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选修二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古代中国农业1、 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 耕作方式的发展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3、 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4、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2、 古代中国手工业1、 丝织业: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 冶金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 陶瓷业: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代:景德镇“瓷都”清代:粉彩瓷器4、 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3、 古代中国商业1、 商业的发展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 城市与“市”的发展(1) 唐代长安: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 “市”与“坊”界限分明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县城以下,禁止设市(2)宋代东京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早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3、 古代商业的特点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协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2、 “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3、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雇佣关系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1、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国籍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 大西洋葡萄牙向东 1492年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意大利大西洋 西班牙向西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葡萄牙大西洋、印度洋葡萄牙向东 15191522年麦哲伦等 环球航行葡萄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 向西 3、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 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1、 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2、 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1) 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进行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三角贸易”,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2) 英国的殖民方向:北美和印度3、 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采用奴隶制劳动,贩卖黑奴等4、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1) 进程:首先开始于纺织业;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3) 影响: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2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起)电气时代(1)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2) 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3) 影响: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3、 高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计算机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网络大大缩小全球空间距离;生命科学的发展逐步打开生命的奥秘;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等。(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4、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2、 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1、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2、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3、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 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 推动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 内容: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2) 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1)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4、 “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2、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 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点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率先进行;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4、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2、 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住: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3、 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婚俗礼仪的变化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 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 近代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3、 电讯:187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4、 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5、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 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2、 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3、 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4、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2、 罗斯福新政1、 历史背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2、 内容:措施 内容 目的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紧急银行法 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 调整农业政策 农业调整法 稳定农产品价格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保护劳工权利 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3、 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4、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它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危机。国家的干预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其它的社会经济矛盾新政在当时自由放任的经济形态下,采取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缓解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问题,使得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二战后,其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的效仿美国新政的做法进行了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3、 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现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二战后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变化: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表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2、 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美、英、法、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政府干预经济、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外:英、法、美、日对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2) 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3)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 国的人财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 实施的必要性: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 主要内容:农业上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 目的:平息农民不满,解决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4) 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 埃政权。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2、 “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 确立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 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表现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 经验教训: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 赫鲁晓夫改革(1) 内容: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2)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 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 式的框架。 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2、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上台之初,首先改革经济体制,实施“加速战略”,结果失败1988年后,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 欧盟(EU)1 欧洲联合原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吸取战争的教训;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威胁与控制;马歇尔计划的推动。2 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元:欧盟单一货币,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 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3、 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由经济联合发展到政治联盟,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4、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5、影响:经济: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形成了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2)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 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3) 亚太经合组织(APEC)1 成立和发展:1989年12国第一届部长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宣告成立。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2 特点: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2、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 确立:1944年,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2、 内容: 确立国际货币制度:具体指(双挂钩)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b.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国际金融机构: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IB)2、 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3、 WTO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2、 世界贸易组织在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