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 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 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 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卷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原创题)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告诫(ji) 俯瞰(kn) 蠕动(r) 驰骋(chng) B.棱角(lng) 拾级(sh) 霎时(sh) 妩媚(mi) C.敦实(dn) 演绎(y) 巉峻(cn) 虔诚(qin) D.翌日(y) 推搡(sng) 懈怠(xi) 蜿蜒(wn) 解析:A.俯瞰(kn);B.拾级(sh);C.巉峻(chn)。 2.(原创题)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D ) A.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纷至沓来 B.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C.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络绎不绝 瞬息万变 D.轻歌曼舞 名符其实 和颜悦色 亭台楼阁 解析:D.符副。 3.(2017黔东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B ) A.常见一些学者,陈述起观点来是口若悬河,然而要征 引典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 B.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 创新。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 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黔东南 ,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黔东南的众多美食、美景及民风民 俗。 解析:B.使用有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 包含男孩子,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 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 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 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 展中心。 解析:A项“水质量”与“增加”,“信心”和“果断 ”搭配不当。B项“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D项主 语残缺,去掉“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 为成名_;知音,是为寂寞_。知音之可 贵,不但在于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 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解析: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锦 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慧眼独具:慧眼 ,原是佛教用语,指能认识到过去和未来的眼力,今泛 指敏锐的眼力,指具有与众不同的敏锐的眼力;胆识过 人:指有胆识,有气魄,超过一般人。 ( B ) 6.(原创题)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D ) A.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 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B.“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 即散失在冰原上。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 D.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 解析:D中顿号应为逗号。 7.(原创题)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C ) A.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B.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 长的游客车队。 C.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 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D.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 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解析:A、B、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漫溯人生的河流,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生命歌唱者,他们在 人生的磨难中笑傲红尘,坚忍不拔。 我们无法忘怀这些生命的歌唱者,在我们低落、惆怅、失 意的时候,耳畔总能传来一曲曲天籁,激励与鞭策着我们前 行。 左丘失明,却有国语存世;司马迁遭受腐刑,史记 却传诵千古。 生命如一条河流,唯有经历过惊涛骇浪才能更显辉煌。 虽然水波不兴也是一种美,但波涛汹涌更能让人刻骨铭心 。 A. B C D 解析:根据句子内部关系及关联词的使用确定为C。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壶口瀑布作者是梁衡,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 晋大峡谷。 B.马丽华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中为我们描绘了雪 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C.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 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D.一滴水经过丽江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从 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 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解析:C.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 10.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 洛夫斯基之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 时三年写成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保尔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保尔当过童工,后来在冬妮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 解析:D.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卷 (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1)_曲径通幽处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 寺后禅院) (2)_浮云游子意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3)惊起却回头,_有恨无人省_。(苏轼卜算子黄 州定慧院寓居作) (4)_零落成泥碾作尘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5)_关关雎鸠_,在河之洲。(关雎) (6)八月湖水平,_涵虚混太清_。(孟浩然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 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 _与君离别意_,_同是宦游人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_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_,_忍能对面为盗贼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完成第12题。(共5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 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 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 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D )(3分)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 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 ,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 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 ,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 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 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_第一,写出道路结冰,天气寒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1316题 。(共12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 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请循其本( 追溯 ) (2)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本来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_ 15.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鲦鱼/出游从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我/知之濠上也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 他怎样的心境?(4分) _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 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三)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共10分) 丝路“糖史”(2017襄阳中考) 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 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 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 ,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 的部分水分,制成 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 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 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 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 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 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 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 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 方粗制的蔗饧。 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 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 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 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 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 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 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 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 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 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 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 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 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 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 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 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 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 的。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 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 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 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 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 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 ,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 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 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 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 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 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 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 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 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7.选文主体部分以_时间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_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_。(2分)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 、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 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 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 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19.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3分) _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 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20.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 什么?(3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 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 输入。 _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 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第2125题。(共13分) 陪母亲磨面(2017襄阳中考) 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 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 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 “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 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 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 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 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 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 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 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 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 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 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 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 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 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 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 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 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 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 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 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 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 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 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簸箩里。用一 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 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 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 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 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 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 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 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 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 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 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 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 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 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 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 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 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 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 、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 亲好好唠唠 2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 麦子,为什么?(2分) _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 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_ 2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 少三点)(3分) _示例:爱子女: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 等;能干: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勤劳:照 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智慧 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 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23.阅读第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 处。(只填选项)(2分) 【1】( A ) 【2】( B ) 24.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3分)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_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 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 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2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3分)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_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 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 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原创题)赫章二中准备开展以“建设和谐校园,助力同 城同创”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请 你完成以下任务: 26.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