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冀教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冀教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冀教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冀教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圣陶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 览的景点,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游览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 出洞 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段):交代了浏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 第二部分(2、3段):写路上见闻。 第三部分(4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部分(5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和情形。 第五部分(6、7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部分(8段):写作者乘船出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千米到罗甸,过了 罗甸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 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 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作者拿开满山的映山红和与盆栽的 杜鹃花相比,是想说明什么?“有精神 ”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花, 作者想说明什么?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 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千米就来到双龙洞口, 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一路迎着溪流”说明了什么?“溪 流声时时变换调子”,表面上看写的是溪 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 。从优美的流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 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 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 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 挤。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外洞的大的?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 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 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 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 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 ,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 “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 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 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 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者通过写坐小船由外洞进内洞的独特 感受,写出了孔隙的什么特点? 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 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 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 是昏暗,不知道有多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 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 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 的指点看,有点像。 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 龙洞也正是因此而得名,所以导游首先介绍的是 它们。“蜿蜒”让我们感受到了双龙弯弯曲曲的 姿态,一“黄”一“青”的色彩变幻,更让我们 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拓展写好游记应做到 :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用过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