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八雁门太守行河北近8年未考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十八雁门太守行河北近8年未考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十八)雁门太守行(河北近8年未考)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来袭,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揭示出敌兵来势的凶猛,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为下面写援军的到来做了必要的铺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怀激烈的豪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运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文学常识】李贺,唐代著名诗人。雁门太守行属歌行体。【本诗主旨】本诗描写了敌兵压境的境况,展示了守边将士寸土必争、奋死抗敌、忠君报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写作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暗示、烘托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高效集训】1(2016邯郸25中模拟)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2(2016邯郸25中模拟)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满”的表达效果。_“满”字从听觉角度表现出战争规模之大,唐朝守军面对强大的敌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_3(2016石家庄28中模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_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_4(2016石家庄28中模拟)请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_运用“黄金台”的典故,“提携玉龙”是“提着宝剑”的意思,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这两句是将士们爱国情怀的直接抒发,升华了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_通过党课、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读原著、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