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6_20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6_20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6_20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6_20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6_20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6.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 1.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2.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A 大众传媒的发展B 习俗风尚的变革C 交通工具的更新D 通讯设施的完善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 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C 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 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踏进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5.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 )A 19世纪中期B 20世纪初期C 20世纪中期D 21世纪初期6.跪拜礼有损人格。我国废除这一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A 鸦片战争后B 洋务运动后C 戊戌变法后D 辛亥革命后7.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D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8.近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哪件大事的发生( )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9.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点( )A 平等观念B 民主观念C 自由观念D 等级观念10.图1、图2所示辫子的留与去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1861年改革11.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的是( )A 剪发辫B 易服饰C 改称呼D 禁缠足12.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A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B 新文化运动以后C 戊戌变法以后D 辛亥革命爆发后13.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 )A 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发辫B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C 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D 下令民间男子改穿中山装14.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A 先生B 某君C 老爷D 同志15.下列能反映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变化的是( )A 身披西洋服,脚穿西式履B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C 官场“大人”“老爷”叫不停D 小脚一双三寸莲, 作揖跪拜大人前16.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才能体现出你对他的尊重( )A 老爷B 大人C 先生D 公子17.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 )A 新文化运动期间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C 五四运动期间D 北伐战争期间18.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的情节。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A 辛亥革命爆发B 五四运动发生C 新文化运动兴起D 九一八事变发生19.下图说明( )A 义务为人剪辫子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B 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C 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众D 是否留辫应听其自愿,强行剪辫有损民主20.“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A 洋务运动之后B 戊戌变法之后C 辛亥革命之后D 新文化运动之后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请回答:(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旗袍是中国特有的服饰与西方国家无关,A项错误;B项旗袍原本是满族服饰,民国时期成为城市女性追求的时尚着装,这能够说明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平等观念的兴起,这直接得益于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C项说法显然违背史实,也无法解释旗袍受青睐的独特性;D项是旗袍本身的特征而非社会原因。所以答案选B。2.【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见;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剪男性长辫)易服(不穿满清官服)、迫令放足(禁止女性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所以答案选B。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民国19年”,1912+19=1931年,此时,辛亥革命的成果已经遍布全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可能有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所以答案选C。4.【答案】A【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题干现象反映了这种变化,故选A。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征婚广告信息体现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20世纪初,民国建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获得极大的解放。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B。6.【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不好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的愿望,故选D。7.【答案】C【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909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发生于1861-189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6月-9月,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民国建立于1912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故选C。9.【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人人平等、人格独立的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妇女也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开始提高。故选A。10.【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令、易服令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故选C。11.【答案】C【解析】民国初年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故选C。12.【答案】D【解析】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这一现象发生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故选D。13.【答案】D【解析】A、B、C选项都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除旧布新颁布的。D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14.【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故选C。15.【答案】A【解析】剪发辫、洋装洋饰开始流行、改称谓(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废跪拜(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禁缠足、倡女权(颁布缠足禁令、婚姻自由),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而BCD的表述均不合民国初年的史实,故选A。16.【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在改称谓上,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17.【答案】B【解析】1912年,所以可以联系的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所以选择B项,A是1915年,C是1919年,D是1926年。18.【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颁布剪辫令,革除封建陋习,故选A。19.【答案】B【解析】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改变陋习的法令,剪辫子、易服饰、禁止缠足,故选B。20.【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了“剪辫子”,这是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结果。此题选C。21.【答案】(1)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成中山装(2)由清朝“大人”、“老爷”的称呼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先生”、“君”称呼。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3)女人不缠足;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西方风味的食品渐被国人接受;西式建筑的引进,使近代中国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任答一点即可)西方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冲击了传统风俗,带来了西方文明;民众热衷追求西方文明等。(言之有理即可)(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解析】(1)通过两张图片的对比分析可知,材料一中两张图片最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型和服饰上,图一的发型为阴阳头、长发辫,图二则改成了短发;图一中的着装主要是长袍马褂,图二则是中山装。(2)第一小问,联系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式发生的改变表现在:由清朝“大人”、“老爷”的称呼,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先生”、“君”称呼;第二小问,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由此可以得出,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3)第一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废止妇女缠足,将跪拜、作揖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婚姻从包办婚姻走向自主婚姻,婚礼从旧礼俗走向新式婚礼等都是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例子;第二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