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仲列传 司马迁 +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 交叔牙万古高风” 横批: “挚交千古”。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翻译重点语句。 2、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体会管鲍 之交的真诚可贵。 一、人物介绍: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 。名夷吾,字仲,颖上 (今属安徽)人。齐桓 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 ,以主持政务,并尊之 为“仲父”。管仲辅佐齐 桓公,使桓公成为五霸 之首。 孔子称之以“仁”,梁 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 的政治家”、“学术思想 界一巨子”。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 家、思想家和经济学 家。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 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 、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 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 、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 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 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 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j) 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 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 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 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 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 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 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 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 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 。 二、背景介绍: 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 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 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 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 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 ”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 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 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 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 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 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 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 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 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 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 周天子来号令诸侯。 + + 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 友情。友情。 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司马迁的论赞。司马迁的论赞。 12段 34 段 第5段 1、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流畅朗读。 2、对照注释分段疏通文意,标出重点词语、句 式。结合点评理解每段内容。 3、思考问题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有哪些? (2)我们从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 怎样的感情?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 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 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 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少时常与鲍叔牙 游 +2、鲍叔知其贤 +3、常欺鲍叔 +4、鲍叔终善遇之 +5、不以为言 +6、已而鲍叔事公 子小白 +7、管仲囚焉 交往 动词 知道 懂得 欺负 对待 不把这种事对外说 名词作动词,追随 被囚禁 +8、鲍叔遂进管 仲 +9、管仲既用, 任政于齐 +10、齐桓公以 霸,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推荐 被录用 状语后置 于齐任政 在齐国施政 因为;名作动,称霸 召集 纠正;匡正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 +2、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于齐任政 在齐国施政 3、管仲囚焉 被动句 + + 1 1管仲既用,管仲既用,任政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于齐,齐桓公以霸,九九 合合诸侯,一诸侯,一匡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执政,桓公因而,桓公因而 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多次会盟诸候,诸候, 使天下归正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使天下归正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第一段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 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 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 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 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 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 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 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 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 管仲的计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 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 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 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 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第二段 +1、尝与鲍叔贾 +2、分财利多自与 +3、吾尝为鲍叔谋 事而更穷困 +4、吾尝三仕三见 逐于君 经商、买卖 多与自 宾语前置 多分 给自己 替;更加;古:困窘;今 :不得志、走投无路 表被动 +5鲍叔不以我为 不肖 +6、吾尝三战三 走 +7、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8、知我不羞小 节而耻功名不显 于天下也 古:不贤;今:品行不好 逃跑 死:动词为动用法 为而 死 被囚禁 形容词意动,以为羞; 以为耻 显耀 +1、分财利多自与 宾语前置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 +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以我为无耻,知我不我为无耻,知我不羞羞小小 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我被囚禁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认为我没有廉耻,我没有廉耻, 知道我不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却以功名以功名 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翻译句子翻译句子 +管仲说:“(1)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 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 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 ,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2)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 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 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3)我曾经三 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 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 没有遇到好时机。 +(4)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 ,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 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5)公子 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 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 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 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 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 +补充: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 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 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 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 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 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回忆文章第二段,就内容方面,从哪五 个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 从结构上看,用了什么修辞? 从经商、 谋事、出仕、 作战、事君 五个方面。 排比。使语言充满气势,感激之情 真挚、充沛、浓烈。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 的友情。 +1、管仲为人 +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的1-2段,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占便宜)爱占小便宜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不愿为主公赴死、苟 且偷生 +“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合作经商,却多分自己财物,不知 谦逊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事不成,让好友陷入困境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出仕不成,常被辞退 +“吾尝三战三走”作战失败,多次逃跑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事君不成,苟且偷生 +总结:从上述文字来看,管仲这个人,他在和朋友交往的时候, 不是想着帮助朋友,而是时时想着占人便宜,这样的行为是无德 ;辅佐的主公争权失败,他不为主公死节,却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是无义;谋事不成、出仕被逐、作战逃跑,这是无用。由此可 见,管仲是一个无德、无义、无用的三无产品。 +对于这样一个既无才干、又整天想着占 自己便宜的人,他的好友鲍叔的态度是怎 样的? +明确:“鲍叔终善遇之”始终很好的对待他 ,在其人生低谷的时候(及小白立为桓公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向齐桓公举荐 了管仲(鲍叔遂进管仲)。 +鲍叔如此看重管仲,原因何在? +明确:“鲍叔知其贤”,鲍叔看重的是他的贤能 。在鲍叔眼中,管仲的这些缺点都是有原因的 。他贪财是因为家贫;谋事不成是因为时运不 济;做官被逐是因为没有遇上好时机;作战逃 跑是因为家有老母;不能为主公死节是因为担 心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吾始困时,-知我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虽然,尽 管管仲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在 鲍叔眼中并不算什么,并不能掩盖管仲能够经 世治国的贤能。所以他大胆的,不遗余力的向 齐桓公举荐好友。 +举荐的结果如何? +明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 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与诸侯多 次会盟),一匡天下(使天下归正于一 ),使齐国称霸天下,将齐桓公推上春 秋五霸之首。 +管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一切的基础 都源于好友的知己之恩,那么功成名就后的管仲 又是如何评价好友鲍叔的呢? +明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是知己, 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一句简单的评价表现出管仲 对鲍叔的感激,正是因为有好友鲍叔的相知举荐 ,管仲才能在一展所长,不负此生。 +但是本文的传主是管仲,司马迁为什么在此 花这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明确: + 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如此,但鲍叔 牙始终不以为意,正可见管仲之“贤”已经掩盖 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暗含司马迁渴觅知音之意。 +谁能“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借管仲之语寄托己身情思。痛彻心扉、撕 心裂肺 第三节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 滨, 【政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执政理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 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管仲既任政 相齐 +2、以区区之齐 在海滨 +3、通货积财 +4、富国强兵 +5、与俗同好恶 名词作动词 做宰相 凭借 居于处于 古:交换货物 今:在 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 通手段的货币。 形容词使动,使富; 使强 百姓 +6、故其称曰 +7、仓廪实而 知礼节 +8、上服度则 六亲固 +9、四维不张 10、故论卑而 易行 +11、因而去之 称言;主张 米仓 遵循礼法;稳固 礼义廉耻 ; 展开,推行 指政令平易符合下边的民 情 古:两个词,因:趁机, 而:就;废除 百姓仓库粮食充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衣食 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统治者遵循法度,“六 亲”才能够稳固。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 亲固。 +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 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 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 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 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 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 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 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 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因为道理 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 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 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 第四节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 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 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 之宝也。” +“桓公实怒”二句:是说少姬(蔡姬) 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 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 怒而攻蔡。 + 桓公伐蔡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伐蔡是因 为怨恨蔡姬改嫁)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 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 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君处北海,寡人处 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料想)君之涉吾 地也,何故?”),面对楚王的责问,管仲的回答是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供),无以缩酒(滤 酒),寡人是征。”什么意思呢?就是楚王讲你齐国 为什么无缘无故攻打我们?春秋之战讲求的是师出有 名,桓公伐蔡是因为蔡姬改嫁,让桓公很没 +面子,可以说师出有名。但是楚国和齐国没有 矛盾,攻打楚国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不义之战 ,必将受天下人指责。在这样的情况下,管仲 灵机一动,说征讨你们楚国是因为你们楚国没 有给周王进贡,对周王室不恭敬,我们是代替 周王来讨伐你们的。其实,在那个时代,周王 室日渐衰微,各诸侯国都没把周王室当回事, 不进贡的国家比比皆是。但管仲这样说,性质 就变了,不是我要侵略你,我们只是替周王征 讨不臣。,这一下子就把一个不义之战弄成了 正义之讨,齐国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出兵明正 言顺,天下人无不称赞齐国的正义之举。为齐 国赢得了国际声望。 + 桓公救燕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戎、狄侵扰中原,山戎打 进了燕国,燕国派使者求救,燕国经常受戎、狄 族的侵扰,这次是北狄族中的支山戎大举进犯 。齐桓公和管仲本来商量着征伐南方的楚国,当 时楚国在中原人看来也是蛮夷之地。但是管仲建 议,只有把北方安定下来,才能集中力量对付楚 国,于是和齐桓公率大军北征,打败了山戎,又 击败了山戎的同盟国孤竹和令支,才还军燕国。 渤海沿岸的一些小国纷纷服从齐国的统治,以求 保护。燕国百姓看到山戎的威胁解防了,高兴地 安心重建被 +战争破坏的家园,燕庄公更是感激,恋恋不舍地 送齐桓公回国,不知不觉地送到了齐国境内。齐 桓公听从管仲建议,就根据周王关于诸侯送诸侯 不能出境的规定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割给燕 国,并借此让燕国恢复召公时期的政教。这一手 玩的十分漂亮,一方面显示了齐国的团结和大度 ,从此燕国也参加了以齐桓公为首的政治集团; 另一方面,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取得了很大 成功,以致“诸侯闻之,皆从齐”。 + 曹沫之约 +曹沫是鲁国的一个力士,因勇猛有力在鲁国任职。后 曹沫担任将军,与齐国交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怕 齐国,便决定割地求和。齐桓公便决定与鲁庄公在柯 设坛结盟。当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坛上进行仪式, 曹沫突然手持匕首挟持桓公,要求归还齐国侵略鲁国 所得之地。齐桓公被逼答应。事后,齐桓公非常愤怒 ,想反口不还。管仲劝说:这样做会在诸侯中的威信 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 +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被胁迫许下 城下之盟,本是件很丢颜面的事情,但管仲却善于抓 住机会,将坏的事情变成了好的事情。为齐桓公谋得 了一个信约的美名,结果是“诸侯由是归齐”,再一次 让齐国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1、善因祸 而为福 +2、贵轻重 +3、桓公实 怒少姬 +4、南袭蔡 +5、管仲因 而伐楚 善于;由、从;动词, 成为 形容词意动,以为贵 实际,事实 名词作状语 向南 趁机 +6、责包茅不入 贡于周室 +7、桓公实北征 山戎 +8、 ,而管仲因 而令修召公之政 +9、于柯之会 +10、管仲因而信 之 +11、诸侯由是归 齐 +12、知与之为取 责备;向 名词作状语 向北 趁机;实行 介词,在 动词使动,使守信用 因此 给予 3、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 而为功。 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 为成功。 +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 功。重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 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 ,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 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 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 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 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 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 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 ,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 +在这部分内容中,司马迁重点写了管仲三次 纠正桓公的失误,是坏事变成好事,从而帮助 齐国一步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的事情,那么管 仲的这种因势利导的施政才能,司马迁在文中 是以那句话来概括的呢? +明确:“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所以这样一个贤能而又具有杰出施政才能的人 ,自然也就成为了诸葛亮心中的偶像。诸葛亮 想像他一样济世安民,做一个杰出的人臣,青 史留名。 第五节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 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 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语曰:“将顺其 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 仲之谓乎? +1、然孔子小 之 +2、而不勉之 至王 +3、乃称霸哉 +4、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 形容词意动 以为小 勉励;到达 就 扶持;形容词作名词 好 的事情 不好的事情 +5、故上下 能相亲也 +6、然孔子 小之 +7、而不勉 之至王 指君臣百姓 代词,指代管仲 代词,指代桓公 岂管仲之谓乎?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4 4管仲,世管仲,世所谓所谓贤臣,然孔子贤臣,然孔子小小之。之。 岂以为周岂以为周道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 之至王之至王,乃称霸哉?,乃称霸哉?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 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 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建立新王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建立新王 朝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朝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 , 5、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 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古语说:“帮助发扬君主的美德,纠正 他的过错,所以上下就能互相亲近 。”说的就是管仲吧?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 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 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 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俗语说:“鼓励并 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 就能相亲”。 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翻译: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老 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赐。要是没有管仲,我 们大概都还披散着头发,穿着左开衣襟的衣服。 (意即“还在蛮人统治下”。) +(2)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 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翻译: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用 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 就是他的仁德。” +(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曰:“管氏 有三归,焉得俭?”曰:“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翻译: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狭小呀! ”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台阁,怎么谈得上 节俭呢?”孔子回答:“国君为了两国友好,在 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 。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删去的两段文字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 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 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 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 ,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 叔能够识别人才。 +(2)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 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 翻译: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他拥有建 筑豪华的台阁和摆放礼器的土台,齐国人却不认 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 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合作探究 +1、那么,作为这样一位杰出的人臣,我们的至圣先 师孔子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明确:“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 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孔子 是轻视管仲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管仲没有辅佐桓 公称王,而是帮助桓公用武力争霸天下。表面上看, 此处是写借孔子之口言管仲“器小”,实际上是对管仲 治国才能的高度肯定,是对其未能“平天下”的遗憾。 +那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到底如何呢?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 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很高的评价。 +2、那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又是怎样 的? +明确:“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 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这里,引 用古语,概括了管仲施政的特点,表 达了对管仲的称赞和推崇。 + + 读史管见读史管见有云:有云:“ “太史遭刑,不太史遭刑,不 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 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 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 ,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 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 欲住而意不住之妙。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 探 究 +参考答案要点: +一、赞扬知己之情赞扬知己之情: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 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 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 +二、羡慕君臣相遇之欢、抒发知己难觅羡慕君臣相遇之欢、抒发知己难觅 之痛:之痛: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暗藏无人知己、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武术馆教练合同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7 Unit 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药事法规-药剂-医药卫生大类
- 关于态度的演讲稿
- 中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司行政文员工作总结15篇
- 智能制造企业并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合同
- 城市公园围墙建造与景观美化合同
- 出租车驾驶员劳动合同履行期限与续签
- 战略合作伙伴股权并购合同书
- 讲文明讲卫生
- GA 1809-2022城市供水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近效期药品登记表
- 2022年全国工会财务知识大赛参考题库精简600题(含各题型)
- 特高压交流与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对比分析
- 康复医学科关于无效中止康复训练的制度与流程
- GB/T 13460-2016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矩阵论》研究生教学课件
-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
- 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 陈明伤寒论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