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考查范围:选修一全册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2、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4、周王室东迁以后,造成“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室的内部矛盾 B诸侯拒绝纳贡C西周严重的财政困难 D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5、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进行的改革,其最主要的影响是( )A壮大了军事实力 B增强了国力C社会性质逐渐得以改变D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法运动6、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巩固秦国统治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7、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D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8、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9、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推行均田制 实行三长制 实行俸禄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 A.B. C.D.10、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巩固对北方的统治A.B.CD.1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12、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A均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1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14、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15、俄国“首要的、首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为此,亚历山大二世规定()A让农民获得完全的自由 B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C强化村社管理制度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对农民让步1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7、默罕默德阿里将没收的包税地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这种做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割据势力C增加了赋税收入 D扩大了统治基础18、“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迫使素丹政府任命他为埃及总督 B领导埃及人民抵御外来侵略C采取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 D建立以埃及围殴中心的阿拉伯帝国19、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伤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气”“其弊害大不可测”。为改变这一状况,明治政府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模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0、日本明治元勋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文明开化政策C废除了旧体制 D进行军事改革2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2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24、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25题22分,26题15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尤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四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五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现象说明了什么?(3分)(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8分)(3)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三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5分)(4)依据材料四、材料五,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3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北宋文学家苏轼提出了“农本俱利”的观点,主张通过减免商税方式促进商业经营活动,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商税收入。材料二 明代重臣张居正反对苛征商税,主张厚农与厚商并重。他认为国家要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可利农,农可资商,农商应相互平衡与协调。材料三 清代学者王源主张重商,提出:“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他认为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