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9讲 生态工程 第十单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考纲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前景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课时作业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 2.特点: 、多效益、 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 、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 。 梳理知识要点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少消耗可持续 循环往复 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 的 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 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 原理和_ 原理。 环境 承载力 自然生态系统 经济和社会 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2)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 (3)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 的最大化( ) (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 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 与平衡原理( ) 诊断与思考 (5)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 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 (6)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如图为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示意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图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提示 (2)乙图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 提示 (3)以下几种做法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 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 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引种考虑适应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提示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原理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 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 复其生态功能 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探究命题方向 答案解析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 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 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 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原理 2.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 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 答案解析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是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 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是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 芦泛滥主要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主要是应用了系统的结 构决定功能原理。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原理 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作物合理密植,遵循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B.农作物间作套种,遵循的是整体性原理 C.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反的是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D.某湖泊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解析 农作物间作套种,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 反的是整体性原理;某湖泊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的 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原理 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 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 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 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物 质和能量 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 D.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解析 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被微生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 机物,同时将能量多级利用,A正确; 该生态系统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同时又增 加了蔬菜的种植和猪牛等家畜的饲养,遵循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 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正确;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基本成分。人、猪和牛直接或间接 取食于生产者(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食物网或食物链,C正确; 不同结构的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是不会改变的,D错误。 归纳总结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 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 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 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 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前景 1.生态工程实例(连线) 梳理知识要点 类型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 复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a.“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b.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物质 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c.甘肃陇南“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d.张家港、大连等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 e.鄱阳湖综合治理 f.赤峰市元宝山矿区 生态恢复工程 2.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人与_ 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 的保护,更要注重与 效益的结合。 自然和谐共处 经济、社会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3)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 量( ) (4)“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利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 (5)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 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 诊断与思考 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能 体现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提示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提示 (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是什么? 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 提示 探究命题方向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选项有关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 显是整体性原理。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2.如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B.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C.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答案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该生态工程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3.“生态农业”是高效的农业生 态系统,右面是一个“生态农业 ”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A.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 和工程学原理等 B.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蚕、鸡等生物属于消费者 D.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鱼苗的放养最好控制在K/2左右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 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 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4.右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 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 态工程原理有_ _(至少2个)。 答案 解析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 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 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缓解生物间的竞争。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 ,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 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 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答案解析 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 虫种群密度,其中性引诱剂的使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传递在农 业生产中的应用。 (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 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 中的应用。答案解析 化学信息 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是稻麦蔬菜、草莓、梨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有种子、幼苗、鸡苗、鸭苗、牛 犊、电力、石油等。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 项目,该项目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 (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 _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 能量有_ _(至少2项)等。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 植”等项目,其意义是_ _。 稻麦蔬菜、草莓、梨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种子、幼苗、鸡苗、鸭苗、牛犊、 电力、石油等 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 境污染答案解析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流向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 ,图中分解者的能量还可以流向消费者(如蝇蛆养殖鸡鸭养殖),由此 画出该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图。 (5)根据图示,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解析 如图所示 知识整合 (1)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2)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结构。 (3)应当体现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原则。 (4)应当体现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 (5)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6)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从理论上看应当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构建知识网络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 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基础是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基础是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整体性 原理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基 础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3.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和物种多样性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和 协调与平衡原理;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主要原 理都是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必背答题语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34 “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 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与传统的 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 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 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林业工程建设应重点遵循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生态经济主要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D.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重点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解析 2.“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 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 式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答案解析 1234 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 产生的CO2可被蔬菜的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 O2;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菌渣作为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只能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有机肥中直接获取 能量;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 态工程原理。 1234 3.(2014重庆,7)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 ,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 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 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转化为无机物,使 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导致群 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群落 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加剧。 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答案解析 1234 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成无机 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改造的废弃采石场的土壤中存在一些种子或 其他繁殖体,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数会增加。t1t3,由于人 工林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所以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导致 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也逐渐增加。在一个群落中,植物之间因光照、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因素而具有竞争关系。 1234 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 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 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答案 解析整体性(系统论) 1234 4.(2013广东,26)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 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 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 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 测定项目红壤红壤污泥红壤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 土壤PAHs含量(g/kg)5271 079765 黑麦草叶绿素含量(mg/g)2.02.12.3 黑麦草每盆干重(g)1.72.32.7 黑麦草PAHs含量(g/kg)401651428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_加强 ,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答案解析 呼吸作用 ATP 1234 生物质炭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 吸作用加强,合成的ATP增多,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供能量。 1234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_,从而促 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但生物质 炭的输入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 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 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答案解析 能增加黑麦草叶绿素含量 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含量 物质循环再生 1234 由表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炭的污泥中黑麦草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从而 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质 炭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含量。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 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 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1234 课时作业 1.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由其他物种占 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 工程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 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湿地的恢复,要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 得以恢复,同时还应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故湿地的恢复 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的。 3.如图是苏南某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 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10 答案解析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该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该人工湿地的构建充分运用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多级利用的原理 城市污水的流入,带入一部分有机物,而有机物含有能量;由于地形高 低不同,芦苇分布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的生态功 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物质能够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12345678910 4.下面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12345678910 A.该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 C.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 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样的 答案解析 题图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该生态工程遵 循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等原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食物链 延长不会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但是随着食物链延长,最高营 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会降低。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完全一样,如沼气池中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生态缸中有进行 光合作用的生产者,所以生态缸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 12345678910 5.(2016大连测试)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 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许 多不良地质灾害。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6.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 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人工养殖 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 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 答案解析 高 正反馈 群落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人工 养殖池塘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抵抗力稳定性低。负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本题中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 殖,死亡后使水体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的死亡,这是正反馈调节。 12345678910 由图可知,该养殖系统比传统养殖池塘增加了生态塘和潜流湿地,这些 设施内的水生植物、滤食动物可以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 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 起到对水体的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答案 解析 生态塘和潜 流湿地 净化作用 12345678910 前一池塘的上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含有较多的氧气,这些浮游植物及剩 余的饵料到下一个池塘的底部后又可以被利用,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 ,其目的有_、_。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答案解析 因营养的聚积使后面池塘中的N和P含量会越来越高。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 _。 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 (浓度)越来越高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由于是人工养殖系统,可以自主调节池塘里的水,以控制N、P含量。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 _、_进行调控。答案 解析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7.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 、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有 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 _和_原理。 答案解析 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 原理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 会效益。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池的制作 如右图所示。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的方向。 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 系统有何影响? _。 如图所示 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如果把“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势必会造成物质循环受 到破坏,土壤中无机物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会下降。 12345678910 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一般维持在4 5个营养级。 (3)根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 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 ,为什么? _ _ _。 不正确。因为食物链越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越难以达到一定规模 ,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 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越少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实现了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多级利用,从而达到了“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建造起来的。 生态池能进行自我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8.(2016洛阳模拟)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 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态氮,被植物吸收; 植物释放的氧气 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 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_原理。中华鲟生态 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 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_能力。答案 解析 物质循环再生 自我调节 花鲢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花鲢还取食 鲟鱼的粪便,属于分解者。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 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 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 ,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答案解析 如图所示 图中缺少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花鲢摄取浮游植 物和摄取鲟鱼的粪便等过程。 12345678910 水温和盐度属于物理信息,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本质上是提高中华 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从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 ,这类信息类型属于_。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 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_,从生态 学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 物理信息 环境容纳量(数量) 生物多样性答案解析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9.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 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 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通信线路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梯技术试题及答案
- Travel-课件教学课件
-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数字逻辑试卷及答案
- 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 数字电路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光伏切片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 光伏隐患排查与注意事项
- 应急响应第一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投放仪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国内外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 赌博退款协议书范本
- LKJ2000监控装置故障处理分析行车安全与设备68课件
- 弘扬光荣传统中密切内部关系
- 二甲护理条款解读
- 新2024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3D打印混凝土表面增强技术-全面剖析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