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市场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页
《安徽市场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2页
《安徽市场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3页
《安徽市场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4页
《安徽市场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2011年全省及各地市宏观经济运行一、安徽宏观经济总体情况1、全年生产总值(GDP)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固定资产投资额5、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全部财政收入8、进出口总额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二、安徽各地市宏观经济情况1、 各市工业增加值2、各市全部财政收入3、各市地方财政收入4、各市固定资产投资5、各市房地产投资三、中原观点:(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影响)第二章2011年全省及各地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一、2011年全国及安徽省楼市政策综述1、全国楼市政策综述2、安徽省及合肥楼市调控政策3、2011年楼市政策调控总结及展望二、 2011年安徽省土地市场运行情况1、合肥土地市场2、安徽省内部分城市土地市场3、2011年安徽省土地市场总结及展望三、 2011年安徽省商品住宅市场1、合肥市商品住宅市场2、安徽省内部分商品住宅市场四、2011年安徽楼市综述五、2012年安徽楼市展望第一章2011年全省及各地市宏观经济运行一、安徽宏观经济总体情况1、全年生产总值(GDP) 2011年11月,安徽省全年生产总值(GDP)达到11078.1 亿元,同比增长14.7%。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全年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三季度安徽省经济增长逆势加快,GDP增速达到14.5%,为1996年以来的同期次高。前三季度,全省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3.8%,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13%以上,增幅较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领先全国幅度进一步扩大到4.4个百分点,同比回落幅度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1-3季度GDP累计增速的极差仅为0.4个百分点,是1993年以来的同期最小值。增速居全国位次由上半年的第10位上移至第8位,在中部由上年同期的第4位前进至第2位。点评:没有与全国同步逐季减速,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1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自6月起连续5个月回落。与全国比,我省涨幅由上月高0.1个百分点转为低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8.3%,自今年2月份以来涨幅首次回落到10%以内;居住上涨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3%,烟酒及用品上涨5.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3%,衣着上涨3.7%,交通和通信上涨0.6%。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5.7%,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1-11月,两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9%和11.5%。点评:物价涨势进一步放缓,食品类回落较多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6.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2%,增幅继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之后,再次回落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9.6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51.9亿元,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当月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重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二是半数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回落或降幅扩大;三是过半工业行业生产放缓;四是工业用电增幅明显回落。点评:工业生产快中趋缓,增幅继续小幅回落4、固定资产投资额前三季度,安徽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5.7亿元,增长30.6%; 1-11月份,安徽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027.2 亿元,同比增长28.5%,快于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个百分点。点评:投资增长较快,加速驱动经济发展。5、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2011.5亿元,增长37.7%,增幅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1-11月,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08.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1.8%,同比增长28.6%,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点评:总量尚可,投资与全国水平同期有下滑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95.2亿元,同比增长35.6%,增幅比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分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4.9%,日用品增长2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7.1%,金银珠宝增长45.7%,建筑装潢材料增长1.1倍,汽车增长26.4%。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28.9亿元,增长32.6%,高于全国9.8个百分点。点评:销售市场活跃,消费增长有所加快。7、全部财政收入11月份,全省财政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增幅比上月回落2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与增幅均为今年以来单月最低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5亿元,增长10.7%,增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地方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9%和19.4%。1-11月,财政收入2418.6亿元,增长31.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年度计划;地方财政收入1319.8亿元,增长32.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2695.8亿元,增长3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53.1%、45.3%和87.8%。点评:财政增收明显放缓,增速创新低。8、进出口总额受国际需求减弱的影响,11月份全省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当月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其中,出口15.3亿美元,增长20.2%;进口12.2亿美元,增长0.6%。与上月比,三者增幅分别回落18.2个、24.1个和12.4个百分点;与全国比,进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低7个、21.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6.4个百分点。1-11月,进出口总额282.4亿美元,增长30.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3.3亿美元,进口129.1亿美元,分别增长38.2%和22.1%。利用外资快速增长。1-11月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30项,下降5.4%;合同利用外资27.9亿美元,增长5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跨上60亿美元台阶,达62.2亿美元,增长32.3%,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点评:进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利用外资态势良好。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72.5亿元,增长16.8%,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2772.1亿元,同比少增240.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277.8亿元,同比多增226.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517.4亿元,增长18.5%,增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2111.3亿元,同比少增3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305.5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68亿元。点评:存款增速回落,贷款小幅上升。二、安徽各地市宏观经济情况据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未来10年安徽将重点保障合肥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联动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沿江抱湖”城镇体系格局(皖中区:合肥、滁州、六安、巢湖四市;沿江区: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四市;沿淮区:蚌埠、淮南、阜阳三市;皖北区:淮北、亳州、宿州三市;皖南区:池州、宣城、黄山三市)。巢湖的划分:巢湖原四县一市,巢湖庐江划到合肥,和县含山划到马鞍山,其中含山的沈巷和无为划到芜湖。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这一批复无疑是我省经济未来几年发展的宏伟蓝图,鉴于此,让我们共同回顾2011年安徽省宏观经济方面增长情况四、 各市工业增加值地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10-11月1-11月合肥311.5322.9444.6274.61353.6淮北101.797.5111.373383.5亳州33.927.34333.9138.1宿州57.666.881.350.3256蚌埠7075.3101.871.4318.5阜阳64.262.274.353.5254.2淮南100.7105.1130.282.1418.1滁州72.188.7106.776.4343.9六安66.689.281.354.2291.3马鞍山116.2117.5163.989.9487.5巢湖5281.5133.5芜湖174.9210.5320.9181.9888.2宣城6975.490.569.6304.5铜陵89.9106107.659.6363.1池州17.521.124.219.882.6安庆96.4117.8121.177.5412.8黄山21.528.227.621.698.9全省1510.71681.41878.41281.46351.9前三季度累计比2010 同期增加了20.7 个百分点。分地市来看,池州市增幅较猛,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4 个百分点。增幅较2010 年提高了2.8 个百分点,其次是六安,累计比2009年同期增长29.8个百分点,增幅比2010 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累计增幅排名第三的为亳州和黄山,增幅为29个百分点。截止到 11 月份,全省各市工业增加值稳健运行。安徽各市工业增加值合肥遥遥领先,为1353.6亿元,累计比2010 年同期增长23.6%;合肥之外前三甲是芜湖、马鞍山、和淮南,分别为888.2亿元、487.5亿元和418.1亿元,累计比2010 年同期分别增长23.7%、14.5%和14.9%,芜湖增长最快,其中芜湖和马鞍山都属于皖江城市带城市。2、各市全部财政收入地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10-11月1-11月合肥145.1155.2174.593.7568.5淮北25.125.724.211.186.1亳州1715.715.69.657.9宿州16.117.416.31059.8蚌埠38.334.329.321.4123.3阜阳3828.426.215.7108.3淮南3837.934.416.7127滁州30.833.726.719.6110.8六安24.925.322.413.185.7马鞍山44.244.857.428.1174.5巢湖19.825.445.2芜湖69.174.281.245.9270.4宣城31.734.823.717.4107.6铜陵28.132.73016106.8池州13.215.413.710.152.4安庆42.347.43723.7150.4黄山15.715.713.810.155.3全省671.2712.8642.9391.72418.6前三季度,各市全部财政收入2026.9亿元,累计比2010年同期增长34.3%,增幅较2010年提高了31.7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为淮南市,增长48.2 个百分点;其次是宣城,增长40.2个百分点 。截止到11月份,全省各市全部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安徽各市全部财政收入合肥仍是领先其他16 个地市,为568.5亿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0.5%;合肥之外前三甲是芜湖、马鞍山、和安庆,分别为270.4亿元、174.5亿元和150.4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9.3%、21.8%和33.3%,芜湖增长最快,前三甲和合肥市都属于皖江城市带城市。3、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地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10-11月1-11月合肥66.481.994.353.5296.1淮北10.711.110.84.437亳州9.38.68.9531.8宿州9.910.99.75.936.4蚌埠16.417.511.79.254.8阜阳18.41513.16.653.1淮南20.518.2178.163.8滁州17.820.115.311.564.7六安14.515.114.2851.8马鞍山22.520.329.713.385.8巢湖12.215.527.7芜湖33.237.339.922.8133.2宣城18.520.412.79.761.3铜陵10.912.211.86.441.3池州1010.99.87.438.1安庆20.821.81511.969.5黄山11.111.19.77.239.1全省356.3396.3347.9219.31319.8前三季度,各市全部财政收入1100.5亿元,累计比2010年同期增长35.5%,增长最快的为宿州市,增长42.2个百分点;其次是宣城,增长41.8个百分点。截止到11月份,全省各市地方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安徽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合肥依然是领先其他16个地市,为296.1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3.1%;合肥之外前三甲是芜湖、马鞍山、和淮南,分别为133.2亿元、85.8亿元和63.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1.2%、14.8%和34.6%,芜湖增长最快,前三甲和合肥市除淮南外都属于皖江城市带城市。4、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10-11月1-11月合肥768.4922.9849.5458.22999淮北53.1143.9135.169.3401.4亳州34.998.7108.455.5297.5宿州46139.9143.786.9416.5蚌埠122.3164.4193.3110.5590.5阜阳54.9110.5122.371.7359.4淮南57.9116.5162.3116.5453.2滁州89.8204200.6128622.4六安74.9149.4172.891488.1马鞍山180.4275.5280.5144.4880.8巢湖50.6175.6880.8芜湖250.9331.1449.7212.51244.2宣城61.6150.3218.5143.1573.5铜陵57.9116.812275.9372.6池州50.39566.845.1257.2安庆119.6205.3252.2148.9726黄山75.9113.291.764.2345全省2149.73512.63343.42021.511027.2前三季度,各市固定资产投资9005.7亿元,累计比201年同期增长34.3%,较2010年同期增幅为34.3;各市增幅最高的为宿州市,增幅为40.7个百分点;其他各市的增长都在35 个百分点左右。截止到11月份,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安徽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合肥当仁不让地领先其他16个地市,为2999.0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6.2%;其他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较2010年增长都在30到40个百分点之间,只有宿州增长超过了40个百分点。5、各市房地产投资列1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10-11月1-11月合肥245.8255262.384.8847.9淮北9.317.519.312.658.7亳州 8.616.537.115.777.9宿州818.426.89.963.1蚌埠15.919.928.833.498阜阳11.319.52712.870.6淮南17.918.931.828.196.7滁州20.639.455.233.9149.1六安 11.919.827.619.879.1马鞍山21.442.843.616.3124.1巢湖 1218.4124.1芜湖66.581.3104.529281.3宣城 14.128.934.425.2102.6铜陵15.222.639.813.891.4池州 11.114.61323.362安庆14.822.433.115.886.1黄山25.533.538.422.3119.7全省 530689.4792.1396.82408.3前三季度,全省各市房地产投资总额2011.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7.7%,增幅比2010年提高33个百分点。亳州增长全省最快,为92.4%,增幅较2010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蚌埠和滁州增长也比较快,分别是66.7%和70.5%;就全省来看,各市房地产投资不均,小到如淮北,投资额只有46.1亿元,大到如合肥和芜湖,投资额分别是763.1亿元和252.3亿元。截止到11月份,各市房地产投资运行平稳。安徽各市房地产投资合肥当仁不让地依然领先其他16个地市,为847.9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0.9%;其他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较2010年增幅参差不齐,增长最快的是亳州,为98.5%,增长最小是宣城,增幅为6.4%。三、中原观点:(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影响)经上文图表的详细分析不难看出,安徽宏观经济比较热的城市有合肥、芜湖和马鞍山,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业也是相对比较红火的;宏观经济数据比较靠后的城市有宿州、池州和淮北,在全省其房地产业较芜湖、马鞍山就要冷淡不少。我们拿2011 年的10 月为例,合肥、芜湖、马鞍山的住宅均价分别是6356元/、5715元/、6059元/,这三个城市的全部财政收入分别排名前三甲;而宿州、池州和淮北的住宅均价则分别是3525元/、3684元/、3620元/,这三个城市的全部财政收入都排在全省的最后。由以上分析可见,房地产业与财政收入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财政收入的水平决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房地产的发展又促进了财政收入的水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难看出,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财政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来取得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就多,财政收入就多,人民收入就高,房价随之就高,这一系列的因果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财政收入对于保证经济的增长,政府职能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推断,财政收入增长与GDP 增长以及房地产业之间都应该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第二章2011年全省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一、2011年全国楼市政策综述:2011年,在“调结构、稳物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今年1月“国八条”出台,房产税试点改革落地,拉开了全国范围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序幕;地方政府逐步跟进,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限购”、“限价”、“限贷”全面升级,限购城市从2010年的不足20个大幅增加到40多个;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台州、珠海等二线城市跟进,46 城市明确调控细则;10月底,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提前实现;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房地产调控在 2011年不断细化和落实,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两手抓,行政与经济手段进一步深化。而房地产市场在多方调控下也开始出现量跌价稳,并逐渐呈现价格下降的趋势。1、2011年楼市调控三大方向:1) 房地产产业政策:限购、限价、税收、市场监管等。2) 货币政策:加息、提存准、限制房地产贷款、购房贷款首付及利率上调。3) 保障房:地方政府任务、资金及土地支持等。2、2011年全国楼市主要政策列表:房地产产业政策2011年1月“国八条”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2011年1月房产税在沪渝试点2011年3月深圳限购令新规税收及社保资料需连续12个月且非补缴2011年3月限价令明码标价、一房一价,5.1起执行2011年3月规定各地房价调控目标增速低于GDP及人均收入增幅2011年5月保障房建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2011年7月土地市场“国五条”推进商品房用地双向定价2011年8月限购令扩大至全国符合5项标准的二三线城市限购,台州、珠海跟进。2011年12月调控政策不放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货币政策2、4、7月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2011年16月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21.5%,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18.0%。2011年8月扩大存款准备金基数回收市场约9000亿流动性。2011年1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三年来首次下调,幅度0.5个百分点。保障房政策2011年57月六个通知涵盖开发建设、资金、土地、质量、检查等多个领域2011年9月四项措施指导方针3、 安徽省楼市调控政策“省六条”2011年3月11日,安徽省出台楼市调控具体目标即“皖”版省六条,对于全省房地产调控做了整体部署。3月31日,安徽省17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按照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要求,均向社会公布了本地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包括合肥在内的多数城市,均将参照当地GDP增长目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来确定,淮北、亳州两市将这一目标进行了具体量化,基本确定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将控制在10%以内。“省六条”具体内容如下:a) 房价控制目标:3月底前,各市县向社会公布今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b) 保障性住房:今年有望建设各类保障房43.13万套,总量比去年增长23%。c) 住房用地供应监管:加强商品房用地的地价动态监测,土地拍卖溢价50%需上报。d) 住房限购:要求我省各市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e) 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今年内实现省市级联网,明年上半年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2011年合肥市房地产调控政策2011年3月合肥版楼市限购政策出台,本地人限二禁三,外地人有一年以上社保及纳税证明的限购一套。2011年3月商品住房实际销售价格向下浮动范围最低不得超过备案价格的5%;否则重新备案。”2011年4月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2011年11月合肥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限额调高至45万元。2011年12月庐江、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不被纳入限购范围。4、 2011年全国及安徽楼市政策总结:1) 2011年三限政策“限购、限贷、限价”为楼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 ,限购令逐渐由中心城市扩大至全国,安徽省也深受影响,出台相关楼市调控政策。2) 加息、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层层紧缩,效果十分明显,全国楼市整体面临下行压力。3) 保障房体系建设在商品房调控过程中逐渐完善,不仅体现在开工量上,质量监督、准入退出等制度也在逐渐完善。4) 受多着政策打压,下半年开始,安徽全省楼市出现量价齐跌局面,楼市下行压力较大。5、2012年全国及安徽楼市政策预测:1) 政策层面上来看,最严厉的调控时机已经过去,未来会更多的采取税收等其他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短期内,限购、限贷政策不会放松。2) 货币政策方面,存款准备金有松动迹象,通货膨胀的危险仍存,降息空间不大,但是,随着房价的下跌和成交量的进一步下滑,银行房贷政策有可能进一步放松,特别是首套房房贷标准有可能放松。二、安徽省土地市场2011年,安徽省土地市场普遍遇冷,全省各地土地量及成交金额均低于往年。全省土地市场2011年普遍呈现“先热后冷”的局面,全年各地土地市场流拍不断,挂牌出让方式明显增多。一、 合肥土地市场2011年合肥土地市场经历了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局面,一季度市场出现抢地高潮,二季度土地市场开始,土地市场寒流不断,陷入零供应、频频流拍的低潮。进入四季度,政府采取了降低单价,把拍卖地块转为挂牌方式积极促进成交,这降低了开发的土地成本价格,加大了土地的供应量,有利于楼市调控。2011年合肥土地市场单月成交金额2011年合肥土地市场单月成交面积2010年合肥各区域土地市场成交分析2011年合肥成交地块用地性质分析2007年2011年合肥土地市场交易情况一览表年度成交面积(亩)成交总价(亿元)成交单价(万元/亩)2007年5779.9194.261632008年2797.86160.522162009年6021.516170.532832010年4598.9872197.94302011年3872.407131.07338合肥土地市场总结:1、2011年,合肥市(不含四县、巢湖市)成交56宗土地共3893.74亩,比2010年减少15%,总成交价格为131亿元,比2010年少了66亿多元,跌幅为33%,2011年合肥土地成交单价为348万元/亩,而2010年的土地成交单价为430万元/亩,同比下跌了19%。成交单价一改自07年持续上涨的局面。2、2011年第一季度成交2389.41亩土地,占全年总和的61.36%,5月和9月为零供应。土地成交主要集中于年头、年尾。年末,虽然成交有所增加,但是均已小地块为主,反映出开发商拿地的谨慎。3、2011年合肥土地流拍数达30宗,流拍面积达2144.41亩,均创合肥土地市场历年之最。4、滨湖成为2011年合肥成交面积最多的区域,反映出众多开发商对于未来滨湖发展的看好;住宅类用地依然是合肥土地市场供应主体,占比例为64%,商业为29%。商业地块比重有所上升。二、2011年安徽省内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情况:城市成交宗数成交面积(亩)成交均价(万元)成交总价(亿元)芜湖31380622083.69安庆(110月)471680.6154.525.97淮北(110月)11940111.510.49安徽土地市场总结:1、 安徽全省土地市场规模较小,仅合肥突破百亿大关。2、 2011年全省土地市场遇冷,流拍不断,成交量与成交金额下降,下半年地价出现一定程度下跌。3、 2011年二季度开始,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普遍拿地谨慎。展望:2012年,全省土地市场依旧会延续2011年整体低迷的表现。三、商品住宅市场:一、2011年合肥市商品住宅市场:1、2011年合肥市共销售了住宅56324套,销售面积为578.61万,销售均价为6219.23元/,排除集资房后住宅的均价达到6804.88元/。均价略有上涨,销量出现大幅下滑。2011年,集资房占合肥楼市成交比例的19%,扣除集资房销量,实际楼市成交量惨淡。套数(套) 面积() 金额(亿元) 均价(元/) 2010年 78832 763.58 462.11 6051.902011年 56324 578.61 359.85 6219.23 同比 -28.55% -24.22% -22.13% 2.76% 2、受宏观调控影响,4月份成为合肥楼市分水岭,一季度销量占全年销量的41.8%。;4月份后,市场存货增加,销售跌入低谷,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2011年合肥市住宅月度销售走势图3、主城区依然是楼市成交主力军,四大主城区共销售了住宅类商品房33152套,占到了全市销售量的58.86%,受限购政策影响有限,宏观调控背景下,主城区多数楼盘极具高性价比。20102011年合肥各区域住宅成交套数4、高新区的销售均价排列区属销售第一位,其销售均价达到了7629.13元/,而政务区的销售均价也达7250.23元/排名第二位。其他几大区域受集资房影响,拉低均价。2011年合肥各区域住宅均价(元/平米)5、住宅库存量首次破5万套。2011年合肥市共剩余可售住宅类商品房51321套,蜀山区是库存量最高的区域,达12725套,占全市的24.8%;6、2011年合肥住宅销售前十名中,集资房占据4席,其中地矿家园位居第一名,若刨除集资房项目,恒大城和恒盛皇家花园分别位列第一、二位,反映出高性价比的中低端楼盘深受市场青睐。排名 区属 项目 套数(套) 面积() 金额(万元) 均价(元/) 1 包河区 地矿家园 2742 306192.36 104693.55 3419.21 2 滨湖区 锦绣淮苑 2345 149610.16 58050.46 3880.11 3 瑶海区 恒大城 1547 178160.95 91718.95 5148.10 4 庐阳区 恒盛皇家花园 1222 121878.18 64153.65 5263.75 5 滨湖区 滨湖假日花园1096 119629.76 92521.11 7733.95 6 蜀山区 金色名郡 1000 100151.50 87764.52 8763.18 7 经开区 中环城 979 110223.96 74747.86 6781.45 8 庐阳区 中铁广园 950 95413.66 56930.18 5966.67 9 政务区 湖东景园 888 116828.06 55620.67 4760.90 10 庐阳区 碧水兰庭小区 852 88774.30 30867.18 3477.04 注:红色为集资房源楼盘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