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课题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授课日期 月 日学习目标1、了解归纳积累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2、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流程设计:【课前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2013山东卷)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四川卷)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第 一 课 时【知识梳理】一、概念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例题引路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2015卷) (7分)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江苏卷)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4分)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4分)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一)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李白望庐山瀑布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孟浩然过故人庄(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厌恶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寺僧、道人、林叟、樵夫、渔翁、幽人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三)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四)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三、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幽深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四、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动静结合 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以动衬静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 绘形、绘声、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色彩映衬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 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工笔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描例如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五、语言特点:质朴自然清新洗练【课堂练习】 1.(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1年福建卷)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2014山东卷)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艳丽 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第 二 课 时【方法指导】1知作者: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5)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4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解题思路:什么景 意境 情感规范的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附: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课后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2013湖南卷)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12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 玉花:喻雪花。(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参考答案: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大纲卷20214)(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4、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四川卷2014卷)(8分)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