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考点4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传记开放性试题从历年高考命题及传记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看,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二是探究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这两种题型的特点有: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答案的多元性、综合性和论述性。 考法1_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明常识传记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丙卷)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1)题干中有“观点”“主张”等字样(2)题干中还有“评价”“评论”“看法”等字样(2015全国卷)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2013辽宁卷)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请结合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2)结合全文评价的形象或行为。熟技巧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的“3个入手”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这需要从3个方面入手: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的文字。(2016全国丙卷)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本专题考点1“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8分)【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和观点立场。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相关信息概括答案要点精神品质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意识观点立场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步: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评价文字,即“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第三步:联系现实,谈这个观点的意义。回答时要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答案】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意识。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每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法2_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明常识“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既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能体现或实现作者写作意图,并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凸显文本价值的重点问题,也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难点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求考生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辨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甲卷)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题干中有“分析”“说明”“看法”“启示”等字样(2016全国乙卷)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2014辽宁卷)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题干中有“分析”“说明”“看法”“启示”等字样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说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2)如何理解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熟技巧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3环节”“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多为论述题,解答时要处理好以下3个环节:1亮出探究对象。开始就必须告知准备就哪个问题进行探究,不论这个问题是题目规定的还是探究者自己确定的,让阅卷人对探究的问题本身有大致的认识,为下一步探究作铺垫。2表明探究意义。在亮出探究的对象之后,必须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彰显探究的价值所在。3展示探究过程。这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这个部分要努力地调动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并尽最大的可能从多个角度、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有时也可采用由主到次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2016全国甲卷)阅读吴文俊的数学世界(文本见本专题考点2考法3“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首先应找出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文中第一段叙述吴文俊高三时物理成绩优秀,大学时对物理很感兴趣;倒数第二段叙述吴文俊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第二步:分析这些兴趣与数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分析时要联系文本,如倒数第二段,“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另外文中说吴文俊富有创造精神,学术生命长久,这些都和他兴趣广泛有很大关系。第三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条逐层地组织答案。【答案】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每点2分)边练边悟_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导学号:76082010】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拿走细看。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及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总理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近年出版的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指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的结合,等等。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除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相关链接周汝昌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1(探究观点题)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这句话于文中结构有什么作用?_【解析】这句话中暗含了作者对周先生的尊重的态度,按其遗言为其送行,表明周先生生前毁誉参半,如今一切归于平静。结构上恰与开头周先生的遗言相照应,首尾相照应,结构严谨。【答案】流露出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出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探究文本中的某个问题)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_【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筛选出有关周汝昌的事件和相关的品评语言等,二是把握这些内容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比如周汝昌把一生都献给了“红学”,体现了他执着的精神;再如周汝昌写红楼梦新证时十分注重旁征博引等,体现了他做学术的认真等。值得注意的是,解答探究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分条列举,二是要有总写有分析,三是要体现出具体的思维流程等。【答案】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