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名二子说课件 长春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名二子说课件 长春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名二子说课件 长春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名二子说课件 长春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名二子说课件 长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说:“赐子千金, 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 艺,不如赐子好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则事不成。 名二子说 苏洵 解题 对于“说”这种文体我们都不陌生, 在初一我们曾经学过爱莲说。 “说”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 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 种现象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具有以 小见大的特点。 名二子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说 :谈给两个孩子命名字的道理的文章 。 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 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 雄健。有嘉祐集。 苏洵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 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仁宗 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 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 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 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 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 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写作背景 写作的背景: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 。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 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 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 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 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 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 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 。 1、第一段,“轼”名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 为者”。车子的各部件,轮子、辐条、车盖 、轸木(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就像各有职 分,不可或缺,只有车前的轼木没有实际 用处。 轼是车前的横木,乘车人可将手俯按在上 面,有装饰车子的作用。所以,“去轼,则 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车轮 车辐 车轸 车轼 行文几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题:“轼 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呀 ,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饰 啊。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 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自幼父亲就 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 以免遭祸。这正是为他取名“轼”的 初心。 苏洵根据苏轼的性格特 点还给他取字:子瞻, 就是希望他凡事要瞻前 顾后,要深思熟虑,要 善于外饰,避免祸患 2、第二段,“辙”名说。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 与焉”。 天下之车无不循辙而行,但论到车的功用 却没有辙的份。“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 不及辙”。辙无论功之福,也不遭仆毙之祸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 知免矣”。“知免”,是说苏辙的性格会免于 灾祸。 一说“免”同“勉”,勉力、尽力的 意思。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 勉力向前,这正是为他取名“辙” 的深意。苏辙性格冲和淡泊, 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 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这篇短文很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 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说来很巧,苏轼旷达 不羁、锋芒外露,苏辙冲和淡泊、含蓄深沉,兄 弟二人各自的性格,与”老苏”的名二子说倒 也真是紧相契合。虽是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 名字时所作,观苏轼、苏辙二人生平,苏轼“一肚 皮不合时宜”,于党争中不知自保,落得一生坎坷 ;苏辙才华能力逊于兄,而仕宦生涯远比苏轼顺 利。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逆料者全同,所 以说:知子莫若父母也。 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 然后再寻求发展。苏轼后来也写过一首诗:“人皆 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讲的,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 。 苏轼兄弟处于北宋新旧党争、矛盾激烈的时代, 而两人立身之术不同。苏轼性格“不外饰”,论事 激烈,不为世容,几次入朝,又几次“积以论事, 为当轴者所恨”(宋史苏轼传)而外任,还差 点被杀。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不依附重臣,所以 能自立而免祸。宋史苏辙传说:“或谓轼 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 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韬戢”就是“外 饰”。确实,那种不可掩抑的英迈之气,正是苏轼 之为苏轼的特点。苏辙传论苏辙“寡言鲜欲”“ 君子不党”,这正是他能处于“祸福之间”“齿爵皆 优于其兄”的原因。知子莫如父,苏洵早已预见到 了这一切。 关于他们的名字 冰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周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自幼刻苦,饱读经史 。老师认为他定成大器,只恐锋芒太露,于仕途 不利,故赠他表字“退之”。每当人们称他韩退之 时,就如同是在提醒。诸葛亮,号“卧龙”。当被 尊称“卧龙先生”时,定能感受他人对他才智与抱 负的认同与勉励(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说的名 字是广义的,包括字、号、“绰号”、笔名等)。 朱自清(18981948年),江苏扬州人,著名诗人 、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1917年,朱自华报 考北大本科。为了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 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 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 ,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 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 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 朱自清的历 史,充分证明了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清” ,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 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 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 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 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 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 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 ,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 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 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 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 当作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当 作自己的笔名。-舍予小我为他人 李白名字:这年的春天,风和日丽,百花争妍。 父亲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吟出两句:“春风送暖 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下两句让李白母子二 人各添一句。母亲想了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不等母亲说完便随口吟出:“李花怒放一 树白。”父亲一听拍案叫绝,觉得李白的一句清丽 自然,超脱不俗,远胜他们夫妻的三句。称道赞 赏中,心为之一动:李白诗句的第一字与末一字 合起来“李白”天成自然,做我儿的名字还有比这 更好的吗?李白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在诸葛亮出生的同一天,清泉寺的一名得高僧幞 头道人,在睡梦中梦见一团红光在沂河东岸慢慢 升起,映红了半边天空。幞头道人掐指一算,一 代伟人将要出世 窗孔内外望去,发现已近黎明时分,东方也已发 亮,于是两人就此大作文章,脱口而出,说道:“ 干脆就起名为亮,叫诸葛亮,取字孔明吧!”家里 人听了也觉名字起得好,也都十分高兴。公元 197年(建安二年),诸葛亮叔父诸葛紊玄病故 。在江南诸名土的挽留下,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 均来到襄阳城西的隆中山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