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8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8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8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8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1.5分,共66分)1西周分封制度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3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A.挑战了宗法制度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不符合周礼规定4“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6汉书武帝记记载: “(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文献通考记载:“汉时孝廉则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故也。”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7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 “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 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8.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 “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 )A.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B丞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C.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D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9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 “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湖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跨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元朝的这一做法( )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肥瘠搭配,便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发展D充分体现了元朝 “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10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 “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件案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B.朱元璋勤于政务C.封建社会走向没落D丞相怠政无能11.下图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前言第一章 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第一节 大位、大权、大政第二节 强化皇权的措施第三节 皇权在国家机制中的运作第二章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第一节 三公三孤第二节 内阁第三节 中书舍人第四节 尚宝司第五节 六科第六节 翰林院第七节 詹事府第三章 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A.唐代政治史略稿B元朝政治制度述略C.明代国家机构研究D雍正时期的中央官制12.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事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 材料表明(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13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4. “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孝廉是入仕的主要依据 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15. 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据此可知,三省体制有利于( )A. 政治决策的民主化 B. 宰相参与决策C. 决策程序的简化 D. 加强中央集权16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17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18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19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20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21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22.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该材料的主旨是( )A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封建社会允许社会流动23. 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A.农业走向衰退 B.外来作物引进 C.作物历经选择 D经济重心南移24. 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鋤、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25.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 %,以北则占到5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宋代经济格局的变动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26.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T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27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28“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的判断上有“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这些分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 )A.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B.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不同C.研究者的知识层次不同 D.对资本主义内涵的理解不同29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 “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 “自由之风”。唐宋城市出现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30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 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31. 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32. 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旨在( )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33. 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34.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3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36. 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37. 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 ) 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 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 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 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38.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汉代已形成了商品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的差异 B汉代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C汉代区域之间的长途商品贩运困难D汉代商品区域化生产冲击小农经济的稳定39.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 )A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 B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 D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40.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41. 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42.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43. 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特别稠密,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4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二、材料题(共2大题,45题16分,46题18分,共34分)45.(16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 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材料二 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8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主要不同,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巡视制度的认识?(8分)46.(18分)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某些学者认为,“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材料二 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材料三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商业经营的主要特点。(4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这一观点进行评述。(1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答案1.A2.B3.D4.B5.A6.C7.D8.A9.B10.C11.C12.A13.B14.D15.B16.D17.B18.A19.B20.C21.B22.A23.C24.A25.C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