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_第1页
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_第2页
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_第3页
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_第4页
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24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内容26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归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27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洋务派认识到实业救国的重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28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5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C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29“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实行联邦制政体 B实行两党制原则C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30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31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发展农业生产的手段相似32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33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34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35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二战结束后,在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材料反映了英国A为应对经济危机持续影响采取措施 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40(25分)“民”字的基本解释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由此派生的词语有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权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人民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 济、政治背景。(8分)民观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影响。(7分)民生 材料三 美国政府开支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70年代后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呈现出怎样的趋 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作出这种举措的原因(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科举隋创唐兴,唐代是中国科举发展史上的早期,当时的科第人物是北方士人占绝对优势。安史之乱以后,南方士子在科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到北宋中期,科场录取人数的比例开始出现南北倒置现象,南方举子在科场竞争中转而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南北差异的变易,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争论的双方以司马光和欧阳修为代表,司马光代表了朝中长于经史的北方派,针对南方士子科场的绝对优势,力主按地域均衡举额分路取人,提出了著名的“逐路取人”思路。到了明代,南方举子在科场的压倒性优势继续存在,南北地域之争又起波澜,引发了科举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1425年,大学士杨士奇提出南北分卷的设想。两年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南北卷制度正式实施,自此,科举录取按南、北、中(不易划定为南或为北的区域)进行分地域按比例录取。然而,按大的区域录取毕竟还是会造成各省取中人数的不均,一些边远省份由于教育的落后甚至出现被科举取中所“遗漏”的情况。因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制度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即按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会试中额”,一直实行到科举终结。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科举考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录取名额如何分配的问题。围绕“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任选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 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鬻、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之禁。天下之茶,多由政府垄断(行公卖法),惟于川、陕、广南,听其自由卖买。这便是自由贸易制 宋榷(qu,专卖)酒之法:诸州城内皆置务酿酒,县、镇、乡、闾或许民酿而定其岁课。三京官所造曲,听民纳直以取。太宗时,置榷署予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耻、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其后乃诏:“叁今惟珠贝、玳瑁、犀象、镔铁、髓皮、珊瑚、玛瑙、乳香禁榷外,他药官市之余,听市于民。” 浅论宋代禁榷制度的强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禁榷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禁榷制度的影响。(9分)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具体地讲,战争观的理论构架,包括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对待战争的态度、控制战争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此,各国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公认的力作。按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划分,20世纪影响比较大的战争观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战争观、和平主义战争观以及正义战争观等。其中,现实主义战争观一般都认为,惨烈的战争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必要手段或工具,是同道德无关的活动。和平主义战争观(一战后形成)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正义战争观则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战争观的典型代表,在整理前人见解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