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1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1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1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1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智取生辰纲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一、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记叙了杨志受大名府梁中书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抗贪官的斗争形式。文章紧扣“智取”来写,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构思极为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形成了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能够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但因认知水平的限制和对相关背景资料缺乏了解,阅读作品时仍易停留在表面,他们往往会被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很难关注语言背后深刻的意蕴,所以教师要注意交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背景;要使学生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从中获得健康的审美享受。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子”,教会学生通过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过程与方法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2.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五、教法学法默读法、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介绍: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2、作品介绍: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三、背景介绍本文的背景是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给他的丈人蔡京祝寿。梁中书前一年就曾送过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消息早已走漏。刘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晁盖,随后与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和白胜众人聚义举事,决定劫取这笔不义之财,并由吴用谋划了智取策略。本文详细地记叙了“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四、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趱行 嗔 朴刀 恁地 省得 怄死 逞辩 勾当 聒噪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责任。(2)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嘘:口出气;嘘气。(3)卖一桶与你不争。不争:不要紧。(4)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计策、策略。五、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思考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2跳读课文,根据人物的主要行动,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3. 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六、布置作业完成学案的基础积累1、播放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可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3、整体感知环节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