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宪法的性质、结构与分类.ppt_第1页
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宪法的性质、结构与分类.ppt_第2页
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宪法的性质、结构与分类.ppt_第3页
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宪法的性质、结构与分类.ppt_第4页
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宪法的性质、结构与分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 宪法学基本理论(上) 宪法的性质、结构与分类 一、宪法的概念 (一)学术界各种关于宪法的定义 1.依据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是治国的总章程,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党章之关系) 2.依据宪法的某种功能:宪法是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有可能先于民主) 3.依据经济基础界定宪法:宪法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 层建筑,是资本主义革命的产物,宪法可区别于资本主义 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古代宪法与现代宪法) 4.从阶级关系的角度界定宪法: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 的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政治力量与 阶级力量) 存在的问题:没有从宪法本身的属性来研究宪法 (二)词源学的含义 1、古代中国“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 的含义: (1)指一般的法律、制度。例如,国语晋语中的“ 赏善 罚奸,国之宪法。” (2)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3)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2、西方宪法概念之溯源 (1)constitution=con(一起)+stitututio(设置) (2)广义的宪法:确立、规范或治理政府的规则总和,包 括宪法性法律(constitutional law)、习惯、风俗、惯 例和默契(宪法性法律) (3)狭义的宪法:成文宪法(documentary constitution ) 结论: 古代中国与西方运用“宪法”一词时相同之处是:都有优 于普通法的某种倾向;不同之处是:古代西方的宪法往往 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意义,古代中国的宪法都没有此意。 在动态意义上,宪法是人民建构政府的行为; 在静态意义上,宪法是人民建构政府的规则集合体。在古 典时代,宪法被 理解为来自于从民族的现实制度和发展 中推演出来的的实在原则;在现代,宪法被理解为有意识 地创建而产生的原则体系. (三)宪法的概念及其本质 1、什么是宪法? (1)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效力的来源; “母法” (2)它以国家和公民关系为调整对象; (3)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是宪法的主要内容; (4)它以人权保障为终极价值追求。 2、宪法的本质是什么? (1)阶级意志论 (2)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英)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 日,是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 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政府论论宽容 列宁的观点: “专制制度也好,君主立宪也好,共和制也好,都不过是 阶级斗争的不同形式”;“资产阶级的宪法上说:拥有私 有财产的人和乞丐是平等的。这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这 种平等把国家统治权交给了资产阶级。”“我们的宪法, 我们的苏维埃是揭穿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切骗人把 戏的最好的宣传鼓动材料。我们公开宣布了被剥削的劳动 人民的统治。” 洛克的基本主张: 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 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 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 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二、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公法” 奥斯汀(17901859) Austin John 英国法学家。分析法学 派创始人。著有法理学范围和法理学讲义。奥斯汀区 分了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公共权力机构的设置、官员组成 及其产生方式、机构的权力及其限制等方面的法律;私法是分 配私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法律。 “国会不得侵犯言论与新闻自由”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2、宪法是授权性的法律 (1)授予公民以基本的自由和权利 (2)授予国家机关以公共权力 (3)防止法律与权力侵犯公民的自由 3、宪法是一部“社会契约” (1)制定与修改的程序来看 “全民公决”与“多数人同 意” (2)西方的“社会契约”思想: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原始人 为什 么要组成一个国家?怎样组成一个国家? 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 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4、宪法是基本法、根本大法 5、宪法具有相对稳定性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1)是否属于成文宪法 (2)宪法的制定程序与修改程序是否具有特殊性 三、宪法结构 (一)宪法结构概述 简单地说,宪法结构是指构筑宪法的各个组成 部分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排列。 1、宪法体系 宪法体系是指一国宪法由不同渊源形式的宪法 规范所组成的有逻辑、有系统的结构形态。构筑宪 法体系的要素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 、宪法判例和宪法解释等。 2、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宪法典的形式结构是指构筑一国成文宪法典各个 要素的外部组合,具体包括宪法典的体例和宪法典的 格式。 宪法典的体例是指构筑宪法典的全部条文,划分 为大小不同、层次各异的部分,分别由相应的文字符 号排列而成的形式结构。文字符号一般有篇、章、节 、条、款、项、目等。 宪法典的格式是指宪法典的整体布局。具体是指 由名称、目录、序言、正文(总则、分则、附则)、 附件以及制定机构、制定时间和公布令等所组成的形 式结构。 (二)宪法的序言 1、宪法序言的分类 在宪法条款的正文之前,有一段叙述性文字, 它以庄严的词语宣告该宪法制定的由来、目的和 宗旨以及其他,这就是宪法的序言。 现代世界各国宪法有序言的约占三分之二以 上(151部成文宪法中有序言的95部,没有序言的 56部,有“序言”字样的有近60部)。共分为四 种: a、目的性序言。 如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规定: “我们美国人民,为着建立一个更完善的合众国,树 立 正义、保证国内治安、筹设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并谋吾人 及子孙永享自由和幸福起见,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s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ce,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原则性序言。占60%。如法国1958年宪法序言规定: 法国人民庄严宣告,他们热爱1789年的人权宣言 所规定的并由1946年宪法序言所确认和补充的人权和 国家主权原则,等。 c、纲领性序言。第三世界国家的宪法大多采用此类。 如我国1982年宪法用约1800字的篇幅,在总结历史经 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并规定了我国人 民的根本任务和对外政策等。 d、综合性序言。为数最少,篇幅最长。如南斯拉夫 1974年宪法的序言,2万余字,内容包括基本原则、 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国际关系和宪法的最高效力等 。 2、宪法序言产生的原因 何华辉:宪法序言的产生,是由制宪者的需 要和宪法的规范性特点决定的。 3、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宪法序言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规 定的内容及其地位和作用来看,大部分宪法 序言与总则或总纲的内容有重合或交叉之处 ,应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体现了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 思想和领导的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建 者,是社会主义朝鲜的始祖。 金日成同志是思想理论和领导艺术的天才,是百战百胜 的钢铁统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和伟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人民将在朝鲜劳动党的 领导下,拥戴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共和国的永恒主席,维 护、继承并发展金日成同志的思想和业绩,把主体革命事业 进行到底。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是把伟大领袖 金日成同志的主体国家建设思想和国家建设业绩加以法律化 的金日成宪法。 (三)宪法的正文 1、宪法正文的总则 宪法正文的总则也称总纲,总则一般包括基本原则条款 、基本政治制度条款、基本经济制度条款、基本文化制度条款 、国家标识制度条款等。 2、宪法正文的分则 宪法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分则的条文是宪法规范的主 要表现形式,是一部宪法的实体内容。一般包括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权限和活动原则、宪法的实施与 监督,以及过渡性条款等内容。 3、宪法正文的附则 宪法的附则,也称为“补则”或“最后规定”,通常规 定宪法自身的最高法律效力、生效时间和生效条件、宪法的修 改和补充等内容。 (四)我国宪法的结构 1、从宪法体系上看,属于成文宪法体系,渊源形式有宪 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及国际条约 和国际惯例等。 2、从宪法典的体例上看,以“章”开篇,兼有节、条、 款等的设置。现行宪法全文共4章,7节,138条,另附 17条修正案。 3、从宪法典的格式上看,有名称、目录、序言、正文, 以及制宪机关、制宪时间、公布机关、和公布时间等 。 4、从宪法的内容结构上看,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 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权限和活动原 则等。 三、宪法的分类 (一)学者的分类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也称文书宪 法或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 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其特点 是稳定欠灵活。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法律效力与普 通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其特点与前者相反。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 法。其奉行的是主权在君原则。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公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其奉行的是人民主权原则。 协定宪法是指君主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 定的宪法。如法国1830年宪法是国会 与路易菲力蒲国 王共同颁布的。 (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宪法分类 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 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书面宪法与现实宪法 列宁: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宪法是虚假的;当 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 第2讲 宪法学基本理论(下) 宪法的价值与基本原则 第二讲 宪法的价值与基本原则 讲 授: 肖 明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一、什么是宪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 (一)追寻价值(一)追寻价值 探寻法律之上的法价值追问 寻找宪法背后的高级法背景价值追问 任何一部宪法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要 反映特定阶层乃至全体人民的政治理想和思想, 当然这些理想和思想本身也受一国当时的政治现 实、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限制。所 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国家宪法背后的价值支撑。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中的宪法” 1、宪法中的宪法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制定宪法规范时所依 据的、并反映宪法的根本价值和作用的最 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之中的 基本精神。可以说是宪法中的宪法。 2、形成历史 宪法原则是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过程中逐 渐确立的,每一宪法原则都有与之对应的封建政治原则, 故必须将其置于与欧洲封建政治原则对比的意义上才能理 解其深刻内涵。 宪法原则所体现出的思想曾经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的旗帜和工具,借助这些思想,支撑封建政治大厦的基石 被动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政体。大多数 国家的资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制定了宪法,宪法原则成为 国家管理社会的指导思想与评判政府合法性的标准和尺度 。 3、宪法原则的内在逻辑 原则并不是孤立和静态的。宪法各基本原则的相互一致 性主要表现为,这些原则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即约束 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 这些基本原则从不同方面确立、肯定和论证了国家权力 必须以尊重个人权利为前提和依归。同时,宪法各基本原 则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属性,代表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追 求。 4、各国公认的宪法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法治原则 上述原则构成宪法内在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 民主宪政体制的基本支柱,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 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法治 是根本保障。 二、宪法原则之一:人民主权原则 (一)什么是人民主权原则(一)什么是人民主权原则 即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归全体人民所有。 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第3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 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 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6条规定:“法律是公共意志的 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 度。” 法国布丹于1576年在其共和六书中首先提出:“主权 是公民和臣民之上的最高权力,是不受法律限制的。”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二)“人民主权”反对什么? “主权在君”,“君权神授” “君主主权”是封建政治的支配性原则,它在总体 上确立了国家权力属于个人,而不是社会全体的 封建政治体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三)人民主权思想起源 近代首倡人民主权思想 的当属英国著名的诗人与思 想家约翰弥尔顿。他认为 所有的国王能够都是人民“ 根据一定的条件托付给他权 力的”,“一旦国王不遵守 这些条件”,“权力就必须 交还给人民”。“一切权力 的源泉一向是来自人民。” 约翰弥尔顿(英语: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 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 人,思想家。因其史诗失 乐园和反对书报审查制的 论出版自由而闻名于后 世。 人民主权说的主要创始者和代表是法国的卢梭,他认为古 代社会即原始时代,人们曾有过自然状态的生活,那是人 类的“黄金时代”,人们过着愉快的生活,人人平等自由 ,没有什么财产,没有法律的约束,后来因为出现了私有 财产,出现了贫穷和富有者,自由幸福生活才遭到破坏, 出现了不平等现象,战争和道德败坏也相继而起。人们为 了保证自己的自由,才不得不放弃其原有的自由,订立契 约,组织国家,推举统治者,如果统治者变成了专制暴君 ,就应该被推翻。 他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认为社会契约赋予国家以绝对权 力,这个权力受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支配,名为主权 。主权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能转让的,属于全体人 民,全体人民就是主权的主体,“共同意志”的具体化就 成为法律,每一个人应当服从法律,也就是服从自己的意 志。立法权属于人民,不能让别人来代表,人民的议员只 是人民的公仆,在行政权方面人民可以而且应当有代表, 因为行政权要根据法律来办事,行政机关受主权者的委托 行使权力,它是人民的雇员。 (四)人民主权思想在宪法上的体现 1791年法国宪法:“主权是唯一的,不可分的,不可割让 的,不受限制的。主权属于国民。” 法国1946年宪法第3条也规定:“国家主权属于法国国民 全体。任何一部分人或任何个人不得擅自行使国家主权。 ” 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宣称:“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 统治者的同意” 1947年的意大利宪法第1条规定:“主权属于人民,由人 民在宪法所规定的方式及在其范围内行使。” 1949年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2项规定:“主权属于人民。 它由人民通过选举和全民投票方式,以及通过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的专门机构行使之。” (五)人民主权学说之发展 1、人民主权与议会主权 英国宪法学家戴雪即认为英国的主权主体是议会,它 有权制定或取消任何法律,议会之上没有任何人或者 团体有超越其上的权力,即英国议会的立法权不但是 无限的,而且没有其他机关的权力可以和它相抗衡。 议会主权就是属于人民委托的“人民主权”说的形式或 变形。 日本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其权力由国民的 代表行使”。意大利宪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由人 民在宪法所规定的形式和范围内实现之”,“立法职能 由两院集体实现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现行宪法第62条在具体列举了全国人大的14项职权 后,还恐挂一漏万,又加上第15项:全国人大行使“应当由 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权力。” 2、人民主权与有限政府 与人民主权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是有限政府或受限制的政府的原则。它的含义是,国家等 公共机构的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国家机关的权力来 自人民的委托,并且只限于人民委托的范围,不享有任何 不是来自人民委托的权力。所以宪法不仅是人民权利的保 障书,也是人民向国家机关委托权力的委托书。 三、宪法基本原则之二:人权原则三、宪法基本原则之二:人权原则 ( (一一) )人权主张人权主张 1、所谓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 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现代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是自然与社会两种属性的统一。一方 面,人是自然存在物,需要生存和延续,需要衣食住行, 有七情六欲,这些物质的、精神的和人身的需要,是由人 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人的本能和天性。首 先必须满足人的这种自然本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又是 社会的存在物,必须与他人结为社会共同体才能更好地生 存。也称之为具体的人权。如果只强调人权的自然属性、 忽视它的社会属性是片面性的;反之也是片面的。 2、人权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属性, 它要求国家履行尊重和保障的义务。 人权高于国家,因为它具有道德属性 (二)人权主义反对什么 1、“君权”和“神权” 欧洲封建政治实行政教合一,君权和神权位于世 俗社会的权力的顶峰,决定了社会政治服务于君 主和上帝,而作为社会组成成员的人的存在和应 有权利得不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个人权利保障 无法成为社会政治的目的与评价政府合目的性运 行的标尺。 2、不合理歧视 (三)保障人权之思想起源 天赋人权思想 人权和公民权利的保障的学说起源于17、18世纪的资产阶 级启蒙思想家,英国的弥尔顿、洛克和法国的卢梭等提出 天赋人权的学说,把自由、平等、幸福和私有财产等作为 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权利,是非经本人同意不得剥夺的自然 权利。 (四)人权思想在宪法上的体现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 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 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 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 立政府” 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至十条规定保障人民的 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确立宗教或禁止 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 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的法律,规定人民有保护其身体、 住所、文件与财产的权利,不受无理拘捕、搜索与扣押, 此为不可侵犯的权利;规定在任何形式案件中不得强迫任 何人证明自己的犯罪,未经正当法律手续不得剥夺任何人 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等。 法兰西国民议会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 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 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 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 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 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 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 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三、法治原则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 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潘恩 (一)法治的含义 即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主张和学说,它是在资产 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的斗争中提出的。资产 阶级思想家、法学家认为,在君主专制下人民的生命 财产和人身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只有制定法律,人人 服从法律,自由才有保障。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指各人得做法律所容许的事的 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做法律所禁止的事,则此人将没 有自由,因为其他的人必起而效尤,使此人受到损失 ,势必非自己制止不可。 (二)法治反对什么 “人治” 在人治社会中,君主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国家 权力和个人自由处于一种随意和不稳定状态,个 人自由因此无法得到保障。 人治是与君主专制独裁和社会不平等相结合的, 是它们的表现和保障。法治则是指在国家治理中 以法为尊,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任何组织 和个人既不能有法律上的不平等,更不能有法外 特权。可见,法治是以人民主权和平等权为基础 ,是它们的表现和保障。 “礼治” 思考: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在哪儿? 1、谁是立法主体? 2、谁是守法主体? 3、法律是否为权利提供救济? 4、法律是否为权力设定责任? 回答: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德治国”? (三)法治思想的渊源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明确主张贤人政治,公 开提出应由哲学家担当“理性国”的国王,而亚里 士多德则坚持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法治思想,他认为:“凡 是不凭感情治事的统治者总是比感情用事的人们 优良,法律恰正是没有感情的;要使事物合乎正 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正是 这样一个中道的平衡。” 他还在政治学中指明了法治一词的基本要素 :“法治应包含两层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 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 得良好的法律。” 在近代法治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卢梭贡献最大,他的法治 理论可归纳为:人民拥有立法权,法治与共和政体相结合 ,法治意味着平等。 潘恩曾经说过:“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 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由此可见,法的权威 高于人的权威,由法律支配权力是法治的根本。 法治是指宪法或法律在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居于最高地 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必须来源于法律,由法律设定权力的 分配、权力的范围及行使权力的程序。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一切国家机关及官员都必须依 法治理国家;宪法和法律必须符合正义,是良法;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司法独立,只服从于宪法和法律 。法治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依据法律约束政府; 一是平等对待每一社会成员。前者要求国家和政府必须服 从法律,后者表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四)法治要求 一、要依法治理国家。就是要以法律来维持社会秩 序。 二、法律不但约束被统治者,同时又约束统治者。 三、人民非违反法律不为犯罪,人民非依法律不受 逮捕、拘禁、审问和处罚。也就是只有根据法律 才能定罪,才能科以刑罚。 四、以法律确定个人自由权利的范围。 (五)法治在宪法上的体现 法国的人权宣言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 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 证社会上其他成员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 法律规定之。”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 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 未规定的行为。”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宣言还规定非 依法律及其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否则要受处罚,但依法的传唤或扣押,不得违抗,否则 就要构成犯罪等。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 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 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 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鸠) 许多政论家已经确立这样一项原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 该 制度中的若干制约和监控机构时,必须把每个成员都假定为是一个无 赖,并设想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谋求私利,别无其他目的。(英国18 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家 休谟) 人类有无限的的欲望,居首位的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罗素) 大人物几乎都是坏人。(阿克顿) 只有把政治家当成混蛋才能搞民主政治。(尼采)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 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 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 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前总统 布什) (一)什么是权力分立 1、把国家对内的主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然后分别由 三个不同的部门掌握。也叫三权分立。 2、“三权分立”理论的关键,在于通过权力分立、权力制 约、权力平衡达到限制专制与独裁的目的,实现民主。 3、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英国:议会至上 法国:行政权优位 中国:民主集中制,分工监督 (二)三权分立反对什么 “专制”与“集权” 封建统治者将所有国家权力集中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 构之手,权力集中导致了权力的任意与不加约束,任何掌 握权力的人都极易专制与残暴,这极大增强了权力对个人 的危险性。 (三)三权分立思想的渊源 在17世纪的时候,洛克首先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执行、 外交三权,而后面的两种权力可以委托给政府行使,立法 权应当是最高的,优于其他权力,也就是政府应当从属于 立法机关。他认为人类的一个弱点是易受权的诱惑,在同 一人的手里既有立法之权又有执法之权,就不免使他不遵 守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洛克主张立法权同行政权两者分立 ,使英国的王权从属于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至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其所著论法的精神一书 中提出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他认为自由 和分权是密切相联的,自由要得到保障,就一定要制止权 力的滥用,为了制止权力的滥用,就要以权制权,使各种 权力分立并相互制衡。 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主张这三种权力分属 于三种不同的机关,因为有任何两种以上的权力集中于 一个机关,都会有碍于自由。他说:“如果同一机关行 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 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因此,他提出立 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并且实行代表制,由人民选出的代 表代行立法;行政权则属于君主;司法权由人民选出的 人组成裁判所来行使。立法机关可以对行政机关执行法 律的情况进行监督,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可以有否决 权,实行行政权对立法权制约,立法机关内的两个组成 部分分别开会,相互有否决权,互相牵制。 (三)美国:三权分立的典范 美国“宪法之父”汉密尔顿致力于对“三权分立” 的政治实践和具体操作进行研究并付诸宪法条文设 计之中,使这一理论最终在制约限制权力的意义上 走向完备和实践。美国宪法是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的 典型的宪法,它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 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国会分为参议院、众议 院,两院可以否决权互相牵制,同时国会又受政府 的牵制,政府各部门之间也相互牵制,政府也受到 国会的牵制。 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x*t$qZnVkShPdMaJ7F4C0z)w&s!pYmUjRfOcL9H6E3B+y(u%r#oWlTiQeNbJ8G5D1A-x*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y(u%rZoWlThQeNbJ8G4D1A-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7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 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cL9I6E3B0y(v%r#oXlTiQfNbK8G5D2A-x*u$qZnVkShPdMaJ7F4C0z)w&s!pYmUjRgOcL9H6E3B+y(v%r#oWlTiQeNbK8G5D1A-x*t$qZnVkSgPdMaI7F4C0z)v&s!pXmUjRfOcK9H6E2B+y(u%rZoWlThQeNbJ8G5D1A-w*t$qYnVkSgPdLaI7F3C0z)v&s#pXmUiRfO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9H5E2A+x(u$rZoWkThPeMbJ7G4D1z- 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qZnW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H6E3B+y(v%r#oWlTiQeNbK8G5D2A-x*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x*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w*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x(u%rZoWlThQeMbJ8G4D1A- w*t!qYnVjSgPdLaI6F3C0y)v&s#pXl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7G4D1z-w*t!qYmVjSgOdLaI6F3B0y)v%s#pXlUiQfNcK8H5E2A+x*u$rZnWkThPeMaJ7G4C1z-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x*u$qZnVkShPdMaJ7F4C0z)w&s!pYmUjRfOcL9H6E3B+y(u%r#oWlTiQeNbJ8G5D1A-x*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jRfOcK9H6E2B+y(u%rZoWlThQeNbJ8G4D1A- 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cL9I6E3B0y(v%r#oXlTiQfNbK8G5D2A-x*u$qZnV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H6E3B+y(v%r#oWlTiQeNbK8G5D1A-x*t$qZnVkSgPdMaI7F4C0z)v&s!pXmUjRfOcK9H6E2B+y(uZnW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H6E3B+y(v%r#oWlTiQeNbK8G5D1A- x*t$qZnVkSgPdMaI7F4C0z)v&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w*t$qYnVkSgPdLaI7F3C0z)v&s#pXmUiRfO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A-w*t!qYnVjSgPdLaI6F3C0y)v&s#pXlUiRfNcK9H5E2A+x(u$rZoWkThPeMbJ7G4D1z-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E2A+x*u$rZnWkT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qZnWkShPdMaJ7F4C1z)w&t!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 x*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x*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x(u%rZoWlThQeMbJ8G4D1A-w*t!qYnVjSgPdLaI6F3C0y)v&s#pXmeNbJ8G5D1A-x*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x(u%rZoWlThQeMbJ8G4D1A-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7G4D1z-w*t!qYmVjSgOdLaI6F3B0y)v%s#pXlUiQ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 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VjRgOcL9I6E3B0y(v%r#oXlTiQfNbK8G5D2A-x*u$qZnVkShPdMaJ7F4C0z)w&s!pYmUjRfOcL9H6E3B+y(u%r#oWlTiQeNbJ8G5D1A-x*t$qZnVkSgPdMaI7F4C0z)v&s!pXmUjRfOcK9H6E2B+y(u%rZoWlThQeNbJ8G4D1A-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O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A-w*t$qYnVjSgPdLaI7F3C0z)v&s#pXmUiRfO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z- 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oWkThPeMbJ7G4D1z-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qZnW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