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1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1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1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1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吉林省吉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2.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D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3.“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 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骠悍 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废分封、行郡县 统一度量衡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A B C D.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是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6.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7.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 C D8.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A .维护统治 B.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 C.缓和阶级矛盾 D.发展经济9.对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评价是 A.弊大于利 B.利大于弊 C.利弊相当 D.有利无弊10.王安石变法中的下列措施属于解决积弱局面的有 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将兵法 免役法 保马法A. B. C. D. 1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进一步钳制人民的思想 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 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12.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13.下列对马丁路德的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 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 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14. 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A.“因信称义”学说 B“因行称义”学说C.“先定论” D“进化论15.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16“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级17.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18.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19.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酝酿的特点是 A先秘密后公开 B.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C缓慢而谨慎 D由贵族地主提出改革方案20.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C.英法需要土耳其扩大商品市场 D.土耳其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21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的因素”是指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2下列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说法有误的是A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属统治阶级B幕府与藩国并存C士、农、工、商属被统治阶级D强化统治,巩固中央集权23在闭关锁国政策下,与外国通商的港口城市是A长崎 B大阪 C江户 D京都24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C列强人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25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为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废藩置县,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取消封建等级身份制取消武士阶级的特权A B C D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闫利峰第II卷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计50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导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一一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材料四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1) 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3分)(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3分)(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27. (17分)读下列材料: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8分)(2) 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6分)(3)结合材料说明法令颁布前后农民的地位有何变化?(3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沦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攻策”确立的标志。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6分) (2)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6分)(3)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 (6分)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26.(1)(3分)事件: (2)(3分)问题: (3)(3分)观点: (4)(6分)问题: 27.(1)(8分)内容: (2)(6分)影响: (3)(3分)变化: 28. (1)(6分)态度: 政策: (2)(6分)内容: 作用: (3)(6分)原因: 高二历史答案 分值: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DDDAAABBA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CDBCDCBDCABA26答案:(1)18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3分)(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3分)(3)路德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3分)(4)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6分)27. 答案:(1)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得到一块份地、赎买居住的房屋等;农民只有赎买了土地后才能真正地成为自由人;过渡状态下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规定的义务。(8分) (2)改革在法律上使2 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地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