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诗歌鉴赏从军行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诗歌鉴赏从军行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诗歌鉴赏从军行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诗歌鉴赏从军行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诗歌鉴赏从军行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 军 行 (唐) 杨 炯 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 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 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 、“曲”、“吟”、“歌行”等,都属 于乐府诗。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 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 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 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 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 卷。 诗的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 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 、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 。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时代背景: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 突厥、西方的吐蕃,对新兴的政权构 成了较大的威胁,常使唐王朝处于东 西拒敌的狼狈境地,所以当时不得不 用大量的财帛珍宝馈赠对方,以求得 边境的暂时安宁。这一边防措施,引 起了当时朝臣和部分文人的不满,他 们迫切希望朝廷拿出勇气,扫除边患 。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初唐诗坛产 生了不少从戎报国、抵御外侮的边塞 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 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这首诗是借乐府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全诗: 首联:来犯 颔联:出征,围城 颈联:苦战 尾联:(最后抒怀) 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前两句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写边 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烽火”这 一形象化的景物,暗示军情的紧急,“照西 京”言烽火映照京城,渲染了紧张气氛。在 国家危难关头,有责任心的志士不会坐视不 理,自然引出下句“心中自不平”。“自”字, 表现了志士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写出了初 唐士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颔联描写将士辞京出师、赴敌作战的情 景。上句用“牙璋”“凤阙”两词借指军队 和京城,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 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 的隆重和庄严。 “铁骑绕龙城”一句,写 唐军迅速到达前线,把敌方城堡包围得I 水泄不通的情形。“铁骑”“龙城”相对, 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辞”“绕” 两个动词写出了唐军的慷慨斗志。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交 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 军旗上画着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 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 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面?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 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 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 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 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