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20、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选文便从这里开始。【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2)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摩诘( ) 应玚( ) 墟( )里 胡诌( ) 暧暧()颦()儿 抠()土辋()川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香菱听了,( )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 ),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3、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2)、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3)、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 (4)、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4、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二、探索展示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先是 其次 其三是 2、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3、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征。 4、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5、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6、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答: 第二首: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答: 第三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答: 7、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为什么? 答: 三、练习反馈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从香菱学诗谈起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态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她,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要不耻下问。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着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象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底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1. 根据你的理解,在第(4)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2. 在第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文中甲 乙处抽出来的,它应放在哪一处?为什么? 4本文题为“从香菱学诗谈起”,在文中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谈了什么观点? 5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