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故障排除B》word版.doc_第1页
《利乐故障排除B》word版.doc_第2页
《利乐故障排除B》word版.doc_第3页
《利乐故障排除B》word版.doc_第4页
《利乐故障排除B》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表前言第一部分1. 背景理论2. 质量常规监督2.1. 工艺过程和/或产品技术要求 2.1.1. 微生物 2.12. 培养包控制结果(I.C.P) 2.1.3 存储废物记录(存储控制体系) 2.1.4 市场赔偿3. 启动机制3.1. I.C.P.结果 3.2. 存储废物记录(存储控制体系)3.3. 市场赔偿/退还4. 直觉的vs.系统的故障排除5. 系统的故障排除程序步骤1:信息的收集步骤2:创立未灭菌“图片”步骤3:未灭菌图片的分析和理论的形成步骤4:措施计划的形成步骤5:措施研究步骤6:纠正措施步骤7:试生产步骤8:复发问题的预防第二部分工作文件 第一节:信息收集 1.1. 导言 1.2. 研究流程总结1.3. 最初的基本检查单1.4. 灌装机检查单1.5. 故障排除检查单1-121.5.1. 卫生1.5.2 就地清洗 1.5.3 原材料 1.5.4 预加工 1 .5.5 热加工设备 1.5.6 无菌输送 1.5.7 灌装机1.5.8 文件/记录 1.5.9 实验室QC/QA 1.5.10 维护 1.5.11. 成品的贮藏 1.5. I2 成品研究1.6. 生产计划者第二节:分析 2.1. 成品研究2.2 信息/资料的解释和分析2.3 趋势分析2.4 来源感染指导2.5 细菌的粗鉴定2.6 细胞/菌落形态图表第三部分统计表 3.1. 未灭菌灌装机比较表3.2. 连续生产控制3.3 泊松分布图墙表注意事项前言第二版本的指导是由新近组成的FiSOA网络的联合工作组开发的。尽管第一版本现在为许多世界市场所熟悉并作为起始点使用,但是工作组综合所有的资源和经验创立了一个改善的更适合使用者的文件。故障排除未灭菌性的指导以客观系统的态度和指导故障排除研究目的一起开发出来。这些研究对于在微生物方面资历较深的人员也是不容易的,通常在巴氏杀菌和艰难的环境下进行研究。对于每个生产商最大的优势是雇佣那些能以客观系统的态度进行故障排除的人员。此方法可以提高快速而成功分析和整顿的根源。低酸高酸长寿命产品的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领域内的专门研究区域,为研究未灭菌性根源既要求微生物学知识又要求了解预加工、加工和包装操作的技术知识。此指导设计成一本工作文件。有助于改进此指导的任何感兴趣的团体的想法和投稿总是受欢迎的。从常规监督到故障排除的转换生产活动的常规监督到故障排除的转换决定在未灭菌程度很低和/或间歇或者常规监督活动没有按系统方式进行的情况下经常是很难决定的。如果当场有很清楚的执行技术要求(包括质量合格标准(AQL)和产品释放的技术要求),那么能够克服困难并且很容易地作决定。这些技术要求应该例行监督,并且如果超过,那么故障排除行为应马上开始。当场应该有清楚的常规程序和故障排除程序,消除难于做决定的困境例如“我们是否有问题?”和“我们应该如何着手研究问题?”。涉及缺陷产品生产所耗的巨大成本能通过早期检测出问题和快速进行有效系统的故障排除程序进行节约。然而,应该强调的是整个组织能有效一致地执行GMP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或者甚至于消除故障排除需求。预防总是要比治疗好。 Mike Bolstridge, Hans Svensson, Stefan Spgtth /1998 - Second Edition第一部分背景理论质量的常规监督起动机制直觉的vs.系统的故障排除系统的故障排除程序1.背景理论如果产品和/或工艺过程不在技术要求内,那么故障排除行为是必需的。故障排除行为通常情况下由质量控制人员协调。当正常的质量控制活动由仅有的几个受过这方面专门培训的人员执行时,故障排除将要求有其他在不同领域专门研究的人员的协助,即生产和维护领域。因此有必要明确区分故障排除和常规质量控制活动。系统故障排除包括以下步骤:*一个“有需要研究的问题”的决定*特殊信息的收集*未灭菌性“图片”的明确表述*分析信息*理论形成*明确措施计划*纠正措施*恢复正常生产之前的试运行某些信息和设施是有效故障排除的本质。它们是:*工艺过程和/或产品的技术要求*灭菌执行监督行动,表明需要开始故障排除行动*受过培训/取得资格的人员*实验室设施和设备*工作的系统方式2.质量的常规监督有效的故障排除基于每天常规操作行动所收集信息的建立。质量常规监督通常指的是“把手指一直放在操作脉搏上”同时还有以下行动:2.1工艺过程和/或产品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作为起动机制使用,表明何时从质量控制改变到故障排除模式。UHT需要的技术要求安装参数如下:2.1.1. 微生物限制原材料的结果即限制嗜温菌、嗜热菌和嗜冷菌菌数。这些是重要的品质保证参数。耐热芽孢的存在能导致工艺过程残存,原乳中由嗜冷菌产生的耐热酶会对成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1. 2 培养包控制结果(I.C.P)因为在正常常规培养包控制中限量随机样品,所以这些结果不能灵敏地显示有问题和问题的严重程度。然而良好的质量信息通过仔细地研究可以获得。操作的两个要求:*技术要求(见图一)*再次采样计划或程序,从而获得更多的贮藏样品(如果有必要)。2.1.3 存储废物记录(存储控制体系)存储废物在进入和离开贮藏区时的包装数不同。需要加工损失的技术要求,同时还有不可见加工损失的缺陷包/胀包。可以获得重要的良好的统计资料。2.1.4市场赔偿应该建立最高的可以接受的赔偿比率,应该定期地向品控报告赔偿数,按系统方法追究到底。市场对UHT乳制品未灭菌的反映可能很强烈,归因于消费者对完全灭菌的期望。3.起动机制 需要起动机制,以便清楚地显示快速开始系统故障排除程序的需要。应该准备控制图表,根据缺陷比率至少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即:*生产质量范围(在指定的“正常”限度内产品缺陷程度的保留见图一)*措施区域(系统的故障排除的开始见图一)*公司缺陷限度(考虑进一步的措施)措施:大事故 程序(3) 扩大故障排除队强化措施系统的故障排除 程序开始(2-3)故障排除队形成质量合格范围(0-2) 借助I.C.P和贮藏控制体系(常规的Q.C.操作)对生产缺陷水平仔细地进行监督。 所建议的起动机制如下:3.1. 培养包控制结果(I.C.P)尽管指示器相当不灵敏因为涉及有限数量的包装(小的样品规模),但是当培养箱中有缺陷包装时必然要求启动再次采样程序。应该预先准备好适合的再次采样计划(见脚注),并且所采取的措施将取决于获得的结果。重要的是:应该研究培养箱中的每个未灭菌包。对于小的样品规模,即使一个未灭菌包也会对培养箱造成很大的问题。(见48页的泊松分布图)。脚注:利用公式能计算出合适的样品规模(900/估计的未灭菌百分比)。3.2. 存储废物记录/存储控制体系存储废物数据用作合适的UHT乳品厂安装起动机制。应该制定出可以接受的限度并且达成一致,以所达成的限度为基础应该制备质量图表。如果存储废物限度超出,那么必须找出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上两个体系互相补充,用作组合的质量监督工具,即良好I.C.P 质量结果和良好的存储控制统计结果。此外,结果插入到QA体系中,作为纠正措施程序的基础。3.3市场赔偿/退还 这些是产品如何能够抵抗加工、贮藏、运输和让消费者接受非常重要的指示。某个赔偿率是不可避免的,赔偿数量取决于以下方面:*所生产的产品类型*安装的复杂性*原材料的质量*操作人员的经验*设备的维护和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计划的效率*加工和分配体系因为以上因数的数量和复杂性,市场赔偿限度很难量化。然而应该建立赔偿限度,并且对于每个操作都达成一致意见。应该准备合适的措施计划。应该定期向质量控制或者质量保证人员报告赔偿数据,以正确的态度追究到底。4. 直觉的vs.系统的故障排除故障排除由一系列行动组成,这些行动只能由对所有体系和操作技术完全通晓的人员成功完成。按两种不同的方式着手问题:*凭直觉*通过系统研究直觉故障排除是不能教会的。通常情况下一些实践经验是基本。取决于经验和技巧水平,经常能快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凭直觉,问题的原因可能很难或者不可能被鉴别出来,因此不能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保护事件的重复。此方法应该结合系统方法。能够教授系统故障排除。采用合乎逻辑的问题方法并且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强调的是涉及系统故障排除的人员必须彻底通晓涉及工艺过程的技术知识,并且能够客观地工作。以这种态度经常有可能识别问题的原因。然而系统故障排除经常耗时。为了对系统故障排除有帮助,无论从机械上还是从功能上能完全通晓工厂不同元件是很有利的。以团队从事故障排除,团队应该包括实验室人员、生产人员和维护人员。故障排除不能在实验室单独进行。在鉴别最有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时实验室数据很有价值,但是实验室数据必须只能当作是一个难题。工厂生产地面条件必须进行检查和评估。因为直觉故障排除的优点是迅速,所以应该同时采用直觉和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5.系统故障排除程序 系统故障排除程序应该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信息/资料收集“我们是否需要研究帮助?”的决定需要尽早决定。如果决定需要帮助,那么“最初基本检查单”(第二部分,第11页)被设计成一个起始交流文件,把问题的基本本质传达给所要求的帮助。从那时以后,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故障排除检查单”(第二部分,第3页到第5页)的相关信息/资料。收集的信息越多,在早期阶段产生不正确理论的风险越小。同时如果没有收集到信息或者收集的信息很少或者收集了不正确的信息,那么将会浪费有价值的时间和金钱,而工厂处于闲置状态或者生产更有缺陷的产品。此外,收集的所有信息应该是真实准确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没能亲自收集所有信息,那么信息应该进行准确度检查。第二步:建立未灭菌“图片”现在通过从所有12个区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并建立了未灭菌图片或者一览表。第三步:未灭菌图片分析和理论的形成当已经收集了所有的或者大多数相关资料时,负责研究的团队(见脚注)应该由团队协调者召集。对资料应该进行讨论,并且通过集体讨论得出认为有可能引发问题的理论。通过讨论和协商应该得出最后后选理论。脚注:建议最有效的团队组成是客户生产、QA/QC、维护和利乐。第四步:措施计划的形成 然后团队决定一系列为每个研究/试行理论而设计的措施和然后给予每个区负责人这些措施的执行指示。第五步:措施研究 在各种各样区实施的研究/试行结果经常由研究团队进行比较和讨论。第六步:纠正措施如果有必要重复第三步到第五步,直到团队很自信问题已经被正确地诊断出来。然后决定和执行最后的纠正措施。注意:纠正措施程序可以被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措施计划。第七步:试运行在重新开始常规生产之前,应该达成试运行的尺度,并且执行、培养和试行。第八步: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推荐:研究团队讨论的程序或者决定所采取的措施应该防止/降低问题再次发生的风险。第二部分工作文件第一节收集资料*导言*研究流程总结*最初的基本检查单*灌装机检查单*故障排除检查单1-12*生产的计划者第二节分析*最后的生产研究*来源感染指导*细菌粗鉴别计划*耐热试验程序导言如何继续进行研究的解释。1. 用陈述的“事实”开始2. 确定事实。试运行/记录/文件3. 重新陈述所收集信息的绝对事实。4. 如果有必要,从其他能帮助进一步开发未灭菌图片的安装区域中进一步收集信息。在此阶段,来源应该清楚,如果不清楚然后。5. 分析绝对事实,开发需要测试的一个或多个理论。6. 通过追踪逻辑顺序,能够获得有关未灭菌实际来源的信息。此外某些关于未灭菌来源理论将被驳斥和丢弃。1. 卫生:1. 1仓储1.1. 1地面1.1. 2墙1.1. 3设备1.1. 4空气质量1.1. 5再次工作设施1.1. 6排放类型条件设定1.2. 个人卫生1.2.1保护性卫生(即帽子、工作服、上衣)1.2. 2 洗手1.3. 设备和设施1.3.1 水池1.3.2 工具/刷子条件1.3.3 消毒1.3.4 消毒物类型1.3.5 果汁浓缩物榨汁机评论2. 就地清洗(CIP)2.1 CIP循环(描述程序,如果有必要绘草图)2.1.1 原乳罐2.1.2 预加工和罐2.1.3 加工设备2.1.4 无菌输送(包括AT)2.1.5 灌装机2.2 洗涤剂2.2.1 类型2.2.2 浓度酸 碱2.2.3接触时间酸碱2.2.4 温度酸 碱(在回流线测定)2.2.5 流速(在回流线测定)评论3. 原材料3.1 液体3.1.1总菌数;cfu/ml3.1.2 总芽孢菌数(80/min);cfu/ml3.1.3 嗜热芽孢菌数(100/min);cfu/ml3.1.4 贮藏条件3.1.4.1平均贮藏时间3.1.4.2 平均贮藏温度评论3.2 干粉配料3.2.1奶粉 总菌数;cfu/g总芽孢菌数;cfu/g嗜热芽孢菌数;cfu/g3.2.2 可可粉总菌数;cfu/g总芽孢菌数;cfu/g嗜热芽孢菌数;cfu/g3.2.3 糖 总菌数;cfu/g总芽孢菌数;cfu/g嗜热芽孢菌数;cfu/g 3.2.4其他 总菌数;cfu/g总芽孢菌数;cfu/g嗜热芽孢菌数;cfu/g 3.2.5 贮藏条件3.3 高酸浓缩物3.3.1 风味类型总菌数;cfu/g酵母&霉菌数;cfu/g总芽孢菌数;cfu/g嗜锇酵母菌数;cfu/g3.3.2 贮藏条件3.3.2.1 平均贮藏时间3.3.2.2 平均贮藏温度3.4包材/板条3.4.1 贮藏条件3.4.2 FIFO:是/否3.4.3 码垛高度3.4.4隔离贮藏:是/否3.4.5材料的使用年限3.4.6 加工/缓冲贮藏3.4.7部分卷材的加工评论4. 预加工4.1 处理类型(即解冻、热处理)4.2 时间4.3 温度4.4 中间贮藏罐4.4.1 夹套隔离简易4.4.2 贮藏时间4.4.3 贮藏温度4.4.4 质量检查(单)4.5 再次生产的产品4.6 复原4.6.1 奶粉4.6.2 可可粉4.6.3 高酸产品4.6.4 温度4.6.5 浸泡时间4.7 预加工消毒4.7.1 热水 时间 温度4.7.2 化学品 时间 温度4.8 装置密封4.8.1 垫圈条件4.8.2 预防性维护评论5. 热加工设备5.1 设备类型5.2 保温时间5.3 温度5.4 灌装温度5.5 容量5.5.1固定/可变5.6 均质机:无菌/非无菌5.7 产品灌装压力5.8 产品加工的范围5.9 生产前灭菌5.9.1 手册/自动控制5.10装置密封5.10.1 垫圈条件5.10.2 预防性维护评论6. 无菌输送6.1 原理6.1.1 复杂:是/否6.1.2 排放能力:是/否6.1.3 装置 手动 半自动 自动6.2 无菌罐6.2.1 生产商6.2.2 罐数量和容量(单)6.2.3 最近替换的灌装机类型6.3 AT蒸汽屏障6.3.1 温度6.3.2 AT蒸汽屏障冷凝物捕捉条件6.4装置密封6.4.1 垫圈条件6.4.2 预防性维护6.5 产品蒸汽屏障(如果适用)6.5.1 温度6.5.2 屏障设计/清洗性评论7. 灌装机7.1 灌装机类型(包括特殊选项/修改)7.2 灌装机数量7.3 安装草图7.4 灌装机未灭菌7.5 灌装机条件(见检查单) 已知/未知 如果“未知”完成第xx页检查单7.6 操作过程中注意任何可见问题7.7 双氧水控制7.7.1 浓度7.7.2 消耗(ml/hr)7.7.3 温度7.8 灌装间条件7.8.1 温度7.8.2 湿度评论8. 文件/记录8.1 生产记录的收集8.1.1 灌装时间图表8.1.2 灌装机操作员记录(包括包整合控制)8.2 热加工记录8.3 预加工记录8.4 实验室记录(培养包)8.5 保存记录8.6 维护记录8.7 市场退还记录8.8 CIP记录评论9. 实验室QA/QC9.1 随即采样比率9.2 目的采样9.2.1 封条改变9.2.2 卷材改变9.2.3 生产开始9.2.4 暂停后再次开始生产9.2.5 AT灭菌机9.2.6 生产结束9.3 培养9.3.1 时间(天)9.3.2 温度9.4 评估方法(简短描述)9.5 实验室设备和条件9.6 包装显而易见未灭菌发展所采取的时间和温度条件评论 10. 维护 10.1 预防性维护 10.2 崩溃评论11. 成品的贮藏11.1 平均贮藏温度11.2 重新部署之前现场贮藏的天数11.3 为了再次采样,由QC评估产品11.4 形成文件的贮藏计划评论12. 成品研究12.1 微生物研究 12.1.1 污染菌和未灭菌包装隔离(见第42页流程) 12.1.2 为了附加资料完成和细菌隔离平行的耐热试验(见第43页方法) 12.1.3 12.1.1平皿细菌的粗鉴别(见第48页流程)12.2 根据操作手册程序和横封评估文件,完成包装整合试验。生产计划者此节目的是帮助你:*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生产*总结一个或者更多个可以选择的生产记录。第二节分析成品研究程序应该由取得资格的人员在装备合适的微生物实验室内进行未灭菌包装(成品)的研究。第一天未灭菌包装注意:所有包装密封都应该完整,然后再开始研究。采样时不要采有泄露的包装。1) 采样时使用70%的酒精对包表面进行灭菌。包装密封应该完整便于以后检查。使用灭菌的可用的注射器,使采样更容易。 2) 采10ml样品,放在一个封闭灭菌的容器内或者放在采样的注射器内(可选),然后贮藏在冰箱内。3) 在平板计数琼脂(PCA)或者胰化蛋白胨大豆琼脂(TSA)或者沙氏葡糖琼脂(SDA高酸产品)上制备划线平板,然后,对于低酸产品在30下培养24-48小时,酵母菌为20-25、24-48小时,霉菌为20-25、3-7天。对于水果果汁样品应该使用橙子乳清琼脂(OSA)。 4)制备涂片阴性菌株,用尼格罗黑涂片,或者如果可用推荐阶段对照显微镜法。作为可替代项,也可以使用直接来源于包装的原料完成革兰氏染色。此过程有助于确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在实验室培养基上生长的样品细菌的存在。5)当所有的用于培养目的的样品已经从试验包装中移走时,可以测定和记录产品的PH值。注意:如果低酸产品的PH值记录小于5,那么应该在乳酸杆菌培养琼脂(MRS)上进一步进行平板划线。6)记录所有的损坏产品的所有可见性质(并且如果有可能记录感官性质)。7)丢弃内容物,清洗包,因为整合性检查纵封和横封。第二天(低酸产品):检查划线平板,记录如下:*生长或者不生长*如果是生长记录,记录是混合感染还是纯感染以及菌落形态的所有方面。*如果是不生长记录,那么检查阴性菌株(第一天第四项)。第二、三、四天1. 在发现低于标准/有缺陷密封的情况下(应该由总环境起源的混合微生物隔离确定),应该立即在灌装机上补救,重新测试包的整合性。2. 记录微生物生长和菌落形态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所有方面和细胞形态的显微镜结果。3. 进行氧化酶和/或过氧化氢酶试验并且记录结果。4. 氢氧化钾试验可以替代革兰氏染色。5. 在隔离专一性革兰氏阳性菌(即形成棒状/形成芽孢),进行耐热试验。6. 利用所有的结果以及菌落和细胞形态的颜色墙表图试着鉴别。耐热试验方法注意:1. 对于含有污染微生物的产品样品可以直接进行耐热试验。或者琼脂平板上的净化培养基的样品可以在1-2ml Ringers溶液或者无菌蒸馏水中再次悬浮。2. 知道耐热程度属于轻微(60)、适中(80)还是极端(100或者更高)是很有用的,知道耐热程度有助于指明寻找特殊区域的方向,即:60-近似的,压缩空气的温度80-近似的,TBA/8/9灭菌室的温度。近似的,某些耐热中温菌植物细胞的生存温度阈值。近似的,灭菌器再生部分的温度。100-近似的,接近于某些蒸汽屏障的温度。通过中温菌和嗜热菌的芽孢和某些嗜热菌的一些营养细胞耐热。3. 开始试验之前,应该注意显微镜下培养基中是否存在芽孢,很显然这对说明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方法1. 把水浴分别设置成60, 80和100。用温度计检查水浴的温度,温度计放在一个独立的装有水或者产品的试管中,然后浸在水浴中控制水浴的温度。2. 在灭菌的格林氏溶液或者蒸馏水中在灭菌试管中制备微生物的试验接种物。(注意:在1或2ml中细胞悬浮液应该充分,只产生很浅的混浊度。)3. 在烧杯中制备冰水浴。4. 把含有细胞悬浮液的试管分别浸在水浴中,在起动10分钟时间(检查控制温度计)之前,允许其有足够的时间是温度达到平衡。5. 从水浴中移去细胞悬浮液,并且立即放在冰水浴中。应有足够的时间使其温度降至室温。6. 在TSA培养基上制备四个划线平板,60和80分别为一个,100为两个样品。7. 在35培养60、80和100各一个划线平板,剩下的一个100的划线平板在55培养48-72小时。8. 检查和记录每个平板生长/不生长。解释和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很难指定一个系统的分析所收集的资料的方法。然而,作为总指导,第一节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应该包括如下:* 每天整个生产过程未灭菌的分布。画出未灭菌百分比对时间的图表。找出未灭菌的“图案”或者趋势(见第47-49页的图二趋势分析)。* 检查同一灌装机灌装的所有产品是否能给出相同的未灭菌百分比结果。* 编撰特别的生产过程或者一段时间内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历史情况。查询操作记录找出是否有特殊的事件记录即生产线停止、管爆裂、设计改正等。此资料和未灭菌对时间的图表相比较,检查事件是否和未灭菌检测相一致。* 解释微生物结果,把这些结果作为鉴别感染源的指导,总指导如下:混合感染(营养菌群)热处理之后会有产品再次感染一般指示,在此情况下首要问题是包是否紧封。如果没有紧封或者发现密封有缺陷,那么应该立即补救并且在进一步研究之前应该紧封。混合感染的其他可能原因包括:*垫圈泄漏*灭菌器冷却段有洞 再生段(由耐热革兰氏阳性菌群显示) 最后段(由热敏感的革兰氏阴性水源的菌群显示)污染菌可能来源于空气、水、原乳或者整个环境。纯感染(营养菌群)相比而言这些菌群很少。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不充分的清洗或者不充分的工厂灭菌。然而如果微生物耐热,那么可能是在灭菌器再生冷却段有泄漏。在此情况下,微生物(通常是革兰氏阳性菌)要么是乳的要么是水源的,取决于装置。如果隔离革兰氏阴性热敏感菌的纯感染,同时这是很少见的并且表明CIP不正确。纯感染(耐热芽孢菌)这类感染可能的原因包括如下:*产品不充分的加热*原产品中含有较多的芽孢菌*产品中有未溶解的物质(即奶粉、可可粉)*温度高于80时再次感染(通过热震动试验验证)*因为无菌均质机,再次感染*包材不正确的灭菌*无菌灌装机上的空气灭菌装置*清洗和/或预灭菌查询第50页的“感染源指导”文件,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帮助。图二:趋势分析图表的解释事项图表1图案显示缺陷比逐渐增加。因为缺陷比呈对数增加,所以逻辑上认为污染程度也在增加。对此图表有两种解释:* 来源感染比随时间而增加* 在装置中的某些地方发生微生物的实质生长。从这类情况中能够排除/消除的一个区域是错误的CIP或者预灭菌。能给出这类情况来源实例是从AT灌装,在AT内产品已经贮藏了一段时间并且污染的微生物在AT内有时间成倍增长。污染源在AT或AT上游。既然这样不管怎样污染微生物本身是很有价值的资料,和这类微生物的自然栖息地的知识合并,能表明深层措施的性质或者深层研究的区域。图表2开头缺陷比很高,随后“下降”,在设备灭菌或者设备灭菌之后直接存在感染。这类情况的来源经常和CIP或者预灭菌(在起动过程中其本身不符合规定或者有些功能失调)联系在一起。像这种情况,有关腐败菌群的微生物资料和生产检查以及QC记录能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图表3开始缺陷比很高,在发生“消失”之后,随后为恒量,但是缺陷比很低。这类图案的来源可能更复杂。起动时未灭菌的起始水平很高可以和图表2有相同解释,但是在较低水平问题仍然会继续不会消失。这类情况表明不只有一种感染源存在。有关微生物腐败菌的类型和纯度的进一步资料是指示深层措施的基本资料。图表4间歇问题发生在有规律的间歇阶段。未灭菌水平急剧升高到类似水平,随后“消失”。像这类图案和特殊的发生在有规律的间歇阶段的操作事件有关。操作记录和污染菌群的鉴别将成为更有价值的资料。图表5也是间歇问题,发生在不规律的间歇阶段。因为以上第4类情况,应该通过查询操作员的记录研究和操作事件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不只一种感染源的可能性。污染微生物本身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而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图表6图表显示未灭菌的水平很低,但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为恒量。这类图案表明设备、设备元件或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在这些情况下,和问题有关的原材料也不能排除。再一次显示如何进行将由污染微生物本身提供。图表7在此表中,未灭菌水平相比而言很高并且是可变的。这可能是最难解释的图表。应该注意,尽管可变,但是未灭菌水平从来没有下降到零。不能排除不只一种污染。为了研究这一理论,应该比较波峰和波谷的污染微生物的性质,并且应该注意每个重要的差别。波峰/波谷和操作时间同时发生也应该进行研究。图表8图表显示单个短期感染,一个生产过程中随机发生的。出现很明显的“随机性”之后,污染消失或者完全“消失”。这表明不重复生产过程中单个事件。污染的时间和污染的水平是很关键的一篇篇资料,使用这些资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事件有关。如果对操作产生怀疑,以前的和接下来的生产记录应该进行检查,尽力发现相似事件的历史记录。这和污染微生物的性质将提供重要的资料,这是深层研究的基础。图表9在生产过程中问题本身在中途就会发生,在生产之后很明显已经进行了“无故障”运行。缺陷比开始似乎在增长,然后在很低水平灭菌。首先,应该不容怀疑地建立头段生产真正“零缺陷”的状况。如果缺陷水平很低或者间歇从而在头段生产无法察觉,那么可以研究不正确资料的整个不同的方向。因为以前的情况,应该建立问题本身是否在以前(或者接下来的)生产中出现,看看是否有“历史”或者问题是否是隔离事件。你能完全依赖什么样的资料?经常有助于决定什么样的事实是“关键的”事实,什么时候已经汇编最初的资料。“关键的”事实可以定义成如果这些事实实际上很正确那么它们将决定更深的研究课程。相反的也是真实的,即如果它们不正确,那么研究课程将完全不同。取决于研究的本性,讨论和再次证实某些关键事实通常很有价值,尤其是如果获得的事实来源于记录或者口头报告。千万不要忘记你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从别人那获得的资料。粗略的鉴定结果/感染指导来源污染源空气土壤人水原材料CIP/设备灭菌工艺残存物包装Mtrl的灭菌再次感染低酸产品中的变化高酸产品中的变化其它评论微生物释放结果芽孢杆菌属杆状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PH5.5脂解反应PH3.84.6较低生长范围耐热芽孢形成。大多数情况没有气体。多粘芽孢杆菌产生气体。成链状的大细胞。容易看见芽孢。在高酸产品中有凝固芽孢杆菌放线菌属杆状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作为芽孢杆菌加有“衣领”味菌落像糖晶体。细丝生长-细丝末端断裂成杆状细胞。乳杆菌属杆状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原乳凝结、酸、有时有气体。PH4.5可能但没有气体形成验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形成长的“细绳”链。乳酸链球菌属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原乳再生没有气体形成。口味和气味象酸奶。PH5不知道发生什么短链细胞。耐热达到80微球菌属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灌装机产品正常,PH值没有变化菌落呈粉红色、黄色或白色并且非常小。微球菌属能在相当高的温度下存活,大约达到65。肠杆菌属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氧化酶阴性CIP气体形成!凝结。腐烂味、酸。PH5不生长快速生长,产品膨胀。不耐热。Klebslella 和肠杆菌属形成大的、尖的、有光泽的菌落。假单胞菌属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氧化酶阳性没有气体。蛋白解/脂解反应。水果味不生长形成变色-绿色或棕色。甜味葡萄球菌属八叠球菌属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原乳没有气体。酸PH.普遍存在于人的皮肤上和鼻子中。是加工时再次污染的良好指示剂。沙雷氏菌属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氧化酶阳性没有气体30在PCA上为红色菌落棒状杆菌属球菌革兰氏变化过氧化氢酶阳性有一些形成气体,PH56无细胞形状和染色差异。一些细胞呈弧线或杆状。普遍存在于整个环境中。一些耐热达到80。酵母大的细胞,椭圆革兰氏阳性水果不寻常快速产生气体,PH降低。舌头有刺痛的感觉。大的、稀奶油色无光泽菌落。对热敏感。霉菌细丝状生长水果不寻常生长缓慢,生长需要空气。头发、细丝状生长。主要在表面生长。对热敏感,极少例外-Byssochlamous重要的!请观察以上图表,只作为一般指导。当寻找感染源时,使用此图表,按正确方向指出图表。细菌鉴定总结表细菌细胞形态学菌落形态学其它特征 可能的环境成因大小直径形状外观颜色气味 革兰氏阳性球菌黄绿微球菌球状菌(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群)小13mm圆形隆起有光泽黄色没有明显的气味/变化到琼脂微球菌属相当耐热空气污染玫瑰红微球菌红色/粉红色八叠球菌属球状细胞(成对/四联)略小24mm圆形,隆起,有光滑的边缘无光泽多于有光泽黄色/棕色同上八叠球菌属通常存在于皮肤,特别是手上,也存在于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圆形细胞(染色偏差)。不规则群体类似一串串的葡萄。略小24mm圆形,隆起/突出有光泽由浅到深,奶油黄色或金色同上通常存在于人的手、皮肤和鼻腔,以及牛的乳房。细胞中等耐热(细胞群)表皮葡萄球菌白色皮肤(板条和包材的拼接)革兰氏阳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长的杆状细胞,链状成团大36mm平的隆起不规则边缘&形状无光泽&粗糙类似碎玻璃暗色的稀奶油同上如果大量地存在于原乳中,那么多层细胞壁能保护芽孢,尤其是耐热(UHT处理),大气污染:灰尘&沙子不合适的灭菌包材原材料/可可粉 枯草芽孢杆菌长的杆状细胞(稍细)大36mm不规则形状凸出,瑕疵,隆起干燥,片状,表面局部隆起稀奶油/半透明同上乳杆菌属保加利亚菌和链球菌属,嗜热菌长链长杆状,类似长的细绳椭圆细胞成对和以短链形式存在很难生长-直接从腐败产品上涂抹。乳杆菌属不能在实验室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链球菌属的某一菌株以非常小的圆形白色隆起菌落形式生长。耐热、耐巴氏杀菌。原乳污染、热交换器的再次加热部分的裂缝/针孔(装置的压力波动/背压阀功能失调)革兰氏阴性球菌产气肠杆菌小的杆状细胞,形状/大小不规则-长、短,一些类似球菌。细胞外包荚膜(光圈效应),荚膜是多聚糖。略小24mm圆形、规则的凸起光滑、有光泽,湿润深稀奶油色/浅棕色腐烂味不适当的CIP(装置内残留的有机物质使菌繁茂生长)大肠杆菌较小23mm隆起,圆形有光泽、平滑浅棕色(较半透明)刺鼻的腐烂味在拼接过程中有葡萄球菌表明有过度的加工(因为没洗手)铜绿假单胞菌大36mm不规则、边缘不平铺平的隆起琼脂变绿病态的甜味(腐烂的葡萄)嗜冷菌(原乳)通过加热和水污染(CIP)被破坏,荧光假单胞菌大36mm平的隆起浅棕色没有明显的味道第三部分统计表*未灭菌灌装机比较表*连续的生产控制*泊松分布图墙表注意事项两台灌装机所生产的未灭菌包数目是否有重大的区别?假定:1. 样品的名称数目必须来源于两台灌装机。2. 每组的缺陷数目很小(少于样品规模的10%)。最低数目最高数目20%错误风险“一些指示”10%错误风险“良好的指示”5%错误风险“统计上可靠”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6791012131416171820212322324262728293157910121315161281920222324262728303132336810121315171820212324252728293132333536错误风险:风险是结果将表明“当两台机器事实上相等时有差别。”N.B.:样品的规模在评定是否有重大差别不起作用。连续生产控制(培养包控制系统)有效性如何?工厂每天每小时采一些样品包从而可以连续低检查未灭菌。这样的采样计划在达到检测未灭菌目标中有什么好处?例如:乳品厂一天总共检测100包。这些包是在离开传送带在包装操作之后在有规律的间歇段采样的,在35培养5-7天,然后开包。如果发现缺陷包,那么将进行研究。研究:将用多长时间检测一个缺陷包或者在这样的采样系统和样品规模下缺陷比将用多长时间发生变化?检测速度和“平均”缺陷比之间的关系缺陷比 检测速度p=0.01% 在有缺陷包之间平均100天。在6300天之间变化(随机的外部间歇)p=0.05% 在有缺陷包之间平均20.5天。在260天之间变化。p=0.1% 在有缺陷包之间平均10.5天。在123天之间变化。p=0.2% 在有缺陷包之间平均5.5天。在112天之间变化。p=0.5% 在有缺陷包之间平均2.5天。p=1.0% 在有缺陷包之间平均1.6天。在13天之间变化结论:1. 适度地坏生产将花时间进行检测。2. 暂时的坏生产和低水平的间歇未灭菌经常不检测。3. 即使有良好的生产,偶尔也将检测有缺陷包。建议: 再次采样和研究每个已经被检测的有缺陷包。记住:样品规模很小,培养箱中有一个缺陷包就可能代表更大问题或者间歇重现问题的“冰山顶端”。泊松分布图(基础实例)介绍在检查商业无菌的长期生产时,应该很少发现未灭菌包。这是一种特征状态,是通过泊松分布图按统计描述。从生产过程中和从培养过程中应该采多少个随机样品?一般不推荐。然而利乐建议每次生产每台灌装机最少为50-100包。这样的样品规模只能检测2-5%缺陷比(有90%概率)(见以下图表)。记住:培养箱中有一个未灭菌包,那么在贮藏中会有很多的缺陷。采样发现一个缺陷以下适用于泊松分布状态:*样品的最小规模是10包。*样品规模小于整个抽样量的10%。*缺陷比小于10%。*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缺陷平均分布。例一:我们从生产过程中采100包样品,培养之后我们发现一个缺陷包。生产的缺陷水平是多少?(很容易地说是1/100或者1%)。利用图表,沿“100”线水平移动,直到穿过90%P和99%P的概率线。从而得出在90%置信度上少于2.3%,在99%置信度上少于4.7%。例二:在缺陷水平近似于1.5%的生产过程中,应该采多少个样品会发现一个缺陷包?沿1.5%的线垂直向上移动,穿过90%P和99%P的概率线。在n轴上相应的值分别是160和310。如果从一个或几个货架上采样,那么这些样品的规模是很好的。如果从生产过程中采样,那么样品的规模应该以十倍的系数增加即分别为1600或者3100。(样品规模应该小于整个生产的10%,假定生产过程分别大于16000或者31000包)。颜色墙表的注意事项导言图表包含在未灭菌的UHT奶中发现的仅有的几个可能数不清的微生物。图表的好处在于可以作为长久的可视参考,从而帮助通常很少发生在UHT安装未灭菌的鉴定。革兰氏阳性球菌黄绿微球菌细胞形态球形革兰氏阳性球菌,细胞成不规则簇集。在图表上被注明是可变的染色反应。通常是革兰氏阳性生物体在在相同的载波片上颜色发生变化,从黑紫色到粉色。这是因为在染色过程中用丙酮乙醇过渡脱色的缘故,但是通常还因为培养基的时效/使用年限。超过24小时的培养基在细胞壁结构上会发生变化,脱色剂会渗透过细胞壁,并且滤去紫色的结晶紫染色剂。然后细胞呈现更红的颜色和染色相反。菌落形态小的菌落。1-3mm的直径,圆形,突起,有光泽,黄色。无特殊气味,随琼脂改变。玫瑰红微球菌细胞形态和黄绿微球菌相同细胞形态除了菌落颜色从红变成粉红以外,其他和黄绿微球菌相同。微球菌属相当耐热,是空气污染的良好指示剂。八叠球菌属细胞形态球形,革兰氏阳性细胞,成对和四联。菌落形态微小菌落(2-4mm直径),黄色/灰色。暗色的菌落多于有光泽的,菌落为圆形、突起、有规则/平滑的边缘。八叠球菌属通常在皮肤上尤其是手上被发现,但是在原乳中也发现有八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形态球形革兰氏阳性细胞(在染色上也表现有差异。在正确制备的新的培养基中,所有的细胞应该染色成黑紫色)。葡萄球菌呈不规则簇集,类似于一串串葡萄。菌落形态微小菌落(2-4mm直径),有光泽的表面,圆形,突起。菌落通常被染色,颜色由浅到深,呈深奶油黄或者金黄。通常存在于人的手、皮肤和鼻腔,以及牛的乳房。某些菌株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热稳定的毒素)和牛的乳房炎。细胞耐热归因于热很难穿透细胞群。表皮葡萄球菌细胞形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同。在载玻片上颜色差异更明显。菌落形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同,除了菌落不被着色它们总是白色。通常这些微生物栖息在人的皮肤上,是和TBA/3或者TCA技术有关的PP条和包材未灭菌的良好指示物(和肠杆菌属一起)革兰氏阳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细胞形态长的杆状细胞,染色为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