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二普通班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 B、 C、 D、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4、 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 鼓励发展工商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 B C D5、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6、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8、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9、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10、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 ) A B C D12、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 整顿吏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行汉制 A B C D1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融合16、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17、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给北宋统治者带来了转机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A B C D 1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20、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2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22、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十二月党人起义 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 B C D 23、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导致自由 劳动力缺乏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暴力斗争不断( ) A.B.C.D.24、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25、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26、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动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 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 C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27、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 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郎起义 C.“大政奉还”事件 D.“戊辰战争”28、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 ) A.B.C.D.29、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30、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31、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32、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33、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34、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35、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 )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第卷 (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0分)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材料二“,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三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3分)(2)材料二中“废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1分)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3)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2分)(4)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37、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1872年日本第一列火车 1876年日本的新式学校 官办八幡制铁所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同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6分)(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 38、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答案:1-5 BDBDA 6-10 DDCBA 11-15 BBBDB 16-20 DBCDA 21-25 C BCDA 26-30 DDCDD 31-35 BBA AC36、(10分)(1)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3分)(2)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1分)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2分)(3)均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2分)(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2分)37、(10分)(1)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6分)(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给分) (2)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较大实权,励精图治;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4分)38、(10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