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2_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5新版浙教版_第1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2_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5新版浙教版_第2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2_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5新版浙教版_第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2_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5新版浙教版_第4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2_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5新版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原子结构的模型 课程标准: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内、主题2 “物质的结构”下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内容。中考考试内容有:知道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和方法。考试要求为a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建立模型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理解模型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和发展科学的作用。教学重点: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教学难点: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新课引入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指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二、新课教学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的、实心的球,是不可分割的. 但是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后,就扣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也有它本身的结构。(一)科学家是怎样揭开原子结构的秘密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3页,说一说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过程.1、 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2、 汤姆生: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原子是一个球体,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3、卢瑟福:(1911)“卢瑟福模型”、“核式模型”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4、玻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5、“电子云模型”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因此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的确切位置,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回顾:1808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实心球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分层模型”;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电子云模型”。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讨论: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用图表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讨论:人们如何描述原子与原子核的体积大小关系?原子核与原子比较,前者体积极小,犹如一粒米对一个万人体育场的大小比例。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D)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道尔顿,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4、1999年,艾哈曼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10-15秒)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D)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内部结构。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2-3:原子结构的模型(2) 课程标准: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内、主题2 “物质的结构”下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内容。中考考试内容有: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知道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考试要求都为a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2.过程与方法用敲碎桃核的比喻让学生了解研究原子核秘密的方法,通过对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将物质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直观地表达出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的结构,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教学难点: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认识离子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带着问题自学: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研究原子核的方法是什么?(2)原子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粒子带电情况如何?(3)原子核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粒子带电情况如何?(4)什么是核电荷数?(5)说一说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结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1/1840),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指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却很小。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场里的一粒米。几个重要概念:1.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2. 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3. 中子数: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4.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分析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原子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1101氦原子2222碳原子6686氮原子7777铝原子13131413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除氢原子外,一般都有中子。(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读图,说一说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水水分子氢、氧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夸克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演示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注意氯气有毒,注意安全)1、观察钠和氯气的状态和颜色2、用镊子夹一小块钠放入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最后形成一种白色粉状固体物质。讨论:你能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过程吗?本质分析: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两种离子所带电荷相等,电性相反,互相吸收,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是氯化钠(即食盐),氯化钠既不是分子构成的物质,也不是原子构成的物质,而是由两种离子构成的物质。这两种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读图:参考课本图示及描述。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物质。举例:硫酸铜也是由离子构成的。(请同学们来描述构成情况)老师将硫酸铜的化学式写出来,让同学们观察(与氯化钠比较),分析离子中元素的组成情况。可以再简单的举两个:如高锰酸钾、碳酸钙。小结:有些离子的组成是一种元素,有些不止一种元素。不止一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又称原子团。离子实际上就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课堂练习:1、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电子构成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3.下列有关氯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B氯化钠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以上叙述都不对4.科学家制造出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的新原子,关于该新原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核内中子数为112 B其核外电子数为112C原子带正电荷112个 D以上都不对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2-3:原子结构的模型(3) 课程标准: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内、主题2 “物质的结构”下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内容。中考考试内容有: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同位素,考试要求为a级。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的概念,能分析具体的粒子(已知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判断具体的粒子是否为同位素,能例举典型的同位素。了解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建立元素的概念和同位素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的伟大力量。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概念,能分析具体的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判断具体的粒子是否为同位素。教学难点:理解元素的概念 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引入新课。科学家发现:一些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另一些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又如一些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些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这说明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目是不相同的,同一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目是相同的。科学上规定: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是一种宏观概念元素的特征: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不同,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决定。读图:(1)A原子核中有_个质子, _个中子。(2)B原子核中有 _个质子,_个中子。(3)C原子核中有_个质子,_个中子。思考:他们是同一种元素吗?这三个原子完全一样?回答:是同一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都是氧元素他们不一样,因为中子数不同小结: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如原子核内质子数是8个的所有原子(不管中子数是多少)都是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元素与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同位素的总称,同位素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不同原子:氢(11H、12H、13H),氕、氘、氚都是氢原子,都是氢的同位素原子;碳(612C、614C)都是碳的同位素原子;如何用符号区别同位素原子呢?用符号 R表示同位素原子R:表示某种元素Z:表示这种元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A: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总数即:A = Z + N (质量数)写出氧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的符号?请同学们读图1-23“同位素原子的应用”。了解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用人工方法得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已经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它的射线 医学诊断、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裂纹等。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弹、氢弹。 .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化学分析。阅读P13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说一说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的的原理与方法,增加对同位素应用的理解和印象。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同位素在农业、生物技术、医学或考古等方面应用的调查报告。供大家交流学习之用。课堂练习:1、氕、氘、氚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质量 B、原子核结构C、核电荷数 D、中子数2、 我国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