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山东省垦利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45分)1.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3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的出现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5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6.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观点认为( )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7.“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8.有学者这样描述:“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作者这一描述旨在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欧洲C中国的先进工具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中西方发展逐渐出现“易位”的原因9.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秦汉 117(全国) 5.72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3.85 1.925 1.925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6.42 3.21 3.21 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10、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11、宋会要辑稿食货营田杂录载:“人户交易田土,投买契书,及争讼界至,无日无之。”朱熹说:“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这两段材料说明宋代() A. 社会混乱,争讼不断 B. 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流转频繁 C. 法律意识浓厚,以法维权 D. 宋代贫富分化严重1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 土著居民的减少 C. 种族之间通婚 D. 大量战争移民13、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14、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清末“新政”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15.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1980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如一座亭子,烟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即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环保意识 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A B C D1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17.“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在中国古代的表现有( ) 海禁重农抑商盐铁官营夜市出现ABCD1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年份1840187019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2214.88.47.1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化及城市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19. 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20. 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21.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语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交易都是顺差,”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逐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 B.工业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22.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3.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人口变化做了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黑奴贸易对非洲人口发展的影响 D.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24.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C.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25.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厂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要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26.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 舆论受到专政府的严格控制27.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 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布A B C D2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29、1819年,瓦特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下列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为交通运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A B C D30. 1882年,顺天(北京)乡试发榜,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在申报上获知考试结果。则当时最可能采用的通讯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驿站传递 D电报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7题15分,第38题10分,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三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材料四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2)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4分)(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2分)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2分)(4)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1分)32.(15分)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1)说明材料一中的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分) (2) 从材料一中的图2、图3和材料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分)(3) 从材料一中的图4和材料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1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材料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材料二:材料三: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3分)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图三所示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3)材料四中,图四所示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哪一时期?(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在哪些领域?(2分)这次技术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述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1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 史 试 题(答案)一、选择题:15:BBCBD 610:BDDAD 1115:BACDB 1620:DABAB 2125:BCCDD 2630:ABCBD二、非选择题31、特点: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法;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为主的生产模式。(4分)关系:雇佣与被雇佣。(2分)说明:江南的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原因: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2分)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分)特点:用机器生产(或引进西方技术);效率高。(2分)趋势:由农耕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1分)32.(1)城市:长安;(1分)朝代:唐朝。(1分) (2)变化: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6分)特点: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官府控制的减弱。(2分) (3)新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或者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不写“萌芽”两字 只能得分一半)。(2分) 时间: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1分)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33. (1)古代交通工具主要以畜力、水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连锁店运营管理标准流程手册
- 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总结汇编
- 高中语文新课标写作技巧训练
- 企业数字营销数据分析应用指南
- 地基梁钢筋检查验收报告模板
- 国际英语音标学习及发音技巧
- 初中数学几何重点难点总结
- 2025-2030数字孪生技术在儿童神经发育模拟中的应用前景
- 2025-2030数字化幼教平台用户体验痛点与产品迭代建议
- 2025-2030教育综合体业态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北唐山市开平区人民法院公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工程专业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电子信息)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选聘专业化管理的大学生村文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中小学生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携手防欺凌同心护成长》
- rto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选聘大学生村文书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八上数学预习每日一练小纸条 30天【答案】
- 技术专家管理制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2025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