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地形测量总结报告.doc_第1页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地形测量总结报告.doc_第2页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地形测量总结报告.doc_第3页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地形测量总结报告.doc_第4页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地形测量总结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奥版权所有项目总体技术总结 A0版受控 非受控保密 内部通用 对外提供始兴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地形测量总结报告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一年四月目 录1.概述11.1.项目来源11.2.项目主要内容11.3.项目成果规格11.4.项目作业依据22.已有资料情况32.1.基础控制已有资料33.主要完成工作量43.1.外业43.2.内业44.资源投入54.1.软件投入54.2.硬件投入54.3.人员投入55.作业情况65.1.基础控制65.2.地形测绘115.3.地类调查136.提交成果146.1.外业成果146.2.内业成果147.项目总结15附图1 马市镇分幅结合图16附图2 顿岗镇分幅结合图17附图3 始兴县城分幅结合图18附图4 顿岗镇第二次土地调查一级GPS网图19附图5 马市镇第二次地地调查静态GPS网图20附图6 始兴县县城第二次地地调查静态GPS网图21附图7马市镇四等水准测量线路图22附图8顿岗四等水准测量线路图23附图9始兴县县城四等水准路线图24目录-21. 概述1.1. 项目来源 为全面核查始兴县中心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状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始兴县国土资源局拟对始兴县马市镇、顿岗镇及太平镇(县城)18 km2范围内进行控制测量、全野外1:500地形测量、1:500数字化成图和测区范围内城镇部分宗地进行权属核查。项目成果将做为建立符合日常地籍管理需要的中心镇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2009年6月,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赢得本项目生产任务。1.2. 项目主要内容根据项目要求,本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如下工作:1) 始兴县马市镇、顿岗镇和太平镇(县城)共18.3平方公里范围基础控制测量;2) 始兴县马市镇、顿岗镇和太平镇(县城)共18.3平方公里全野外1:500地形测量;1.3. 项目成果规格1.3.1.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系统为西安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度);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1米。1.3.2. 图幅分幅1) 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大小为50厘米50厘米;2) 采用图幅的西南角坐标X-Y编排,X、Y各取小数点前后各2位,如:67.00-14.25。以图内显著地名作为该图图名,所有图幅均采用此规则编号。1.3.3. 成果数据格式1) 一级控制点点之记:CASS7.1软件dwg格式。2) 1:500地形图成果格式:Cass 7.1软件dwg格式;3) 控制测量各种文档格式成果。1.4. 项目作业依据1)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2) 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77号);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4)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 /T 10142007);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6) 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2007,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007,国土资源部);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9) 城市测量规范(CJJ 81999)(以下简称规范);10) 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11)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以下简称GPS规程);1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1991);14)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15)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1999,广东省国土厅);16)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补充规定;17)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2007,国土资源部);18) 韶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方案;19)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0)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2. 已有资料情况2.1. 基础控制已有资料1) 马市镇、太平镇(县城)1:1000地形图数据;2) 始兴县D、E级GPS控制网成果数据(韶关市国土局提供成果,西安80坐标系);3) 始兴县国家二、三等水准网成果,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韶关市国土局提供成果)。3. 主要完成工作量3.1. 外业基础控制测量工作于2009年6月底至2009年8月初完成,完成面积18.3平方公里,共完成I级GPS点221个,其中马市镇54个、顿岗镇29个、太平镇138个。四等水准测量299.5公里。(其中马市镇27.4公里,顿岗镇8.3公里,太平镇42.8公里)。图根控制测量工作于2009年8月初至2009年8月中旬完成,完成面积18.3平方公里,共完成图根控制点测量1225个(其中马市镇219个,顿岗镇272个,太平镇734)。全野外地形测量工作于2009年8月中旬至2010年2月完成,完成地形测量面积约18.3平方公里。3.2. 内业控制资料整理工作于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完成,完成I级GPS点点之记221个以及其他一些图件、报表的制作。地形数字化成图工作于2009年8月中旬至2010年2月完成,完成面积18.3平方公里,共绘制地形分幅图389幅。4. 资源投入4.1. 软件投入该项目主要投入软件如下:软件名称数量南方 Cass 7.112套NASEW V3.02套中海达HDS2003 数据处理软件包2套AutoCAD 200412套4.2. 硬件投入该项目主要投入硬件如下:硬件名称数量数据处理工作站2台中海达HD8500型GPS接收机6台拓普康GTS-2003台苏州一光DSZ 3型水准仪2台科利达KTS-442R型全站仪4台笔记本电脑10台工程车辆2台4.3. 人员投入该项目各工序投入人员如下:工序名称数量外业基础控制、图根控制、地形测量32人内业数据制作10人质检6人5. 作业情况5.1. 基础控制本测区以I级GPS网作为平面首级控制网,以四等水准作为首级高程控制网。5.1.1. 平面控制网测量5.1.1.1. I级GPS网布设以测区现有的D、E级GPS控制点为I级控制网的起算成果,共埋设新点I级GPS点221个。本次布设的I级GPS网为本测区首级平面控制网,I级点间平均距离为300m。I级GPS控制点埋设有永久性标石或标志,联测了四等水准,并绘制了dwg格式的点之记。5.1.1.2. 起算数据新布设的I级GPS控制网以始兴县D、E级GPS控制网成果为起算点,其中马市3个、顿岗镇4个、太平镇(县城)6个,满足设计书规定起算点点数的要求。5.1.1.3. 选点和埋石GPS点均选埋在硬化路面或路边等交通便利、通视良好、视线开阔地段,方便作业观测及后期其它测量的点位利用。点位周围视场内无高度角大于15的障碍物。距离高压输电线的水平距离均大于50m,与无线电发射源的水平距离均大于200m。相邻点之间均有一个同级点或高级点作为通视方向,确保两两通视。控制点埋设永久标石或在硬化路面上切割镶嵌统一标志。标石的埋设规格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附录中各等级GPS点标石附图B.0.5规格。不论新埋点或利用原有旧点,均在实地绘制GPS点点之记。本次埋设的I级GPS点编号:每个镇从I001开始流水编号。5.1.1.4. 外业GPS观测外业GPS观测选用6台中海达HD8500单频GPS接收机进行。GPS观测采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作业,测前均参考了星历预报,以避开观测质量不佳的时间段,考虑到点位环境和基线向量长度等诸因素的影响,个别测段适当延长了同步观测时间。GPS控制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GPS控制网基本技术指标GPS网等级项目 指标D级E级级GPS网设计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61010相邻点平均距离 km520.3标准差参数固定误差a mm101520比例误差b ppm101520GPS观测GPS测量模式静态快速静态快速静态卫星高度角 151515数据采样间隔 s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5 5 5观测时段长度 min单频606040平均重复设站数 1.7 1.7 1.4天线整平对中误差不大于2mm。观测过程中,关闭对讲机的通讯连接。天线高测前、测后各量取一次,取平均值为天线高。观测手簿实地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号、观测者、天气、日期、开关机时间、天线高,接收机编号等,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5.1.1.5. GPS基线向量的计算及检核I级GPS观测数据采用中海达HDS2003 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GPS数据分析、计算和检核GPS基线向量。非同步边组成的异步环,其坐标差分量闭合差按下式进行计算:Wx 3 Wy 3 Wz 3 Ws 3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为GPS基线空间距离标准差,其数值计算参见以上公式。复测基线的长度互差的限差按公式 ds 2 计算。I级GPS网共解算合格基线向量600条,其中马市镇154条、顿岗镇97条、太平镇349条。环闭合差按6个结点组环进行检核,共检查375个,全部合格。环闭合差检验结果如下:网名同步环异步环相对误差最大值绝对误差最大值相对误差最大值绝对误差最大值马市镇I级GPS网9.71pm9.71ppm7.49ppm4.72ppm顿岗镇I级GPS网8.22ppm7.60ppm6.74ppm6.74ppm太平镇I级GPS网9.98ppm8.75ppm8.92ppm8.92ppmI级GPS控制网平差精度统计表:网名1980西安坐标系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点位中误差马市镇I级GPS网1/204910.0234顿岗镇I级GPS网1/ 257550.0031太平镇I级GPS网1/ 285360.00375.1.1.6. GPS网平差计算I级GPS网平差计算采用HDS2003静态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I级GPS网的平差计算以韶关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D、E级GPS控制点作为约束平差的起算数据。约束平差前先进行无约束平差以检验GPS网的内符合精度。平差后输出成果有点细节报告、基线向量报告、环闭合差报告、网无约束平差报告、网平差报告、固定宽度的点坐标列表报告、GPS网图。I级GPS网平差计算精度良好,精度统计见下表:网名1980西安坐标系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点位中误差马市镇I级GPS网1/204910.0234顿岗镇I级GPS网1/ 257550.0031太平镇I级GPS网1/ 285360.00375.1.2. 四等水准测量5.1.2.1. 高程起算数据以韶关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六个高等级水准网点为起算点,其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5.1.2.2. 高程网布设每个镇联测测区内所有的I级GPS点,组成四等水准结点网。马市镇形成水准环、路线共5个,顿岗镇形成水准环、路线共3个,太平镇(县城)形成水准环、路线7个。5.1.2.3. 四等水准观测使用苏州一光测量仪器厂生产的DSZ3型水准仪和木质区格式标尺进行单程观测,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按三丝法观测,并记录好手薄,现场计算各种限差以确保无误。四等水准观测各项闭合差符合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相应条款的规定。5.1.2.4. 四等水准网平差 观测高差经全面检查,确认无误。首先进行水准标尺每米真长改正,然后进行水准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的计算,经检查符合限差要求,检查结果见下表。采用清华山维控制网平差软件NASEW V3.0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太平镇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0.01393米,马市镇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0.00418米,顿岗镇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0.01144米。太平镇四等水准环、路线精度统计表序号环、路线经过点权倒数闭合差W(cm)限差(cm)1I36 I37 I38 I39 I40 I41 I42 I43 I44 I45 I46 I47 I48 I58 I59 I60 I61 I62 I63 I64 I65 I34 I35 I365.260.72.0652SX12 IV02 E002 E003 IV03 I55 I54 I53 I52I57 I56 I51 I50 I49 I48 I134 I136 I135 I137I68 I67 I106 I105 I104 I103 I102 I101 SX1412.672.73.2043I142 I144 I143 I80 I79 I77 I115 I116 I141 I1423.7601.7454I04 I19 I05 I20 I06 I07 I08 I09 I10 I11 I12 I13 I14 I15 I17 I18 I16 I40 I39 I38 I37 I36 I35 I34 I01 I02 I32 I31 I26 I27 I25 I24 I30 I29 I28 I22 I21 I03 I047.862.22.5245I122 I125 I126 I128 I127 I139 I140 I133 I132 I131 I130 I138 I129 I110 I111 I112 I113 I114 I117 I118 I119 I120 I121 I123 I124 I1226.94-0.92.376I88 I89 I145 I146 I90 I91 I92 I93 I94 I95 I96 I97 I99 I100 SX14 I101 I102 I103 I104 I105 I106 I67 I68 I137 I135 I136 I134 I48 I58 I59 I60 I61 I62 I63 I64 I65 I34 I69 I70 I71 I72 I73 I74 I75 I76 I77 I79 I80 I81 I82 I83 I147 I84 I85 I8816.073.43.6087SX14 I100 I99 I97 I96 I95 I94 I93 I92 I91 I90 I146 I145 I89 I88 I85 I86 I87 SBII5.80-2.12.168观测值中误差(m)= 0.006414顿岗镇四等水准环、路线精度统计表序号环、路线经过点权倒数闭合差W(cm)限差(cm)1ZS14 S04 E13 S21 S20 S22 S23 E19 S24 I02 S25 SBIII33.860.45.2372I11 I25 I16 I10 I09 I002 I14 I13 I12 I112.95-0.91.5463I22 I23 I24 I28 I29 I04 I15 I05 I06 I08 I07 SBIII S25 I01 I26 I27 I002 I03 I17 I18 I19 I20 I21 I224.3-1.282.58观测值中误差(m)= 0.003994马市镇四等水准环、路线精度统计表序号环、路线经过点权倒数闭合差W(cm)限差(cm)1SX14- S04 E05 S05 E06E07 S19 S18 S17 S16 I004 E27 I006 I007 I010I018 S14 S15 SX18-24.2-0.3654.4282I028 I027 I022 I021 I020 I019 I013 I012 I03S16 I04 E27 I06 I07 I10 I18 S14 S15 I0289.82-0.4602.823I058 I057 I036 I035 S14 S15 I026 I029 I0584.30.41.8674I08 I09 I033 I034 I055 I054 I056 I053 I02 I01 I05 S16 I04 E27 I06 I07 I10 I18 S14 I030 I031 I032 I089.290.442.7435I051 I052 I037 I050 I049 I024 I023 I025 S15 S14 I18 I10 I07 I06 E27 I04 S16 I040 I041 I042 I043 I044 I045 I046 I048 I047 I011 I014 I015 I016 I017 I05115.61-0.543.556观测值中误差(m)= 0.0014415.2. 地形测绘地形测绘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测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果质量,所以在地形测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测绘和质量把关,并在全面铺开作业前进行了周密安排。5.2.1. 作业准备本次地形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图幅规格为5050CM,基本等高距为1米,图幅编号按成图技术规格要求执行。地形测图采用电子全站仪野外实地采集、存贮测量数据,并根据实际地形地貌绘制草图,室内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CASS 7.1软件结合原始测量数据和外业草图编制成图,所有作业小组采用统一的软件系统配置。全体作业人员在领会技术要求分开作业前,进行了3天的集体培训。学习了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等相关规范。按3人一组进行分组,并每组任命一名组长,负责野外草图的绘制以及内业地形图绘制。5.2.2. 施测方法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对碎部点进行全野外、全要素采集,直接采集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采集前输入测站点成果,并至少利用另一控制点作为定向检查点,以检查输入仪器内的控制点数据绝对正确;测站至碎部点的距离在建成区一般不超过80米,最长不超过150米,在非建成区一般不超过150米,最长不超过200米。所采集的碎部点成果直接记录于仪器内存、并在采集碎部点的同时绘制草图,记录相关信息,保证了室内编辑的准确性。每天外业数据采集回驻地后,用微机与全站仪的通讯来实现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转入微机中备用,碎部点成果文件和草图都保存完好。5.2.3. 矢量地形图数据编辑原则1) 完整性原则线状和面状地物不得因注记、符号等而间断,保持房屋、水系边界等地物要素的完整。符号块不得炸碎,在CAD中以“BLOCK”块形式表示完整符号,线状要素在不显示符号时,该线只表现为一多义线。2) 捕捉到位原则相邻地物要素的交点必须用“OSNAP”命令捕捉到位。3) 避让原则考虑到地理数据在分析、决策时的准确性,等级道路、建筑物和点状要素按实际情况采集,原则上不进行避让。为了使地形图图面清晰,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原则进行避让。4) 公共边重合原则当地物有公共边时,公共边应完全重合。如两房屋存在公共边时,可采用捕捉方式保证重合。5) 面状地物封闭原则编辑中凡面状地物均应各自封闭,并由唯一实体表示。5.2.4. 作业过程及检查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技术设计书进行规范作业,责任到人。遇到设计书上没有提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反映到项目负责人和专职检查员,进行协商解决,并请示监理方意见,形成统一认识后,形成文件下发各作业员。作业员每完成1幅图,经自检后提交专职检查员进行检查,对检查员提出的意见,及时修改完善,连同检查意见一并提交检查员进行复核,最后提交检查小组进行外业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数据转入内业进行数据标准化生产。5.3. 地类调查由于1500数字地形图本身表示比较详细,故地类调查方法以室内加工为主。其中住宅楼中有部分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