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1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2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3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4页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0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解析: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答案:D3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光绪帝还希望三国共同干涉的范围扩大到即将落入日本囊中的台湾,故A项正确;清政府高层已经将俄国视为共同拒日的可靠盟友,并未体现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故B 项错误;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战争影响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A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B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C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结束清朝专制统治,并未深刻揭示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答案:D6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蔡元培和胡适等人为了营救陈独秀,研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其主要考虑是法国领事()A能够施压中国北京政府B同情求民主的进步人士C实际掌有管辖该案之权D足以代表法国政府立场解析:材料“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研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可知,上海法租界领事作为此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权决定辖区事务,故C项正确。答案:C7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答案:C8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这说明()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解析:“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A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透露长征本来是怎样的,故C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D项正确。答案:D9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材料“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答案:C10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中共()A宣扬敌后抗战B主张全民族的抗战C坚持持久抗战 D建议国共联合抗战解析:材料“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扬敌后抗战、坚持持久抗战、建议国共联合抗战材料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11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答案:B12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时间1921.71923.61927.41927.81934.91937.11945.41949.10人数57432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121万多448万多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答案:A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材料二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事件的列举可知,中日两国修约的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民众和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一“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和材料二“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可知,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根据材料一“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和材料二“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可知,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 第(3)问,修约属于外交问题,外交事务的出发点是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结合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答案:(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特点:起步较晚;过程漫长;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不平等条约体制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启示: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 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谈到近代教民冲突时)英人吉普斯在中华作战记中指出:“每一件事情都清楚地表明:祸患并不是来自人民,而是来自官吏及文人阶层。官吏和文人通常并不直接参与暴动,但他们教唆,甚至煽动乱民从事凌辱、掠迫他们中间的基督教蛮夷”。 左玉河著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祸患“来自官吏及文人阶层”的原因。答案:原因:以官吏和文人为代表的士绅阶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