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三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土地( )。 A归农民所有 B归集体所有 C归乡镇所有 D归国家所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A正确。故本题选A。 2. 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消灭了地主阶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私有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故选B。 3. 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A B C D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 4. 建国初期的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这三大事件祈祷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B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巩固新中国的举措。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都是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故选A。 5. 1952年底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 A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被废除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农民有了自己的私有土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D。 6. 探究新中国初期农村实行的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出如下相同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当时都普遍得到农民的好评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所以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项。 7.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建立人民公社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D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 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 9. 民生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萨拉热窝事件 罗斯福新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 B C D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史实。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了消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故选B。 10. 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农村关系的调整,农民关系的是土地问题,所以也最希望解决得到土地,A项正确,BCD不是农民最关系的。 11.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自1950年实施,1987年底失效是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而制定的法规。 12.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C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C。 13. 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故选D。 14. 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开展了农业合作化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了土地主人,故选A。 15. 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历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农民的私有制,故A项不正确。 二、 综合题16.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解析: (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3)为了消灭压迫白毛女的旧土地制度,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颁布了一个什么文件?解析: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消灭该制度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1)封建土地制度解析: (2)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或者土地改革法解析: (4)再也不会有黄世仁这样的恶霸地主;喜儿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是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封建土地制度是1952年底在我国彻底被消灭的,标志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为了消灭压迫白毛女的旧土地制度,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后,社会上再也不会有黄世仁这样的恶霸地主了,喜儿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四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解析: 材料三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解析: 据材料四,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写出两项即可)解析: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2)农业合作化;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国家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等(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农业改革。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在1952年基本完成。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三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四的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等。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析:有什么意义?(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什么组织?解析: (3)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挥下,党中央在农村又发动了什么运动?解析:这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解析: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在新时代下,请你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献计献策一条。解析: 答案:(1)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答2点给满分) (2)农业生产合作社;(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农业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这场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挥下,党中央在农村又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一大二公。新时期,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 19. 材料一: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7个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1号文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农村改革发展政策体系。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特别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摘自人民网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这主要得益于统治者对农民实行怎样的政策?解析: (2)建国初期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央政府颁布了什么文件?距今多少年了?解析: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农村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解析: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解析:之后,我们国家是怎样在农村进行改革的?解析: (5)今天我们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在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你能举两例说明吗?解析: 答案:(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解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1年解析: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 (4)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析: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解析: (5)家电下乡;种粮养畜直接补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农业改革。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这主要得益于统治者对农民实行的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建国初期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距今61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农村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租安全协议合同6篇
- 2025北京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桩工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深圳市安全c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职工入职合同范本
- 医院外键协议书
- 拔牙前协议书
- 和解协议书火灾
- 机车班组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ssl协议书有必要开启
- T-BECS 0006-2025 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内涝防护规划设计规范
- 运动会进行课件
- 污水厂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面向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5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苗族舞蹈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民航网络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铁建集团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07年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标准)买月饼协议书
- 高血压与糖尿病防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