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 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4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 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5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6“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8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材料中的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 B C D9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丝织业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官府垄断丝织业10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1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符的是()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12(2013天津文综)“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13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14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15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16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17(2013课标全国)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8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19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20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传播天主教22.“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样说主要时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统一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3.“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里的“新天地”主要是指( )A.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D.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2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这充分说明了(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重要来源 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25“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第卷二、材料题(共50分) 1(20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www-2-1-cnjy-com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6分)(3)西方收藏家称中国瓷器“有着数千年传统”,其根据何在?请用史实印证。(注意:举出1例即可)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5分)(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4分)2(3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4分)(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4分)其结果如何(4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4分)高一历史必修二试卷答案( 2016 至 2017 学年第 二 学期)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5 DABCD 6-10 DBDAB 11-15 DBDCC 16-20 CDDBA 21-25 DBCAA二、材料题(共50分) 1、(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5分)(2)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瓦肆、夜市、交子等。(6分)(3)根据:东汉晚期已成功烧制青瓷。国内因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制瓷技术逐渐落后。(5分)(4)认识: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促进了包括欧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发展;受封建专制制度束缚,近代落伍。(4分)2、(1)井田制。(4分)(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联通娄底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计算机类
- 国家能源漳州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南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恩施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固原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定西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绍兴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丽江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安全环保岗
- 2025年物理杠杆考试题及答案
- 襄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仓储保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企业防台风安全培训课件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实验室准入教育)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山东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文学鉴赏-课件
- 小军师面试万能绝杀模板-组织管理
- midasCivil斜拉桥分析课件
- 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
- 牡蛎在肾病科的应用总结
- 腧穴定位法课件
- 社会体育导论PTPPT课件讲义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通病以及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