氯化钙共存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所以只有当溶液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由此可认为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后,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加入20 g碳酸钠溶液时没有沉淀出现,说明此时加入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所以加入10 g碳酸钠溶液时也没有沉淀出现,即m的值为0。(2)比较、四组数据,可知每加入10 g碳酸钠溶液可生成1 g碳酸钙沉淀,也说明加入20 g碳酸钠溶液时恰好把溶液中的盐酸消耗完,分析三组数据可知样品中氯化钙完全反应可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4 g,即加入60 g碳酸钠溶液时,样品中的盐酸和氯化钙被恰好完全反应。(3)实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全部来源于加入Na2CO3的质量,则为100 g10.6%4.6 g。满分冲关1. D【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228x244,x32,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故选D。2. D【解析】将图中信息处理如下表:甲乙丙丁开始质量/g6431t1时的质量/g1238质量变化值/g5207反应中的物质类别反应物反应物可能是催化剂生成物由上表可知该化学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反应前后丙的质量没有变化,但无法判断丙的存在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所以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范本】押金合同模板
- 2025企业租赁合同(标准版本)
- 红酒文案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诗经郑风式微课件
- 办公软件开发定制合同
- 医疗器械采购与使用安全保障合同
- 红楼梦第八回讲解课件
- 农业合作项目技术转让协议书
- 红楼梦第44回课件讲解
- 电子发票培训课件
- 我多年总结的健身功法(图示)
- 太阴病篇概述
- DSCQ安装操作培训
- 污水处理厂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
- GB/T 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总则
- GB/T 19627-2005粒度分析光子相关光谱法
- 国际投资学(investment)讲义课件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供水公司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