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 川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 川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 川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 川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 川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1957年 B1961年 C1964年 D1971年2.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其主要的意义有( )A.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B.极大的提高了军事实力,可以向国外反华势力进行炫耀C.有了充当“国际警察”的资本,可以随意干涉别国内政D.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最好了准备3.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 )A.第四个 B.第五个 C.第六个 D.第三个4.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 ) A.43年 B.40年 C.37年 D.275.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C.氢弹、导弹、返回式卫星 D.原子弹、导弹、返回式卫星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乘坐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航天员是 ( )A.景海鹏 B.杨利伟 C.翟志刚 D.聂海胜7.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学家首创的成就是( )A.两弹一星 B.一箭多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载人航天飞行8.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下面一则材料:“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对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选项是( )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成功培育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多年来,为我国粮食增产近3亿吨,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A. B. C. D.9.1986年11月,批准实施“863”计划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10.下列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 我国首次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 B C D二、填空题1. 农业科学家 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第一代 ,他被誉为“ ”。21986年3月,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为“ ”。 三、材料题1.材料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余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我国为什么要实施“863计划”?(3)依据材料二,它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果?(4)通过以上材料,我们认识到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着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的识记能力。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出处:21教育名师】【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我国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的相关知识,需考虑全面。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我国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识记能力。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2013年1970年=43年,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时间的识记能力,需仔细审题。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两弹一星识记能力的相关知识。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首次乘坐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航天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我国是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C两项是乘坐“神舟六号”的航天员;D项是乘坐“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成就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科技成就。ABD三项不是我国首创的科技成就,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所做贡献的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20多年来,为我国粮食增产近3亿吨,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分析都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袁隆平所做贡献的识记知识。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批准实施“863”计划的领导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当即批示:“此事易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批准实施“863”计划的领导人识记能力。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项的时间是1966年;项的时间是1973年;项的时间是2003年;项的时间是1964年。由此分析正确的排序是。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几个时间需仔细甄别。二、填空题1. 【答案】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所做贡献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科技成就;袁隆平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袁隆平所做贡献的识记能力。2.“863”计划。【解析】本题考查的是“863”计划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就是“863”计划。【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对“863”计划的相关知识。三、材料题:1. 【答案】(1)东方红一号。(2)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3)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4)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从此,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据此可回答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2)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实施“863”计划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全球,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就是“863”计划实施的原因。(3)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实施“863”计划成果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4)本题考查的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为开放性题目,答得合情合理即可。作为中学生,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小制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善于质疑、小发明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