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_44_第1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_44_第2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_44_第3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_44_第4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_4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浓度比高浓度下茎的生长快,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太空中植物的生长也能表现出顶端优势C.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是指在该生长素浓度下生长量为零D.倒伏后的绿色植物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定在de之间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浓度3、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D. 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4、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淀粉酶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5、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以用浸泡法,浸泡法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让其生根B. 探究过程中进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C.预实验的结果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D. 实验中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6、下列叙述中,不是种群空间特征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C.悬铃木在路边每隔8米种植一颗D.盛有5ml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64只7、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北京人口在春运期间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 “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9、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属于的是()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10、下列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叙述中,正确的是()A.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B. 本实验操作顺序是:振荡试管滴培养液盖盖玻片稍待片刻显微计数C.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增加对培养瓶内培养液的稀释倍数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11、土壤动物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在土壤中生活,并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A.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可直接数出样地中各种群的个体数目B. 对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活动能力强的则用标志重捕法C.采集所取土壤样本中的小动物时,可利用其趋光、趋热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捕D.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因无法知道其名称,可以将其放生而不做记录12、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分泌有毒物质使小蝌蚪死亡率增加,对此,最好的解释是()A.竞争B.种内斗争有利于种族生存C.种内斗争不利于种族生存D.种内互助有利于种族的生存13、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C.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14、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 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 啮齿类动物的适度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 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15、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1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 C. 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7、下图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 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 若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能呈现指数增长D. 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重的受害者18、稻田容易暴发蝗灾。将适量的鸭子引入某暴发蝗灾的稻田中捕食蝗虫,可对蝗虫进行有效控制。如图为研究鸭和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容易暴发蝗灾与其营养结构简单有关B.暴发蝗灾的稻田中蝗虫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鸭和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分别接近P2、N2D.该模型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负反馈调节19、下列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现象明显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D. 生态系统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一定与消化吸收有关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一定与细胞呼吸有关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总是大于输出21、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90ax+10xB.y=20ax+5xC.y=25ax+5xD.y=100ax+10x22、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24、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2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 的微量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 (填“野生型”或“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 (填“高”或“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3)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_(填“高于”或“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和ABA的含量分别是_。(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27、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I代表的生物成分是 _,m2表示的能量为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2)图乙表示的营养级不能用甲图中的表示。(3)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4)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实现的。(5)如果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湖泊中的 _ 。28、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特进行试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1)该试验的因变量是,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模型。(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它与其它蝗虫的关系是。(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篙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植物群落。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ABADDCDAABB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BACBDDCB二、 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第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1)显著影响(或:调节作用) 有机物(2)突变体 低(3)低于GA含量低,ABA含量高(4)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7、(18分,每空2分)(1)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